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藏書,在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說從春秋時期開始,民間就已經出現很多的私人藏書,及至清朝,藏書活動更是十分盛行,民間有很多的藏書樓,皇宮內的藏書更是善本雲集,珍籍眾多。歷史上的很多朝代,每逢大局初定時,總喜歡以「稽古右文」為朝堂大政之一,非常重視對圖書的校理、編纂、徵集、典藏工作,以此為鞏固統治的工具之一。清代宮廷鑑於以往的歷史經驗,在圖書典藏方面尤為上心。其一面銷毀對自身統治不利的典籍,一方面又大力收集、編纂有利於本朝統治的典籍,《四庫全書》等曠世巨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藏書遺產。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很多清宮的藏書都流失了。
很多圖書愛好者不禁要問:那些清宮藏書因何流失?昔日珍貴的清宮藏書,如今又身說起清宮藏書流失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毀於火災,如武英殿、昭仁殿、方略在何處呢?館等藏書處的許多藏書都在清代時遭遇過火災,被燒毀;有的是由於保管不善,藏書被蟲蛀毀損;有的是經過了各種顛沛流離,在這種頻繁的遷移中被丟失;還有的是因被竊賊盜走而流失…正是在這種種變故中,清宮藏書有的徹底消失,有的散落到四而散落的這些清宮藏書,如今又在哪裡呢?據史料記載,當時清宮內的很多藏書,被遷入國家的各大圖書館,安置於環境優越的庫房內。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一位明清古籍研究學者曾說,清宮藏書目前主要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和遼寧省圖書館、第一國家其中,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清宮藏書最為豐富,是以清代皇室藏書為基礎建立起檔案館等處。文物博物館、專業性圖書館。
該圖書館的清宮藏書不僅豐富,而且還有許多世人難得一見的珍本秘笈,如《四庫全書》原本「天祿琳琅」所藏部分宋遼金元明善本等。而在國家圖書館中所存的清宮藏書主要是內閣大庫的部分藏書和乾隆至嘉慶年間清宮皇家藏書處「天祿琳琅」的藏書。其中,內閣大庫所藏非常豐富,大多是皇宮內廷的一些檔案。「天祿琳琅」是清廷收藏善本珍籍的專門書庫。所處的昭仁殿位於乾清宮東側的昭仁殿內,於清朝末期開始流失。目前存放在國家圖書館的藏書是被清朝而位於京城之外的那些大型圖書館,尤其是臺北博物院圖書館,又是怎麼獲得清末代皇帝溥儀運出宮的那一部分故宮藏書的呢?
原來,在「九一八」事變後,為了躲避侵華日軍的掠奪,當時的民國政府將故宮所藏的「天祿琳琅」珍籍火速轉移到了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地,其中的一部分經過多次輾轉,流進了當地的大型圖書館。而為什麼臺北博物院圖書館有那原來,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夕,國民黨逃往臺灣時,捎帶著將三千餘箱麼多清宮藏書呢?文物運到了臺灣,其中僅藏書就達十六萬冊,其中還包括很多珍貴的宋元刻本。後來,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國民黨將這十六萬冊藏書藏於其中。對後世人來說,清宮藏書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古代的文化、歷史,更承載了一種厚重的文化傳承傳統。悉心地保存這些清代遺產,不僅為後世的研究提供一手的資料,還將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將這些珍貴文物保管好,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故宮外朝宮殿、宮門為何沒有滿文?到故宮遊玩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在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而外朝宮殿、宮門上的匾額則是只用漢文書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最初並不是這樣子的。在明朝時,紫禁城內所有的宮殿、宮門上的匾額上都沒有滿文,而是用漢文來書寫的。到了清朝時,滿文取代了漢文的國文位置。順治年間,皇宮內所有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增加了滿文,由此所有的匾額都是用漢、滿兩種文字來並列書寫的,並且在一些匾額上還出現了蒙文。辛亥革命爆發後,清王朝的統治生涯結束宣統帝被迫退位,但並沒有離開紫禁城,而是住在了乾清門以北的宮殿中。而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宮殿都交給了民國政府使用。
後來,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登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寶座,還企圖重新恢復帝位,自己做皇帝。他的這一想法,終於在他的「努力」下,成為現實。他最終篡權成功,並自封年號為「洪憲」。袁世凱稱帝的行為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袁世凱越來越不得民心。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袁世凱便找來自己的得力助手王景泰進行商議。王景泰建議把紫禁城內所有宮殿、宮門上匾額的滿文都去掉,只留下漢文,以表明袁世凱的反清決心,博得人民的支持。在王景泰的建議下,袁世凱下了一道「聖旨」,說要在十天之內,將紫禁城內所有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可還沒等這道「聖旨」下發下去,狡猾的袁世凱又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紫禁城內還住著宣統帝和清廷的遺老遺少們,如果將所有宮殿、宮門上的滿文去掉,恐怕他們會不同意而惹事,所以,袁世凱趕緊將「聖旨」的內容修改為「把外朝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
袁世凱的下屬接到這道「聖旨」後,趕緊將外朝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給去除了。這也就是為何內廷官殿、官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外朝宮殿、官門上的匾額則是只用漢文書寫的原因。袁世凱雖然為了平復人民的反對情緒,而將外朝宮殿、宮門匾額上的滿文去掉但並沒有博得人民的支持,他的皇帝夢只做了八十幾天就徹底破滅了。雖然袁世凱的皇帝夢最終破碎,但紫禁城中那些被他下旨修改過的外朝宮殿、宮門匾額卻都悉數保留了下來,成為如今遊客感興趣的故宮奇觀之一,也讓人們那段歷史有了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