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八人稱十姑為「豆腐西施」,山清水秀的養育讓十姑肌膚白裡透紅的,秀氣的臉蛋和苗條的身材,尤其是水靈靈的丹鳳眼特別招人喜愛。俗話說「物出人樣」,她所製作的豆腐和豆腐花如少女的肌膚一般的細膩、滑嫩,透著一股淡淡的豆香。
十姑心靈手巧,誠實守信。每一天,她早早起來把泡過的鼓鼓的黃橙橙的豆子磨成乳白濃稠的豆漿,然後放在鍋裡慢慢煮,一邊不停地攪動,不讓豆漿粘鍋底。豆漿煮開後就放到一個大缸裡,點入滷水後還是不停地攪拌,把豆糟(客家話說的豆腐頭)分離出來。再把豆漿放到特製豆腐格後,封好布再壓上很重的一塊大石頭,把多餘的水分壓出後,就製成了豆腐。不壓制的豆漿放入滷水後一段時間,就成了豆腐花。豆腐花水嫩水嫩的,嫩得不由自主地漲動,讓人看了垂涎三尺。
圩日裡,壯、漢、瑤人民和睦相處的板八圩日頗為熱鬧,頗具民族風情。壯話、瑤話、客家話、白話、普通話多種語言在街頭圩尾交會。站在十姑豆腐攤上可以看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風景,也是濃縮了板八風土人情的一塊地方。
以前交通不方便,四面八方山寨裡的人,諸如身體硬朗的90多歲的阿婆、阿公、勒梢(壯話婦女的意思)和她們背上的孩子、勒咩(壯話妹仔)為趕圩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口渴了剛好吃一碗鮮嫩清甜的豆腐花。那些阿公阿婆們站在攤邊上,剛把豆腐花放到嘴邊,豆腐花就自動滑到喉嚨裡,缺牙的嘴巴咧開了,飽經風霜的、皺紋可以夾住蚊子的臉馬上舒展開來了,微眯著眼睛,慢慢地回味著,流露出愜意、陶醉的神情,讓還沒有喝上的人先羨慕了三分!
勒梢背上的孩子,戴著有福有喜的帽子,天真逗人;繡有大山樹木,花草鳥兒,色彩繽紛的嬰兒背帶閃爍出美豔的色澤,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山美水美人美和親情美組成了一幅板八圩日圖,讓人豔羨。母親們站在攤邊餵小孩香甜的豆腐花,豆腐花剛入口,小孩又「呀呀呀」的叫,好像擔心很快就賣完一樣,惹得勒梢們要了一碗又一碗的。小孩直吃到打嗝去,末了,還反覆咂著嫩紅的小嘴巴。
頭頂紅威威頭布的大板瑤、民族服飾花俏的花頭瑤、平凡樸實的過山瑤也不落下喝豆腐花的那一環節,一個接著一個,帶著一種滿足,吃完後她們也順便捎帶些許豆腐羹回去與家人分享。十姑豆腐攤就成了民族服飾走秀的一個縮影地,也成了板八圩日一道靚麗風景,在別處難得一見。瑤胞們美麗的服飾不僅展示著高山陽光的暖意,還帶有大山草木繁花的芬芳。
歡迎關注垌中鎮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