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果園港國際鐵路班列 鐵水聯運突破1萬標箱

2020-12-23 瀟湘晨報

11月2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2020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上獲悉,今年前10月,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完成貨櫃吞吐量27.5萬標箱,貨物吞吐量完成1115.5萬噸;國際鐵路班列鐵水聯運突破1萬標箱,達10217標箱。 自2019年9月果園港獲批國家物流樞紐以來,「滬渝直達快線」保持每天2班平穩運行,整體時效比普通班輪提升30%以上,在「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近一年來,果園港全面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滿俄」與長江黃金水道等國際大通道的融會貫通,推進通道班輪化、班列化,目前已實現「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貫通、「水鐵公空」四種模式聯通。同時,果園港充分拓展與新加坡港、杜伊斯堡港的國際合作,加大與成都青白江鐵路樞紐、上海港及長江沿線各港口、欽州港、廣州港等國家級物流樞紐和重要節點的合作,與內陸地區共商共建無水港,不斷增強聯動能力;通過在提貨環節推行全面電子化、無紙化,大大提升了班輪運行效率。 隨著大通道、大立交等基礎設施項目的集中開工,果園港逐漸形成了「前港後園」的產業生態。重慶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一期今年1月投運,入駐康寧原板玻璃西部物流中心項目,目前康寧重慶工廠通過果園B保的進出口額已超過7億元。(記者 白麟)【來源:重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暢通雙循環 促進新流通 重慶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網11月27日訊 11月26日,2020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在南坪會展中心盛大啟幕。400 餘家國內外企業參展,1.5萬名專業客商洽談,共同探索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布局的新思路、新亮點。
  • 以大通道大平臺促進大開放 重慶果園港一批項目將密集開工
    據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牛賢丹介紹,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具備水鐵公空多式聯運,物流運輸組織靈活,開放通道四通八達,向東,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運能,大力發展江海聯運,向西,拓展中歐班列功能,打造連接中亞歐洲的陸上貿易主通道,向南,加快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通了內陸地區便捷的出海新通道,向北,常態化開行渝、滿、俄國際鐵路專列,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真正實現了
  • 建設大通道 打造大平臺 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繼續闊步前行
    果園港、魚嘴鐵路貨運站、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11月26日,2020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上,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總體規劃20平方公裡的建設發展示意圖十分引人注目。重慶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區匯聚了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西路陸海新通道等多種通道優勢,正不斷促進「前港後園」產業生態形成。
  • 上海港前11月海鐵聯運班列業務量同比增長79%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4日電(許文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記者今天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今年前11月,上海港海鐵聯運業務量突破20萬標準箱,達到23.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9%;其中,9月份超3萬標準箱,同比增幅超86%,創單月歷史最好成績;預計今年全年業務量突破
  • 果園港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基本成型
    1月4日,兩江新區魚嘴鐵路貨運站南場、中遠海運果園綜合物流基地項目、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二期、多式聯運智慧運營中心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今明兩年4個項目陸續竣工後,以果園港為核心打造的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將基本成型,進一步促進重慶開放體系建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 中歐班列(重慶)「德國曼海姆港—重慶果園港」班列成功開行
    &nbsp&nbsp&nbsp&nbsp中歐班列(重慶)「德國曼海姆港—重慶果園港」班列成功開行。市發改委供圖 華龍網發&nbsp&nbsp&nbsp&nbsp華龍網10月26日20時5分訊(記者 周曉雪 實習生 邱小雅)來自重慶市發改委消息,德國曼海姆當地時間10月25日上午10時,中歐班列(重慶)「德國曼海姆港—重慶果園港」班列成功開行。
  • 重慶晚報記者探訪果園港 智慧園區+多式聯運讓人印象深刻
    ▲果園港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位於兩江新區魚復園區的果園港是一個重要港口,從2013年12月5日開港,通過7年的精心打造,果園港躍升成為全國最大的內河水、鐵、公聯運樞紐港。目前,果園港身居「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重要支點;扼守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核心區、陸海新通道等國際貿易的關鍵節點;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沙盤」上,它還是帶動四川沿江地區港口群的「領頭羊」。有如此多「光環」的果園港到底什麼樣?9月27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和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一起,對果園港進行了探訪。
  • 江蘇淮安至上海蘆潮港海鐵聯運班列今日首發
