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語言較之其他文學樣式,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跳躍性。鑑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求品味詩歌語言的這些特點,並在此基礎上運用聯想、想像、比較等多種方法,領悟其精妙之處。
從近些年高考卷的命題角度與命題方式來看,鑑賞詩歌語言的試題,大多針對詩歌的「鍊字」藝術、詩眼、語言風格等命制。鑑賞詩歌的語言,首先得理解語言的字面意義,進而體會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鑑賞詩歌的「鍊字」
「鍊字」,是指詩人在寫作時,從眾多的備用字中,選擇出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那一個」,使得所用之字較之其他字,更形象、更凝練、更富有表現力。一首詩,往往會因一字而境界全出。所「煉」之「字」,大多是動詞、形容詞、名詞、副詞、數量詞和疊詞等。
[典題1](2017·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早上五盤嶺①
岑 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鬥,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幹。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注】①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岑參作為僚屬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平亂,途經五盤嶺時作。〔五盤嶺〕秦、蜀交界處峻岭,其山道曲折盤旋,故名。 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巔。
(1)「江回兩崖鬥,日隱群峰攢」中的「鬥」「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徵鮮明,請作簡要分析。
[典題解析] 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是從「鍊字」的角度命制的。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大曆元年入蜀途中,於五盤嶺的所見所感。所選兩句詩為寫景文字,所煉之字「鬥」「攢」均為動詞,寫景文字中的動詞的使用主要表現景物的某種態勢或特徵,賞析時要看該詞的意思是什麼,有沒有特殊用法或運用修辭手法,在此基礎上解釋詞義,然後結合詩句闡述詩意,並概括出該詞所表現出的景物特徵及其表達效果,如果所在詩句感情色彩鮮明,還要概括出詩人傾注的感情。這兩句中「鬥」「攢」兩字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鬥,意為爭鬥對峙,江流迴轉曲折,兩岸山崖交錯對峙,猶如兩獸相鬥,「鬥」字將山崖人格化,寫出了山崖高峻陡峭、交錯對峙的特點。「攢」字意為聚集,太陽未出時群峰聚集,「攢」將山峰人格化,寫出了群峰密集、交疊的特點。這兩句寫景文字蘊含的感情不明顯,故不必分析感情。 參考答案:①「鬥」字,描寫兩岸崖石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鬥,凸顯了江崖陡峭、崢嶸之勢;②「攢」字,描寫群峰相連,層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畫了峰巒密集、重疊之態。
[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大曆元年,杜鴻漸以宰相、劍南西川節度使兼副元帥之職入蜀平亂,並薦表岑參為其職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其幕府。這首詩即寫於大曆元年二月,作者入蜀途中,記錄在五盤嶺的所見所感。
[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即事抒懷詩。首句敘事,中間寫景,結尾抒情。
起首兩句交代行程:清晨我驅趕著四匹馬拉的高車,空曠綿延的五盤嶺盡收眼底。接下來八句描寫五盤嶺的美麗景色:江流曲折迴轉,兩岸石崖對峙;太陽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曙光中煙靄籠罩著蒼翠的山色,入雲的樹木幽暗陰沉,充滿寒氣。稀疏的松柏間露出孤零零的驛站,湍急的河道隱藏在繁密的花叢裡。雨後溪水潺潺棧道溼滑難行,農田裡的荒草乾枯沒有綠意。詩人筆下的五盤嶺,江流迴轉,層巒疊翠,松疏花密,景色優美。如此優美的景色給詩人以慰藉,詩人沿途欣賞,心情舒暢。最後兩句抒發為知己知難而行的感情:我一點也不覺得蜀道難行,因為此次遠行是為了知己。
詩人入蜀作杜鴻漸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濟國心願,心緒也較為明快開朗。全詩以開合變幻筆法寫遠景布近景,著力於染,歸結於點,皴染調勻其色澤,勾勒妙畫其形神,風煙美景,疏密有致,詩人從容悠然的心緒畢現。詩句組對精嚴,語言華美而不繁縟,是岑參融六朝豐美華豔的藝術風格與唐之清新俊逸於一體的佳作。
[典題2](2016·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王 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簷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選自《全唐詩》)
(1)「滿目望雲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
