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歲孩子沒辦法溝通?非也,父母需要掌握正確交流核心

2020-12-20 迎迎炫育兒

孕媽十月懷胎生下了寶寶,滿心歡喜地迎接寶寶的到來。但是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最為關鍵的時期便是0-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期,各方面都會快速得到成長,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由於孩子年齡實在太小了,他們就會感覺到跟寶寶溝通存在嚴重障礙,無法與寶寶進行溝通。

但事實上並非如何,父母應該掌握溝通交流的三個核心,這樣寶寶才能夠更好地得到發展:

父母與孩子應該處於同頻狀態同頻的意思就是父母要與孩子保持思想、意識、行為上的一致性。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遇到自己人生中的伯樂,哪怕是只有三歲的小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也渴望有人能夠懂自己的想法,明白自己在想什麼。

也只有父母和孩子保持同頻,那樣孩子與父母之間才能進行有效溝通,孩子才願意聽父母的話。

父母應該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想要孩子得到較好成長,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父母雖然一天二十四小時看似都在帶娃,但實際上當孩子在自個玩耍的時候,父母選擇玩手機看電視,這並不是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高質量陪伴是父母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來,父母與孩子一起搭積木、玩拼圖、做遊戲等,通過做事的方式讓彼此都有共同的話題。

父母應該與孩子進行輪流說話溝通的主體應該是雙方,而不是一方在說話。雖然年紀尚小的孩子語言功能還未發展成熟,講話磕磕碰碰,但是父母也應該給予孩子一些說話的時間,讓孩子學會參與到話題中。

這樣孩子才能夠從雙方對話中學會一些知識,孩子的年齡、見識、語言能力才能夠有所成長。

當父母能夠跟孩子進行溝通之後,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但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父母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

語言能力的培養對於寶寶來說,語言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孩子剛出生時就開始培養。在孩子0-3個月的時候,父母可以選擇讓孩子進行語言的捕捉;在孩子4-7個月的時候,孩子已經學會牙牙學語了,那父母可以開始教孩子一些簡單的話語。

比如稱呼、日常用語;等孩子稍大一些,8-13個月的時候,孩子就能夠說一些簡單的火星文,這時候的父母應該糾正孩子的發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等到孩子過了13個月之後,他們基本具備基礎的語言能力,這時候父母就可以讓孩子理解一些基礎詞彙。

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是建立在孩子具備一定的言語能力之後,大概是在孩子19-30個月的時候。

在這時候的父母應該要學會建立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學會因果聯繫,主動將一句話說出來。可能一開始孩子的語言順序是紊亂的,但作為父母應該耐心傾聽並且在傾聽結束之後再對孩子進行糾正。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孩子通常具有基礎的解決問題能力是在1.5歲-3歲之間,這時候的孩子就開始學會玩玩具、搭積木等,那麼在這些益智類遊戲中,孩子很容易受到人生中的第一個挫折。

孩子所能想到的方式就是哭鬧,但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對孩子做引導,先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安撫,進而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步步地引導孩子思考。

0-3歲是孩子一生中學習快速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作為父母應該要抓住這個時期,採用正確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但若是孩子的發展速度並不如同齡人那也不要生氣,只要多花時間,孩子總有一天可以成功。

