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己族群的文字,滿洲人如何借用蒙文拼音符號發明滿文?

2020-12-17 歷史傳習社

清朝滿洲先世出於女真,女真族於12世紀建立金朝,在建國之初,完顏阿骨打即命完顏希尹創製女真文字,於是,完顏希尹便以契丹文字為基礎,仿照漢文楷字,搭配女真語音,即是女真大字。其後,於金熙宗時又再創女真小字,但與女真大字的差異性很小,如今難以辨別。女真文字雖大致消亡於明朝,但其實早在金國被滅後,女真文即失去官方語言的地位,又因遼東地區受蒙古統治,民間在正式文書使用上,改用新的官方語言,即是蒙文。

在這樣的條件下,女真人雖說女真話,但寫字卻要用蒙文,等於要先女真翻蒙古才能把語意寫在紙上,非常不方便。

清太祖努爾哈赤崛起時,有感於沒有自己族群的文字,因而命當時擔任巴克什的噶蓋、額爾德尼等人創製滿文。過程中,努爾哈赤與額爾德尼有過一段有趣對話。努爾哈赤想以蒙古字編成國語(此處指滿文),額爾德尼和噶蓋說:我們是因為學習蒙古字,才懂得蒙古字的音,但若要以我們自己的語音,編成我們自己的文字,實在很困難做到啊!努爾哈赤反問:為什麼你們會覺得以自己的言語編字困難,而覺得學習別人的簡單呢?額爾德尼回答:要用我們自己的言語編成文字當然好,但是翻編成句,太難了!我們做不到啊!努爾哈赤就說:將蒙古字母的a字下面接著ma字,不就成了ama了嗎?(音阿瑪,意即父親);將蒙文字母的e字下面接著me字不就是eme了嗎?(音近額摸,意即母親)。我決定就這樣創字吧!你們來試著寫寫看。

這種由老蒙文脫胎而成的初期滿文,字旁無圈點,僅是稍改變老蒙文的字母形體,在g、k、h等音上的寫法雷同,而無從辨別。因此,皇太極時即令巴克什達海將初期滿文在字旁加上圈、點,並且增設一些新的字母,使滿文的語音、形體更臻完善。

