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抑制乳腺癌轉移和復發新機制

2020-12-14 光明網

  由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鄧初夏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乳腺癌相關基因1(BRCA1)可通過促進線粒體自噬及降低炎症小體活性,抑制手術後乳腺癌的復發及轉移。

  此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發展基金會資助,並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先進科學》)。

  全球癌症統計(GLOBOCAN)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有大約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死亡病例,而其中女性乳腺癌佔210萬例,63萬人死亡,已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一癌症殺手。

  臨床上可對乳腺癌進行病理分型,其中雌激素受體(ER)、孕酮受體(PR)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稱為三陰性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病理類型的10.0-20.8%。這類癌症缺乏獲批准的靶向治療方法並且易復發及轉移,是最為難治及惡性程度最高的乳腺癌。因此,當前迫切需要為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找到新穎有效的靶標。

  BRCA1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在維持細胞基因組穩定性中發揮重要作用,其突變提高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是導致遺傳型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並且多數為三陰性乳腺癌。最近,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利用攜帶BRCA1乳腺特異敲除的小鼠進行研究,發現BRCA1在線粒體自噬及線粒體動力學方面具有重要調控作用,可通過促進線粒體自噬清除損傷線粒體及降低炎症小體活性來抑制手術後乳腺癌的復發及轉移。

  本研究由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鄧初夏、副教授徐曉玲、高級導師陳強(第一作者)等共同完成。

鄧初夏講座教授

  1995-2014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任終身研究員和遺傳研究室主任,其後作為健康科學學院創院院長加入澳門大學。他是乳腺癌研究領域專家,在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耐藥和轉移的分子機制方面做了長期深入的研究,已發表論文380餘篇,H指數為131(Google Scholar)。

陳強博士

  現為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高級導師,於廈門大學獲得細胞生物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進行博士後培訓;主要從事癌症發展及代謝疾病等相關基礎研究。

  (來源:澳門大學)

[ 責編:叢芳瑤 ]

