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大家的視線從肉類開始轉向海鮮,只要過節或者有親戚朋友來做客,都會去海鮮市場買幾斤海鮮過過癮。前不久去了一趟海邊城市,發現那邊的海鮮肉比較嫩更新鮮,果然原產地味道就是不一樣。一般我們吃海鮮選擇的是大蝦或者生蠔等,尤其是生蠔味道鮮甜,既可以用來做刺身,還能蒸著吃,加蒜蓉烤著吃。
相信有很多朋友會發現,有些人管生蠔叫牡蠣,管牡蠣叫生蠔,傻傻分不清,這兩種海鮮難道不是同一種東西嗎?海鮮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名字為什麼不同呢,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生蠔跟牡蠣是屬於同一種同類生物,而牡蠣是屬於大類目,生蠔只是牡蠣的一個小分支,我們經常吃的生蠔其實是牡蠣中的優質品種,並且牡蠣的個頭要比牡蠣大很多。
牡蠣還被大家稱為海蠣子、蠣蛤、蠣黃等,根據不同的地區叫法也會不一樣,比如閩南地區,牡蠣被大家稱「蚵」,有名的小吃「蚵仔煎」主要食材就是牡蠣。一般生蠔經過培養帶殼重量可以達到1斤以上,並且生蠔有生長環境因素限制,主要生長養殖在大海跟江河的交融之處,還有半淡半鹹的內灣淺海的地方。
而牡蠣的生長環境沒那麼多條件要求,所以生蠔的數量要比其它牡蠣物種要少很多,所以它的價格在市場上相對較高一些。除此之外,生蠔跟牡蠣最明顯的區別是兩者的含「鋅」量,每100克的生蠔,含鋅量可以高達71毫克,而同等重量的牡蠣含鋅量僅9毫克左右,所以差距有好幾倍,所以生蠔也被稱為「海洋的牛奶」。
不過生蠔雖然個頭大營養高,但是短處在於生長周期較長,生蠔養殖時間長達2-3年才能成熟,這也是為什麼生蠔能在體內積累那麼多的鋅元素以及蛋白質的原因,在一些優質水域生產出來的生蠔,可以直接撬開來吃,肉質鮮美肥嫩,非常爽口而一般的牡蠣相比生蠔周期就較短了,一年左右就可以,但它的味道很腥,外殼薄,肉相較於生蠔少了點,不能直接生吃,要經過處理才能食用。
另外大家熟知的蠔油,名字帶著蠔字,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生蠔加工而成的,其實原料是牡蠣。現在大家知道牡蠣跟生蠔的區別在哪了吧?你最喜歡的生蠔做法是什麼呢?我個人覺得生蠔清蒸更有營養更美味,還乾淨衛生,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