努爾哈赤時期創製的初期滿文即是老滿文,又稱無圈點滿文,而之後的皇太極時期創製的新滿文,即是清朝官方通用的加圈點滿文,在乾隆朝時期,將翻譯名詞與拼寫上大致完成規範。滿文這種拼音文字,由上而下,從左而右,簡單書寫也容易學習,因而更促進滿洲文化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馬背上的文字 習自蒙文所創的老滿文與新滿文
    他們捨棄了過去所創製的女真文,改使用以蒙文為基礎所創製出來的滿文,不過滿文在清朝建立後,反而回過頭來改變了蒙文的寫法與用語。在說到滿文對蒙文的影響之前,先說說女真族的造字史。滿洲人的先世為女真族,自12世紀完顏阿骨打(1068-1123年)統一女真族各部落、建立金國後,卻苦於有語言而無文字,迫切需要一個屬於其族群的文字以便於統治。
  • 清朝統治中國幾百年,為什麼沒有使用滿文作為官方文字?原因簡單
    滿族的祖先是在關外遊牧而居的女真人,為了方便治理國家,發展教育和文化,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仿照漢字和契丹文字發明了女真文,也就是"老滿文"。後來蒙古大軍橫掃金國,把金國政權給滅了,金太祖創立的"老滿文"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 故宮的許多匾額上都有滿文,但有些匾額上卻沒有滿文,這是為啥?
    不過清代的故宮並非完全復原明代故宮,滿人按照自己的習俗對故宮進行了一些改建,並且由於建築工藝和資金問題,很多宮殿的規模也被縮小。(明代奉天殿要比清代的太和殿大多了)此外,作為異族王朝,滿人在入關前就發明了自己的文字,因此故宮的所有牌匾右側都被刻上了滿文。
  • 故宮六百年︱如何讀懂故宮裡的滿文匾額
    與漢字一樣,滿文可以豎著寫,也可以橫著寫,而兩種文字書寫方式的差異會在橫匾上更加凸顯,也形成了故宮匾額的另一種美。古代漢字習慣於右起書寫,也就是行文的順序是自右而左。這是由於先秦時代造紙術還沒有發明,人們將文字主要書寫在竹簡或木簡上,竹木簡都是一條一條的,寫好一條便放在右手邊,再寫下一條,之後再穿成簡,所以就形成了右起的書寫方式。
  • 滿文硃批、滿漢畛域———對歐立德的質疑
    新清史往往把「漢化」作簡單化理解,以大量篇幅強調滿漢間法律、經濟、政治、待遇等方面的巨大鴻溝和貫穿清代的滿人的族群認同, 仿佛這便足以證明滿族未被「漢化」。他們忘記了統治集團和被統治者之間有巨大鴻溝是人類社會的常態, 即便是同民族統治亦然。歐立德(Mark Elliott)所津津樂道的清代筆記《嘯亭雜錄》中關於阿里瑪的故事就是典型例子。
  • 西夏文、女真文和滿文有什麼不同?你見過這些文字書法嗎?
    西夏文是模仿和借用漢字的筆畫重新創製的一種全新的方塊文字。字形筆畫繁冗,結構複雜,大部分的字都在十畫以上。與漢字比較,基本筆畫有漢字的點、橫、豎、撤、捺,左拐、右提等,而沒有漢字常見的豎鉤。其中,以斜筆的撇、捺較豐富。西夏文字屬漢文字體系,凡認識漢字的人,初看似識,細看又一字不識。
  • 滿洲人怎麼稱呼漢人?這個稱呼與耕地的牛有關,還受鮮卑人影響
    這裡講了滿洲人原有希姓,怎麼認定的問題。 在這段話裡,有一個奇怪的詞叫「尼堪」(nikan)。可能好多人不知道,這個尼堪(nikan)說的是誰?前面的蒙古、高麗,我們都知道,一個是今天的蒙古,一個就是朝鮮,而這個尼堪恰恰說的是漢人。
  • 言語中你必須知道的標點符號(文字+視頻版)
    可見,標點符號對於書面語言來說是很重要的。在行測言語考試中,以符號形式而存在的標點和以文字形式呈現的語言一樣,都體現著作者的意志。因此,提醒大家,在閱讀言語題目時,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現的作者語言外,也要留意與之緊緊相聯的作為言語形式而存在的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標點符號分為點號、標號、符號三大類。
  • 滿洲人的十大愁!
    現在民族政策好了,很多滿洲人想改回民族成分,但確成了難題。按現行規定,民族成分只能隨父母一方,即您證明祖上是滿洲人,但父母沒報滿族,也不給改。18歲成年到20歲前自己申請可以變更民族成分。超過20歲,也不再給變更民族成分。報民族成分的問題,對其他民族是不存在問題的,但對滿洲人卻是個大問題。很多人問小編,如何改變民族成分,我也無能為力。
  • 故宮外朝宮殿為什麼沒有滿文?
    故宮外朝宮殿為什麼沒有滿文?(網絡圖)  到故宮參觀遊覽時人們會發現,乾清宮、坤寧宮、寧壽宮、神武門等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等外朝宮殿、宮門上的匾額只是用漢文書寫,這是為什麼呢?
  • 滿文木牌 民族瑰寶
    據清康熙年間楊賓撰寫的《柳邊紀略》所載:「邊外文字多書於木,往來傳遞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貯年久者曰『檔案』、曰『檔子』,以積累多貫皮條掛壁若檔故也。然今文字之書於紙者,亦呼為『牌子』『檔子』矣。」清入關以後,滿文木牌漸漸不再使用,日益鮮為人知。直至1935年,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在整理清代內閣大庫檔案時發現了26件被高麗紙包裹的滿文木牌,引起轟動。
  • 文字的歷史(簡述其誕生、流傳與毀滅)
    字母出現前,各地區獨立、非獨立的書寫系統均是由象形文字發展而成的語素/意音文字。字母的誕生,源於三千年多前西奈半島的閃比特人對埃及聖書體的改造。閃族字母包含代表埃及語24個輔音的全套24個符號,拋棄聖書體所有的語標、義符等符號,只使用他們的輔音字母。而後演化成腓尼基字母,迦南的腓尼基人將其發揚光大。
  • 文字演變:神秘的巴蜀符號
    已收集的272種符號可分為人形、動物形、植物形、器物形、建築形、幾何形等六類,其中人形符號有12種(圖一),動物形符號有26種(圖二),植物形符號有33種(圖三),器物形符號有31種),建築形符號有20種,幾何形符號有150種。3.族群性。巴蜀符號的族群性與地域分布有關。
  • 誰發明了表情和情感符號?
    特別聰慧的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想出各種各樣的小圖標來表示各種情緒,或者為給定的文本添加語境和意義,或者有時單用符號來交流,類似於某種現代象形文字。最終有數百種這樣的符號被用在這個系統上。然而,儘管這些表情符號和情感符號在該系統中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幾乎沒有人將其「發明」歸功於系統用戶。
  • 詞義引申的本質:詞音借用
    摘 要:正如文字中有符號的借用,語言中也有符號的借用,詞義引申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語言符號借用的過程。甲詞由義項A引申出義項B,實質是借用甲詞的詞音創造出詞義為B的乙詞。詞音借用的同時會伴隨有相應的字形借用,即會將記錄甲詞的字形也一道借用過來記錄新產生的乙詞。
  • WPS文字如何插入符號
    WPS文字是金山公司開發一款辦公處理軟體,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如何插入符號。我們打開WPS文字工具,新建空白文檔。點擊插入菜單下面符號按鈕,列出了三類選項。1-最近使用的使用的符號2-自定義符號3-其他符號我們點擊其他符號可以打開符號對話框。
  • 人類文字符號到底有什麼意義
    從此,由於烹飪的發明,人類智慧迅速發展,生產力隨之發展,生產效率得到巨大提高。對人類發展起決定意義的第二件大事,是文字的發明。人類智慧創造了文字,文字的發展成熟反過來推動了人類智力的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科學技術的發生發展。
  • 故宮太和殿牌匾發現塗抹痕跡,前朝牌匾皆為滿文,唯獨後宮有兩種文字
    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在大殿的木牌匾上仿佛有滿文的痕跡。太和殿眾所周知,清朝入關,明朝滅亡,滿族皇帝成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在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修整後,三大殿的牌匾上便刻上了兩種文字:滿文和漢文。前朝三大殿據小哇了解,三大殿還有過曾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