相關焦點

  • 姚貝娜乳腺癌復發 腦轉移=病危?
    據了解,姚貝娜一直以來身體都不好,為了調養身體,去年11月起,姚貝娜便減少了工作安排,但去年12月26日病情忽然惡化,入住北大深圳醫院特診科,經醫生診斷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入大腦和肺部,造成器官衰竭、意識喪失,情況並不樂觀。
  • 這5點不改,等於默默增加乳腺癌的復發轉移率!
    復發轉移一直是乳腺癌患者的關注重點,甚至有許多患者已經變成「驚弓之鳥」,一聽到或一看到「復發轉移」的字眼,就條件反射的渾身繃緊。癌細胞捲土重來,的確是件不幸的事,但復發轉移的發生定不是忽然「從天而降」的,而是你做了什麼,為癌細胞助力!
  • 乳腺癌堅持5年放療,卻還是發生骨轉移,為啥乳腺癌容易復發?
    癌症患者最害怕的就是癌症轉移、復發,因為如果癌症出現轉移或者復發的情況時,大部分的癌症患者已經處於晚期的狀態。乳腺癌出現骨轉移也是一個道理,乳腺癌時女性疾病殺手之一,而且乳腺癌的治療難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女性想要自己長壽就要早早的進行預防工作。
  • 科研人員發現介導乳腺癌向多個器官轉移的信號通路
    新華社上海7月8日電(記者仇逸)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轉移研究所高華教授領銜的研究組與國外科研人員合作,發現基因TM4SF1及其介導的信號通路,可促使乳腺癌向多個器官轉移復發,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權威學術雜誌《細胞》上。
  • 乳腺癌復發轉移的3大原因,你知道嗎?
    如果不幸被乳腺癌盯上了,經歷了手術、化療等治療手段後,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治療後會不會復發轉移?復發轉移了怎麼辦?也因如此,很多患者如臨深淵,時刻擔憂復發轉移。更有甚者四處尋找「神藥」、「保健品」......術後的生活原應是安心調理的時候,卻人人自危,被重重心理焦慮籠罩。
  • 乳腺癌患者該如何日常調理身體?如何知道復發轉移的發生?
    研究發現,診斷後繼續吸菸的患者與從不吸菸者相比,乳腺癌死亡風險增加72%;診斷後禁菸的患者與診斷後繼續吸菸的患者相比,死於乳腺癌的風險降低33%,死於呼吸道症的風險降低61%;中國婦女主動吸菸率僅為2.5%,但總體暴露於二手菸的比例為71.6%。被動吸菸使絕經後或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發生不良預後的風險更高。
  • 英研究稱同時化療和放療可降低乳腺癌復發率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說,在對乳腺癌的治療中,如果改變常規的先後使用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方式,而是同時進行化療和放療,可以降低乳腺癌復發率,並且治療時間也得以縮短
  • 太保安聯首單理賠「粉紅守護」乳腺癌復發轉移疾病保險
    近日,廣東的黃女士在被確診為乳腺癌同側復發後不久,就收到了來自太保安聯的「粉紅守護」乳腺癌復發轉移疾病保險10萬元理賠款。作為太保安聯「粉紅守護」乳腺癌復發轉移疾病保險的首位理賠客戶,這份帶著溫度的急速理賠,不僅為黃女士帶去了緩解治療經濟壓力的「及時雨」,更給她增添了抵抗病魔的勇氣和信心。
  • 聽信中藥能替代化療 乳腺癌復發又轉移
    查出乳腺癌卻忍受不了化療的副作用,聽信「吃中藥能代替化療」的傳言,不到半年癌細胞就復發並多處轉移,肝功能也出現異常。  46歲的黃女士去年2月因左側乳房出現腫塊,到醫院就診並切除了左乳,病檢結果顯示是乳腺癌。術後接受一個周期化療後,有朋友告訴她,堅持吃某些中藥,可以取得和化療同樣的治療效果。
  • 轉移復發大半存活:復旦模式讓乳腺癌變慢病
    在第十五屆全國乳腺癌會議暨第十三屆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前夕,健康時報記者獲知,近十年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出院0期至III期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為85.5%,原位癌5年總生存率高達97.9%。即便發生復發轉移,大部分患者仍能獲得長期帶瘤生存。該病診療水平已達歐美發達國家水平,乳腺癌已從「絕症」轉化成一種「慢病」。
  • 乳腺癌康復是場持久戰,定製「長期計劃」避免復發轉移!
    乳腺癌康復是場持久戰,定製長期計劃有助於提高預後。乳腺癌患者度過術後關鍵的前五年後就不會再復發轉移了嗎?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部分乳腺癌患者五年後仍有復發小高峰。要想獲得高質量的康復期,制定一個長期計劃就顯得十分重要。
  • 中國專家8年臨床研究顯著降低「最毒乳腺癌」復發率
    」復發率 5年無病生存率升至86.3%  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陳靜 王懿輝)如今,乳腺癌已逐漸成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但三陰性乳腺癌5年內復發轉移風險卻依舊居高不下,被稱為「最毒乳腺癌」 。  記者11日獲悉,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相關臨床試驗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在傳統化療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可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復發風險41%。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中國方案」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Journal o fClinical Oncology》 在線發表。
  • 科學家們在癌症復發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
    doi:10.1073/pnas.2002499117有報告指出,癌症是全球人群的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而在新加坡每4-5人中就有1人會在其一生中罹患癌症,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隱藏在癌症復發和進展背後的新型分子機制,研究者發現,名為MBNL1的特殊蛋白生物標誌物或在指示癌症預後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 乳腺癌手術後,如何避免復發和轉移?要注意什麼?醫生告訴你
    乳腺癌是一種長在女性乳房上皮組織的腫瘤,乳腺癌是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每年因為乳腺癌離世的女性數以萬計,乳腺癌的治療方法比較多,對於早中期的乳腺腫瘤而言,進行手術切除的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進行乳腺癌手術後,復發和轉移的機率也是比較高的,乳腺癌一旦轉移,治療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
  • 合肥女子乳腺癌術後復發轉移 堅強挺過一年平均生存期
    家住合肥市瑤海區的夏大姐今年50歲,2015年初發現乳腺包塊,後確診為乳腺癌並做了手術。術後不久便發現癌症復發轉移至骨頭、胸壁等部位,醫生指出她的腫瘤侵襲性很強,屬於復發轉移性乳腺癌,平均生存期不足一年。
  • 研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治療20年後仍有復發風險
    據法新社11月9日報導,牛津大學近來的一項研究表明,接受乳腺癌雌激素治療的女性20年後仍面臨著癌症復發的風險。相關研究人員在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接受乳腺癌雌激素治療的女性20年後仍然面臨癌症復發的巨大風險。
  • 肺部細菌感染通過NETs的形成促進乳腺癌轉移
    癌症轉移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近90%的乳腺癌相關死亡是由於癌細胞轉移,尤其是肺部和骨骼的轉移,更易導致死亡。中國醫學科學院馬雁冰研究員在Wiley發行的MedComm發表研究論文,發現肺部細菌感染促進了乳腺癌的轉移,中性粒細胞捕獲網(NETs)的形成可能調節乳腺癌癌細胞轉移。因此,除使用自噬抑制劑和脫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控制腫瘤復發外,抑制 NETs的形成也或成為預防癌症轉移的關鍵[1]。
  • Nature:與乳腺癌腫瘤形成和轉移有關的兩種miRNA
    生物谷報導:來自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生物谷注)癌症生物學與遺傳學項目,醫學系以及病理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能抑制乳腺癌擴散到肺部和骨部的小RNA,這項新研究表明最具有侵染性和擴張性的人類乳腺癌腫瘤缺失了三種關鍵的miRNA,如果將這些分子補充回帶有人類乳腺癌的小鼠中,將會導致腫瘤失去擴張的能力
  • 乳腺癌轉移能活多久?轉移到肝怎麼治療
    對於乳腺癌的治療我們有很多的方式,比如說手術治療,和化學治療以及放射治療等,但是不不管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處理和護理以及疾病的和治療,疾病都是處在一個動態的變化當中,為此我們就需要積極面對自己的疾病,及時的做好治療,我們也會考慮到患者的疾病在後期會出現轉移,比如說肝臟轉移,腎臟轉移或者是骨轉移,這個時候患者的痛苦就會更加的增加。乳腺癌患者肝轉移了之後能活多久呢?
  •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
    原標題: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病毒感染而近幾年新發或爆發的病毒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亟待抗病毒藥物或疫苗來預防和治療。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中心)王紅豔研究組與上海大學魏濱(原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實驗室合作,發現細胞內的7脫氫膽固醇還原酶(DHCR7)下調機體先天免疫抗病毒感染的功能與機制,阻斷這個酶的活性可以顯著增強人體免疫「衛士」——巨噬細胞清除寨卡病毒、流感病毒、皰疹病毒等多種病毒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