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著成天書:誰攪爛了版權書的翻譯文本

2020-12-16 騰訊網

無保障 優秀譯者淡出

在國內,做圖書翻譯成了最不靠譜的事情之一。首先是薪資少,即便是直接從出版社接到了翻譯任務,封頂也就給稅前千字80元人民幣的價格,而且還要交稅。假設書的譯稿為10萬字,翻譯費為千字80元人民幣,那麼需要繳的稅為100千字*80/千字*(1-20%)*14%,即896元人民幣。譯者稅後拿到手的錢真的挺少,與譯者付出的辛勞無法成正比。點擊查看《展江:翻譯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對有些人來說,做翻譯不純是為了錢,還為了名,即署名權。有了譯著也算有了自己的代表作,錢少點沒問題,有成就感就好。還有人認為,有了譯著代表作,對找工作有利。所以,明年就找工作了,今年翻譯一本書吧。

其實這種想法很幼稚。翻譯出版的流程向來很複雜,如果翻譯的恰好不是重點書,那就無限等待吧。在中國,一般圖書出版三個月後才結翻譯費。而圖書是否出版,因素很多,也很複雜。這點掌握在出版社手裡,譯者成了弱勢群體。書一天不出版,譯者就一天拿不到錢,所謂的為了找工作而翻譯也成了泡影。很多書翻譯交稿多年了還沒出版。突然有一天出版了,你也不知道,因為書名換掉了,你也對不上號了。

還有一點要命的地方是翻譯的時間。傅雷翻譯《約翰·克裡斯多夫》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所以成就了精品。瑞典漢學家陳安娜翻譯莫言的《生死疲勞》用了6年的時間,所以成就了諾貝爾文學獎級別的作家。然而,現在的翻譯時間縮短為1個月,或者兩三個月。這點讓很多為情懷而翻譯的老一輩翻譯家望而卻步。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 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血汗錢 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很多譯者以為,手裡有翻譯合同,出版社不可能不給自己支付翻譯費。如果持這種觀點,那就大錯特錯了。有時候,出於市場考慮,有些書過了三審三校後依然會放棄選題。遇到這種情況,譯者一般別想拿到翻譯費。遇到好心的出版社負責人,會給譯者支付殘稿費,約佔翻譯費的10%左右。這點錢真是太寒磣了;這種行為也相當不講理。但是,在業界,這已經算是人道了。

雖然合同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楚要支付翻譯費,但出版社和還是會拒絕支付。出版社會找各種理由告訴你,你的譯稿發現了新的問題,或者其他的原因。到那時,你會發現,一紙合同真起不了什麼作用。你可以一氣之下將出版社告上法庭,但細想起來也不值得。為了幾千塊錢花上大筆的訴訟費和時間,「傻啊你」。遇到這樣的情況,譯者多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

即便是書出版了,出版社照樣會拖欠翻譯費。如果你想拿回這筆錢,那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催款。很多譯者犯不著為了這點錢搞得自己不愉快,乾脆就不要了。之所以走到這一步,是因為譯者對譯文沒有著作權,頂多有署名權。很多人甚至連署名權都沒有。譯文不是你的,你不過是個幹活的,真是要不來就算了。要是著作權在譯者手裡,譯者可以隨時終止譯著的銷售。

多數譯者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為了解決一時的經濟困境,做了這份艱苦枯燥的工作,卻常常拿不到錢。在這種環境下,有情懷和有抱負的人慢慢淡出了行業。還在這個行業掙扎的多數是有門路可以拿到錢的譯者,還有就是對行業不懂,即將被騙的人。

