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故宮博物院對太和殿進行了一次大修。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在大殿的木牌匾上仿佛有滿文的痕跡。
太和殿
眾所周知,清朝入關,明朝滅亡,滿族皇帝成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在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修整後,三大殿的牌匾上便刻上了兩種文字:滿文和漢文。
前朝三大殿
據小哇了解,三大殿還有過曾用名。公元1521年,明朝正德皇帝駕崩,朱厚熜繼位,改年號嘉靖。由於朱厚熜是藩王繼位,所以他對維護自己的正統名分格外在意,對紫禁城裡的許多地方都進行了改建,烙上了自己的印記,唯獨三大殿保持了原狀。
朱厚熜
朱厚熜繼位41年後,三大殿被大火燒毀。按理說重建落成的建築應當沿用曾經的名字,但是朱厚熜卻借這個機會,宣示了自己的主權,下旨將三大殿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皇極殿
看到這裡,小哇只想說三個字「然並卵」,因為此時的朱厚熜整日沉迷煉製丹藥,已經近二十年沒有上朝,這次改名也不過是個「面子工程」罷了。
袁世凱稱帝
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摳掉了牌匾上的滿文,並把漢文移到了中間位置。
這時問題就來了,要知道,當時溥儀還住在紫禁城,如果把所有的滿文都去掉,溥儀必然不會同意。於是,袁世凱就下令保留了內廷的滿文。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外朝大殿的牌匾上都只有漢字,唯獨在後宮,還保留著滿漢兩種文字。
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