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老人、經常看望……河北將立法保障老年人權益

2020-12-18 長城原創

  導語: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現如今,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侵害老年人人身、財產、婚姻、住房等合法權益的問題仍有發生。贍養老人、經常看望,不得強行佔有老年人的退休金、養老金,獨生子女有可能再多十天假期來照顧老人……7月26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聽取並審議了《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擬對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進行了系統規定。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河北省將立法保障老年人權益

  7月26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聽取並審議了《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 《條例(草案)》規定,社會福利事業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並將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納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體系。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和敬老、養老、助老成績顯著的組織、家庭或者個人,以及參與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年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贍養人應尊重老年人婚姻自由的權利

  在家庭贍養與扶養方面,《條例(草案)》規定,贍養人不得違背老年人意願將共同生活的老年夫妻強行分開贍養。贍養人應當尊重老年人婚姻自由的權利,不得幹涉老年人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不得以老年人離婚、再婚為由,強行佔有、分割老年人的財產以及以其他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不得扣留老年人的有關證件。

  建立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

  建立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為本行政區域內下列老年人免費提供殯葬服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的,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屬於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屬於重點優撫對象的。

  老年人有權拒絕「啃老」

  《條例(草案)》明確了贍養人在經濟上供養老年人的義務。規定了對無經濟收入或者低收入單獨居住的老年人,應當按月或者按約定時間給付贍養費;規定了對老年人精神慰藉的義務,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問候老年人。

  同時,老年人有權拒絕「啃老」。《條例(草案)》規定贍養人不得強行佔有、使用老年人的養老金、退休金、政府補貼等,老年人有權拒絕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贍養人要求的經濟資助。

  老人免費乘車年齡下限或將下調至65周歲

  《條例(草案)》規定,65周歲以上城鄉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汽車、軌道交通等城市公交工具,未滿65周歲城鄉老年人享受半價優惠。

  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不滿65周歲老年人半價購票進入依託公共資源建設、實施政府定價或者指導價管理的公園、旅遊景區。鼓勵有條件的公園、旅遊景區實行不滿65周歲老年人免購門票;鼓勵公園、旅遊景區內實行收費的遊覽場所、交通工具對老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目前,包括石家莊、邯鄲、邢臺等河北省內多個城市公交公司規定70歲以上老人持相應公交卡可免費乘車。如果該草案通過,將有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免費乘坐公交的優惠,出行將更加方便。

  禁止以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等欺騙方式誘導老年人消費

  禁止以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等欺騙方式誘導老年人消費,或者以脅迫方式強制老年人消費。此外,為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防止金融詐騙,《條例(草案)》增加供水、供電、供氣等企業優待老年人,以及金融機構財產風險提示的內容。

  獨生子女每年可有10天護理假

  《條例(草案)》還明確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忽視老年人精神需求,強行將老年夫妻分開生活的情況。規定贍養人不得違背老年人意願將共同生活的老年夫妻強行分開贍養,對生活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贍養人應當提供照料和護理費用的內容。

  為確保老年人享有安全穩固的住房,《條例(草案)》規定,贍養人應當根據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妥善安排老年人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居住或者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並對老年人自有住房負有維修義務。

  社會保障方面,《條例(草案)》增加對生活困難老年人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等社會救助的相關內容,並建議增加對特定困難老年人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補助、免費提供基本殯葬服務的相關內容。

  《條例(草案)》明確規定獨生子女護理假。獨生子女需要護理患重大疾病住院老年父母的,每年可累計享受10天護理假,護理期間工資待遇不變。

  2020年,河北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據統計,2015年起,河北人口老齡化程度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到2017年底,河北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32萬,佔總人口17%。預計到2020年,河北省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18%,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2030年將達到25%以上,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如今,雖然老年人權益保障受到全社會重視,但侵害老年人人身、財產、婚姻、住房等合法權益的問題仍有發生。同時,留守、空巢、失獨、失能、「候鳥」等特殊老人群體,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很迫切。

  河北省上調432萬退休人員養老金

  河北省從2018年1月1日起,為2017年12月31日前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5%左右增加,預計將惠及河北省432萬退休人員。此次調整近期在全省實施,將確保7月底前企業退休退職人員增發的養老金發放到位。

  提升幸福感!今後河北老年人在醫食住用行可享多項實惠

  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全面部署了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內容包含孝親、敬老、愛老、助老方方面面的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立足老年人服務需求,以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讓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為方向。

  符合條件老人每月可領100元補貼

  從2018年1月1日起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養老發放服務補貼。對低保家庭中經濟困難的80周歲(含)以上高齡老人、60周歲(含)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省級財政按照月人均100元的標準給予老年人服務補貼。

  優先支持老年人比例高的多層住在加裝電梯

  首先是大力推進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把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納入工程建設監管範圍,同主體工程一同設計、施工、驗收和投入使用;