相關焦點

  • 0到3歲孩子:語言爆發期還不說話?非語言溝通沒做好,父母別錯過
    直到天天三歲了,還是不能很流暢的說完整的句子,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也不清晰,爸媽只能幹著急。孩子三歲時還不能像同齡人一樣很流暢地說話,家長應帶孩子去做各種檢查,檢查後發現孩子這種情況屬於語言落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來是擅長和人交流,喜歡和人講話的,屬於語言爆發期,但是如果他還沒有表現出對語言,對說話有強烈的願望,說明他的非語言溝通需要完善。
  • 孩子快3歲還不會說完整的句子?0-3歲親子交流,非語言溝通是關鍵
    相信有很多寶媽也曾遇到過、或是正在經歷這樣的事,對於「貴人語遲」這種說法更是有很多家長深信不疑,例如曾主持過《非常6+1》的央視名嘴李詠就是6歲才會說話。但是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在排除了一切生理因素之後,孩子成長到幾歲之後開始說話才是正常的呢?對於那些成長到一定年齡卻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家長又該如何是好?
  • 孩子語言爆發期還不說話?揭秘0-3歲溝通秘密:非語言溝通要做好
    說到這裡,我想到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時間段,就是孩子語言爆發期,這個時期對於孩子的將來的語言能力非常重要,家長要十分注意孩子在0到3歲期間的語言能力發展情況,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注重用非語言溝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培養更加優秀的語言能力。
  • 孩子犯錯,父母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多用交流溝通解決問題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需要在父母的呵護下開始長大。但是現在的教育方式也在改變,不再是父母對孩子進行責罵教育,孩子也能吸取教訓努力奮鬥。現在的現在過於脆弱,還要對他們進行尊重,當父母的教育批評,觸碰孩子的底線,對於寶寶不尊重的時候,內心就會出現裂痕,從而對他們健康成長不利。
  • 父母在養育孩子上必須掌握的3大條件
    自信、思考能力、溝通能力是21世紀公認的3大標準養育孩子的必要條件。【自信】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0-6歲培養出毫無根據的自信0-3歲:無條件接納孩子0-6歲:用肢體碰觸來傳遞你的愛,不要過度幹預孩子的生活和學習13歲起: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培養孩子貫徹始終的能力對男孩要用鼓勵,對女孩子要示範正確做法父母養育的重點,90%在於能夠培養出孩子的自信,過度的幹預,會奪走孩子的自信。
  • 深圳富華醫療美容醫院淺談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
    那你知道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深圳富華醫療美容醫院跟你們來討論這個問題。1、與孩子溝通應正確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喜歡被人誇獎是孩子的特點,首先家長對孩子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全面了解孩子的優缺點,發現優點就要勇敢地表揚。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一個不捨得讚美孩子的家長,往往會使孩子變得令他們無法讚美。」
  •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 是一個家族的延續,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具有幸福能力的完整的人。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年齡越小,作為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愛」的情感交流越發顯得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就是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那麼家長如何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樹立榜樣身教重於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
  • 如何把握0-3歲孩子的核心需求?
    今天,我們將來繼續解剖0-3歲的教育核心。夢想導師陳武民老師提到:「為什麼古人云,三歲看大,看的就是這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需求與思考方式,」一個人的內在小我,都是在0-3歲形成的。3歲後,人的心理發展和行為迅速發展。
  • 想讓孩子更加聰明機靈,父母就要掌握0-3歲關鍵期,這非常重要
    而訓練孩子的應變能力,關鍵在於家長們掌握孩子0-3歲的關鍵期,並採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訓練。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對父母的依賴性,而大多父母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的依賴性漸長而減少了獨立思考。
  • 父母和孩子不能溝通?可能只是沒找對辦法罷了
    很多父母常常感覺自己和孩子沒辦法溝通,其實很多時候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父母,只不過沒有找對好的溝通方法,結果導致雙方都很無奈。這並不是大家想看到的。所以其實很多父母都希望可以好好跟自家孩子溝通,但是苦於沒有好的辦法和手段,其實很多時候一些事情看似複雜,只要找對方法,就很簡單了。我們來分析一下。
  • 0-6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父母的語言,是小孩語言發展最好的養分
    特別是在孩子0-6歲的語言敏感期,父母一定得利用自己語言,給孩子進行語言發展的施肥,重視親子間的密切溝通,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和語言發展。0-6歲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不要錯過語言發展的規律!孩子從一出生就會受到父母的語言的影響,用自己的哭聲表示自己的飢餓,用笑聲表示開心。
  • 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的正確方式
    常有父母發愁說: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總是沒說兩句就沒話說了,想再問點什麼他還嫌我煩。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擔心是對的,這種擔心折射出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親子溝通是門大學問!父母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但是不良的親子溝通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會讓父母勞心勞神、苦不堪言,最重要的是,不良的溝通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 0-6歲語言敏感期: 父母的語言,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物
    2)0-6歲孩子的撫養者要每天跟孩子對話溝通,母親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很關鍵:「0-6歲的孩子處在語言敏感期,有強烈的吸收性心智,在自己的母語環境中,孩子就能很容易學習到發音和語言溝通、及對應語言的傳統文化。」
  • 面對叛逆期的「問題孩子」,父母掌握3種方式,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導語: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父母生活的重心,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教育父母總是傾盡所有心血,期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可以有所成就。李玫瑾教授還說過:一些父母不會教育孩子,就需要依靠工具來教育孩子,繪本就是最好的工具,一套好的繪本能夠帶給孩子正確管理情緒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到了叛逆期也不會出現出格的行為,成人後也更容易有出息。
  • 3歲孩子太叛逆,越說越不聽,這四個「非語言溝通技巧」更有效
    明明才3歲的孩子卻太過叛逆,越說越不聽,每當聽到孩子說「不」,他們就變得頭痛,對孩子無計可施。其實,孩子在2到3歲處於第一個叛逆期,也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心理、性格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 娃長大後跟父母成「路人」,原因:孩子從小和父母有溝通交流障礙
    親子溝通的核心要點:在孩子2—6歲時,往往會出現不聽話的任性行為,家長也為此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專家說過,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敏感期,家長們不用驚慌不用茫然。要學會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專家提出:一個核心三個要點,去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 0-3歲的孩子上託育班有什麼好處?
    或者:「孩子有老人有保姆帶,還用把孩子送到託育中心嗎?」 科學表明0-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兩歲末時大腦的重量就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量的75%,到3歲時就已接近成人腦重量範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必過多強調。我們來看看0~3歲寶寶能學啥技能?
  • 0-6歲兒童如何掌握正確握筆姿勢?
    孩子到了4歲時,不少父母開始抱怨,就兩個字母,怎麼孩子寫起來就那麼難。 其實,在孩子3歲時,爸爸媽媽就可以開始教他們怎麼用正確的方式握一支鉛筆。 知子貓攜兒童手部技能專業治療師來和爸爸媽媽們一起探究如何幫助0-6歲兒童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 家裡兩個孩子天天打架?父母要教育孩子溝通技能,而不是總當裁判
    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多了去了,也嚴重的多,也沒見到國家之間天天幹架,兩個國家之間更多的是協商溝通,和平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儘管孩子有矛盾是必然的,但這並不奇怪,我們這個世界各個國家、各個種族、各個人之間充滿的矛盾多了,但並不是一定都要通過武力來解決。對於孩子來說,同樣如此,孩子時間的問題也不是非要通過武力來解決。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