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牌匾發現塗抹痕跡,前朝牌匾皆為滿文,唯獨後宮有兩種文字

2020-12-17 哇真象

2006年,故宮博物院對太和殿進行了一次大修。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在大殿的木牌匾上仿佛有滿文的痕跡。

太和殿

眾所周知,清朝入關,明朝滅亡,滿族皇帝成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在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修整後,三大殿的牌匾上便刻上了兩種文字:滿文和漢文。

前朝三大殿

據小哇了解,三大殿還有過曾用名。公元1521年,明朝正德皇帝駕崩,朱厚熜繼位,改年號嘉靖。由於朱厚熜是藩王繼位,所以他對維護自己的正統名分格外在意,對紫禁城裡的許多地方都進行了改建,烙上了自己的印記,唯獨三大殿保持了原狀。

朱厚熜

朱厚熜繼位41年後,三大殿被大火燒毀。按理說重建落成的建築應當沿用曾經的名字,但是朱厚熜卻借這個機會,宣示了自己的主權,下旨將三大殿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皇極殿

看到這裡,小哇只想說三個字「然並卵」,因為此時的朱厚熜整日沉迷煉製丹藥,已經近二十年沒有上朝,這次改名也不過是個「面子工程」罷了。

袁世凱稱帝

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摳掉了牌匾上的滿文,並把漢文移到了中間位置。

這時問題就來了,要知道,當時溥儀還住在紫禁城,如果把所有的滿文都去掉,溥儀必然不會同意。於是,袁世凱就下令保留了內廷的滿文。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外朝大殿的牌匾上都只有漢字,唯獨在後宮,還保留著滿漢兩種文字。

