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鑑賞答題模式分析3:語言特色

2020-12-25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清新淡雅、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通俗易懂、委婉含蓄、深沉雋永、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纏綿哀怨、簡練生動、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沉鬱頓挫、渾厚雄壯、明白如話、平字見奇、準確精練、色彩豐富、雄奇奔放、質樸平實……

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及特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

常見錯誤:有些考生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的巧妙,這是以前詩歌點評的做法。語言的特色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這樣的解答顯然不對。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二)「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練習一: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考答案】(步驟一)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質樸。(步驟二)清江、梁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幽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表現了詩人的欣喜、愉悅和滿足。

【鑑賞】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彎彎曲曲地繞村而流;在長長的夏日中,事事都顯得恬靜安幽。首聯以疏淡的筆調,點染出環境的清幽寧靜,詩人心境的恬淡閒適。「抱」字,看似脫口而出,未嘗用力,卻賦江水以情態,將草堂臨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環境和詩人置身於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現得形象而又生動。「事事幽」提挈一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詩眼。照一般做律詩的規矩,中間兩聯在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麼嚴格,但也應儘可能避免復字。現在用一對復字,卻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並不覺得有重複之病。「清江」,指浣花溪。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自由飛翔、自來自去的,是那堂上的燕子;不離左右、相親相近的,是那水中的群鷗。頷聯寫物情之幽靜。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說這一聯「見物我忘機」,在詩人看來,燕子與鷗鳥都有一種樂群適性、忘機不疑的意趣,襯託出詩人怡然自足的感情。在寫法上,「梁上燕」應「村」,「水中鷗」應「江」。兩句詩兩個「自」字,兩個「相」字,及「去」與「來」、「親」與「近」,都屬當句對,讀起來輕快流暢,別具韻致。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閒來無事,老妻展開素紙,畫著棋盤;無憂無慮的幼子敲彎細針,作成釣鉤。頸聯寫人事的閒趣。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猶覺可愛。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愉悅之情,見於嬉戲之間,村居樂事,件件如意。經歷長期離亂之後,重新獲得家室兒女之樂,詩人怎麼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歷代評家一致讚美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淺出,清真優美,但對頸聯則褒貶不一。批評者貶其「瑣屑近俗」,讚美者稱其「親切近情」,「盡其倫理之和」,「宜與智者道」。我同意後者。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周濟一些祿米,我這微賤之人也就別無所求。尾聯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裡包藏著一絲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曰「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杜甫沒有忘記,眼前優遊閒適的生活,是建築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上的。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痛點。一旦分祿供米發生了問題,一切就都談不到了。中間兩聯,從物態人情方面,寫足江村幽事,結句用「此外更何求」一句,關合「事事幽」,收足一篇主題,很簡淨,很穩當。「故人供祿米」,戲指老朋友們給自己生活方面的資助。此聯上句又作「多病所須唯藥物」。不論需「藥物」還是需「祿米」,都不免過於鑿實。「微軀」,類似「賤體」之意,是自謙的說法。

練習二:請體會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參考答案】(步驟一)此詩語言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步驟二)首聯借鳳凰臺的傳說抒情寫意,並點明題目。這一聯中用了三個「鳳」字,本為律詩大忌,而此處卻不嫌重複,反覺圓轉流美。全詩用韻自然天成,不假雕琢,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步驟三)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鑑賞】詩的大意是: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裡遊憩,而今鳳凰鳥已京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逕自東流不停。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於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雲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李白很少寫律詩,而《登金陵鳳凰臺》卻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遊象徵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恆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建都於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陸遊《入蜀記》云:「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餘裡。」陸遊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二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徵。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餘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此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弔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練習三: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

長幹曲四首(其一)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參考答案】(步驟一)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驟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採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託出一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驟三)這首詩表現了女主角境遇與內心的孤寂。

【鑑賞】這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襯,似墨筆畫;它不用任何妝飾烘託,是幅素描;它不憑任何布景借力,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它截頭去尾,突出主幹,又很 象獨幕劇。題材是那樣的平凡,而表現手法卻是那樣的不平凡。

先看這一首的剪裁: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於是天真無邪地問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鄉?就是這樣一點兒簡單的情節,只用「妾住在橫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點明了說話者的性別與居處。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個「君」字指出對方是男性。那些題前的敘事,用這種一石兩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詩一開頭就單刀直入,讓女主角出口問人,現身紙上,而讀者也聞其聲如見其人,絕沒有茫無頭緒之感。從文學描寫的技巧看,「聲態並作」,達到了「應有盡有,應無盡無」,既凝鍊集中而又玲瓏剔透的藝術高度。

