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0月,以5000銀元一票的價格,共收買了590名國會議員,曹錕被選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世稱「賄選總統」。
曹錕是直隸天津人,1862年出生,父親曹本生是船行的一名普通造船工人,一家10口度日艱難。曹父為人要強,他希望孩子們今後能有出息,儘管家裡生活拮据,他還是供曹錕兄弟幾個去私塾讀書。
16歲的曹錕,不想學父親造船,也不想做農活,後來就以販布為生,17歲的也結婚成家。
有一天,曹錕販布來到保定城門前,兩個守城的士兵把他攔住,不讓他進城,而且還戲弄他一番。曹錕無端受辱,心裡非常生氣,他想改變自己如今的命運,於是下定決定,立志當兵,1882年投淮軍當兵。剛開始他在天津武備學堂學習,畢業之後做了一名哨官。
他的一大特點,樸實憨厚,喜怒不形於色,給別人好處,自己則吃苦耐勞,百依百順,面上從沒有怨言。慢慢的,他漸漸地被上司知曉,甚至袁世凱也知道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他又通過一個世親的關係,在袁世凱家裡說了好話,曹錕的官職也就節節高升。
1907年他被袁世凱任命為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到民國成立後,曹錕已任陸軍第三師師長。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打敗奉系,控制北京政府。
1923年10月,曹錕當選為民國大總統,因其賄賂,被譏為「豬仔總統、「賄選總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拉攏曹錕,請他「出山」。在民族大義面前,曹錕斷然拒絕。他的夫人曾歷數日本人在東三省犯下的罪行,對曹錕說:「就是每天喝粥,也不能出去為日本人辦事。」曹點頭贊同,並以此告誡自己的一雙兒女。
#歷史上的今天#1938年5月17日,曹錕因感冒轉成肺炎,經醫治無效,逝於天津。曹錕的葬禮十分隆重,吳佩孚也派夫人去弔喪。因其拒絕與日本合作,國民黨政府追授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