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愛看書,愛閱讀,出了名的。地鐵、火車、機場,總能看到捧著書閱讀的德國人。
10月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名工作人員為書展開幕做準備。新華社
德國人辦的法蘭克福書展,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赫赫有名。今年的書展正在舉行,持續到20日。最愛看書和最會看書的人辦書展,有哪些看頭?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出席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媒體發布會。視覺中國供圖
有聲書、個人訂製書成新趨勢
做有聲書,不是德國人的強項呀,喜馬拉雅、蜻蜓FM了解一下。不過時代和科技進步不等人。
10月15日,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現場。新華社
在這次專門設立的有聲讀物展區,展示架上沒有一本紙質書籍,取而代之的視聽文件、耳機和舒適的座椅。不少參觀者正坐在那裡聆聽世界名著。
一些出版方還邀請了有聲書背後的朗讀者親臨現場,與讀者聽眾面對面交流。
據展會一位負責人介紹,法蘭克福書展上一直有音頻內容展示,只不過,今年的有聲讀物展區將這一領域的增長趨勢和重要性更為突出地顯示了出來。過去幾年這個領域一直保持著增長趨勢,設立這麼一個專門的展區也是順理成章。
德國人,還是好好看你們的紙質書更符合你們的氣質。
10月15日,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現場。新華社
書展另一個全新特色是個人訂製書,這也是當前全球出版業的新趨勢。在這一產品的誕生地英國,已經銷售了400萬部個人訂製書。
私人訂製怎麼玩?依託先進數字信息技術,讀者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在出版社官網上輸入書籍贈送對象的名字、照片、性別等信息。系統會根據信息生成故事,再印刷成籍。
德媒報導稱,定製一本個人化書籍的花費是27歐元至40歐元,約為普通書籍的兩倍。專家認為,當今世界已進入「我時代」,個人化書籍適應了這種新發展。
10月15日,德國法蘭克福,人們在書展上體驗挪威藝術家創作的氣味藝術品。視覺中國供圖
中國展出了哪些家當
非常恢弘,符合我們一貫的氣質。
《穿越時空的中國》數字影像展,由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主辦。展覽以2700千米長的中國大運河為主題,通過3D影像生動展示了夫差開鑿邗溝、隋煬帝巡遊、黎陽倉爭奪戰、張繼夜泊楓橋、趙匡胤陳橋兵變,利瑪竇進京傳教等十餘個中國精彩歷史瞬間。栩栩如生的動態畫面,給觀眾穿越時空的現場感。
觀眾正在參觀《穿越時空的中國》數字影像展。李 強攝
中國畫家杜飛的手繪大運河歷史長卷,通過3D技術和流媒體技術,轉化為超寬比例的動態數字影像,其中動畫人物多達1700餘個,大小船隻200餘艘,讓運河故事「活」了起來。
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副總裁傅藍認為這是本屆書展最大亮點,展示藝術與技術完美融合。
隸屬於全球第一大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的英國DK出版社,已經獲得內容授權,將於明年初全球同步發售多語言版本《穿越時空的中國》,覆蓋歐美亞太地區的十幾個國家。
法拉克福書展上,外國客商正在中國展區參觀。花 放攝
最新的人工智慧和AR、VR等技術,例如戴上VR眼鏡遊故宮。
波蘭Twig教育公司的業務發展經理馬爾欽體驗了這款產品,評價不錯,覺得在漢語教學中加入VR技術,可以提供非常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記住重點詞句,也可以帶他們遊覽中國的名勝古蹟,加深對中國的了解。
除了新技術的運用,國內知名的思南讀書會,舉辦了「從上海到法蘭克福——全球視野下的文學交流和閱讀推廣」中德文化高峰對話,該活動被法蘭克福書展納入官方活動,這是首個登陸國際主流書展的中國本土讀書會品牌。
法蘭克福書展副主席託馬斯·明庫斯表示,讀書會在全球文學界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讀者可以藉此更好了解作者,並在活動上互通有無。
關注中國
中國在過去70年發展成就,也令外國讀者對中國日漸好奇。
「閱讀中國」主展區。李 強攝
在4.0廳的中國區主展位,「閱讀中國」的主題招牌格外醒目,此次參加書展的中國展商超過了100家,多達數十場活動在此間舉行。
展會期間,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與國外多家出版社籤署了「中國故事」系列圖書版權合作協議。籤約活動代表,黎巴嫩數字未來出版公司總經理默罕默德先生在發言中表示,當今世界,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與阿拉伯國家合作越來越多。包括黎巴嫩在內的整個阿拉伯世界需要了解更多有關中國的內容,比如中國發展的道路。
談到中國主題圖書,聖智學習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國際部總裁亞歷山大·布羅赫對記者表示,「要想了解中國,西方必須摒棄固有觀念,傾聽中國聲音,這正給了出版商機遇——出版更多的中國主題圖書。」
說得太對了。
(零時差工作室出品 責編:甘 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