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逛景福宮,從北到南,快走到南邊出口了,這是興禮門,過了這道門,前面就是光化門,就到了南邊出口了。
過了興禮門,再往前就是光化門了。不過這個光化門是新修的,當年的早已灰飛煙滅了。
從光化門出來,正對著的就是韓國首爾的繁華大都市,從光化門到市廳的世宗路,被稱為是首爾心臟的地方。人聲鼎沸的大道,經過數百年,又重新成為市民們的廣場。這個廣場中間有幾座雕塑,都是韓國當年的大咖人物。遠處的立像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舜臣,李舜臣是當年的抗日功臣,跟他在一起聞名於世的是他的烏龜船。他在韓國民眾的心目中就是蓋世英雄、愛國將領、是100元硬幣上的人物。銅像周邊是著名的「12·23噴泉」。「12」代表李舜臣將軍率領12艘戰船擊潰了133艘倭船的「鳴梁大捷」,大家有空可以去找找鳴梁大捷的電影,韓國拍的,講得就是這位李舜臣。而「23」代表了李舜臣23戰全勝的不敗功績。噴泉最高可噴12米。
再後面的坐像就是世宗大王了。世宗大王最大的功績就是找人創建了朝鮮諺文了,就是韓國的字母文。朝鮮語當年有語言沒有文字,使用漢字記錄,他找人創建了朝鮮自己的文字,但是實際上是有先天缺陷的,就是同音字太多,無法準確表達,導致部分場合還是要用漢字同步記錄。
出來的時候剛好趕上光化門守衛換崗。
人高馬大的守衛身穿傳統服飾,進行了換崗表演。還是挺有意思的。
時間差不多了,首爾的小巷子轉轉,看看真正的韓國首爾原貌。
和我們的差不多,也是電線林立啊。
自己換算一下,看看這個一碗石鍋拌飯值多少錢?
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