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接連「倒下」,商鋪租不出去,賣不出去

2020-12-20 房簡單

近幾年,大家能明顯感覺,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最近幾年,很多大型連鎖服裝店、大型連鎖鞋店都關閉了很多分店。就連「不缺錢」的銀行也關閉了很多網點。大型連鎖店都關閉了很多分店,那關閉的小型門店就更多了。很多人認為是電商衝擊和商鋪庫存導致實體店經營越來越難。

電商衝擊對實體店的影響

隨著電商發展越來越快速,電商交易額也是逐年增加。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1萬億,而2018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多少呢?31.63萬億!10年時間,交易額實現了10倍的增長。所以電商確實對實體店造成了很大的衝擊,特別是服裝行業、百貨行業等。

商鋪庫存對實體店的影響

在城市裡的人能明顯感覺到,最近幾年城市規模變化很大。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修了更多的房子、修了更多的商鋪,但是人口並沒有顯著增加。這就導致了商鋪的庫存越來越多,很多城市的商鋪幾年,甚至是十幾年都賣不完。商鋪總量越多,對實體店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實體店競爭越來越大,位置好的實體店可能賺到了錢。很多位置差一些的實體店就賺不了錢,最後只能選擇關門歇業。商鋪也就不好出租了。

那麼電商衝擊和商鋪庫存是實體店「倒下」的罪魁禍首嗎?其實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房租。

現在這個社會,我國缺少想要創業的人嗎?有多少人願意一輩子為別人打工呢?為什麼以前很少有空置的商鋪,現在商鋪卻空置越來越多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房租太高了。我去年想要和朋友開個麵館,我到我家附近去問了下商鋪的房租。位置差一些的4000元/月,位置好一點的6000元/月。事實是位置差的商鋪大部分人看不上,位置好的商鋪大部分人又租不起。一天房租成本就是幾百元,這得賣幾十碗面才掙得回房租,加上原材料、人工和水電氣費等,一天成本就更高了。於是我放棄了。

現在很多商鋪房東為了漲租金,根本不願意籤3年以上的租房合同,都是籤短期,為的就是想要漲房租。如果市場好、經濟好,那漲點房租是正常的。但是不管市場行情,一味只想著漲租,逼走了商家,房東也沒「好日子」過。

最近我朋友準備租個商鋪,去看了幾家位置還不錯的商鋪,但是價格都普遍偏高。據我朋友說,其中有幾個房東都主動打電話來詢問他的意向,並且表示價格可以詳談。看來房東也是著急了,商鋪空置一天就是幾百元房租不見了。

商鋪除了不好出租,出售也成了難題

由於商鋪的回報率持續下降,導致很多房東想要出售商鋪來「止損」,但是有多少人願意接受呢?商鋪是商業地產,二手商鋪過戶稅率比住宅的過戶稅率高不少。部分城市或者區域的商鋪過戶稅率高達20%以上,意味著200萬的二手商鋪,過戶稅費高達幾十萬,這讓商鋪如何好賣?

