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年之歲首,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它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每當春節期間,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各種慶賀新春的活動,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春節形式都有著自己的地域特色,而其中貼春聯,是全國各地都會做的事情。
外國人過中國年,貼英文版春聯你怎麼看?
春聯,又稱「門聯」,「門對」,是過年時中國人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春聯裡的文字,對仗工整,簡潔精巧,既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也抒發了人們對來年生活的美好嚮往,到了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門前都是對聯,放眼望去,一片火紅,讓人很快就能感受到辭舊迎新,喜慶熱鬧的春節氛圍。
而春節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的節日,在國際上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過起了春節,除了深受中國影響的亞洲文化圈之外,歐美圈,歐洲等,也都開始過起了春節,有的地區甚至把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而這些外來人過的春節,也十分貼合中國傳統,紅燈籠,舞龍舞獅,應有盡有。
但是最近外國人引進中國的「春聯」,卻引發了一些爭議,原因是這些春聯是用英文所寫的,有人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輸出,可以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但也有人認為春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用英文寫,反而是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英文版春聯,是文化輸出?還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
春節在海外最初都是華人在過,但春節熱鬧喜慶的氛圍也俘獲了很多外國人的心,他們也喜歡上了中國這個傳統的節日,因此紛紛開始過起了中國年,外國人對中國年的態度還是十分嚴謹的,許多中國的傳統過年物品應有盡有,最初的時候,春聯也是中文版的,但是外國人看不懂,就覺得有些遺憾,於是最近有商家就推出了這款英文版的春聯,迅速風靡海外。
對於這種形式的春聯,有人表示支持,畢竟外國人不認識中文,想要讓他們理解春聯的含義非常難,換成英文,也是一種創新,中華文化在西方的一種本土化,這是許多文化輸出的必經之路,畢竟各國文化存在差異,要想要做文化輸出,包容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所有的文化輸出保持原汁原味本身就是一種妄想。
但很多專家則表示這種「創新春聯」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破壞,春聯不同與燈籠,外國人可以在上面畫上喜歡的圖案,對聯是要有對仗工整,是要有韻腳的,而這些英文根本做不到,只有漢字才能夠寫出春聯的韻味,英文的春聯根本不能算是春聯,只不過是一些寫在紅紙上的字符,沒有絲毫的文化性和藝術性可言,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
對於這兩種觀點,你們是怎麼看的呢?這是中國的文化輸出?還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