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學] 先教聽說還是讀寫?

2021-02-19 美國教育漫談

上篇文章寫了一下關於教簡體字還是繁體字的問題,回復064即可查看《簡繁之爭已經上升到甜鹹之爭的程度了!》。其實在教簡繁體字之前,我覺得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聽說讀寫怎麼教,需要同步嗎?我個人覺得,還是要在學生掌握了聽說之後,再教讀寫。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人連這個字/詞是什麼意思都不是很了解,那麼你讓他寫,到底有多大意義?回想你小時候學中文,也是一個習得(acquire)的過程,會說之後再學漢字,你就知道自己寫的是嘛,才有意義。

所以我教成人初學者的時候,比較功利的一種做法就是:先不教漢字,先教拼音和聽說。等他們掌握一定的會話能力之後再教讀寫,效果也不錯。另一個原因是很多人就是選擇一直不學漢字。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們學多了以後會遇到很多同音字,然後問我:「zai不是again(再)的意思麼,為什麼還可以表示at(在)」。這種情況多了,他們就瘋了,所以那就是開始學漢字的時候了。

其實這個論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授(主任)孫紀真教授曾經提到過這麼兩個概念:詞本位教學和字本位教學。

詞本位就是文隨語走,也就是絕大部分的教材都是這樣。比如第一課學打招呼,那麼學的漢字就是:我、你、好、嗎、謝、再、見。

字本位就是語從文走,也就是先教簡單的漢字,然後用這些簡單的漢字來組成文章來學習。比如白樂桑老師在法國編寫的風靡一時的《漢語文字啟蒙》,第一課便是:中國大,日本小。因為這些字相對「謝」來說要容易得多。

那這兩種教學法到底怎麼樣呢?

詞本位的教學法雖然開始學的語言都很基礎,很生活化,但是漢字卻未必適合初學者,比如「謝」就很難寫。

字本位雖然開始學的字很簡單,但是對於課文編寫的要求就比較高。比如上來就學中國大,日本小,這種內容和日常會話溝通就不是關係很大。

為了取長補短,偉大的孫紀真教授提出了這樣一種教學法:會話和漢字分開教!

比如說會話上來就是學「你好,謝謝」,但是漢字卻從最簡單的開始學「一二三四」。也就是說學的字和會話是不用非得匹配的!

於是第一節漢字課學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日、月。

而且孫教授還提到教學的順序建議是:一、二、三、十、六、八、七、九、四,而不是按照數字順序。為什麼呢?因為學生先學一二三,掌握橫怎麼寫,然後學十,掌握豎怎麼寫,然後是六,學習點,然後是八,學習撇捺,等等,最後是四,因為複雜筆畫最多。當時聽的我是醍醐灌頂,然後我才發現我以前教課有太多的條條框框規範住了我的思考,覺得很多東西就應該是那樣教,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

然後學生就可以開始應用這些字開始寫東西了。他們可以寫二0一五nián三月二十九日。對,不會寫的字先用拼音代替。

第二節漢字課可以學習人→大→天→年

日+月→明

造句:明天shì 二0一五年三月三十日。

大家看出來她教漢字的規律了嗎?為什麼要按照「人→大→天→年」的順序教?請自行思考。

當時我看完以後就覺得,這才是我們上課的時候所學的scaffolding在中文教學的應用!(臺灣翻譯為鷹架)也就是老師要為學生搭建一個一個的小臺階,確保每個臺階都能讓學生邁得上去,但是如何確定這個臺階的高度,能讓學生不會困惑,又不喪失挑戰性,我覺得就是課程設計的靈魂和核心所在——有經驗的好老師則能夠很好地掌握學生的能力,根據不同學生來設計臺階的高度,也是這兩天群裡大家一直熱議的differentiating (差異化教學),這個孫教授也有提及,我會在以後的文章裡單獨寫這個話題。

會話單獨教,漢字單獨教,就像兩條分開的小河一樣,然後在學生的聽說讀寫基礎到達一定程度以後,再合在一起教,也就是學的漢字也就是當天會話內容裡的字,就像兩條小河最終匯流到一條大河裡一樣。


(本來想找張圖片的,結果發現木有我想要的兩條河匯合的圖,然後就自己瞎畫了一個,如果被閃瞎請見諒=。= 這真的不是一條鬆了的大褲衩。。。)