  其次加強社區、家庭的適老化設施改造,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2017年8月河北省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我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一步,省住建廳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社區、居住區適老化設施改造,優先支持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河北省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0%的街道辦

  河北省將大力推進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到2018年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0%的城市街道辦事處。

  河北省衛計委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同時出臺規定,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提交相關材料進行備案,經審查符合要求的,應在10個工作日內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同時對其執業行為和服務範圍進行了規範:養老機構內部設置的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主要是為入住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預防、老年保健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療、護理,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急診救護、安寧療護等服務。

  65歲以上老人優先安排床位

  一是每年為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二是對河北省65歲以上老年人就診、檢查、交費、取藥,一律實行優先,需要住院的優先安排床位;二級以上醫院門診設立義務導醫,解答患者諮詢,幫助行動不便患者掛號、取藥、交費和辦理出院、住院手續等服務;對河北省城鎮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床位費實行50%優惠。

  三是支持社會力量針對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開辦具有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支持社會力量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舉辦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逐步推廣家庭醫生與居家老人籤約工作機制。鼓勵居家老人(優先滿足65歲以上老年居民和社區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與家庭醫生建立籤約服務關係,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區護理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規範為居家老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學習場地、課程資源向老年人免費開放

  河北省教育廳依託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成立了河北省社區教育指導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11個市、114個縣(市、區)、481個鄉鎮(街道),2618個村(社區)建立起了社區教育辦學機構,學習場地、課程資源向老年人免費開放。

  長城評論|「去哪養老」引發「誰來養老」的沉重叩問

  老有所養,是一項最基本的權利訴求。是進入養老院、療養院還是居家養老,抑或居家、社區、機構融合發展,方式上可以不斷創新並總結出若干「模式」。事實上,在整個養老的宏大命題中,最基本和最致命的問題在於,「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之時,「誰來養老」的主體責任才更為重要。無以解決「誰來養老」的前提條件,「去哪養老」則成為無源之水。(堂吉偉德)

  (據長城網、河北日報、河北音樂廣播、燕趙晚報綜合)

