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谷歌無人車設計總監YooJung Ahn:谷歌無人車有哪些創新之處?

2021-01-11 雷鋒網

為什麼 Sergey Brin 在2014年公布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原型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

作為負責谷歌無人車項目設計的負責人,YooJung Ahn 十分清楚對於不會開車的人而言,最想擁有一輛什麼樣的汽車。因此,她監督設計的第一輛谷歌無人車既沒有方向盤,也沒有油門。

谷歌無人車在設計時,就將目標人群定位為不會開車的人群。七年前谷歌無人車剛發布時,大家一開始對於這一設計理念十分地不解。而在從這一理念到實際產品的過程中,Ahn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想打破陳規,不想將谷歌無人車汽定位成路上一輛普通的汽車,並且急切想要實現這一目標。」Ahn 說到。

谷歌對於無人車的研發過程的完全保密,所有的研發過程都是在Google X實驗室進行。目前我們知道谷歌無人車已行駛了 200 萬英裡,但谷歌的無人駕駛項目負責人 Chris Urmson 卻離開了公司。在今年 9 月,谷歌已有 34 輛樣品車和 24 輛 Lexus RX450h SUVs上路試駕。

我們都知道谷歌不是一家專門生產汽車的公司——至少不用靠汽車銷售並不是其主要業務。

但谷歌卻依靠無人車贏得了紅點工業設計大獎。紅點設計獎的評審團對於谷歌無人車的極具創新性的外形讚賞有加,因為其看起來十分的空靈,簡潔和精緻。目前這一輛汽車正在新加坡的紅點博物館內進行展覽。Ahn對此表示:「這輛汽車最初設計時並不是以設計為主。我們十分的高興,人們能夠理解我們意圖。我們在設計時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改變汽車的移動性。」

隨著 Ahn 的履歷逐漸曝光,我們想要進一步了解在並未受到傳統汽車設計教育的情況下,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谷歌無人駕駛項目的首席設計師。又或者說,正是因為未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所以她的設計風格才會如此地特立獨行。儘管設計風格與眾不同,但這也是與同小組成員卻能相處的十分愉快。Ahn 目前已經領導設計了谷歌新的無人車 Chrysler Pacifica。

Ahn 出生在韓國的首爾市。她從小就很愛畫畫,並在親少年時期就立志想要成為一名設計師。她曾在伊利諾理工學院學習設計。在加入谷歌之前,還曾在 Motorola 和 LG 公司工作過。在2012年時,Ahn 加入谷歌無人駕駛項目組,並在 2013 年擔任首席設計師。她表示:「作為一名消費產品設計師,我有許多的優勢。高級的汽車設計師在設計時很難跳出固有的設計思維。但是我本身對於汽車設計就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設計時,我會將重點放在視覺,技術和安全這幾個方面,只考慮用戶們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谷歌選擇 Ahn 作為谷歌無人車首席設計師首先是考慮到,她並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不會考慮如何將一輛車設計地看起來十分地酷。在汽車行業非汽車設計專業的設計師變得越來越普遍,例如 BMW,Fiat Chrysler 和 福特 都開始聘請其他行業的設計師。類似谷歌無人駕駛項目的人員構成變得越來越普遍。Ahn 曾與汽車設計師,計算機輔助設計師,樣品設計師,顏色搭配師等都一起工作過。

與傳統設計師一樣,Ahn 也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她表示個人非常喜歡極簡抽象派藝術,但是她同時也會限制個人喜好,以免影響創造過程。「我試圖不讓自己的個人審美影響創作,因為我喜歡簡約的風格,所以我不喜歡繁瑣的細節。」她這樣說道。

但在問及如何將藝術性反映到設計過程中時,她從更廣的方面回答了這一問題:「從過去十幾年的設計經驗來看,設計師在設計時最需要考慮的是什麼東西會徹底地改變人們的生活。

Ahn 反覆強調設計谷歌無人車時,安全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在無人車初期階段,人們最需要做的是試著相信無人車。同時研究也表明無人車會使得道路行駛更加安全。此外,在美國無人車的應用每年將會減少35,000次交通意外。如果這一預測是真實的,相信會有很多人們會願意試駕無人車。但在目前,大多數的美國人都對此持懷疑態度,也不願意交出方向盤。

為改變這一狀況,Ahn 試圖將谷歌無人車內部設計得更加舒適。她想乘客在使用谷歌無人車時,不僅僅感覺到安全,同時也會感覺到舒適。谷歌無人車的座椅和前保險杆都是由可壓縮的泡沫材料組成的,這與傳統的汽車相比會更加的安全。按鈕和控制器也做到最小化。Ahn表示:「我們需要將無人車設計地簡潔可靠,而不是十分地複雜。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無人車的外觀設計主題是安全性。車的外觀設計地十分圓潤,並且還是覆有一層泡沫,擋風玻璃是由聚碳酸酯構成。但與大眾甲殼蟲和亞菲特 500 卻有所不同。谷歌無人車的車燈的傳感器設計的非常好,不會讓人感覺突兀,無用,或是刺眼。