我知道關於這種話題,肯定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告訴我,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雖然你並不一定總是採納他人的意見,但是多一些角度來開拓思路終歸是好的~

PS:

我忽然想起來很多年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是一位在北美學設計的學生寫的,關於他們老師如何培養設計師創造力的事情。當時我還在上高中,但是那篇文章給我的震撼卻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產生了到北美學設計的衝動(當然最後未遂=。= 乃們看我畫的插圖就懂了)

老師給他們一支鉛筆,還有一張紙,問他們如何像一個不懂文字的人解釋面前這杯水有毒。然後很多學生都畫了一個骷髏放在杯子旁邊,用圖示來解釋這杯水有毒。然後教授說,你們太缺乏想像力,萬一這個人不懂骷髏的含義呢?然後說著就把鉛筆折斷扔進那杯水裡,說:「你說這樣他還敢喝麼?」


然後學生們恍然大悟:因為生活常識告訴我們,筆就是用來寫字畫畫的,沒有想過還有其他用途。


然後教授又說:每次打開photoshop的濾鏡列表的時候,你有想過為什麼嗎?

所以說,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設計也好,備課也好,都需要一定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而這些能力往往都是通過與人溝通交流而得來,而不是閉門造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總說要懷著一顆開放的心去聆聽別人的看法和意見——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他們往往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讓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美國教育漫(bā)談(guà):通篇寫完之後發現忘記賣萌了的李小喵 出品

Σ(゚Д゚;≡;゚д゚)

微信號:USA_edu

分享美國教育那些事兒~ 回復000即可查看全部目錄~ 包括如何在米帝教中文,考取教師資格證,選學校,工作,生活,等等~ 不定時分享美國教書學習經驗~歡迎交流分享~

提問前建議先查看目錄裡的文章,基本上你的問題我都有解答,如果沒有,再提問~ 你提供的背景信息越詳細,我越能幫到你~ 推薦在知乎上問我:http://www.zhihu.com/people/USA_edu

或者也可以加我的微信:李小喵(lixiaomiao_edu),有時無法及時回覆信息,但是留言我一定會看到,有時間會回復~ 時差黨奏四辣麼任性!