不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詩人僅有口吻傳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他不象杜牧那樣寫明「娉娉嫋嫋十三餘」,也不象李商隱那樣點出「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他只採用了問話之後,不待對方答覆,就急於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反襯出來了。在男主角並未開口,而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鄉」的想法,不正是因為聽到了對方帶有鄉音的片言隻語嗎?這裡詩人又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節,這是文字之外的描寫,所謂「不寫之寫」。

這首詩還表現了女主角境遇與內心的孤寂。單從她聞鄉音而急於「停舟」相問,就可見她離鄉背井,水宿風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因此,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就這樣的喜出望外。詩人不僅在紙上重現了女主角外露的聲音笑貌,而且深深開掘了她的個性和內心。

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有如民歌。

練習四:這首詩歌的語言有什麼特色?

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參考答案】(步驟一)平淡質樸(平淡自然)。(步驟二)這是一首田園詩。詩人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就寫出了初夏鄉村雨後新晴的特徵,在平淡的描述中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步驟三)表現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鑑賞】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村,雨後新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詩的開頭兩句,總寫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過雨水的衝滌,空氣中無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淨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環境的特徵,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現出來。而且將讀者也引進這一特定情境中去,隨著詩人一起遠眺。

縱目四望,周圍是一片多麼秀麗的景色啊!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這在平時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因為雨後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後,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於層次感。這一組風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後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

然而,這樣一幅畫,還只能說是靜物寫生,雖則秀美,畢竟顯得有點空曠,缺乏活力。王維作為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大師,是深深懂得這一點的。因而在最後兩句中,他便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平添了無限生意,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並感受到農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

這首詩基調明朗、健康,表現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他善於抓住景物特徵,注意動靜結合,進行層次分明的描繪,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

練習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問: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4分)

【參考答案】(2)①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易通俗)(意思答對即可)(1分)

