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按就舒服!消除胃脹氣的穴位 ​

2021-01-15 奕道艾灸刮痧拔罐


胃脹氣這個不大不小的病症,雖然沒有嚴重到要看醫生,但一鬧起來,整個人都很不舒服!而其實胃脹氣時,可以按壓一些穴位幫自己舒緩症狀,而常發生胃脹氣的人,也要記得避開吃一些產氣食物。

【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

1丶十字花科蔬菜

西蘭花丶捲心菜和花菜等都是十字花科蔬菜類,其中所含的複合糖,在發酵之前都處於未消化狀態,容易產生氣體,導致脹氣。

 

2丶豆類

扁豆丶大豆和豌豆等豆類食物富含蛋白質,但也含有人體無法吸收的糖和纖維,容易導致脹氣。豆類最好與容易消化的米飯和藜麥等全穀食物搭配食用。

 

3丶乳製品

吃過奶酪或喝完牛奶感覺肚子脹氣,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所致。乳糖不耐症患者最好選擇低乳糖的替代品。

 

4丶蘋果

蘋果中含有很多人無法耐受的果糖和山梨糖醇,食用過多容易腹部脹氣。

 

【有助消脹氣的穴位】

1丶脾俞穴

位於背部,和肚臍對應位置的脊柱,上3個脊椎下,旁開2橫指處。


2丶胃俞穴

位於背部,和肚臍對應位置的脊柱,上2個脊椎下,旁開2橫指處。在此處輕拍,即可排除脹氣。


3丶足三裡穴

位於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可促進消化系統功能,消脹氣。


4丶天樞穴

在肚臍左右兩邊3指處,可促進腸胃蠕動。

 


5丶中脘穴

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按揉中脘穴,可增強胃的蠕動,排除脹氣。

 

