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素教學法在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應用

2020-12-15 雜談新播報

課前準備要充分。首先,了解學生,合理分組。了解學生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成績及情況,愛好,原有知識基礎等。你不了解學生的話就不懂他的性格,也不知道該如何和他接觸,他也不會對你有感情,對你所講的就不會聽進去,也就不能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的起點。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感情激勵。六要素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合理分組是提高六要素教學效果的前提。我們應該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或者教學目標的不同選擇相應的分組。若將學生分為優 -良 - 中 - 差四類,在字詞的讀音和錯別字的糾正中,我們完全可以採用優 - 優組、良 - 良組、中 - 中組、差 - 差組的分組以提高全班同學在這兩方面的個體記憶;詩詞的默寫、文言字詞的解釋中我們又可以採用優 - 差組、良 - 中組的分組以使差生在優生的幫助下得到提高;更多的時候,如在詩詞的賞析、文言文的閱讀、現代文段的閱讀中,我們應該採用的是優 - 良 - 中 - 差組的分組,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討論、辨析等思維的火花中取得長足的進步。了解教材,確立目標。教學目標的確立,除要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徵、心理特徵、認知狀況、興趣愛好等特點外,重點是根據教學內容確立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通讀教材,理解教材,研讀課標,系統歸類,理順教學,準確把握每節課的知識點。比如在初三語文複習階段,教學內容包括字詞的讀音、錯別字的糾正、成語的運用、詩詞的賞析、文言文的閱讀、說明文的閱讀、記敘文的閱讀、作文的指導等等,教師就要依據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情況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了解方式,構建主動、互動、能動的課堂。任務完成的過程最好是一種主動、互動、能動的過程,這種主動、互動、能動的方式不應受制於課堂,而應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應局限於師生之間,更多的時候需要生生之間的主動、互動、能動;要構建主動、互動、能動的課堂,就要多採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綜合性、建構性的新課程學習方式。另外必須指出的是,教師在分解小組學習任務前,要充分計劃,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從內容、形式、組織、方法、過程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構建合理的主動、互動、能動課堂,以引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興趣。比如為完成初中階段詩詞賞析的教學任務,教師可將 100多首詩詞按冊進行分組分工賞析,也可按內容進行分組分工賞析,還可按寫作手法進行分組分工賞析……然後在課堂中通過教學的主動、互動、能動,讓學生資源共享,思維共振,以提高課堂效率,進而達到全體學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課堂步驟要合理這一階段要完成知識、情意、能力的目標,要採用主動、互動、能動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主動、互動、能動學習的快樂。首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完成知識目標。《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知識的範圍在語文教學中,實際上也不可能只限於語法和修辭知識,比如文章構成要素知識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都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依據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和人文素養培植的需要,普通教育階段的語文知識應包括如下內容。漢字知識 語法知識 修辭知識 讀寫、口語交際知識 文學知識」。完成知識目標的主要方法是記憶與理解。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靠的是學生的主動性。如在教學《敬業與樂業》時,作者的基本情況、作品、時代背景、字詞積累等知識目標的完成,主要靠的就是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要做是在如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上下功夫。其次,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完成情意目標。我們所說的情意目標就是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每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選擇,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通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而逐漸習得的。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參與中發展自我,在體驗中認識社會生活,是每個學主體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覺得,情意的目標應該出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兩個階段:對課文的初步感知階段和深入理解階段。如在教學《敬業與樂業》時,初步感知階段我們可以讓學生談談要不要「敬業」「樂業」的問題,深入感知階段就可以讓學生談談怎樣才能做到「敬業」「樂業」「敬學」「樂學」。兩個階段的情意目標能讓學生的個人情意朝著正確的情意目標發展。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活動,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選擇去影響學生,並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生能動性的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能動性的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意。所以,完成情意的目標要注重兩點:一是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真心實意的身教,二是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用自身的能動性去體會。再次,提高學生的主動、互動、能動性完成能力目標。語文能力目標是語文課程中最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是語文教師應該努力追求的,也是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基本標誌。語文能力目標分別體現為:閱讀能力目標、寫作能力目標、口語交際能力目標、綜合性語文學習能力目標、思維能力目標等。本人認為,要完成能力目標,就要多採用探究性的新課程學習方式,就要通過問題設計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互動、能動性。如在《敬業與樂業》教學中,為完成區分論點與論題、學會找論點、明確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目標,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幾個問題來解決:題目名是文章的論題還是論點?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以第六段為例,請你說說作者是怎樣論述「要敬業」的?都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這樣論述有什麼作用?

