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再做情緒崩潰的「背鍋俠」

2020-08-28 心理諮詢師空杯者

查理德是哈佛大學心理諮詢處的負責人,在一報告中寫道:「在一項針對全國13500個大學生的調查中,近45%表示非常抑鬱,以至於沒法工作學習,94%表示對於他們做的事感到了過大的壓力」。

可以看到今天的學生要做的事太多了,這代價就是過度緊張不安,壓力、焦慮,結果導致了更大可能的抑鬱,這種情況在大學校園見到,在整個國家可以見到,在世界各地可以見到。

抑鬱症最容易導致的後果之一生理健康,許多醫生估計約80%我們的生理疾病是由於壓力所致,使我們的免疫系統變弱。

那怎樣應對壓力呢?

積極思考問題就是看優秀人怎麼做,所以我們可以提問:「那些成功的過著健康快樂生活的人是怎麼做的?」

雖然很多人都壓力過大,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部分人還是能夠很成功,同時過著健康和快樂的生活,他們是怎麼做的?

通過研究,發現他們的秘密,第一,他們有很好的工作生活習慣。第二件事,最重要的一個習慣是:有休息的習慣。

研究人員發現:壓力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壓力,事實上他們發現壓力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壓力實際上培養了我們的忍耐力量,並且從長遠來講,壓力讓我們更快樂。

想想,你去健身房時實際上發生了什麼呢?當你去健身房舉重時,你在給你的肌肉壓力!

事實上,你其實就在讓你的細胞在偷偷流淚,這事是壞事嗎?完全不是,這是件好事,因為你在鍛鍊。

然後兩天之後,再去舉重,然後下周你接著舉重,長此以往,你舉了一個月,兩個月,六個月,舉了一年,你就會變得很健壯。

所以壓力其實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不斷的舉重。

如果你不休息,那麼會發生什呢?肌肉就會拉傷,這時鍛鍊過度了。

換言之,問題不在於壓力,不是生理上的問題也不是心理上的問題,問題在於缺少休息,那些既成功又快樂幸福的人是會感受到壓力的,但是會在休息中消化掉壓力。

《精力管理》裡講到:我們所要做的是將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從馬拉松運動員,變為短跑運動員,從不停地跑跑跑,變為短跑——恢復——短跑——恢復。

他們的建議是這樣的,用一到兩個小時,來「短跑」專注地工作,精力非常集中,然後在「短跑」之後,儘可能少分心的情況下,用十五分鐘來恢復。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能夠「短跑」能夠專注,按照我們的生物鐘能持續一到兩個小時。