[典題解析] 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是從鑑賞詩歌「鍊字」的角度命制的。對於「望」字與「空」字的使用效果,應結合詩歌的標題、詩句,聯繫詩歌所寫之景、所抒之情等角度來分析。由詩歌標題可知,此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在詩中描寫了「雲山」「落日」「鳥」「秋原」等實景和「遠林」「月」等虛景,抒發了自己寄情山水、陶醉於美景的閒適自在之情。答「望」字好,應從詩題和詩中所寫景物的角度分析理由;答「空」字好,則應從詩歌所寫景物的特徵及詩人內心情懷的角度分析理由。 參考答案:「望」字更好。「望」,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後面描寫的景物。∥「空」字更好。「空」,①營造空曠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態。
[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王維,字摩詰,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
[詩意賞析] 這首詩表現的是恬淡閒適之情。
起句寫端居室中,顯得寧靜安閒,不與世間接觸。端居室中,並不封閉,詩人眼望室外,遙望遠山蒼雲,與雲山自然結合,表現出一種恬淡適意的情懷。首聯的藝術張力較強,給人以廣闊的聯想空間。
頷聯使用了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除了對仗工整外,還採用了對面敷彩表現法,本為鳥在落日時飛上飛下,被詩人表現為「落日」在「鳥邊」落下;本為人在秋原上心閒意靜,詩人卻說秋原在人心之外顯得安閒。
頸聯表面上寫自己只能看到遙遠的山林,而不見自己的屋簷,實際上表達的是心胸寬闊,視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記了身邊的瑣瑣屑屑,忘記了人世間的紛紛攘攘,達到與自然冥合的境界。
尾聯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風道骨的境界,乘著明月,等著友人,門無須關,窗不必閉,一切適意,一切自然,何等閒適!整首詩突出一個「閒」字。寫出了三層「閒」的境界。一為景閒,山林自在,鳥兒悠閒,秋原無擾;二為心閒,詩人在道友裴迪的亭臺上,遙望遠山,賞飛鳥落日,與山林相伴,一派安閒之境,一懷安閒之意;三為境閒,詩歌營造了一個安閒詩境,境界安閒,人心安閒,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與友相諧,遠離人世爭鬥的寧靜心境與詩意境界。
解答鑑賞詩歌的「鍊字」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常見煉「字」的表現力。
動詞:能使描繪生動形象,或使物人格化,或化靜為動,在勾勒形象、傳情達意、摹寫物態方面可使形象鮮明、生動、傳神、動態感強。形容詞:從形、聲、光、色等方面點出形象特點,還能渲染氣氛,傳達作者感情。副詞:強化程度、範圍、頻率等,使內容深刻、感情突出,富有感染力。疊詞:使擬聲、狀物、傳情更鮮明,更富韻味,並增強語言韻律感。
2.明確鍊字的作用。
鍊字,不僅鍊形,還煉聲、煉意,即可使語言簡潔、準確,使形象生動,使意境豐富,使情感突出。
3.明確答題步驟。
一般遵循「釋含義+描畫面+手法、效果+思想感情」的步驟答題。具體而言:(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詩意。(3)分析該字所用的手法,最後點出該字的具體效果也就是詩人鍊字的目的。可以從三個角度回答:為形象服務,如果該字所在的詩句是要刻畫某個事物的形象,那該字的作用就是可以讓該形象更加生動;為意境服務,如果該字所在的詩句是寫景的,其目的是為營造某種意境,那該字的運用就可以達到營造某種意境的效果;為情感服務,不管是刻畫形象還是營造意境,鍊字的一個核心效果是抒情。當然,回答具體效果時要結合具體的詩句分析,不可生搬硬套。
總之,要做好這類題目,要讀懂詩意,明白詩歌「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寫出了什麼」「為什麼寫」,從內容與形象、語言與技巧、情感與態度的角度去賞析。
1.(2017·南京市高三學情調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和答郭監簿詠雪
黃庭堅
細學梅花落晚風,忽翻柳絮下春空。
家貧無酒願鄰富,官冷有田知歲豐。
夜聽枕邊飄屋瓦,夢成江上打船篷。
覺來幽鳥語聲樂,疑在白鷗寒葦中。
有人認為詩中「疑」字用得佳妙,請結合最後兩聯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將醒來後現實中鳴叫的幽鳥錯以為出沒寒葦中的白鷗,將想像中白鷗出沒寒葦的白茫茫江面的畫面和夢中的白茫茫雪景相互勾連,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
鑑賞詩歌的「詩眼」
古人評詩時常有「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指整首詩或某句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或詩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能籠罩全詩或某句的字詞,具體表現為句中「眼」和詩中「眼」兩種形式。所謂「句中詩眼」,是就詩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練傳神的富有表現力的字詞。這類題主要考查鍊字。所謂「全篇詩眼」,是就詩歌全篇而言的在言情和謀篇上具有統攝或貫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詞。本書主要就「全篇詩眼」進行講練。
[典 題] 〔2012·江蘇卷第9題第(1)小題,文本《夢江南》見第147頁〕詞中「恨極在天涯」的「恨」是指什麼?
