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田琪)南開大學思政課教師認真學習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教師「六要」和思政課「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立足課堂內外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積極推動「親師信道」。
立足課堂,理論知識「活」起來
學期伊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任課老師葉冬娜就給學生們布置了一份特殊而有趣的作業——拍攝「95後」眼中的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一部部生動活潑的採訪視頻、動畫短片、PPT課件、微電影等被學生搬上課堂。「葉老師精心設計的課後學習實踐作業、話劇表演、辯論賽……讓我覺得課程很靈活很豐富,將知識理論貫穿其中,還能親身體驗思考問題的過程。」上這門課的學生侯景川說。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也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一直堅持布置「實踐作業」,鼓勵學生深入社會開展社會調研,了解社會現實問題。今年,還增加了拍攝微電影作為「實踐作業」之一。教研室主任徐曼老師表示,該課程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知行合一,實踐是最終的落腳點,人生觀、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道德、法治最後都要落腳到「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偉大實踐中。融入新媒體,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作業方式把思政課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延伸到社會生活中,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讓思政課接地氣,更有說服力。」
百年校慶之際,趙彤老師的研究生「自然辯證法」課堂上圍繞著百年南開歷史上的著名科學家展開了熱烈討論,楊石先、何炳林、陳省身、申泮文等科學家的愛國、愛南開的精神和事跡深入人心。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上,小組展示《「角鬥士」馬克思》以生動有趣的情景劇形式還原了馬克思這一偉大人物為實現人類解放事業而抗爭奮鬥的一生,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當代大學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引發了在場學生的積極思考和討論。「採用課堂講授與小組展示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對師生『四同』育人模式的貫徹,充分發揮了師生雙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激發學生多元創新思維,收到了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求知,從機械背誦到積極思考,從死讀課本到實際運用的顯著成效。」竟輝老師總結道。
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生活
馬夢菲老師開通微信公眾號「NK馬夢菲」,關注人數1638,最高閱讀量1466人次。在專欄「以夢為馬」中以思政課教師的視角暢談生活中的馬克思、生活中的思政課、夢想與信仰等主題內容,充分利用新媒體把思政課講到學生心裡,浸潤學生生活;「採集葑菲」欄目則更多地與學生進行留學、備考、讀書、運動、情感、廚藝等方面的分享,增進師生互動與全面了解。「reflection部分是我最常打開的,一些熱點問題、生活中常見的但值得去思考的問題,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讓我課後也能思辨地看待問題,對待生活。」關注馬老師公眾號的2018級本科生程君玲說。
走進學生的日常團學活動。袁蓓老師應邀參加電光學院「牢記囑託新百年,誠為『大我』勇爭先」主題團日,為學生開講「馬克思主義與愛國主義:時代挑戰與回應」,參加團學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課外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劉一博老師指導學生社團「紅色記憶宣講團」,三年多來始終活躍在紅色文化傳播的戰線上。社團成員覆蓋馬院、法學、環科、歷史、計算機、商院等多個學院的學生,多是從選課學生的骨幹中選拔產生。2019年來,社團已經在市一中、32中和材料學院、軟體學院等開展了7場宣講。
在名師工作室指導下,學院開辦了兩屆學生「講思政課能力」訓練營,邀請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標兵、全國高校研究生思政課現場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得主張健老師與營員進行分享,結合具體案例,與學生交流如何講好思政課的經驗。
3月,思政課教師與學生骨幹開展「師生同行」,前往西柏坡、古田開展紅色經典主題實踐活動,共同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日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啟動今年暑期實踐活動,十餘位思政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學生實踐項目立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政課教師只有經常地、親切地出現在學生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態,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新生表示,「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政治信仰,加強與學生互動溝通,構建親密無間的共同體,用好課堂內外兩個戰場,走進學生活動、學生生活和學生心中,用人格魅力引領學生。當前,馬克思主義學院正在積極推動這項工作,一定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