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老師沒有一個是僅靠教學水平造就的,其之所以優秀,從根本上講不是懂教學、會教學,而是懂教育、會教育。
不要太理想地認為,學生都懂「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是為了未來生活更美好」、「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苦差事」、「學習先苦後甜」之類的道理,並能靠理性去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別說幼兒、小學生、中學生,就連大學生都做不到,已經「大學後」的您做到了嗎?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明白「累並快樂著」是什麼感受,仔細想想,如果僅僅因為責任或依靠意志,我們會「累並快樂著」嗎?不會的,其根本還是在於興趣、熱愛、擅長並有成就感才「樂此不疲」的,不是嗎?
所以,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們應該深諳此理,才會明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親其師信其道」、「良師益友」之意。
如此,欲求好的教育效果,欲得優的教學成績,我們除了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和藝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外,還應該努力做孩子們接受、信服、喜歡、愛戴的人,當一個老師能夠做到因自己喜而學生雀躍、因自己悲而學生同悲、因自己怒而學生懼怕,當一個老師能夠做到學生高興願與你分享、難過敢向你傾訴、隱私能向你表白,則無有不可教教不好之學生了,這種美好的關係即為「知心朋友」,而作為教師的你也就成了學生的「良師益友」。
那麼,如何才能促成這種良師益友關係的形成呢?我覺著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喜歡
教師的長相、身段、音質、幽默感都是吸引學生喜歡的因素,但並不是每人都有都能做到,但是,善解學生心意、滿足學生需求、樂於幫助學生、臉上常掛笑容、不吝讚美鼓勵、待人平易可親、衣著大方得體卻是可以做到吧?
二、讓學生佩服
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育教學,自然是教學水平高(老師教得明白教得好,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會)最能獲得學生的佩服;教師能夠公平公正對待學生和處理事務,容易讓他們佩服;另外,博學多才、見多識廣、口才出眾、多才多藝的老師都是學生佩服甚至崇拜的對象。
三、讓學生信任
學生信任的教師必定是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問題,並有「容錯」之量的人;必定是善於敏感地捕捉來自學生的諸如隱私隱情秘密等「敏感信息」,並能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信守承諾的人;必定是善於傾聽學生的內心表達,並能耐心智慧幫助解困解惑的人。
良師益友是師生關係的最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