你們認為實體店接連「倒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歡迎大家評論。

相關焦點

  • 花「大價錢」購買的商鋪,現在租不出去,賣不出去,該怎麼辦?
    文 UC資訊平臺 作者:房簡單最近收到一個網友的提問:「2年前花光積蓄100多萬買了個商鋪,但是現在交房一年多了,租不出去,也賣不出去,該怎麼辦?」看到這個問題,我一點也不驚訝。這些行業的實體店越來越少,這也造成了商鋪不好出租的情況。商鋪過量最近這幾年、十年,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修建的房子越來越多,修建的商鋪也越來越多。現在很多地方的商鋪都是過量的,一條街上全是商鋪,這種情況下,很多商鋪租不出去太正常了。畢竟現在的行業競爭很大,而且受電商影響,租商鋪的人越來越少。
  • 後悔買了個商鋪,租不出去,賣不出去,誰說的「一鋪養三代」?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聊到了他2年前購買的一個商鋪,沒想到說起這個商鋪,他就有點「激動」。他說:「這些年最後悔的就是買了這個商鋪,現在商鋪租不出去,賣也賣不出去,自己還得交物管費和還月供,誰說的一鋪養三代?坑三代還差不多!」
  • 「一鋪養三代」成為過去式,現在好多商鋪租不出去,也賣不出去
    第一:電商行業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2013年之前,去實體店購物還是民眾的主要消費形式,但隨著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4G網絡的普及,電商行業可以說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的實體商鋪。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我國的網民有8.3億人,其中網絡購物的人數高達6.1億人,佔網民總人數的73.6%。
  • 租商鋪給了3萬轉讓費,結果自己卻轉不出去了
    現在的商鋪投資是越來越難,主要是現在商鋪實在太多了,一個不大的小區樓下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商鋪,消費人群根本養不活這麼多商鋪。最近,一個網友給我說了他租商鋪的經歷,現在我就來分享一下他租商鋪的經歷。以下網友的名稱都用他代替。
  • 老同學貸款買了個二樓商鋪,卻租不出去,我真想說「敗家子」
    最近和一個很久不聯繫的同學聊了聊,發現一件和商鋪有關的事,現在我們就來看下他的情況。他是已經結婚生子了的,也在成都買了房,買得比較早,也升值不少,現在房子還有少量貸款。去年把老家一套房產賣了,賣了30多萬,本身這個錢是準備用來還房貸的,但是買房時利率打了折,所以提前還款是不太划算的,就沒用來提前還款。
  • 花100多萬買的商鋪,租不出去,賣不出去,該怎麼辦?
    偌大的小區,也不算偏僻,養不起這一圈商戶嗎?還是真的沒有需求呢?說來說去,就是都想賺這個錢,出發點也是為了小區居民,可就是沒人租,沒人做事情。喜點多HARRY老師認為,有一部分原因恐怕和產權有關,有風險的底商,當然不能碰。
  • 實體店原本生意就不好,疫情期房東沒減租還想漲,就要租不出去了
    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實體店老闆到網上大倒苦水。說他們店的房東收店租要漲價,而且合同續約要一下了三年,還要把三年的房租一次性交齊了。這位小老闆苦口婆心,跟他商量,今年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能不能不要漲,先再交一年的店租,就一年,一年後生意好了,要漲租就漲租,要交三年就三年。
  • 滿大街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馬雲:50%店鋪會倒下
    滿大街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馬雲:50%店鋪會倒下!這些年,大家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由於房租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實體店生意很慘澹,開店的結果的一個月的收入,都被拿來交鋪租和員工工資了,現在只要你出去逛街,滿大街都是店鋪「轉讓」,在網際網路電商的衝擊下,實體店還有出路嗎?
  • 美國百年企業倒下,奢侈品巨頭宣告破產,實體店生意真不好做了?
    大量實體店面對房租、人工成本撐不住,選擇關店,還有不少巨頭企業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可見實體店的生意有多不好做。不過這些都在意料之中,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最大的奢侈品零售商之一也面臨破產,集團對於庫存服裝直接4折「清倉甩賣」,這種情況確實不常見。之前市場有消息表示美國高級連鎖百貨公司尼曼集團,數日內會正式申請破產,成為首家因為疫情倒下的美國大型百貨公司。
  • 小超市老闆:不用轉讓費都租不出去
    而且很多店鋪都是很難轉出去,就算不要轉讓費,都沒有人敢接手。這就說明問題了,也就是說,你不要錢,給他做,他也沒有多少生意可以做!他也賺不了多少錢,可能利潤連房租水電都覆蓋不了,他在這個店鋪耽誤時間不划算,不如去做別的事情,還賺的多,還沒有多大的成本,總之,現在開店的機會成本很大。