[典題解析] 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是從鑑賞詩歌「詩眼」的角度命制的。「恨」是全詞的情感所在。開篇一個「恨」字,用「千萬」來形容,表達「恨」之多、之深,下一句緊接著點出「恨極在天涯」,使讀者體會到了這個思念丈夫的女子那噴薄而出的滿腔怨恨。此句中的「恨」字在全詞中屬於直抒胸臆,而下面的「山月」三句,則是借景抒情,借景寫「恨」,所以這裡的「恨」便是這首詞的詞眼。 參考答案:思念遠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悵恨之情。
解答詩眼類題型要注意以下兩點:
1.明確詩眼型題目形式。
(1)這首詩(詞)的詩(詞)眼是什麼?為什麼?(2)全詩圍繞×字展開,請結合全詩分析。(3)有人認為×詞是全詩的關鍵,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4)請概括×詞的內涵或原因。
2.一般答題思路。
詩眼是全詩的主旨之所在,是為突出主旨服務的。因此,在答題時要結合主旨,點面結合,先概括指出這個字(詞)在表達主旨和結構安排上的作用,然後重點分析這個「詩眼」是如何統攝或貫穿全篇的,或者說全詩是如何緊扣或圍繞這個「詩眼」來寫的。組織答案時,可以依照原詩的順序,採用逐句、逐聯、逐層的方式來概括或分析,即每一句、每一聯、每一層寫什麼內容,這個內容是怎樣體現詩眼的。對於絕句,可以逐句概括分析;對於律詩,可以逐聯概括分析;對於詞曲,可以逐層概括分析。
1.(2016·蘇錫常鎮四市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唐 多 令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從全詞看,「何處合成愁」中「愁」的內涵豐富,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①羈旅漂泊思鄉之苦;②時光流逝功名無成之痛;③客居他鄉伊人遠去之傷。
2.(2017·江蘇名校高三五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初冬夜飲
杜 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注],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
【注】〔淮陽多病〕《漢書·汲黯傳》記載:汲黯因屢諫而出為東海太守,多病,臥閣內不出。後徙為淮陽太守,黯付謝不受印綬,詔數強予,然後奉詔。詔上殿,黯泣曰:「……臣嘗有狗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作者以漢代汲黯自喻。〔求歡〕指飲酒。
詩題為「初冬夜飲」,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是如何扣題的。
3.(2017·鎮江高三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戲呈孔毅父
黃庭堅
管城子①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
文章功用不經世,何異絲窠綴露珠。
校書著作②頻詔除,猶能上車問何如。
忽憶僧床同野飯,夢隨秋雁到東湖。
【注】①〔管城子〕即毛筆。 ②〔校書〕即校書郎,舊掌校勘書籍。〔著作〕即著作郎,舊掌編撰國史。
全詩以「戲」為脈絡,請具體說說作者是如何戲說的。
[參考答案] 首聯作者不明說自己不能升官發財,而是說錢拒絕和自己交往,幽默詼諧;頷聯表面看來是自責,實際上以反語暗指、自嘲文章不為世人賞識;頸聯表面上說自己尸位素餐,其實是對碌碌無為的官場生涯的不滿或諷刺。尾聯不直說退隱,卻寫對往事的追憶,也給詩篇結尾添加了戲說的風韻。
鑑賞詩歌的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是詩人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是詩人的氣質、美學觀念在作品中的凝結。詩歌的語言風格多種多樣,不同的詩人往往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風格也不盡相同。古人常用「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鍊」「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等術語來評議詩歌不同的語言風格。
【相關知識連結】
詩歌的語言風格
詩歌語言風格繁多,常見的有:
1.豪邁雄奇(或豪邁奔放)
此種風格的詩,多用氣勢磅礴和節奏奔放的語言來塑造豪邁博大的形象,營造恢宏闊遠的意境,表現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賀《夢天》中「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齊州小得像九個煙點,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倒在地上。
又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為一體,凸顯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2.沉鬱頓挫(或沉鬱凝重)
通常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鬱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
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中借江邊蕭瑟蒼涼的秋景,寫出了詩人晚年客居他鄉並且多病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憤的心情。
3.悲壯慷慨
此種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了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或心中鬱結、憤慨不平。
如初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歌以蒼茫原野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蒼涼悲壯,慷慨激昂。
4.樸素自然(或平淡自然)
主要是指語言表達上不堆砌辭藻,不搬弄典故,不矯揉造作,不露雕琢塗飾的痕跡,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語言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於平淡中蘊含著深意。
如東晉陶淵明《飲酒(其五)》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用語平淡樸素,但其中卻蘊含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有思致」。
5.工麗華美
既講究辭藻華麗,又講究對仗工整,理解時可以藉助對仗。
如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中「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6.清新明麗