相關焦點

  • 譯著成天書:
    無保障 優秀譯者淡出 在國內,做圖書翻譯成了最不靠譜的事情之一。首先是薪資少,即便是直接從出版社接到了翻譯任務,封頂也就給稅前千字80元人民幣的價格,而且還要交稅。假設書的譯稿為10萬字,翻譯費為千字80元人民幣,那麼需要繳的稅為100千字*80/千字*(1-20%)*14%,即896元人民幣。
  • 石春讓教授《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出版
    近日,西安外國語大學石春讓教授的《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科普翻譯是翻譯百花園中一簇微小的花朵,往往不被人關注,但是它卻在我國一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貴州省人民醫院院長孫發:善於把天書「翻譯」成美文
    但改進文風不是朝夕能成,在這一過程中,領導幹部要善於當「翻譯官」,多做去繁就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故納新的工作,讓講短話、講真話、講實話蔚然成風。要善於把長篇「翻譯」成要言。大道至簡。說話寫作也是這個道理。文章太長,往往「結果無人看,或者看一半就丟下了」。鄭板橋「刪繁就簡三秋樹」的創作原則,也是今人說話寫作的重要遵循。決不能逢稿必從原始人講到現代人。
  • 一個幹過翻譯的過來人告訴你:為什麼有這麼多爛譯著?
    本來最佳的譯者應該從學者中衍生出來,但現在的機制卻是學者不願幹,結果試圖將一些底子不厚的學生直接培養成譯者。最終,整個行業永遠停滯不前,永遠毀讀者不倦。撰文 | 陶力行經常會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貼某譯著,然後開罵譯者垃圾。大量爛譯著充斥閱讀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英文版便宜,我是絕不會冒險買中文版。
  • 小學驚現天書作業:將羅馬拼音翻譯為閩南話
    小學驚現天書作業:將羅馬拼音翻譯為閩南話 環球網——中新網
  • 臺灣小學驚現「天書」作業:將羅馬拼音翻譯為閩南話
    一份驚為「天書」的閩南語作業(圖片來源:「爆料公社」Facebook主頁)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亦超】「O chit-jit,thi-khi chin ho.」各路翻譯大神,你們懂這是什麼意思嗎?  在臺灣,小學生都要會!  閩南語(被臺當局稱為「臺語」)自陳水扁時期正式成為臺灣地區小學課程中的一部分,蔡英文上臺之後因「去中國化」的需求更是不遺餘力地推進。
  • 中國文化走出去需邁翻譯坎 有影響譯著鳳毛麟角
    中國文化走出去 急需邁過翻譯坎  「中國儒家經典著作《五經》將被翻譯成9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將組織海內外學者共同翻譯《五經》,並計劃3年半推出英譯本。
  • 《草嬰譯著全集》出版,在他身上,看見職業翻譯家最好的樣子
    近日,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的22卷《草嬰譯著全集》在上海圖書館首發,全集以約千萬字的容量全面呈現草嬰畢生翻譯、創作文學作品的面貌:12卷收錄草嬰翻譯的以託爾斯泰小說全集為主的俄國經典文學作品;7卷收錄草嬰翻譯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肖洛霍夫、萊蒙託夫等作家作品在內的反映蘇聯衛國戰爭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作品;1卷收錄草嬰關於俄蘇文學和文學翻譯問題的個人著作;1卷收錄草嬰編著的俄文語法書
  • 如何將輸入文本翻譯成英文?
    我們可能聽說過圖片翻譯,文字翻譯,語音翻譯等等。那麼大家有沒有操作過輸入文本翻譯呢?今天小編就來教給大家兩種輸入文本翻譯英文的操作,辦公中的我們可能會用的到喲!在我們的電腦上下載一款可以進行輸入文本翻譯的工具。在安裝完成後,將它打開就好了。打開後的輸入文本翻譯工具,我們需要在多種功能的板塊中,選擇與我們對應的功能。用滑鼠點擊「文檔翻譯」,在文檔翻譯的頁面中,我們可以找到輸入文本翻譯功能。進入該功能頁面就可以了。
  • 臺小學作業宛如天書:將羅馬拼音翻譯為閩南話
