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詩學》閱讀筆記(1)
尺子君俄語本科畢業,研究生專業想轉金融,留學預科準備中
版本是九州出版社 2007年的中英對照版
譯者郝久新
本書根據Penguin Books Ltd.1965年版本譯出
我本身缺乏文學理論修養,但是喜歡讀所以就讀了,相關知識積累程度大概是尼庫恩版希臘神話讀了半本,湯因比的歷史研究讀了半本,零碎讀過羅馬生活史之類的東西。
第一次讀的時候很多詞看不懂,所以現在借了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版,和韋勒克的文學理論作為工具書,並且在做筆記。求書友,求老師,求參考資料。
原書章節是前言加26章正文,但是我在讀的過程中目前想將前言到第三章劃為一個部分。正在閱讀第四章和第五章,從第四章開始詳細探討悲劇和喜劇的區別,而第六章已經開始討論悲劇,因而我將第四,五章合併看作過渡部分。
關於翻譯
iambs 譯作短長格,我用在詞典裡找到的抑揚格iambic來代替了,關于格律在詞典第217面有介紹,可以補充閱讀。
酒神頌dithyramb和生殖崇拜的頌詩phallic songs暫未找到參照。
酒色戲劇satyric drama 和關於酒色的薩梯詩satyr-poetry,這兩個地方單看中文關聯仿佛不大,要看英語,satire和satiric也許是同源詞,那麼理解成 諷刺戲劇 就可以參看詞典353頁的介紹了,但對於能否這樣操作我是存疑的。
以及對於中文翻譯的「悲劇從酒色戲劇發展而來」,原文只有progressing beyond二詞,那麼二者是否確實有所謂發展而來的親緣關係,我也存疑。因為諷刺作品揭露的重點往往是人不好的一面,而在詩學中悲劇模仿的是人好的一面,那麼至少二者在模仿對象上就沒有傳承關係了。
關於歷史
執政官準許喜劇可以配備歌隊 這類話,對於我來說很難理解,如果有相關的史料或者科普讀起來應該會輕鬆一點吧。
關於第五章分析的悲劇與史詩的區別,我打算再看看詞典上的說法。
以上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讀書筆記,前言到第三章的筆記寫在本子上,但是個人想法在這篇裡已經差不多說完了。
發布於 2 年前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