清新明麗之詩往往給人清朗明淨之感,令人耳目一新,主要表現在意境和語言上。一般以新穎、輕巧的構思,生動、活潑的語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寫輕快、雋永的情思。這種風格要求不蹈襲,不做作,少粉飾,有新意。
如宋朝周密《野步》:「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詩歌移步換景,依次展現了詩人漫步郊野所見的春日景色,字裡行間洋溢著盎然的生機和詩人目睹此景時的陶然之情,給人觸目皆新的感覺。
7.委婉含蓄
抒情或敘事,不直接寫出,而通過寫與本意看似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委婉地表達內心的情感。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於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成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8.幽默諷刺
多指詼諧、風趣或辛辣的筆調和趣味。
如唐朝章碣《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結句「劉項原來不讀書」,採用幽默調侃的口吻,對秦始皇焚書的暴虐行徑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譴責。
(2018·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6題。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②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萬裡雪深時,須相憶。
【注】①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閒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察等事務。 ②〔繡衣〕官服。 ③〔相如檄〕指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 ④〔銅鞮陌〕代指襄陽。
16.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的藝術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請談談你對上述評論的理解,結合具體詞句作簡要闡述。
[典題解析] 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是從鑑賞詩歌藝術風格的角度命制的。回答該題時,要抓住題幹中的「龍吟虎嘯」和「和緩」這兩個關鍵的提示詞。結合詩句先回答「龍吟虎嘯」的表現,再回答詞中「和緩」的表現。虎嘯龍吟與和緩相對,分別指詩人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膩。詩人通過「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述處對友人的祝願和期許,給人以「虎嘯龍吟」之感;又通過「中年多病」「兒女淚」「須相憶」幾句感懷自身,為「和緩」。 參考答案:①本詞整體風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時有柔和(平和,緩和,細)之筆。②比如上闋「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氣勢雄奇,下闋「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闊,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筆,堪稱「龍吟虎嘯」。③比如上闋「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低回宛轉,下闋「正梅花萬裡雪深時,須相憶」清麗雋永,皆堪稱「和緩」。
解答鑑賞詩歌語言風格題,注意以下幾點:
1.積累常見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特點,理解不同風格在語言表達、意象選擇、情感內涵及傳達等方面的特點。
2.解答前先回憶詩人一貫的語言風格,然後聯繫詩歌的內容、意象體會是否符合他一貫的語言風格,做到心中有數。
具體組織答案時:
第一步:敘,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第二步:析,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第三步:評,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它的答題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針對試題設題的角度具體回答。另外大多數詩人的語言風格一貫是固定的,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蘇軾一般被認為是豪放派的詞人,但是蘇軾也寫過婉約的詞;李清照前後期的詞風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答題時,還是要根據具體詩歌具體分析,切忌先入為主,機械套用。
1.(2016·揚州中學高三檢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示長安君[注]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裡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徵。
【注】長安君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此詩為王安石於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遼國前所作,此時他尚未拜相變法。
結合尾聯簡要分析本詩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 尾聯妹妹問,兄長答,語言自然傳神,全詩將相逢情景娓娓道來,語言淺顯尋常又真摯親切,富有生活氣息。
2.(2013·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臨 江 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①想像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飄逸,揮灑自如。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本文來源於三山語文,感謝同行的辛苦付出。出於學生學習與同行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繫處理,謝謝!發布文章只是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