    臺小學作業宛如天書:將羅馬拼音翻譯為閩南話 2017-02-15各路翻譯大神,你們懂這是什麼意思嗎?  在臺灣,小學生都要會!  閩南語(被臺當局稱為「臺語」)自陳水扁時期正式成為臺灣地區小學課程中的一部分,蔡英文上臺之後因「去中國化」的需求更是不遺餘力地推進。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朱振武說。
  • 外交翻譯「天書」道國事 每天8小時高強度訓練
    同傳演練外交翻譯 「天書」道國事代表5個常任理事國6代表六方會談費勝潮坦言,這是翻譯中的一個難點。曾經有一些人士建議,翻譯這些中國特有詞彙的時候就採用「拼音化」,比如說「三個代表」就翻譯成「san ge dai biao」,但是這一建議並沒有得到認可。費勝潮認為,這不利於兩種語言之間的溝通。如今,「三個代表」被翻譯成「three represents」。但是面對這樣的翻譯,一些外國朋友還是不懂其中的含義,這時就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 翻譯家朱雁冰教授逝世,譯著涉及文學、哲學、政治、音樂等多領域
    長期的繁重教學使其未能實現翻譯的夙願,1997年退休之後,他將全部精力投入翻譯事業,20年來成就斐然,發表譯著30餘種,涉及文學、哲學、政治、宗教、音樂等領域。在文學方面,朱先生的主要譯著有:歌德的《親和力》,席勒的4篇小說,萊辛的《智者納坦》《關於悲劇的通信》《論人類的教育》《恩斯特與法爾克:關於共濟會員的談話》,西美爾的《叔本華與尼採》以及託馬斯·曼的《歌德與託爾斯泰》和《多難而偉大的十九世紀》等。
  • 山西翻譯家年過七旬 楊德友翻譯出版各類譯著40餘部
    原標題:捧出40部譯著的山西翻譯家導讀:2014年11月24日,山西大學外語系教授楊德友先生被授予「波蘭華沙大學對外波蘭語言文化中心波蘭文化傳播獎」,頒獎典禮在華沙大學進行。楊德友先生的部分譯著。任紅梅/圖僅2014年,山西大學教授楊德友就有7部譯著出版,另有兩部待出版。中國翻譯家協會授予他「資深翻譯家」稱號(條件之一是年滿70歲)。
  • 德語翻譯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學類譯著對國內影響深遠
    撰文丨吳俊燊據華夏出版社,2020年3月2日下午,翻譯家朱雁冰先生逝世,享年87歲。長期教學,使得朱雁冰沒有時間進行翻譯。1997年退休後,朱雁冰將全部精力投入翻譯事業,二十年來碩果纍纍,發表譯著三十餘種,涉及文學、哲學、政治、宗教、音樂等諸多領域。
  • Google的iOSGboard可以將文本翻譯成103種語言
    這個月,Gboard的更新是關於您只需花費很少的精力就可以將文本翻譯成多種不同語言的功能。您使用鍵盤輸入的任何內容都可以自動翻譯為「翻譯」為它支持的任何語言。目前共有103種語言。正如Engadget所指出的那樣,自2017年以來,Android的Gboard一直具有相同的功能,但由於某種原因直到現在它才出現在iOS上。任何對在iPhone上使用它感興趣的人都必須運行iOS 9或更高版本。從鍵盤觸發翻譯很容易。
  • 如何翻譯文本?就是這麼簡單!
    工具 電腦 想要翻譯的文本文字 第一步 小編的電腦上的【風雲語音文字轉換器】就有翻譯功能。比如想要將中文翻譯成英文,則將翻譯語種選擇為英文。確認好翻譯的語種後,點擊翻譯。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
  • 詩歌翻譯中抄襲與借鑑的邊界在哪?
    在進行文本比照之後,再看韋白的公開信,會看到一部分翻譯者對譯著文本的智慧財產權意識仍需加強,出版者對翻譯著作的生產仍需規範。韋白將自己受爭議的行為界定為:「重譯」過程中對其他譯本的「借鑑」,並指出「借鑑到何種程度是借鑑,到何種程度是抄襲,都是極難定義之事」。自然,對一部優秀作品的多次翻譯很正常,對迴旋餘地不大的外文作品,出現雷同翻譯,似乎也不奇怪。
  • 徐冰:從天書到地書
    有些很像「文字」卻不能讀(《天書》),有些明明不是文字卻誰都能讀(《地書》),其背後都有著共同之處:對知識等級的挑戰以及抹平地域文化差異的嘗試。天書——首頁、內頁展示地書——對話軟體裝置(細節)2007從/天/書/到/地/書「藝術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藝術,而是能否給人們新的看事情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