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潛意識裡,科技進步肯定是好的,它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為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然而現實真的如此嗎?並不盡然。
智能推薦算法對於企業來說是不是非常有用?它不僅可以推薦用戶愛看的內容,還能精準投放相應的廣告。
可是對於窮人來說,智能推薦算法恰恰是將不同的人隔離在不同圈層的最好技術。
最終,它會讓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1
智能推薦算法徹底改變了世界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想過,到底有哪些原因造成了人與人之間財富的巨大差別?
信息差絕對榜上有名。
回首上世紀80年代,那是人們財富逐漸拉開的起點。人們讀著同樣的報紙,看著同樣的電視節目,聽著同樣的廣播,因此,信息的來源上並沒有太大差別。
但是有些人喜歡到處闖蕩,而在闖蕩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同樣的商品在不同地方的價格差異。這批人抓住機會漸漸富裕了起來。
由此可見,在人們接觸到的媒介信息幾乎相同時,人們獲取信息差的難度就會大很多。
進入21世紀,隨著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人們也開始了網上衝浪,信息的扁平化時代開始到來。
那個時候的四大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騰訊等全部都是平臺方自己決定的。不管哪一個用戶打開網站,大家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一樣的。
從那個時候開始,信息開始進入爆炸時代,人們開始會因為精力的不同而有選擇的瀏覽一些新聞。
不過,不管我們打開哪一家的門戶網站,它們不僅布局相似,就連新聞都是相差無幾的。
從信息的接收度上面來看,大家也是相差無幾的。
可是自從人工智慧的出現,智能推薦算法瞬間就取代了傳統的死板的信息流推送模式。我們使用的每一個帳號都開始有了「人物畫像」,算法會通過一些底層的數據知道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在智能算法的作用下,我們開始被新的信息流世界所分割開來。
舉個例子,一個遊戲愛好者無論是看新聞也好,亦或是看短視頻,平臺在有了底層數據之後,就會儘可能多的給推送相關信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種暢快的用戶體驗前所未有,肯定是非常爽的。
同樣,這種方法對於一個音樂愛好者、電影愛好者、財經愛好者等等都會有類似的體驗。網際網路企業稱其為「沉浸式」體驗。
不得不說,這種算法真的厲害,可以無形之中讓人們沉浸在某個領域無法自拔。
人們在體驗到智能推薦暢快淋漓的體驗同時,它也無形之間將人們隔離在了不同的空間之內。
人與人之間小空間的隔離最終也就加劇了信息差的擴大。
2
信息差擴大的後果必然是財富之間的擴大
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出現不就是為了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差的嗎?怎麼會越拉越大呢?
那是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信息的總量幾乎是無限的。我們很難再有精力去獲取海量的不同領域的知識。
而當今的社會也恰恰在鼓勵我們每一個人能成為一個專注力極強的人,它可以成為我們的品牌背書。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是一名教師,我們可能會特別關注教育行業的信息,包括感動的、憤怒的、開心的等等。
只要別人想到我們,立刻就會想到教育相關的詞彙。當別人有教育相關問題時,他們就會跑過來諮詢我們。
同樣,正是因為我們是一名教師,我們可能很少關注汽車相關的知識。當我們想要買車的時候,我們又會去找對汽車非常了解的人諮詢一些問題。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背後的原因則是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巨大信息差。
隨著智能推薦算法的不斷升級,我們就會被機器更加準確的了解清楚。大家猜一下下列哪一種人更容易成功?
第一種,下班之後就一直躺在床上刷搞笑段子的人;
第二種,下班之後就一直躺在床上刷新聞事件的人;
第三種,下班之後就一直躺著刷明星緋聞的人;
第四種,下班之後就一直躺著刷軍事新聞的人;
第五種,下班之後就一直學習各種創業技巧的人。
以上五種行為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只是從賺錢的角度出發,第五種人很明顯是更容易成功的人。
也許,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之內並沒有區別,但是隨著時間越拉越長,學習創業技巧的人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那些刷著新聞的人,可能只是一個消息靈通的人而已,並沒有能力上真正的提升。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想賺錢,該利用智能推薦算法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克制。
當我們看到我們喜歡的新聞,但是跟提高自身能力沒有關係時,一定要克制。儘可能快的一划而過,對於那些確實可以提高我們自己的信息時,即使有點枯燥,我們也要強迫自己去打開好好閱讀。
久而久之,平臺就會將你定義為一個知識輸入達人,你會看到數不清的有用信息。
賺錢,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
克制、反人性才是我們擺脫貧窮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