相關焦點

  • ...宣傳月「以案釋法」特別專輯——如何保障老年人權益之贍養問題
    為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我國最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於2018年12月9日正式實施。內蒙古自治區為貫徹實施上位法,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針對於老年人的權益保障問題,贍養糾紛是重中之重!
  • 河北「立法禁止啃老」:賦予老年人說「不」權利
    立法禁止「啃老」理解有誤新修訂的《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共九章60條,分為總則、家庭贍養與扶養、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社會優待、宜居環境、參與社會發展、法律責任和附則。「《條例》強化了老年人財產性權益保護,並明確老年人有權拒絕被『啃老』。」何書堂說。基於上述規定和解讀,諸多媒體將此作為新聞標題,「河北立法禁止啃老」「河北規定強行啃老將被處罰」等說法頻頻出現在媒體中,繼而引發爭議:「啃老」現象能不能靠法律規範?
  • 《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12月1日起施行
    「常回家看看」入法 老人有權對「啃老」說不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周潔)盼星星盼月亮盼不來孩子登一次門,能不能讓他們「常回家看看」?不爭氣的孩子理直氣壯家裡蹲,老年人有沒有權利拒絕被「啃老」?近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將為這些養老難題提供解決方案。該條例將於今年12月1日起施行。督促贍養人「常回家看看」「條例明確了贍養人的贍養義務。」
  • 【以案釋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案例分析| 精神贍養、分擔贍養
    回到家後,子女們由於工作忙碌,除了定期給孫大爺打電話和寄錢外,很少回家看望。2013年,賭氣的孫大爺一紙訴狀將兒子和女兒告上法庭。和其他贍養案件不同的是,孫大爺並沒有請求子女承擔贍養費用或要求跟隨子女生活,而是要求兩個子女每個月至少回家一趟,和自己一起待上半天。孫大爺的兒子和女兒被突如其來的法院傳票驚呆了,但也立即認識到了自身在「贍養」父親方面存在的不足。
  • 重陽節,說說老年人權益保障那些事 - 人民法院報
    於是,老汪起訴到法院要求判決兩個兒子每月看望他一次。    法院在處理這起案件時了解到,老人的兩個兒子平時工作確實比較繁忙,並不是不想看望老人,經過承辦法官做耐心細緻的調解工作,最終以老人的兩個兒子主動上門探望,老人撤回起訴結案。    ■法官說法: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涉老案件中贍養糾紛總體呈下降趨勢。
  • 贍養扶養、婚姻自由、社會保障......老年人的這些權益受法律保護!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亦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老年人的子女、親屬及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幹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贍養人亦不得以老年人的婚姻關係變化為由拒絕承擔贍養義務。老年人以分家析產或遺囑的形式處分個人財產之後,贍養人不得拒絕贍養。
  • 《民法典》如何保障老年人權益?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涵蓋了公民的生老病死,依法對全生命周期進行全方位保障,對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標誌著我國老年人權益保護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將產生深遠影響。
  • 【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第五條 國家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 法律法規丨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老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老齡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並鼓勵社會各方面投入,使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 隴南徽縣:贍養老人起糾紛,法律援助幫解決
    可是長女夫婦在房子建好後,違反約定搬到丈夫老家生活,對年事已高的父母不盡贍養義務。2014年張某因患高血壓導致偏癱,長女不聞不問。張某夫婦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且已喪失勞動能力,僅靠次女打工的收入不能維持生計。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令二位老人沒有想到的是,2020年8月長女以兩位老人居住的房屋是她建造的為由,欲將張某夫婦趕出房屋,兩位老人尋求村委會幫助,村委會多次調解無果,故而成訴。
  • 「敬老月」主題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十六問,這樣敬老有新意...
    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一章第一條Q2老年人的標準界定為多少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將老年人的標準界定為年滿60周歲。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完整的贍養義務包括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三個方面。一是經濟供養。不僅應當確保老年人維持基本生存,而且應當使老年人提升生活質量。二是生活照料。生活照料,不僅包括日常生活照料,還應包括患病及失能老年人醫療護理、康復等方面的特殊照料。三是精神慰藉。
  • 老年人遇到贍養、養老金這些糾紛怎麼辦?快看這些經典案例
    一審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有關規定,結合老人本人意願以及當地物價水平,判決:(1)原告張某秀繼續跟隨被告魏某花生活,日常生活起居由被告魏某花具體照料,被告魏某輝、魏某秀、魏某民應時常看望;(2)四被告每人每月支付張某秀贍養費400元;(3)張某秀今後若因病住院治療的花費,由四被告平均負擔。
  • 贍養老人是法定義務 贍養老人要跳出誤區
    但是,由於我們的城市、農村保障制度還不健全,老年福利服務設施明顯短缺,老人「享清福」的障礙還不小。    調查結果表明,精神贍養糾紛常發生在城市老人中,而在農村拒不贍養老人現象很突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誰都會有人到暮年的那一天,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是每個老年人所期盼的,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所必備的重要條件。本期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就老人贍養問題進行詮釋。
  • 湟中區共和司法所深入社區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講座
    為進一步引導轄區內老年人依法合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讓老年人在法律的保護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11月5日,共和司法所深入鎮社區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講座,20餘人參加了學習。講座中,司法所工作人員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 長清人對「代看望老人」不認可
    記者周震 攝□本報記者 周震  子女出門在外打工,無法常回家看看,而隨著7月1日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施行,這兩天淘寶店主們紛紛抓住商機,推出了「代看望老人」服務。但對於這項全新的服務,圍觀諮詢的人多,記者調查發現,真正購買的幾乎沒有。不少長清市民表示,「花這種心思找陌生人去看看,還不如自己打電話過去慰問。」
  • 【「敬老月」普法宣傳】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知識問答
    【編者按】為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職能作用,薛城區司法局、薛城區普法辦、薛城區法律援助中心精心編制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知識問答》,供廣大市民學習、了解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相關法律知識,以切實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 母親節來臨,呼喚「探親假」立法
    在明天母親節來臨之際,筆者不禁發聲:立法「探親假」,讓更多的子女帶上虔誠和祝福回到母親身邊,而不是藉助網絡讓關愛在路上。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執行的職工探親休假制度仍是1981年公布的《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探親假,是指職工享有保留工作崗位和工資而同分居兩地,又不能在公休日團聚的配偶或父母團聚的假期。
  • 七名子女不養老 法院判決常看望
    後原告以未盡贍養義務為由將七子女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七被告每月給付贍養費700元,並經常看望、關心原告。【裁判結果】法院根據本案原、被告之間目前的情感、態度以及各被告家庭的實際情況認為,原告暫時仍生活在養老機構較為適宜,並酌定七被告每人每月給付贍養費400元。對於原告以後的醫療費用,扣除醫保後由七被告各承擔七分之一。七被告每人(可攜帶家庭成員)每月至少看望原告一次。
  • 北京平均每年發生200多件養老糾紛案件 老人想要:贍養 關心 清淨
    法院還總結出老人針對子女訴訟的三項主要訴求——要贍養、要關心、要清淨。要贍養「任性」要求增加贍養費不獲支持近日,82歲的老王提起訴訟,要求長子王大山將贍養費標準從每月200元提高至每月1450元。法院在裁判此類案件時會考慮兩方面問題:一是老人是否存在「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情形;二是子女的實際負擔能力。子女如果存在無贍養能力的或者贍養能力較差的情況,可以適當減少承擔贍養義務。
  • 2021年《民法典》將這樣保護老人權益:新增居住權、保障老人老有所居
    老年人在意識清楚的時候,可以指定一個自己更信得過的人或者組織作為自己失能後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處置自己的財產和行使權利等。一旦出現失能的情況,通過監護協議即可直接確定監護人,提前消除了近親屬之間的爭議,可以及時維護失能老人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