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歷史教學探尋1:歷史教學的起點是對教材的理解
歷史教材是課堂教學實施的重要載體,是國家教育意志的重要體現,是落實課程標準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教學備課首先應該研讀教材,找出歷史史實之間的內在關聯和邏輯關係。但是現在的中學歷史教學的現狀是教師缺乏對教材的思考,缺乏對教材內在知識點關係的研究,只在教學的技法上下功夫,沒有課程建構把握的術,從而造成學生學習後,只知道鹽、醬油、醋是什麼味道(史實),而沒有體會到整個食品的美味(歷史規律)。現以義務教育歷史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中世紀的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教材為例,做簡單分析。
-
【專業提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的探究
它與初中歷史教材一脈相承,在初中學生掌握了一定歷史知識的基礎上,新教材採取體系化的模塊、專題形式,運用提綱挈領、宏大敘事的方式,強調歷史的「通感」,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歷史發展的宏觀脈絡。這種編纂方式使得新教材知識容量更大,密度更高,同時也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踐史料實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真正落到實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啟發式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有許多優點。首先,運用啟發式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其次,運用啟發式教學能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訓練,並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再次,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下,從提出問題開始,到形成概念為止,始終處於探究情景中,以極大的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
【歷史教學】黃天慶:融合「大概念」與「大主題」的高中歷史教學
作者簡介: 黃天慶,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常州,213016)中學歷史教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 摘要:歷史議題教學融合了歷史學科的「大概念」與歷史課程的「大主題」,有利於實現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結構化、集約化、情境化,是促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有效途徑之一。
-
建構以學習為中心的新型教學形態
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習中心教學論》與《學習中心教學的學校行動研究》兩本書,好似一絲光芒,穿透教學改革的迷霧,讓我們看到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清晰輪廓和基本方向。探尋我國課堂教學變革的基本方向,是陳佑清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以課堂教學轉型為旨趣的中小學學習中心課堂建設的理論與行動研究」的研究主題。
-
中學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目標培養
一、 情感教育的現狀對中學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學者分析的較少,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 情感教育目標處於低層次階段。根據布盧姆情感領域的目標分類,一般我們可以將歷史情感目標分成「接受」「順應」「確信」「內化」四個部分。
-
結構化教學模型建構與分析
因此,他認為,思維品質的訓練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突破口。從思維品質發展的角度分析,結構化的思考能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促使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因此,結構化思維方式是促使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抓手或主要途徑。2.「建構」與「結構化」比較。建構是一個人內在的心理反映,是內在圖式的變化過程,屬於認知心理學範疇。
-
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教師晨曦:基於歷史核心素養的歷史概念教學解讀與實踐——以《兩極世界的形成》為例
歷史概念意指對一目、一節課、一個專題(單元)、一個模塊乃至整個高中歷史課程知識能起到統領、主導作用的概念。和初中歷史教學相比,高中歷史課本明顯減少並簡化了歷史基礎知識,更注重強調歷史概念和歷史理論的分析,倡導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性思維能力。從現有的高中歷史課程內容的安排來看,無論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明確了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核心概念。
-
歷史教學中關於歷史概念講解的小思考
什麼是「歷史概念」?歷史概念是構成歷史知識的基礎,歷史概念的掌握是學生學好歷史的重中之重。搞好歷史概念教學是搞好整個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於學生準確掌握歷史概念,學好歷史知識,提高歷史素養,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價值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尤其注重歷史核心素養在教學環節中的滲透,歷史解釋就是其中之一。
-
[靜安]風華中學: 「成長型思維——回應式課堂教學研究」系列活動
[靜安]風華中學: 「成長型思維——回應式課堂教學研究」系列活動時間:2017/12/13 11:01:01 來源:上海市風華中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日前,上海市風華中學舉行了名為
-
OPVL分析法在中學歷史史料教學中的運用
Hi~歡迎關注能學習到很多IB乾貨知識的我們(〃∇〃)陳英:武漢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長期致力於IB歷史教、學、研。摘要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課堂儘管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引導學生鑑別史料的價值方面仍存在不足。
-
中學歷史教材教法:啟發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歷史教材教法:啟發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http://www.hteacher.net2011-09-26 16:19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一第二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
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武山縣第一中學 王芸香稿源:甘肅日報 2009-09-10 10:07 心理學指出:「思維總是由問題所引起的。」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問題」為中心,通過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以「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課為例,講述如何在課堂上實施問題教學法。 應用問題教學法,「問題」應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這種教學法運用得如何,關鍵在於問題設計得如何,那麼應怎樣設計問題呢?
-
2021年《中學歷史教學法備考筆記》筆記及配套課程上線
截至2021年1月,我們共研發了中學歷史教學法知識串講、中國史全程班、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全程班、333教學綜合督學帶背等一系列課程和資料。在2021年考研初試中,我們的學員人數已經達到1000+。在我們的課程和資料中,《中學歷史教學法備考筆記》和「中學歷史教學法知識串講」是非常受學員歡迎的資料和課程。
-
歷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論文集
長期從事世界歷史、中東地區國際關係與宗教民族關係、佛教與地方文化研究。現為中國中東學會理事,嶺南師範學院歷史系主任、粵西宗教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碩士導師。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
中學歷史教學探尋3:歷史教材的「情」必須讓位於「理」
歷史教材的「理」必須放在「情」之前,歷史教學不是只告訴學生是什麼,更應該講清楚為什麼!四個版本的初中歷史教材,在論述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都提到了資本家和農場主焚毀工農業產品的史實。這麼多年了,我們的歷史教材仍不能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可悲啊!
-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導讀:在傳統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
-
李凱:啟發式講授與當代歷史教學
經李教授同意,公號發表他的文章《啟發式講授與當代歷史教學》(原文發表於《歷史教學》中學版2020年第8期),希望能夠對老師們的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借鑑參考。標黑為公號編者所加。啟發式講授與當代歷史教學 如今我們處在歷史教學改革的關鍵時期。在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引領下,歷史教學翻開了新的一頁。
-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敘事:理念與實踐
歷史學家克羅齊說,沒有敘事就沒有歷史。優美的敘事也是歷史著作的防腐劑。中學的歷史教科書往往言簡意賅,提綱挈領,使學生無法充分感受歷史鮮活的生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要努力展現嚴謹有邏輯,趣味有思考,溫暖可觸摸的,厚重可感悟的歷史,不能完全被背景、原因、影響等所謂的歷史要素分析所充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