「短跑」之後休息十五分鐘,可以是冥想,聽你最喜歡的音樂,也可以去健身,可以多於十五分鐘,但至少要十五分鐘。

吃午飯,可以休息一下,但在午飯時,不收郵件,不接電話,那些只會增加焦慮,而是和朋友一起或獨自完全放鬆。

如果我們的一天是短跑,恢復,短跑,恢復,我們就能持續,能夠維持高水平的精力,做更多的工作,並且更快樂。

相關焦點

  • 「分離焦慮」導致孩子情緒崩潰,父母需重視
    可是,還有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和爸爸媽媽分別之後,就崩潰大哭,讓站在校門口偷偷看孩子的父母紅了眼睛。這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祟,只要父母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就不會讓孩子抗拒上幼兒園了。專家聽完媛媛媽媽的描述後,表示媛媛這種情況是因為「分離焦慮」導致的。因為無法忍受自己離開媽媽的身邊,所以孩子每次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聽完專家的分析後媛媛媽媽恍然大悟,趕緊詢問朋友如何才能夠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讓孩子不再抗拒去幼兒園。
  • 「分離焦慮」導致孩子情緒崩潰,父母需重視
    可是,還有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和爸爸媽媽分別之後,就崩潰大哭,讓站在校門口偷偷看孩子的父母紅了眼睛。這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祟,只要父母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就不會讓孩子抗拒上幼兒園了。專家聽完媛媛媽媽的描述後,表示媛媛這種情況是因為「分離焦慮」導致的。因為無法忍受自己離開媽媽的身邊,所以孩子每次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聽完專家的分析後媛媛媽媽恍然大悟,趕緊詢問朋友如何才能夠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讓孩子不再抗拒去幼兒園。專家朋友給媛媛媽媽支了招,等她回家試行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自己的女兒上幼兒園時都高高興興的,很少會繼續哭著上學了。
  • 情緒失控,焦慮,壓抑,崩潰怎麼辦?6個方法,讓你擺脫情緒垃圾
    一、遠離你身邊的「垃圾情緒」實在想不到好的開頭,就拿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來說吧。昨天晚上我能量滿滿的下班,準備回家做頓飯犒勞一下自己,想想就滿心歡喜。(我犧牲自己的精力去挽救他的情緒)。他像瘋了一樣,身上散發出1000倍的負能量,而我,再也無法承受這些。於是,我情緒崩潰了。各種不安的,脆弱的,苛責的情緒向我襲來,我痛恨自己沒有辦法幫助到他們,但是我卻無力改變。
  • 二胎媽媽的情緒,說崩潰就崩潰!
    晚上睡不好,白天事又多,我一個人從早到晚不停勞心勞力,感覺隨時處在崩潰的邊緣。所以,看到大寶拖拉,我就會比平時更上火。怒斥她沒兩句,我自己撐不住先哭了。這一哭不得了,那眼淚頓時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 心慌胸悶焦慮,感覺整個人要崩潰是怎麼回事?
    我們常常言笑:成年人的情緒崩潰是一瞬間的事情。早上喝完沒有扔的酸奶杯,上完班回來,整個房間都飄著酸臭味,那一刻作為一個成年人,情緒開始崩潰,嚎啕大哭,想不明白是因為這股惡臭,還是因為今天在工作上的接連失誤;上班遇到了搞不定的客戶,蹲進廁所的那一刻開始崩潰。
  • 常見負性情緒——焦慮、抑鬱情緒的管理
    這就是典型的對健康的一種焦慮。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焦慮,相信大家都有過體驗,當我們在一個正式的場合做報告或是發表演講,我們會出現緊張,說話結巴,甚至冒汗,渾身發抖。我們常說自己心理素質低就是工作中典型的一種焦慮。
  • 成年人的崩潰總是一瞬間,今天你「焦慮」了嗎?
    名詞點擊—焦慮顧名思義就是指的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
  •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寶寶拒絕做背鍋俠!
    比如該學翻身(從仰臥到俯臥)的月齡,家長就開始焦慮寶寶不能從俯臥到仰臥,是不是有問題?還有些家長容易拿自家寶寶跟別人家的寶寶比,別家寶寶會走路,自己寶寶還不會走路就是有問題,不自覺就開始焦慮。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急於求成,只要寶寶在正常發育規律內,就無需擔心。
  • 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怎樣排解?
    養育孩子,對新手爸媽是個挑戰,剛開始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麼,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西瓜視頻採訪了10位父母,他們也是育嬰達人,其中有幾位寶媽在視頻中,也分享了在育兒中遇到的各種育兒焦慮和情緒。01、身體上的不適。
  • 解壓 | 拯救焦慮情緒 攜手跨越疫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許多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為緩解各類人群在疫期所產生的心理壓力與焦慮,由霍營南·青年匯組織開展的最後一期「新青年體驗營——輕鬆暑期行」線上活動如期而至。隨後大家熟悉的老朋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趙喜剛,帶領大家一起回顧疫情情緒崩潰的瞬間,直面焦慮情緒,正視自己的種種情緒變化,以及大伙兒因焦慮所產生的種種行為。
  • 越努力越焦慮!如何緩解焦慮情緒,打工人趕緊看一下