坤寧宮

相關焦點

  • 故宮的許多匾額上都有滿文,但有些匾額上卻沒有滿文,這是為啥?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其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在明代,故宮曾遭遇多次火災,到清兵入關前夕,李自成在撤退前又縱火焚燒故宮,導致包括故宮主殿奉天殿在內的大部分建築被毀。
  • 說說故宮裡的牌匾:太和殿裡的這塊最高大上
    這幅照片攝於故宮最重要的大殿——太和殿,相信每個去故宮的人不管是第幾次去都會在這裡駐足,沒辦法,影視劇把它渲染的太高大上了,天天熒幕裡就只見皇帝坐裡面,但其實這座大殿皇帝平時用的很少,只有上大朝禮,比如新皇登基、冊立皇后等才在裡面坐一坐,其餘時間都是關著大門的。
  • 為什麼故宮太和殿的匾額上沒有滿文?今天可算搞清楚了!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叫做紫禁城,可謂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集大成之作。相信去過首都北京旅遊的朋友,都會選擇去北京故宮遊玩,感受明清文化,感受歷史的厚重。那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匾額上是沒有滿文的,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當初滿族攻入北京城,為了能平定漢人的反叛,讓漢人能接受清朝統治,於是統治者就讓人把所有宮殿的匾額上都寫上滿漢兩種文字,一般都是滿文在左邊,漢文在右邊。
  • 聚焦故宮太和殿
    除了太和門,故宮還在箭亭、昭德門及貞度門等設立諮詢臺,能夠為觀眾提供地道的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語種服務。     ☆故宮門匾無「火筆」,三大殿三次被焚三次重建    前朝三大殿始建於明初永樂年間,先後三次被雷電擊中焚毀,三次重建。三大殿初名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明代中葉重建時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清初改為現在的名稱。
  • 故宮外朝宮殿為什麼沒有滿文?
    故宮外朝宮殿為什麼沒有滿文?(網絡圖)  到故宮參觀遊覽時人們會發現,乾清宮、坤寧宮、寧壽宮、神武門等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等外朝宮殿、宮門上的匾額只是用漢文書寫,這是為什麼呢?
  • 故宮閉館70多天後 今年首場直播講了60多個知識點
    再比如,慈寧宮前銅龜腳踩波浪花紋,波浪裡浮著不少螃蟹等海洋生物,竟然還有幾隻小豬。研究人員從《清宮獸譜》中找到了線索,相傳海洋裡有一種「刺魚」,刺魚大如鬥者,化身為豬,可以射殺虎狼。或許波浪裡的小豬也是驅邪吉祥寓意。可見,故宮微小之處也大有可觀。慈寧宮前銅龜花紋裡的小豬。
  • 這3個牌匾,內涵豐富,讀了感慨中國文字真是博大精深
    故人們去遊玩,探訪古蹟,不可忽視的首先就是認識牌匾。說起牌匾,避不過去的自然非故宮的兩大牌匾莫屬。1.太和殿的「建極綏(suí)猷(yóu)」太和殿牌匾到過故宮旅遊的人都知道,沿著中軸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為雄偉壯觀的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但並不用於上朝,而用於舉辦各種盛大典禮。
  • 北京故宮中和殿懸掛的牌匾是聖賢心法
    說起北京故宮,大多數人都知道,有好多人還曾經遊過故宮。據說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北京給故宮是必遊之地,因為故宮是中華文明的標誌性建築。很多關於故宮的有趣傳說,比如故宮的房子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故宮內歷代皇帝御筆書寫的牌匾也很多,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正大光明」匾額,緣於這個牌匾在影視劇中多次出現。來過故宮旅遊的人們也許有印象,故宮中和殿懸掛的匾額「允執厥中」,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御筆書寫。「允執厥中」一詞值得研讀,這塊牌匾其實大有深意。允執厥中一詞來源於聖賢心法,相傳遠古時期堯將此傳給舜,後來舜又傳給禹。
  • 故宮六百年︱如何讀懂故宮裡的滿文匾額
    如西六宮中的太極殿,原為啟祥宮,清末時改建太極殿。其滿文首字為 ,對應「太」,拉丁文轉寫為「tai」;中字為,對應「極」,拉丁文轉寫為「gi」;末字為,對應「殿」,拉丁文轉寫為「diyan」。明顯就是對漢文「太極殿」的滿語標音。
  • 是什麼原因讓景福宮的牌匾重新由韓文回歸漢字
    景福宮是韓國的「故宮」,其名字源於中國《詩經·大雅·既醉》中的「君子萬年,介爾景福」。而光化門是韓國景福宮的正門,因韓國曾為明、清兩朝藩屬國,故景福宮按明朝郡王府規制修建。穿過光化門後是興禮門,但無論是哪個門,上面的牌匾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 二女開車進故宮與太和殿合影,太和殿同意了嗎,知道它的地位嗎?
    我是五脊四坡故宮裡起架最高的建築,從地面到脊吻三十五米零五;面積最大,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梁楣彩畫的等級也最高,用的是金龍「和璽彩畫」;就連角簷垂脊上仙人身後的小獸數量也最多,一共有十個,這麼一看,我的身價還算可以吧。
  • 故宮宮殿、宮門為何沒有滿文?
    悉心地保存這些清代遺產,不僅為後世的研究提供一手的資料,還將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將這些珍貴文物保管好,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故宮外朝宮殿、宮門為何沒有滿文?到故宮遊玩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在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而外朝宮殿、宮門上的匾額則是只用漢文書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最初並不是這樣子的。
  • 故宮太和殿的10隻脊獸都有什麼寓意?最後一個為何是太和殿獨有?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太和殿並非是明朝朱棣皇帝時期建造的,太和殿的原型早在明永十五年就被雷電擊毀,當時在朝中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度讓君臣恐慌不安。後來太和殿多次重建又多次更名,但是一直跟中了詛咒一般,被燒毀數次,一直到了康熙三十四年,太和殿才大肆重修。康熙皇帝對於佛教的信仰是十分虔誠的,不排除他會將宗教之中的人物運用在宮殿裝飾之上。
  • 鮮為人知的韓國故宮,韓國規模最大的宮殿,為何裡面牌匾都是漢字
    故宮現在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博物館,裡面的文物琳琅滿目,囊括了明清兩代的文化,對於我國來說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現在已經成為一處景點,很多的外國人慕名而來,都想一度中國皇室的風採。其實不只是中國有故宮,在其他的國家也有故宮,但是名氣都不大,例如韓國。
  • 故宮太和殿將開始300年來首次大修 計劃工期兩年
    記者日前從故宮博物院獲悉,舉世矚目的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此次工程,既有採用傳統古建維修的部分,也有現代科技的保護。使用傳統材料工藝技術的部分有:在揭露檢查時發現屋頂東西兩個山(側)面結構嚴重下沉歪閃,要對此進行加固維修,消除建築隱 患;墩接、修補腐朽的木柱;更換破碎琉璃瓦、恢復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裝飾構件;還要將1959年維修中沒有忠實原狀的外簷彩畫復原。而對大殿基座的漢白玉石欄杆、御路,太和殿內部寶座、屏風等木質文物和內牆牆表粉飾的保護等將採用現代科技,保護方案正與義大利文化遺產部的專家共同研究、實驗。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從面積上來說,故宮的太和殿皇帝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從面積上來說,略大於太廟的大殿。但是太和殿的木材為東北的松木,而太廟的大殿是名貴的金絲楠木,材質上是天然之別。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蠟筆小豬旅遊景點介紹,第十四站:故宮東方最大的宮殿
    故宮的所有宮殿建築都以中軸線為中心呈對稱分布,除了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乾清宮等主要建築分布於中軸線上,其他建築多在兩旁呈對稱分布,據粗略估計大概有9000間宮室,堪稱「殿宇之海」。無論是左右對稱的結構,還是雄偉壯觀的外形和富麗堂皇的裝飾,整座宮殿都呈現出一一種宏大的皇家氣派,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
  • 避暑山莊有個牌匾,竟用五種文字刻寫,牌匾後面藏有一個秘密
    在我國古代的許多建築中,在門上都會有一塊作為標識用的牌匾。其上面,通常都會用漢字書寫。到了清朝時期,尤其是皇宮,為了體現統治者的地位,在牌匾上開始出現滿漢兩種文字並存的現象。可是,您知道嗎,在避暑山莊,有一塊牌匾上,竟然是用五種文字刻寫。這是塊什麼樣的牌匾,為什麼要用五種文字呢?
  • 瑞安聖井山石殿門上的四字牌匾已被管理方摘掉了
    昨天,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曹錦炎教授看了本報記者傳去的照片後認定,這幾個字屬於文字遊戲,類似字謎。前天,瑞安市聖井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已派人將牌匾摘下。  相關新聞:瑞安聖井山石殿門上有這幾個字你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