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抖音又刷屏了,今天我們來展開說下這個問題。
「英語在實際生活中沒什麼用。」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歷史 生物 政治 地理
你看這些科目,初中以上的部分,哪一個是生活中用的?一個都沒,就連日常我看篇文章也不會用高中語文閱讀分析的方式。
照這邏輯,直接廢除考試算了,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學習,全部素質教育,喜歡學啥學啥。
那麼大學誰來進?抽籤誰抽到誰去?這不是佛學院,不是隨緣就能進的。
說這句話的人,甚至不用去考大學,直接去讀藍什麼技校,肯定有用多了。
或者你足夠有錢,家境也硬,去美國,成績不好也能去名校,小布希就是拿到了強有力的推薦信混進耶魯的。那窮人怎麼辦?
公平的辦法,還是只能考試。
考什麼?唱歌、跳舞、遊泳、編程?這是基礎教育,不是藝術教育,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有藝術素養,而且還要所有人負擔得起,有的地方沒電腦,你編程?有的缺水,你遊泳?雖然我口語好,也不贊成高考口語也是這原因,窮人會被無情碾壓。
面對大學裡的一大片專業,取最大公約數就是語數外了。不要槓,現代科學大部分是來自西方的,99%專業學到後面,英文文獻,英文學術交流是肯定跑不脫的。
但這時候總有人要把學英語跟「愛國」扯一塊。
學英語又不是中國獨有,日本韓國早就在搞,德國、荷蘭、丹麥...這些發達地方的人英語都超級好,去了暢通無阻,而歐洲南部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用英語就明顯吃力,經濟也明顯差。有點常識也不會說德國人民族極不自信。
其實語言就是工具,工具不變的規律就是「哪個好用,用哪個」,沒有誰會因為多用一個工具而「不自信」,但英語差的人可以華麗地說聲「愛國」。
「你教英語,動你蛋糕了」
先不說我90%學生都不高考(你應該也不),我話扔這裡:英語踢出高考,英語市場會更大,本來在學校能學到的,現在只能去外面報班。
想起我墨西哥朋友說的,「羨慕你們中國公立學校就教英文,我爸爸花了很多錢讓我去私立學校,才能學英文」。中國英語不考試,學校就不重視,有錢人仍然學,窮人機會收到更無情的碾壓。你看隔壁印度就知道,印度連教育都不強制(你可以選擇不上學)。
實際上並沒有誰逼你學英語,德國,日本,韓國,印度都是自己在搞英語教育,英語是全球化一個好用的工具,你不用別人就比你效率高。
那為什麼不喊退出其他科目,只有英語?
其實當年就有人專門調查,10萬人討論,最後得到結論,要退出也是退出——數學
理由是,數學消耗大量精力,而且初中以上的基本之後就沒用。沒必要因為幾個專業要用,就逼全體人學。像數學很差的,還嚴重打擊學習積極性。
數學還有個比英語嚴重的問題:費錢。
你們感覺英語機構到處都是,但在數學面前,都是小巫見大巫,光是初高中數學補習份額,已經秒殺了所有階段英語培訓。
你看,比英語還多一條。但仍然沒人喊高考退出數學,因為數學有一個客觀性,就像每年高考答案出來,語文最容易被質疑,懂不懂都要跳出來冒兩句。面對數學很少人有這個自信,不會就是不會...
你喊退出,肯定是因為你學不好,英語你可以說「愛國」,數學,說白了就是你智商低。(我數學也不好)
十幾年前就在說高考砍掉英語,大家聽聽就行了。制定規則的都是懂教育的專家,考什麼,如何取捨,比這些抖音上這些網友靠譜多了。
老話說得好:馬如果能投票,汽車都不會被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