  • 商鋪面臨的「窘境」:很多店面租不出也賣不掉,只能空置
    當前商鋪面臨的「窘境」,地段較差的門面房很難出租也賣不掉,只能空置。「生意好了就漲價,我們小區門口有個商鋪,原來一年六七萬吧,店主會做生意,生意好,房東直接漲價到12萬。店主一算這個價格沒啥利潤了,就退房了,商鋪現在都閒置半年了,那個位置估計想再租出去難了」。這是一個網友家附近的商鋪情況。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真的不怪電商,內行:它們才是「罪魁禍首」
    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群眾的生活,與此同時也給實體店帶來了衝擊。近些年來實體店生意越來越不少做,大街上經常能夠看到「旺鋪出租」等消息。如果實體店生意好做的話,商鋪自然是不愁租的,反之大家都表示生意不好做,商鋪自然也就租不出去了。
  • 商鋪「窘境」:出租難、賣不掉,滿大街都是「餐飲店」和「藥房」
    所以在過去,對於投資商鋪,人們的投資興趣一直都很高,很多商鋪還沒開盤基本上都被預訂完了。特別是位於核心區域的商鋪,雖然價格是天價,但是依然擋不住人們投資的腳步。這些商鋪確確實實也讓大部分投資者都掙得盆滿缽滿,照這樣發展下去,說「一鋪養三代」一點都不為過。但是最近幾年,商鋪市場的風向急轉直下,店鋪的生意普遍不好做,轉讓、倒閉的商鋪滿大街都是。
  • 商鋪「窘境」:出租難、賣不掉,滿大街都是「餐飲店」和「藥房」
    所以在過去,對於投資商鋪,人們的投資興趣一直都很高,很多商鋪還沒開盤基本上都被預訂完了。特別是位於核心區域的商鋪,雖然價格是天價,但是依然擋不住人們投資的腳步。這些商鋪確確實實也讓大部分投資者都掙得盆滿缽滿,照這樣發展下去,說「一鋪養三代」一點都不為過。但是最近幾年,商鋪市場的風向急轉直下,店鋪的生意普遍不好做,轉讓、倒閉的商鋪滿大街都是。
  • 實體店試完轉身就網購,實體店淪為體驗店,為何不斷有人開新店?
    電商的快速發展,也讓很多實體店非常尷尬,大部分的實體店都成為了體驗店。很多老闆都說了,客戶來店裡試完了衣服,轉身就網購,讓他們十分尷尬。因此不少實體店都倒閉了,很多店鋪也開始租不出去。最近香港隱形鋪後大明星陳慧琳就出現了名下大量商鋪租不出去的情況,陳慧琳多年來最喜歡投資商鋪,不過最近大量商鋪租不出去,讓她每一個月損失超過了80萬。
  • 原是「躺賺」房子,今成「燙手山芋」,租不出賣不掉,還不能住?
    真正「躺賺」的商鋪越來越少,而投資商鋪的獲利空間也被不斷擠壓,租不出賣不掉,還不能住。可以說,「一鋪養三代」的說法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以前買菜、購物都只能去實體店,然而有了電商平臺之後,由於網店不需要商鋪,可以壓縮一部分成本,所以自然而然價格就比實體店更便宜,而且還能快遞送上門。
  • 大街上遍地是商鋪,未來商鋪到底是「鑽石」還是「破銅爛鐵」?
    如今新零售的概念越來越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怎麼看好實體店的發展。實體店是重資產行業,支出和收益沒有辦法成正比。而且不管是商店還是商品房,其價格都在不斷上漲,因此現在店鋪的租金也越來越高了。而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之前原本屬於實體店的顧客,有一半轉向了網上購物,這樣就導致實體店的收入有所下降。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簡單點來說,就是你買下一間鋪子,然後出租出去,基本上就可以養活三代人。這說明,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特別是早幾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商鋪投資迅速變成了有一個炙手可熱的行業。然而讓很多投資者沒有想到的是,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商鋪開始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 深圳樓市的冰與火:A面是千萬豪宅「秒光」,B面是房子租不出去...
    還有「百萬喝茶費」、「500萬以下的房子基本賣沒了」……等等。但與此同時,深圳一些繁華地帶的租房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空置房源增了三倍「以前在58同城網上出租房子,信息發出不到5分鐘,一定就有電話打進來。現在出租信息發出一天了,居然連一個地產中介的電話都沒有。這麼多年還是頭一次遇見。」顧先生說。
  • 投資商鋪,10年後會「賺錢」還是「賠錢」?專家「兩字」概括!
    回憶起來,當時的實體店生意已經開始出現疲軟,許多實體店老闆已經開始出現支撐無力的局面,包括剛需產業—餐飲,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商鋪租金高,同行競爭大,顧客消費不集中,進而導致投資回報率降低,時而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對於那段時光,很多老闆的黑色記憶依舊曆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