轉載請喵我一聲~請註明微信公眾號名稱、微信號和作者名稱還有二維碼~做一個有道德有品位有情懷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聽說和讀寫一起學的結果是……?
    關注美國教育漫談,你將獲得更多美國最前沿的教學乾貨、北美移民信息和八卦很多外語老師都困惑的一個問題是:聽說讀寫怎麼教,需要同步嗎?
  • 有趣的聽說讀寫課堂活動
    上周我嘗試了一項課堂活動,結合了聽說讀寫,覺得學生玩得還挺帶感的,分享給大家試一試~這周我們講的是過生日,所以課文裡有一小段話,大概意思是醬紫滴:今天是爺爺的生日。我們為他開了一個生日會。我們送給爺爺很多禮物。有一塊手錶、一本書、一件襯衫,還有一個很大的草莓蛋糕和一籃水果。我們祝爺爺生日快樂,身體健康。他很高興。
  • 【特輯】《中文聽說讀寫(Level1)》語言點視頻素材
    大概是在2015年的9月間,我的微信公眾號剛剛建立兩個多月,一直在微信公眾號上分享我做的漢語教學視頻素材,就這樣在微信公眾平臺上認識了在美國華州從事中文教學的江老師。(之前有篇文章,就是來自江老師的分享,故事在這裡《你媽(好)江老師!》)
  • 愛學習英語推出5T教學新模式 打造英語聽說讀寫閉環
    面對新形勢,7月8日,愛學習教育集團召開「Rebuild——愛學習英語品牌升級&新品發布會」,推出英語OMO解決方案「5T教學新模式」。5T教學以線下中教老師+課中外教+課後北京名師+課後1對1外教+課後AI老師協力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完整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學生打造聽說+讀寫閉環。
  • igcse中文0509試題庫-IGCSE聽說讀寫這樣搞定
    1.igcse中文第一語言範文igcse中文0509試題庫,igcse聽說讀寫這樣搞定。在igcse中文1344,英文726。2.igcse作文題igcse中文0509試題庫,igcse聽說讀寫這樣搞定的學生,大家一定都在學習igcse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大量的知識點,在我們的學生中不斷地被灌輸著一個知識點
  • 怎麼教好孩子英語聽說讀寫呢
    教孩子學好少兒英語,要了解少兒英語的特點和要求,更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教的過程就是讓孩子的興趣,引導到英語學習方法和習慣上。其實老師真正能手把手教的過程,總是短暫的,更多是讓孩子去模仿和練習。關注並不是看著,聽著,督促著;而是有互動,互動是建立的具體事物,而具體事物是從教材上,音視頻,老師教學的具體方法,活現在複習環境中。只是啟蒙階段,需要夯實基礎;而這個基礎是什麼呢,並不是會聽說讀寫就可以了,而是思維能力,語感和表達習慣。如果家長不能知道孩子什麼地方容易出錯,那怎麼希望孩子自己去發現了。
  • 英文原版娃,聽說很輕鬆,但要提防看不見的「讀寫危機」
    很多小學家長心中都有數,三門主課中,其實最耗費時間、最佔人精力的就是我們的母語——中文課,聽說讀寫皆精,很不容易。 聽說易,讀寫難,這是每一門語言學習都會遇到的問題。 只不過,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中文教學早已是一套極其成熟的體系,在學齡前打好聽說基礎,一到入學就送進學校,按部就班的從字、詞、句、段落、篇章,一步一步進行學習,書寫、語法、閱讀、寫作一項一項跟緊年紀。
  • 中文教學法的三種模式-兼和碼中文教學模式介紹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後,世界上普遍採用從拼音入手的拼音漢語教學模式。資訊時代,漢字字形技術成熟後,中文教學開啟了「和碼字形+短句背誦」的和碼中文教學新模式。」—兼和碼中文教學模式介紹—本文所指的中文教學,是從入門到中級水平(1200個漢字)的教學,達到中級水平的學生具備了中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具備了中文自學能力。之後的中文學習應是中文應用能力的學習與發展。
  • 經驗分享 | 幼兒英語學習真的只能「聽說讀寫」按部就班嗎?
    重點說說,我家英語「聽說讀寫」的學習路線。聽:是學習語言最最重要的階段,沒有聽甭提說了,那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孩子在2歲5個月時,我才正式開始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但在這之前,我已讓孩子看完《小豬佩奇的第四季》了,好在動畫時間很短,孩子10個月時,我會每天放一集英文動畫給他看,就沒有其它的英文接觸了,然後會花更多的時間給他讀中文故事、陪他說中文,在他可以自由流利地用中文表達自己的需求後,才決定好好教他學習英文
  • 愛學習英語推出OMO產品,5T教學模式打造聽說讀寫閉環
    藍鯨教育7月8日訊,今日愛學習教育集團召開「Rebuild——愛學習英語品牌升級&新品發布會」,會上發布英語OMO解決方案——5T教學模式。聽說能力培養成關鍵除了「一年兩考」全面推行,2021年北京英語高考還將增加口語考試。
  • 鯨魚小班:以小班教學切實提高孩子的英語聽說讀寫和應用能力
    我國在英語教學方面一直以來屬於「弱語境」地區,對於英語學習,一是孩子們沒有良好的口語溝通條件,二是一直以來「啞巴英語」的教學模式備受詬病導致對外教的需求極大。無論是一對一,還是小班教學,平臺上教師匹配的隨機性也成為學員學習的一大阻礙,孩子們剛剛適應了一個老師的教學模式,就換了另一個老師。教學內容不連貫、教學模式不統一等問題也大大削弱了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同時,片面強調對某個單詞、某個句子、某個場景的記憶,既限制了孩子的素質發展,也限制了孩子對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延伸與掌握。