儘管谷歌無人車已經行駛了200萬英裡,但是卻並不打算進行公開銷售。因為這輛車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美國的用戶,並且只能用於溫和的天氣,像加州的天氣;並且不能應對惡劣的天氣。Ahn還表示:「我們現在還在對技術和設計進行進一步研究的階段。」

最後 Ahn 認為在無人車在美國會成為主流,消費者們也會慢慢接受谷歌無人車。「現在幾乎是人手一臺智慧型手機,但是10年之前的情況卻是,幾乎看不到人用智慧型手機。我認為實現無人車花費的時間要比其他產品都要長,因為汽車十分的複雜。但是無人駕駛最後肯定是會實現的。」她肯定的說到。

 Via The Verge

相關閱讀:

從小白到大師,谷歌女神是如何設計無人車的?

谷歌無人車團隊動蕩背後:離商業化近了還是遠了?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是全責
    今天虎嗅早報提到了一輛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與公交車相撞的新聞,筆者找到了車輛管理局 (DMV) 出具的事故報告,仔細閱讀之後發現,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實在是蠢得可以——至少在這次事故中是這樣。  事故發生在上個月 14 日,距離今天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這個時候才有媒體報導出來。
  • 谷歌無人駕駛車能與行人對話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累計安全行駛10萬英裡(約16.1萬公裡),未發生任何事故。現在,谷歌正致力於將無人駕駛汽車打造得更加安全。The software giant recently secured a patent for technology to communicate with pedestrians.最近,該軟體巨頭獲得了「可與行人溝通」的無人駕駛技術專利。
  • 除了谷歌們 全球還有哪些頂尖無人駕駛汽車團隊(1)
    已經被谷歌,Uber 和蘋果的無人駕駛車新聞刷屏了?其實除了這些網際網路大佬之外,國外還有很多團隊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下面,我們來看看國外幾個比較牛逼的造車團隊。
  • 谷歌無人車之父創辦的Udacity,開源了其「無人駕駛模擬器」
    如果你關注無人駕駛領域,肯定沒有錯過長時間以來,這些公司及團隊間相互挖角的消息。國外有谷歌、特斯拉、Uber這樣的玩家互通有無,國內有百度、樂視這樣的公司眉來眼去。業內甚至還發生了因人才跳槽而引發的技術保密糾紛。有媒體報導,截止2016年2月,全球數十家技術或汽車公司貼出的職位超過400個,其中,一大半職位偏向於軟體工程與算法方向。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被撞殘
    北京時間9月26日消息,在美國當地時間23日,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在山景城與一輛商務貨車撞在一起,致使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人受損嚴重。目前,谷歌還未發表官方聲明,按照慣例,谷歌只有等到月底報告時才會發表評論。
  • 百度無人車「急剎車」
    今年《財經》報導稱,百度無人車項目計劃於9月完成拆分。多位投資人分析,沒有50億到100億美金的估值,李彥宏不會出售無人車業務,可出得起這個錢的機構寥寥無幾。分拆能夠緩解百度無人車面臨的資金壓力,並在研發、市場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權,但百度內部對這事並不抱有太大希望。
  • 走進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地:未來就在這裡
    有書店、有賣冰淇淋的、有墨西哥快餐館、有茶店……孩子騎著自行車掠過,鳥兒唧唧喳喳,群山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一切都讓人愉悅。我來這裡可不是享受生活的,我是來見證未來的。此處陽光(參配、圖片、詢價)充足,每年有250天陽光燦爛,它與矽谷相依相伴,是一個小鎮,位於北加利佛尼亞,它是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的非正式測試場。
  • 谷歌無人汽車上路測試14個月遭遇272起事故
    在這些事件中,由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軟體探測到有問題發生的緣故,必須馬上從無人駕駛狀態移交人類駕駛員進行控制。這意味著儘管谷歌旗下Google X部門設計生產的無人駕駛汽車正在變得更好,但仍需在比較少見的情況下將控制權交給測試工程師。在這些事件中,谷歌分析稱如果人類駕駛員沒有接手,那麼很可能會發生13起無人駕駛汽車與其他車輛或物體相「接觸」的事故。
  •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從谷歌獨立出去之後,Waymo 多次公開展示過自動駕駛方面的成果。2017 年,十幾位記者在 Waymo Castle 測試中心的封閉道路上,體驗了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而早在 2015 年,谷歌還曾邀請一位盲人 Steve Mahan 坐上了那輛螢火蟲(谷歌自動駕駛原型車),在奧斯汀的城市道路上兜了風。