如果你想查找以下病症的艾灸方法,請在公眾平臺內直接回復準確的病症名,就可以自動獲得相關的艾灸治療方法。(互相學習、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按一按就舒服!消除胃脹氣的穴位大公開
    按一按就舒服!含廣告內容請斟酌閲讀。
  • 胃脹氣?這四個穴位多按按
    ,平時可以多按按以下4個穴位,長期堅持,對緩解胃脹氣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位置: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要緩解胃脹氣,按揉此穴的同時,向上方使勁兒,效果會更好。
  • 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內關穴  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 胃脹氣可以按這四個穴
    太白穴: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內關穴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按摩理療科主任醫師付國兵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 穴位保健: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 胃脹氣不舒服 綜合調治能消除
    當今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快、強度高,大人小孩老人都會時常出現胃脹氣的毛病,全身不舒服,不思飲食,備受折磨,極大地影響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怎樣調理好呢?一是邊吃飯邊說話 古代人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但是現代人吃飯大都喜歡熱鬧,邊吃飯邊說話很容易讓人們吃進許多的空氣,從而引起胃脹氣。二是吃飯快 有些人吃飯跟打仗似的,狼吞虎咽,一口飯還沒下肚,另一口已經到嘴裡了,這樣囫圇吞棗似的吃飯方式會讓大量的空氣和飯一起進入胃腸道。
  • 按一按這三個穴位,立竿見影!
    病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
  • 按一按4個穴位,腿再也不痛不涼了
    天氣一涼,可千萬別讓腿受涼,如果腿不慎受涼,會出現膝蓋的疼痛。不要等到行走困難,疼痛難忍才引起重視。今天教大家不用去醫院,不花一分錢的好方法。有事沒事按一按這四個穴位,腿再也不痛不涼了。按摩方法:用雙手點按梁丘穴。如果發生突然性扭傷可馬上按梁丘穴治療。梁丘穴能治療急性胃痛、胃酸、乳房痛、腸胃炎等本經之病,還對急性腿痛、腳痛、膝蓋痛有手到病除之效(陳舊性疼痛除外)。
  • 胃脹不要憋,3個穴位一按就消氣!一杯茶調理脾胃根本,氣血通暢了!
    胃脹氣是生活中人們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這主要和人們的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如果飲食不規律或者吃飯過快都很容易會造成胃脹氣。
  • 心臟不舒服,按一按內關穴,三兩分鐘就緩解!
    如果生活當中遇到心臟不舒服的時候,我們不妨試著按一按手臂上的內關穴,這個穴位是心臟保健經常會用到的重要穴位,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理氣止痛、寧心安神。內關穴是人體手厥陰心包經的經穴。中醫所講的心包,是位於心臟外面的一層包膜,它就如同是包圍在心臟外面的一層「圍牆」,當外界有邪氣侵入我們的心臟時,這層「圍牆」可以很好地保護心臟不受到傷害,起到代心受邪之功。
  • 失眠多夢精力差,按按這個穴位,睡眠會慢慢變好
    多按這個穴位,調節失眠多夢長期失眠時,按摩手腕上的安眠穴——大陵穴,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失眠的症狀,調節失眠多夢,讓你睡個好覺。手腕上的大陵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輸血和原穴,為心包經經氣的重要輸出之地。心不舒服,心包往往首當其衝,代替心臟受苦,所以按揉心包精神的大陵穴,對於失眠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在按摩大陵穴的同時,還可以配配合按摩手腕上的神門穴(神門穴:改善失眠安心神!)。神門穴具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的作用,與大陵穴配合使用,對於失眠具有非常好的調節作用,讓你遠離失眠多夢,睡得香。
  • 如何快速消除胃脹氣?
    胃脹氣是指患者出現有上腹左上腹部的脹伴有噯氣,進食後可能有早飽感等症狀。一般說來,可以如下處理胃脹氣一、胃脹大多是由於飲食不當或者消化不良引起的,需要同時進行飲食的調理,可以選擇小米粥、蔬菜粥、麵條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甜食,少吃油膩食物以及產氣的食物,多喝溫水,做到少食多餐,避免過快過飽的進食。
  • 落枕、脖子不舒服,按這4個穴位可以立馬緩解
    為此,今天特意找出幾個特效穴位來應對!1:合谷穴——萬能穴合谷穴,作為人體的一個萬能穴,對於頸肩疼痛尤其有效。同時掐按它還可以緩解頭面部疾病引起的頭痛,牙痛等症。對於肩周炎,肩關節活動受限,關節扭傷也有一定的效果。合谷穴功效很多,還可以增強免疫力,起提神醒腦,緩解肩頸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感。
  •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
    現代人眼睛真操勞,不僅上班緊盯計算機熒幕,就連下班還是盯著手機不放,使得雙眼疲憊不堪。醫師表示,想要改善眼睛疲勞問題,重拾迷人電眼,除了定時適度閉眼休息外,善用通勤、等人的瑣碎空檔,按摩眼周穴道,更是好處多多!巧按臉部穴位好處多!
  • 解決胃脹氣的幾個小妙方,讓你「快速告別胃脹氣」
    當胃,十二指腸存在炎症,反流,腫瘤時,就會使胃的排空延緩,食物不斷對胃壁產生壓力,同時,食物在胃內過度發酵後產生大量氣體,使胃內壓力進一點增高,因而就會出現上腹部飽脹,壓迫感,即胃脹氣。一、胃脹氣吃什麼食物:1、常喝粥湯:如果腹中脹氣,胃裡覺得灼熱,可以頻頻而少量地進食米湯、大麥湯或稀的粳米粥、大麥粥。2、喝點稀醋:
  • 胃脹氣的中醫分型及治療方法
    當今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快、強度高,大人小孩老人都會時常出現胃脹氣的毛病,全身不舒服,不思飲食,備受折磨
  • 腳痛應該按什麼穴位
    大家都會有一些絞痛的,這樣的現象的產生,交通也可能會使我們當地當中的一些疾病的信號,幫助我們的身體有個非常健康的狀態的一個預警信號,那麼對於腳痛這種疾病來說,我們應該按什麼樣的穴位來進行有效的改善呢? 1、腳痛應該按什麼穴位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走一段路後會發現腳部疼痛,回家就脫掉鞋捏捏腳,可有效緩解腳部疼痛。
  • 肚脹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哪些穴位
    當然沒出現肚子脹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影響到我們的食慾,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其實經常性的按一些穴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肚子脹的現象帶來的困擾的,並且中醫方面在治療胃脹的方面經驗都是非常豐富的,那麼,肚脹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哪些穴位呢!肚子脹就按不容穴不容穴隸屬於足陽明胃經。
  • 消除胃脹氣的按摩手法和飲食 腸胃不好的別錯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消除胃脹氣的按摩手法和飲食 腸胃不好的別錯過 一般引起胃脹氣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精神壓力、消化不良等,如果胃脹氣不及時治療會危害我們的身體,那麼胃脹氣到底該怎麼辦呢?有沒有什麼有效的法子?胃脹氣吃什麼好呢?
  • 常按這幾個穴位可消除「蘿蔔腿」
    又有哪些穴位可以有效緩解「蘿蔔腿」呢?經常按摩下肢部這幾個穴位也能緩解」蘿蔔腿「。第一個穴位是委中穴委中穴為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操作的時候,將兩拇指重疊放在委中穴上,兩拇指一起向下用力按壓10秒鐘,迅速放開,感覺有一股暖流在腿部上下穿行,連續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