    大多數的回答都是賺錢焦慮,為車貸、房貸、老人孩子等等,每一件事都能讓年輕人瞬間情緒崩潰。 焦慮出現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就是與它對抗,但是如果要想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就要了解它在表達什麼,一味地壓制只會導致情緒爆發。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如今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大,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焦慮情緒的體驗,但是很多人有疑問,焦慮情緒就是焦慮症嗎?其實,偶爾出現焦慮情緒是正常的,雖然這些情緒可能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影響,但在通常情況下,短期內就會恢復正常。
  • 家長會控制情緒,最受益的是孩子,不要讓焦慮阻礙成長
    家長自我成長,是孩子教育路上最大的助力教育孩子其實就是不斷與情緒做鬥爭的過程,如果大人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控制好情緒,那麼受益的將是孩子。很多時候導致父母情緒焦慮的都是因為教育問題,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教育產生的焦慮,家長擔心自己沒有做到位而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想得太多的後果就是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 焦慮,情緒焦躁,是何原因?
    焦慮,情緒焦慮,毛躁不安,有這種心氣,是什麼原因呢?心思不定,這個是導致焦慮,情緒焦躁的主要原因。心居無定所,不知所以,飄忽不定。如此,做什麼事情就會情緒焦躁,心煩意亂,沒有心勁。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思不定的心理,和焦慮不無關係。
  • 都是焦慮惹的禍—一位父親輔導孩子作業情緒失控,點燃孩子作業本
    快樂網上一個視頻,說上海一位父親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失控,怒點燃孩子作業本並將它扔下樓,差點把鄰居的家燒了。這則消息看得大家熱血沸騰。幸福中國人有一個情節,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就導致了中國父母的普遍焦慮。孩子還沒有出生,做父母的就開始焦慮:「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隨著孩子成長,各種的輔導班,興趣班,讓大人孩子勞累不堪。
  • 情緒熔斷:有一種崩潰叫悄無聲息
    情緒熔斷:默不作聲的崩潰「情緒熔斷」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概念,指情緒驟然低迷,甚至導致嚴重的抑鬱和絕望心境,因此有人援引了股市中描述災難性下跌的詞彙「熔斷」來形容它。它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常說的「情緒崩潰」類似,但它出現時未必會伴隨著外放的強烈情緒,如放聲大哭或歇斯底裡般的癲狂。它的表達可能更含蓄,也更持久,因此常常體現為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 蛔蟲抗議:不做「背鍋俠」!
    蛔蟲抗議:不做「背鍋俠」!這些因素包括: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也就是鼾症、大量飲酒、攝入咖啡因類食物、吸菸、焦慮、生活環境高度緊張。對於兒童來說,一些導致睡眠行為異常的疾病也可以導致磨牙。例如說夢話、夢遊、遺尿等,以及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導致的鼾症。患有某些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例如唐氏症候群,雷特症候群,腦癱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人,磨牙症發生頻率也會增加。
  • 如何有效控制焦慮情緒
    ,如悲哀、遺憾、迷惑和煩悶,或者產生不健康的負性情緒,如抑鬱、暴怒、焦慮和自憎。《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書中還介紹了,正念式呼吸、正念式行走、全身掃描式冥想、正念式瑜伽等具體做法。正念練習的目的不是去強行控制思想,而是去知覺健康或有害的思維模式。它讓我們的心智和身體達到一種好奇、開放和接受的狀態,讓我們活在當下,不再做無意義的掙扎。
  • 孩子情緒崩潰究竟有多可怕?知乎高贊回答揭露真相
    熊孩子情緒崩潰難管教,大概是全天下老母親共同的難題。各大視頻平臺也經常有孩子哭鬧不止,大人手足無措的熱門視頻。我們能發現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表達激烈情緒的時候,比孩子還不知所措,只希望眼前失控的局面儘快結束。所以很多家長不惜用暴力、無視等極端的手段應對孩子情緒崩潰,殊不知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危害,可能會影響改寫他的一生。
  • 街頭痛哭,「情緒崩潰」如何解
    引發同理心的,就是這種「情緒崩潰」的時刻。心理諮詢師韓寧告訴記者,人的情緒一般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的影響。以房屋舉例,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價值觀,規條就是這個房屋的門和窗。而「情緒崩潰」,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在某個時間點上產生劇烈波動,出現信念、價值觀崩塌,規條混亂。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目的和價值,容易恍惚。近年來,也有網友稱之為「情緒熔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