  • 谷歌無人車「成精」了:遇黃燈搶跑,淡定穿越人群
    來源:36氪美國網友體驗谷歌無人車:晚上摸黑也能開,犄角旮旯也能送到。文| Juice來源 | 車東西(ID:chedongxi)Waymo正在掀起新一輪無人計程車的落地浪潮。開放將近一周以來,還沒有任何事故信息傳出,這也反映出了Waymo自動駕駛的技術之強。但儘管如此,馬斯克卻認為,Waymo的完全無人駕駛計程車只能在固定的區域行駛,距離完全的無人駕駛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而特斯拉即將發布的FSD系統則能在完全陌生的區域進行自動駕駛。
  • 百度谷歌發力無人駕駛,背後有那些「黑科技」?
    自從李彥宏坐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上五環後成了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無人駕駛汽車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圈。科技巨頭也紛紛發力將無人駕駛技術布局在汽車領域。這不禁讓人發出疑問,無人駕駛的背後究竟都有那些「黑科技」?未來安全問題是否得到保障呢?  什麼是無人駕駛汽車?
  • 無人駕駛爭奪戰 蘋果與谷歌牽手租車公司
    蘋果於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爭奪和較量,已經轉移到租車市場,目前蘋果從赫茲租賃了一小批汽車,用以測試自動駕駛技術,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也與Avis籤署了合作協議,Avis將為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支持和維護服務。
  • 谷歌無人車終於駛入洛杉磯 三臺測試車已開始繪製地圖
    車東西文 | 六毛車東西10月9日消息,據外媒Engadget報導,自動駕駛技術公司Waymo將在洛杉磯地區進行技術測試。Waymo計劃在該城市投放三輛汽車來繪製地圖,目前地圖測繪將只在市區和Miracle Mile區域內進行。
  • 活躍在美國名校的網紅無人送餐車,居然是輛遙控車
    無人送餐車也遇上了黑天鵝,一直活躍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網紅無人送餐車Kiwibot,居然被爆出是人工遙控的……類似事件在人工智慧(AI)領域一再上演,我們知道人工智慧當然離不開人工幹預,但是當人工幹預變成了人工代勞,這就點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為什麼AI明星公司屢屢爆雷?
  • 拉裡· 佩奇:一位掌舵谷歌的夢想狂人
    而佩奇的非凡之處恰恰在於,他既能促使手下的工程師和高管追逐偉大的夢想,有能把一家年收入380億美元,擁有5.3萬員工的企業管理得井井有條。當他2011年4月執掌帥印時,谷歌曾經不可一世的創新能力逐漸顯露出力不從心的跡象,官僚作風慢慢紮根。佩奇很快重組了公司,為高管賦予更多職責和權限,要求他們重新將谷歌的重點專注於少數幾個產品領域。這也形成了一套更加自上而下、更有進取心的組織結構。
  • 李開復神評AI:百度無人車開源套路拆解、CV寒冬將至 | 新智元專訪
    李開復接受新智元專訪中,從投資和技術趨勢上解讀了人工智慧的火爆所引起的一些「現象」。他點評了最近百度無人車開源戰略;預測AI一年後會出現短暫寒冬;並提出AI是一間房子,BAT代表的網際網路只是裡面一張桌子,呼籲AI創業公司應該背水一戰,指望高價賣給BAT未免太天真。他回答了誰會成為AI時代的創業英雄等。最後提出寧願要犯錯誤少的黑盒子強過犯錯多的白盒子。
  • CES直擊|3D列印無人車可主動放出供輪椅使用的坡道
    3D列印無人車OlliOlli的外觀Olli是IBM與美國亞利桑那一家名為Local Motors的製造商合作打造的無人駕駛小巴,其中自動駕駛能力來自於IBM的「沃森」大腦。Olli可承載12人,主要用於解決簡單城市道路的小運量交通需求。
  • 收購Drive.ai,蘋果造車能追趕谷歌嗎?
    2017年2月,Drive.ai無人駕駛車輛在雨天黑夜行駛的視頻讓外界震驚。視頻10秒時,天空開始下大雨,30秒時,車輛進入較為狹窄並且車輛較多的街道,來車方向因為下雨視線模糊。1分鐘時,在四向交通路口有違反交通規則的車輛從測試車前面經過。到了2分35秒時,溼滑的路面開始出現反射。而自始至終,測試車行駛正常,全程沒有人為幹預。
  • 雷諾NEXT TWO新能源無人駕駛車面世
    2014年2月12日報導:近年來在全球汽車業中颳起兩股技術風潮,其中除了一點動為代表的新能源驅動技術之外還有更具科幻色彩的無人駕駛技術。近日,法國汽車廠商雷諾向外界披露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NEXTTWO,一款非常智能的都市小車。
  • 谷歌Waymo 介紹無人駕駛汽車:不斷學習積累,率先登陸鳳凰城
    IT之家5月9日消息 在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Waymo的CEO介紹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最新進展,同時表示無人駕駛汽車率先登陸美國的鳳凰城。谷歌Waymo的CEO表示由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迅速發展,未來用戶不用擔心老年之後沒人開車,由於工程師的不斷努力,谷歌Waymo的無人駕駛汽車識別行人的錯誤率降低了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