要嚴格按建構的主動、互動、能動的課堂實施教學。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自由民主而且活躍的氛圍,充分還給他們學習的自主權和主動權,讓每一位學生在主動、互動、能動學習的氛圍中暢所欲言,自由討論,從而使學生在主動、互動、能動中鍛鍊與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相互的發展,實現了提高課堂實效性的目標。比如說,在完成初中階段詩詞賞析 100 首的教學任務時,學生的個人主動的勞動量可能只是完成了其中五六首的詩詞賞析,但通過互動、能動,就能將所有的任務都完成好:因為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主動、互動、能動的學習氛圍,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性得到了加強,思維進行了碰撞,能動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課後反思要及時。一是要讓學生總結主動、互動、能動學習的方法。所以,課後教師要繼續跟蹤學生,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以達到學生對經驗的總結。更重要的是讓教師總結主動、互動、能動教學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 , 課堂一旦採用主動、互動、能動的方式,課堂就會放開 , 真正活起來 , 就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課後反思能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成熟,能極大地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後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是教師對六要素教學價值進行沉澱、過濾、剔除、保留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過程。只有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緻地、冷靜地加以推敲。在反思中,自己的經驗得到積累 , 才能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本領,從而使六要素教學呈現出新的活力。要及時,這是因為人的記憶是受時間限制的,所以在講完一節課或一篇文章時,趁自己記憶猶新感受最深時就進行回顧反思。六要素教學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在主動、互動、能動中,學生集思廣益、相互啟發、相互評價、相互激勵,促成了智力的放大、思維的共振、信息的交流、資源的共享,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總而言之,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來說,六要素教學的作用是積極的、深遠的。