  • 娃學半年就能get中文聽說讀寫?
    可是我們的孩子,即使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可為什麼還是學不好中文?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關鍵點,孩子不是討厭中文,而是討厭「學中文」!快速提升中文聽說讀寫↓↓↓其實想要娃掌握中文並不難中文的學習也同樣是一門科學只要遵從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規律僅需半年左右即可上完一冊書輕鬆掌握聽、說、讀、寫↓↓↓
  • 娃學半年就能學會中文聽說讀寫?
    可是我們的孩子,即使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可為什麼還是學不好中文?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關鍵點,孩子不是討厭中文,而是討厭「學中文」!快速提升中文聽說讀寫↓↓↓其實想要娃掌握中文並不難中文的學習也同樣是一門科學只要遵從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規律僅需半年左右即可上完一冊書輕鬆掌握聽、說、讀、寫↓↓↓
  • 聽說讀寫在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地位
    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要在積累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善於傾聽的習慣、隨手筆記的習慣、虛心提問的習慣、勤於寫作的習慣等。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 英語中聽說讀寫先學哪個?
    先講一個我自己的糗事。幾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在龍吟吃飯,點了生魚片。我當時完全沒有概念,下筷子直接奔著最貴的金槍魚去了。筷子還沒有碰到菜就被朋友呵止了。他說吃刺身一定是從淺色的魚生開始,按照顏色深淺,逐步有序推進。金槍魚第一口吃下,其他淺色魚的味道就完全體現不出。本著科學精神,不盲信他人,我還是毅然決然地先吃了金槍魚。果然再食其他的魚生,索然無味。
  • 愛學習英語獨創OMO新品 5T打造英語聽說讀寫雙閉環
    5T教學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中教、外教的不同優勢,線下中教老師+課中外教+課後北京名師+課後1對1外教+課後AI老師,通過5名「老師」協力,為學生提供貫穿課前、課中、課後全場景的完整語言學習。在OMO時代,愛學習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5T教學新模式。5T教學是指,學生在通過課前趣味動畫預習後,由線下中教老師(T1)授課講解、外教老師(T2)課中通過綠幕交流互動授課、北京名師(T3)課後通過專題課鞏固知識點、課後在線外教(T4)1對1強化口語交流,以及課後AI老師(T5)通過語音跟讀教學糾正發音。
  • 孩子學英語別忘了聽說讀寫齊步走
    Leeson老師,孩子從3歲就開始學英語,聽說讀寫到底是什麼順序?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脫口而出呢?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今天老師來系統講講這四個部分的學習關係。應試教育長期忽視聽說讀寫父母這一代小時候受教時特別被重視背單詞、記語法和做練習題,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考高分而不是去掌握英語這門語言。這主要還是屈服於我國應試教育的原因,像英語聽說這種在考試中佔比比較少的部分就棄之不顧。
  • 幼少兒英語聽說讀寫哪個重要呢
    學習少兒英語,除了教孩子模仿外在的發音,表現形式,口語和閱讀外,還要從內在去引導和啟發孩子去思考和理解。外面培訓過之後,要經過內在的複習和消化,才會成為學習。孩子出門之前,家長都會幫或教導孩子打扮整潔,注重外在的形象;如果外表穿得吊兒郎當,家長自己不喜歡,給外面的人印象也不好。在少兒英語學習過程中,只注重聽讀寫,就是啞巴英語;聽讀寫容易學,但更重要的是口語。
  • 如何在美國教中文(2): 中文沉浸式教學簡介 (Mandarin Immersion Program)
    Immersion Program在美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在佛羅裡達州的西班牙語的項目,因為離墨西哥很近,有很多墨西哥移民[1]。近幾年其他學科也開始走紅了起來,比如中文、韓文、日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阿美尼亞文,等等。尤其是中文,呈非常火爆的趨勢,尤其是加州(或者說洛杉磯)這個大中國城。有家長跟我吐露,有些家長甚至半夜排隊等待報名,頗有排隊買腎機的範兒。
  • 巧口英語高培生:英語聽說要超前於讀寫
    主持人:您覺得巧口英語的教學模式對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呢?高培生:這個說起來就比較多了,剛剛您提到教學模式,在我們這麼多年來,英語教學也好,其他的課程教學也好,大家都在提教跟學,一直是這樣,老師教、學生學,幾十年都是這樣的,老師怎麼教我們,我們就怎麼去教學生,我們當年怎麼學的,現在還在以同樣的方式去學,這個可能對大多數的課程是一個有效的方式,但是對於英語教學這麼多年實際上我們現在發現碰到了太多的問題,英語學習我們已經有太多的垢病,而這種垢病是基於我們一代一代人學英語所受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