2020-06-07 1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蕭塵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弄堂的淺吟低唱
文/蕭塵
我搬家了,搬到長樂路上的一條老弄堂。這條弄堂始建於上世紀40年代中期,這是在確定搬家之前我多方查詢獲知的。
三層樓房的每幢都帶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花園,每個花園裡都有探出圍牆的樹木,樹木各有不同,可惜我認識的只有桂花、枇杷等幾種,連成一排的花園圍牆是淡黃色的,探出身子的一株株樹木是綠色的,當春風春雨一陣緊過一陣之後,綠色的枝頭會開出各種顏色的花,枇杷樹上也會漸次有果實結出。要說「一支紅杏出牆來」是因為「滿園春色關不住」,那這些探出牆來的朵朵鮮花,分明就是快樂地讓眾人共享滿園的春色。不過,花無百日紅,更經久的還是那道清一色的淡黃色圍牆和清一色的綠樹構成的弄堂風景線。在秋風送爽,桂子飄香的時節,那些坐落在從從桂葉間怒放的黃色小花,每時每刻都在向四周送出陣陣芬芳,為這道經典的風景線添上了神來的香氣。
花園外的弄堂深處有棵香樟樹,每到春意漸濃時分,一股樟樹特有的香氣便開始瀰漫,那香氣說馥鬱它卻是清新的,說淡雅它又直抵人的胸臆。樟樹的樹幹有點彎曲,那彎曲有致的部位恰好映入家裡的窗戶,無論何時,只要從窗口望去,都可以見到那深褐色的、略呈「S」狀的樹幹和那一樹碧綠茂密的香樟葉,細細端詳,那樹葉透著靈氣,既使在無風的日子裡,它們也時不時地會有微微的顫動,無聲地傳遞著空氣的流動,恰似一幅靜物寫生——由自然之手繪就的、靜謐又飽含生機的畫面。
在香樟的近傍,是一株棕櫚,筆直的樹幹,裹著毛絨絨的棕皮拔地而起,舒張的枝葉在末梢處往往稍有下垂,像是有點不勝空間的張力,倒也給這株經受了歲月風霜的植物平添了幾分嬌柔的意味。
弄堂裡有幾隻流浪貓,長得挺可愛,有純白的,也有黃白相間的,還有一隻黃頭、黃尾、身體為白色的,尤其引人注目。有熱心的居民和弄堂的門衛,總會按時或不按時地餵食它們,貓有上天賜予它們的毛皮,所以,這些好心人是貓的食父母。對門的那戶裝修的人家,把一隻廢棄的沙發擱置在門外。一個陽光很好的午後,沙發上側臥著那隻黃頭、黃尾、白身的花貓,只見它四肢兩兩重合,那條黃尾巴緊貼著後肢。像是能夠感應異類目光的注視,那貓張開眼,稍稍抬起頭,警覺地打量了一會兒四周,抖動一下身子,復又躺下睡去。給寧靜的弄堂添上了一抹慵懶,一份閒適。花貓也許是睡夠了,也許是方才被我的目光擾了清夢,不知什麼時候,沙發上換了一隻白貓躺在那裡沉沉入夢了。按有關規定,弄堂裡是不能存放廢棄物品的,可這隻沙發自主人扔出以來,就一直就在那裡,任由貓兒享用,無人幹預。現在,這隻沙發儼然成了衣食無憂的貓兒們憩息的園地了,經常可以看見它們輪換著在上面或蹲、或躺,或撓庠庠……
弄堂裡居住的以老年人居多,樓上住著一對老夫婦。80開外的老先生,說話嗓音宏亮,我常猜測他年青時大概練過聲,操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和別人閒聊時,經常這樣說:「我是北平人,我出生的時候那裡還不叫北京,叫北平」。老人在上海求學、謀生多年,也會說標準的上海話,但聽他說滬語總不如聽他操京腔來得順耳。老人高大健壯,衣著不修邊幅,夏天時上身常常只搭一條溼毛巾在肩背上四處走動。由於身軀高大,上下樓梯時,除了沉重的腳步聲,還伴隨著老人特有的喘息聲。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行動,平時總愛騎上自行車外出轉悠,老倆口興致很好,經常雙雙騎車在市內各處瀏覽,悠哉悠哉得很。
老人還種得一手好花草,凡他經手過的植物,無不生長得精神抖擻,香樟樹下,擺放著一盆盆他精心蒔弄的花花草草,一片蔥綠由此而生,每逢花開時節,那裡更是奼紫嫣紅一片,即使在肅殺的寒冬,那裡也有星星點點的綠,呼應著香樟和棕櫚這兩株喬木經年的綠,呼應著弄堂裡那條經典的風景線。有時一夜風狂雨驟,面對綠肥紅廋,老人會痛心疾首道「我的花兒啊,我的花兒啊」。一個愛花、惜花、憐花的老頭兒躍然於這聲聲呼喚中。
老人的妻子叫美英,每次招呼妻子時,那怕她就在他的咫尺,他也總是先喚一聲「美英」然後再將事由向她一一道來,如果妻子不在他的近傍,那他招呼她起來,那個「英」字的尾音就會拖得很長,很有點餘音繞樑的味道。
老倆口的午餐和晚餐都由社區養老中心提供,這個養老中心有一個很好的名字——樂齡家園,我下班回家時,常常可以在那裡看到老人們有說有笑地進餐,其中就有他們。無須操持正餐,早餐就成了老倆口經常的討論話題。常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美英,明天早飯的麵包我買好了。」「家裡牛奶還有嗎?」「××的水果便宜,我去那裡買,好嗎?」
一日,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有人在樹下擦車,老人看著看著,忽然幽幽地開口道:「以前,我們家的車夫是用羊皮擦車的。」一句話,輕輕巧巧。忽然,遠處吹來一陣風,樹葉微微動了幾下。雲,依然淡淡,風,還是輕輕。
(寫於2011年秋)
配圖來源:網絡
鳴謝:蕭塵老師賜稿分享!
蕭塵老師熱文
原標題:《上海老弄堂的淺吟低唱(作者:蕭塵)》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弄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