相關焦點

  •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的理解是:「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 創設情境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是一門思維發散的學科,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日常與別人交流的基礎,根據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語文的重要性,將創設情境法應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那麼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個話題備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
  •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掌握以下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的記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漢語學科的特徵是在積累大量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發生定量變化的學科。然而,由於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很積極,他們對一切都有自己的好奇心,缺乏相應的耐心,這使得學生難以安定下來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注意課堂的基礎教學,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的知識記憶,保證學生的漢語基礎知識。
  • 提高六年級畢業班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
    提高六年級畢業班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連續教了幾屆六年級,雖全身心投入,但沒有特別值得誇耀的成績。今年接受新一屆學生,較往屆差距不小,更感覺壓力山大。下一步就是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們很多畢業班教師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著。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畢業班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應用
    而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對於知識的講解既要分析語文知識內容的特色,同時也要尋求教學過程中應用教材插圖的方式方法,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的改進課堂語文教學質量。而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功能在於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語文教材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既要利用課文幫助學生識文認字,提升其語文素養,同時也要以教材為切入點,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在選擇課文配圖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與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相匹配。
  •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 教學研究:醫治合作學習的「痛點」需在實效性上下功夫
    醫治合作學習的「痛點」需在實效性上下功夫教學研究:醫治合作學習的「痛點」需在實效性上下功夫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無論是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是在學生人格塑造上,合作學習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正如文章作者所言,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各科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假合作」、「無效合作」現象,合作學習因此也成為課堂教學的「痛點」。如何醫治合作學習的「痛點」?筆者以為應在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下功夫。
  • 魏書生六步教學法 在西水疃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魏書生六步教學法在西水疃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自今年以來,在縣局的推動下魏書生教育思想逐漸開始滲透到我們曲周教育實踐中,我校積極學習、謀劃、在課堂教學上魏老師的「六步教學法」也激起了我校老師的廣泛興趣。我校近幾年在實踐中總結了課堂教學的3432課堂構架,(第一個3,指的是用三個問題統領課前、課中和課後,即學什麼、怎樣學、學的怎樣。第二個4,指的是課堂教學圍繞四個主題開展,即導入新課明目標;根據內容學和教;鞏固練習促提高;課堂小結忘不了。
  •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各個領域都融入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多媒體教學成了當今發展過程當中的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在語文教學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基於此,首先研究了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教育當中的主要作用,之後從三個方面研究了能夠有效地提升多媒體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方案,以供有關人士進行參考。
  • 淺析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
    >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使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於人們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認識不同,導致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在融合上發生偏差,難以達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總體思路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使學生獲得獨特情感體驗的對話情境,並藉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進行拓展訓練,開闊視野,增加生活體驗。反之,在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提高自己熟練操作計算機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形成有機的完美結合。
  •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是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我國的傳統文化來說,在繼承以及弘揚的過程之中,可以「佔位」理念為導向,著眼於素質教育發展的現實條件,積極的將更多創造性的元素與傳統文化相融合,保障傳統文化佔位的重要地位和價值。作為高中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學科,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之下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其中傳統文化佔位能夠體現新課標的核心要求,促進這一學科教學文化的豐富化和多元化發展。
  • 學科教學語文複試:導讀法、教學評點法相關問題
    考生參考回答:首先,我認為「導」指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引導、輔導、因勢利導;「讀」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實踐。其次,教師指導學生自己閱讀,以學生的閱讀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為主要目的。新課改之後,導讀教學法的延伸為語文課程注入了新的力量。
  • 【信息素養】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化教育技術也逐漸被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當中。這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豐富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的語文教學質量和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 重「法」輕「道」,遺患無窮,高中語文老師教學不要太過功利
    但語文不同,以中文為載體,學習的要求不僅是讀書習字,還要能做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應用,語言文字在工具之外還有歷史載體的意義,因此對待高中語文,以「工具」看待其實是有偏頗的。語文教學除了為「應試」為教學外, 不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僅以高三複習為例,一些語文老師特別重視語文做題的方法總結,解題技巧,答題模式等等。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複習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以帶著理想的語文素養踏進高一級學校的大門。二、教材簡析:新人教版部編本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於2020年春期正式試行。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六組,依次是:民風民俗、外國名篇名著、人間真情、體會人物品質、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全冊共17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12篇,略讀課文5篇。
  • 課堂教學展風採,教學比武促提升——南充市嘉陵區實驗小學語文高段...
    譚敏老師說課《寫信》四年級六班的譚敏老師說課課題是第七單元的習作內容《寫信》。譚老師從「教材內容和內容解析、教學目標及目標解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六個方面展開了說課。本次說課的內容《寫信》是在寫留言條、通知、啟事等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用應用文進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 榆林實驗小學舉辦「語文主題學習」教學研討活動
    為落實市教育局推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要求,促進我校語文課堂積極探索「語文主題學習」教學方法、積累我校「語文主題學習」的教學經驗,讓語文主題學習更有效地在我校開展,成為我校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有力抓手,6月2日、4日我校在報告廳舉辦了 「語文主題學習」教學研討活動。市教研室教研員朱豔、榆林實驗小學副校長寇永勳、郝小剛全程參與了此次活動。
  •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智語文教學課堂的效果
    這就要求將創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和教學中,以最大程度地接受智障學生。 ,以提高培植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和創新性。我將根據當代新課程改革標準的總體環境,探討如何提高漢語課堂創新水平和漢語教學效果的方法和策略。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一)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教育的起點是從概念創新的思想層面開始。
  •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中,將低年級的說話、聽話改為口語交際,注重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語 文學 科本質屬性的 科學 認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識 經濟 時代對小學生語文教學的更高要求。  我是一位年輕的小學教師,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的是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所以不能高屋建瓴,提綱挈領,僅就我的工作經歷,和以往的教學 經驗 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我在 實踐 中關於提高低年級口語教學有效性的一些心得 體會 。
  • 快樂識字趣味教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析
    本文,筆者將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析為研究課題,旨在結合語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以快樂教學的方式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從而滿足兒童在識字學習方面的需求,為激發學生識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識字教學的實效,為開展語文閱讀、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提高審美能力、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參考與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