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德是哈佛大學心理諮詢處的負責人,在一報告中寫道:「在一項針對全國13500個大學生的調查中,近45%表示非常抑鬱,以至於沒法工作學習,94%表示對於他們做的事感到了過大的壓力」。
可以看到今天的學生要做的事太多了,這代價就是過度緊張不安,壓力、焦慮,結果導致了更大可能的抑鬱,這種情況在大學校園見到,在整個國家可以見到,在世界各地可以見到。
抑鬱症最容易導致的後果之一生理健康,許多醫生估計約80%我們的生理疾病是由於壓力所致,使我們的免疫系統變弱。
那怎樣應對壓力呢?
積極思考問題就是看優秀人怎麼做,所以我們可以提問:「那些成功的過著健康快樂生活的人是怎麼做的?」
雖然很多人都壓力過大,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部分人還是能夠很成功,同時過著健康和快樂的生活,他們是怎麼做的?
通過研究,發現他們的秘密,第一,他們有很好的工作生活習慣。第二件事,最重要的一個習慣是:有休息的習慣。
研究人員發現:壓力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壓力,事實上他們發現壓力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壓力實際上培養了我們的忍耐力量,並且從長遠來講,壓力讓我們更快樂。
想想,你去健身房時實際上發生了什麼呢?當你去健身房舉重時,你在給你的肌肉壓力!
事實上,你其實就在讓你的細胞在偷偷流淚,這事是壞事嗎?完全不是,這是件好事,因為你在鍛鍊。
然後兩天之後,再去舉重,然後下周你接著舉重,長此以往,你舉了一個月,兩個月,六個月,舉了一年,你就會變得很健壯。
所以壓力其實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不斷的舉重。
如果你不休息,那麼會發生什呢?肌肉就會拉傷,這時鍛鍊過度了。
換言之,問題不在於壓力,不是生理上的問題也不是心理上的問題,問題在於缺少休息,那些既成功又快樂幸福的人是會感受到壓力的,但是會在休息中消化掉壓力。
《精力管理》裡講到:我們所要做的是將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從馬拉松運動員,變為短跑運動員,從不停地跑跑跑,變為短跑——恢復——短跑——恢復。
他們的建議是這樣的,用一到兩個小時,來「短跑」專注地工作,精力非常集中,然後在「短跑」之後,儘可能少分心的情況下,用十五分鐘來恢復。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能夠「短跑」能夠專注,按照我們的生物鐘能持續一到兩個小時。
「短跑」之後休息十五分鐘,可以是冥想,聽你最喜歡的音樂,也可以去健身,可以多於十五分鐘,但至少要十五分鐘。
吃午飯,可以休息一下,但在午飯時,不收郵件,不接電話,那些只會增加焦慮,而是和朋友一起或獨自完全放鬆。
如果我們的一天是短跑,恢復,短跑,恢復,我們就能持續,能夠維持高水平的精力,做更多的工作,並且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