相關焦點

  • 高中語文詩詞鑑賞分析和答題技巧,8種模式答題步驟,成績UP
    讓我們一起來具體分析一下:詩歌鑑賞題通常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鑑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三結合詩詞內容大概就能知道,詩人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寫人還是寫景,是送別詩還是軍旅詩等等分析類別,總之一句話,詩詞鑑賞的題一定要多讀幾遍。
  • 詩歌鑑賞的15種題型及答法(匯總篇)
    2、詩歌鑑賞題型及答法:意境型這種類型題的答題模式是:第一步,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實原詩的基礎上進行聯想和想像,並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第三步,根據意境氛圍的特點來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3、詩歌鑑賞題型及答法:鍊字型答題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第二步,用一兩句話準確表明該字在詩句中的準確含義。
  • 詩歌鑑賞答題模板(三)
    詩歌鑑賞答題模板(三)(一)分析意境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三)分析語言特色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 2018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模板
    2018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模板高考語文試卷中的必考題型之一就是古詩詞鑑賞題,這類高考語文試題也是考生失分嚴重的題型之一。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8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的答題模板,供參考!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 三人行語文孫老師教你古詩詞鑑賞答題模式
    《指導意見》指出古詩詞考點如下:了解古代詩歌的文學樣式;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1.了解教材古詩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學文化常識, 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3.學會揣摩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大意,感受詩詞的審美情趣。要重點品味古詩詞中富有表現力的字詞, 鑑賞經典的名句。所以在語文答題中,學會如何鑑賞詩歌就至關重要。下面三人行語文孫老師教大家古詩詞鑑賞答題模式,在此模塊不丟分。
  • 古代詩歌鑑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 詩歌鑑賞答題模板(一)
    詩歌鑑賞答題模板(一)怎樣把握一首詩的主旨六看:1、看題目2、看作者3、看注釋4、看意象5、看體現情感的詞(直接的、間接的)6、看體現主旨的關鍵句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襯託、誇張、用典。
  • 語文高考複習——詩歌鑑賞之鍊字答題技巧
    考綱中對詩歌鑑賞是這樣要求的:①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 表達技巧②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而詩歌語言題一般出題的方式:一是鍊字、詩眼、鍊句。結合全詩,看精練詞語及詩句在詩歌中所起的作用;二是鑑賞詩歌的語言風格。而本章節我們主要複習的知識點就是鍊字。那麼什麼是鍊字呢?一、你必須知道的關於詩歌鍊字的那些事兒鍊字,指錘鍊詞語,指詩人經過反覆琢磨,挑選出最妥切、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
  • 細雨課堂|古代詩歌鑑賞系列學案(三):語言
    從近些年高考卷的命題角度與命題方式來看,鑑賞詩歌語言的試題,大多針對詩歌的「鍊字」藝術、詩眼、語言風格等命制。鑑賞詩歌的語言,首先得理解語言的字面意義,進而體會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典題解析] 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是從鑑賞詩歌「鍊字」的角度命制的。對於「望」字與「空」字的使用效果,應結合詩歌的標題、詩句,聯繫詩歌所寫之景、所抒之情等角度來分析。由詩歌標題可知,此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在詩中描寫了「雲山」「落日」「鳥」「秋原」等實景和「遠林」「月」等虛景,抒發了自己寄情山水、陶醉於美景的閒適自在之情。
  • 詩歌鑑賞10 語言風格(三)例題
    2.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3.這首詩(詞)在語言上有何特色?分析思路: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即語言風格(特色)是就詩歌整體而言的。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1.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鍊字);2.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上的特點,詩歌在語言上的特點包括鍊字用詞、修辭特點、語言風格等。答題步驟:步驟一: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 詩歌鑑賞:3個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
    考點解讀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即語言風格(特色)是就詩歌整體而言的。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
  • 詩歌鑑賞答題模板(二)
    鑑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詩中詩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為、神態、心理、性格、情感、觀點、處境等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徵。具體分析思路與方法:(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了解人物當時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為、語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徵;(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詞句;(4)藉助意象和典故,展開聯想和想像,感知形象。
  • 古代詩歌鑑賞題型歸納;六大考查類型的答題模板
    答題公式: 什麼意象+意象特點+意象表達的詩人的情感。答題模式: 詩歌描繪了的意象。詩人通過意象,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答題思路: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意象特點;③指出意象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分析下面詩歌描繪了怎樣的意象?
  •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常考題型難點突破
    我們把古代詩歌比較鑑賞的細部之「微」歸納為形象之「微」、內容之「微」、情感之「微」和手法之「微」。這些「微」處往往就是古詩鑑賞題幹中的比較點。  探形象之「微」,可以扣住詩歌中的意象,剖析意象氛圍,明確意象特徵;也可以藉助古詩中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藉助詩歌后附的註解適度知人論世。
  • 備考2021‖古代詩歌鑑賞導學單:「鍊字」
    【古代詩歌鑑賞】詩歌語言較之其他文學樣式,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跳躍性。
  • 2020高考備考之 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鍊字詞
    2020高考備考之 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鍊字詞(二)高考頻度:★★★★☆ ┇ 難易程度:★★★★☆013.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節。從律詩的結構來看,這一聯是起,以寫景起頭,是詩歌創作常見模式。B.頷聯中「威」就是威力、威風,在此處指秋霜很濃。「塞」指邊塞,「河」指黃河。此聯直接描寫了太原的自然氣候。
  • 開課了|鑑賞古代詩歌的抒情手法
    鑑賞古代詩歌的抒情手法,是《考試大綱》中古詩文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考點中的一項內容。對接高考常見抒情手法闡釋(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的抒情方式。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加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愁緒等。這種方式比較直觀。
  • 「詩歌鑑賞」詩歌鑑賞之關鍵句(鍊句)歸納
    詩歌鑑賞之關鍵句(鍊句)歸納賞析之要,賞句為妙。因此「賞句」是一種層次比較高的鑑賞。賞析詩句這種題型綜合性很強,自由度很大,它可以從內容、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等角度賞析,有時也可以等同於詞語賞析題、分析表達技巧題或句子情感分析題,但畢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時又因賞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題的自由度較大,同時難度也較大。
  • 古代詩歌鑑賞知識點梳理
    一、鑑賞詩歌的形象複習要點1.了解古典詩歌中的形象的類型;掌握鑑賞古典詩歌中形象的方法。什麼是詩歌的形象?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人物形象。
  • 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語文詩歌鑑賞一直都是令大家頭疼的題目,題型也很多,其中詩歌的表達技巧是最容易被弄混的一類知識,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匯總了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希望能幫到你們哦!>④分析作者詠史抒情時的寫法借古諷今:就是借用古代的事跡,從正面或反面諷喻作者所處時代現實中的事,達到借古說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