    界面新聞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8月28日16時,江蘇淮安至上海蘆潮港海鐵聯運班列首發,滿載80個標準貨櫃的81957/8次貨物列車從南京貨運中心袁北鐵路貨運站開出,駛向上海蘆潮港站。據介紹,該趟班列載有汽車配件、廚房家具、人造草坪等貨品,貨值約60萬美元。貨品運抵蘆潮港站後,將短駁運送至上海洋山港,並通過海運形式發運至美國、德國、以色列等地。
  • 江蘇連雲港首推鐵水聯運 「一單到底」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
    12月22日上午,「嘉峰站—連雲港—寧波港」「西安—連雲港—泉州」「蚌埠—連雲港—東南亞」貨櫃鐵水聯運班列先後抵達連雲港國際貨櫃貨櫃碼頭。其中,「嘉峰站—連雲港—寧波港」鐵海快線班列是中鐵貨櫃公司在連雲港開行的首列國內鐵海快線班列;同時,在這三條聯運通道上,連雲港港口在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框架下,聯合中鐵貨櫃公司首次推出貨櫃鐵水聯運「一單到底」模式,進一步提高聯運效率、促進貿易便利化。
  • ...最大內河多式聯運樞紐港 有望成為中歐班列(重慶)第二個始發站
    果園港向西可通過中歐班列(重慶)連接大西北、中亞及歐洲地區,向東通過長江實現江海聯運,向南、向北可通過高速公路和鐵路實現對內陸地區貨物的聚集和輻射。果園港在促進我國內陸地區貨物通江達海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2月5日,重慶市政府發布《重慶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 兩江新區在果園港一天幹了「三件大事」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6月29日,以建設內陸開放門戶為目標的兩江新區,在果園港舉行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系列活動,同時推動包括果園港魚嘴鐵路貨運站貨櫃班列首發、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重點口岸功能及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工、兩江新區與廣安鄰水共建無水港在內的「三件大事」。
  • 重慶果園港四大項目集中開工 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基本成型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1月4日,重慶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重點功能項目在兩江新區集中開工,包括兩江新區魚嘴鐵路貨運站南場、中遠海運果園綜合物流基地項目、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二期、多式聯運智慧運營中心等4個重大項目將於今明兩年竣工。
  • 山東港口威海港「銀川-威海」海鐵聯運貨櫃班列成功開通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胡亞茹 通訊員 王麗萍 威海報導10月19日上午10時20分,隨著一聲聲長長的汽笛鳴響,一列滿載32個貨櫃貨物的列車,由桃威鐵路威海南站經疏港鐵路緩緩駛入山東港口威海港碼頭前沿,標誌著「銀川—威海」海鐵聯運貨櫃班列正式開通。
  • 中歐班列開行重慶果園港至德國曼海姆港班列
    央廣網重慶10月27日消息(記者吳新偉)記者從重慶市發改委獲悉,德國曼海姆當地時間10月25日上午10時,中歐班列(重慶)「德國曼海姆港—重慶果園港」班列成功開行。該班列滿載汽車零配件等貨物,從德國曼海姆港出發,經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在霍爾果斯進入中國,最後抵重慶果園港(再分撥北京等地),全程約11000公裡,預計耗時12天。據悉,去年11月13日,重慶兩江新區與曼海姆市籤署國際城鎮合作備忘錄,以推進雙方在工業4.0、自動化、物流等方面的務實合作。
  • 武漢再添水鐵聯運通道 荊州紙品乘船坐火車去上海
    通訊員蘇慶豐 肖一鳴 融媒體記者 張超7月16日、17日,41隻滿載1000餘噸瓦楞紙的貨櫃大櫃相繼坐火車從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漢西車務段吳家山站出發,分別前往上海和福建地區。該批物資是近日在武漢市漢南區經開港碼頭上岸,然後乘坐汽車,前往40餘公裡外的武漢市東西湖區,在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裝上鐵路車輛後轉乘火車的。吳家山站站長李厚雄介紹,這標誌著武漢經開港-吳家山站水鐵聯運通道正式啟動,也是武漢在原有陽邏港-灄口等水鐵聯運通道之外,新增加的一條水鐵聯運通道。
  • 中歐「新航線」「德國曼海姆港—重慶果園港」班列抵達重慶
    央廣網重慶11月19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昨日下午,中歐班列(重慶)「德國曼海姆港—重慶果園港」首個班列抵達重慶果園港。兩江新區管委會介紹,該班列於當地時間10月25日上午10時從德國曼海姆港開行,貨物以汽車零配件為主,經過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從霍爾果斯進入中國。該班列將在果園港進行分撥。重慶海關駐港口辦事處表示,為保證該批貨物順利通關,該辦優化通關流程,實行「7×24小時小時預約通關」和「隨到隨查」。
  • 克服疫情影響 來看果園港今年前十月交出的靚麗答卷
    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牛賢丹介紹說:「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具備水鐵公空多式聯運,物流運輸組織靈活,開放通道四通八達,向東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大力發展津海聯運,向西拓展中歐班列功能,打造連接中亞
  • 武漢打造中部最大鐵水聯運樞紐
    這條「上海-武漢-川渝」貨運通道,是武漢重點打造的多式聯運示範線路之一,每貨櫃比原來的傳統運輸模式節約1000多元。   截至18日,經陽邏港鐵水聯運一期工程貨場的到發量已經突破2.5萬標箱,武漢鐵水聯運僅用8個月,實現了質的跨越。   陽邏港作為水上「東大門」,是武漢以及中西部地區「出海口」,處在陸運和水運兩大運輸系統的結合點上,但「最後一公裡」沒有打通。
  • 武漢打通海鐵聯運國際新通道,有機輻射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
    從2019年以來,武漢新港委就開始謀劃把江海直達與中歐班列銜接起來,開展「鐵—江—海」聯運,將日本貨物在陽邏港通過鐵水聯運轉乘中歐武漢班列運至歐洲、中東等地,形成物流閉環。這相當於以武漢為中心,開闢了一條貫穿東亞—中亞—中東—歐洲的「江海直航、鐵海聯運」國際物流新通道。
  • 江蘇無錫至上海港海鐵聯運班列首發 海上絲綢之路再添新通道
    12月1日8時30分,一列滿載太陽能板、電動車、汽車零配件等出口貨物的貨櫃貨運班列,從鐵路無錫南站貨場開出,標誌著無錫至上海港海鐵聯運班列首發。圖片來源:長三角鐵路江蘇省無錫市區域經濟發達,近年來在運輸結構調整工作中成效顯著,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優勢明顯。貨櫃海鐵聯運班列的開行,開闢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的物流新通道,無錫及周邊地區通過上海港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效率將進一步提升,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