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文學世界】:亞里斯多德《詩學》閱讀筆記

2021-02-19 文苑文學小世界

亞里斯多德《詩學》閱讀筆記(1)

尺子君俄語本科畢業,研究生專業想轉金融,留學預科準備中

版本是九州出版社 2007年的中英對照版

譯者郝久新

本書根據Penguin Books Ltd.1965年版本譯出

我本身缺乏文學理論修養,但是喜歡讀所以就讀了,相關知識積累程度大概是尼庫恩版希臘神話讀了半本,湯因比的歷史研究讀了半本,零碎讀過羅馬生活史之類的東西。

第一次讀的時候很多詞看不懂,所以現在借了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版,和韋勒克的文學理論作為工具書,並且在做筆記。求書友,求老師,求參考資料。

原書章節是前言加26章正文,但是我在讀的過程中目前想將前言到第三章劃為一個部分。正在閱讀第四章和第五章,從第四章開始詳細探討悲劇和喜劇的區別,而第六章已經開始討論悲劇,因而我將第四,五章合併看作過渡部分。

關於翻譯

iambs 譯作短長格,我用在詞典裡找到的抑揚格iambic來代替了,關于格律在詞典第217面有介紹,可以補充閱讀。

酒神頌dithyramb和生殖崇拜的頌詩phallic songs暫未找到參照。

酒色戲劇satyric drama 和關於酒色的薩梯詩satyr-poetry,這兩個地方單看中文關聯仿佛不大,要看英語,satire和satiric也許是同源詞,那麼理解成 諷刺戲劇 就可以參看詞典353頁的介紹了,但對於能否這樣操作我是存疑的。

以及對於中文翻譯的「悲劇從酒色戲劇發展而來」,原文只有progressing beyond二詞,那麼二者是否確實有所謂發展而來的親緣關係,我也存疑。因為諷刺作品揭露的重點往往是人不好的一面,而在詩學中悲劇模仿的是人好的一面,那麼至少二者在模仿對象上就沒有傳承關係了。

關於歷史

執政官準許喜劇可以配備歌隊 這類話,對於我來說很難理解,如果有相關的史料或者科普讀起來應該會輕鬆一點吧。

關於第五章分析的悲劇與史詩的區別,我打算再看看詞典上的說法。

以上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讀書筆記,前言到第三章的筆記寫在本子上,但是個人想法在這篇裡已經差不多說完了。

發布於 2 年前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文學入門必讀 | 亞里斯多德《詩學》共讀會
    你好呀,我是灣灣,喜歡思考和閱讀,也喜歡分享和傳播,在美國讀比較文學博士。 半個月前,灣灣發起了思考的味道,我知道 | 吃書宴《理想國》共讀會。至今,我們已經以每天讀12+頁的速度讀了18天,到1月15日,我們將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 文學的淨化和宣洩
    文學的淨化和宣洩(考研筆記158)學生李清文 編輯亞里斯多德《詩學》對悲劇的定義可能影響閱讀體驗,但為了不破壞參考答案的原文原意,避免加入我個人的表述、轉述,出此下策。望讀者朋友們體諒我的無奈。二、考題與參考答題要點:名詞解釋:淨化和宣洩1、淨化是文學接受進入高潮的標誌之一,是指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繼共鳴之後不由自主地進入某種藝術的想像天地和情感狀態,使精神得到調節,使情緒得以排遣,使人格得以提升
  • 2021年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備考指南
    未來,文學院將在融合創新的基礎上,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培養世界一流的中文教育和文化創新人才,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文學院。本專業培養目標:掌握比較文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中外文學的歷史和現狀,熟悉有關的作家和作品,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和翻譯作品及文獻資料。知識面寬,適應性強,能夠勝任高校、文化科研等單位的工作需要,並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 2021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招生備考複習指南
    未來,文學院將在融合創新的基礎上,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培養世界一流的中文教育和文化創新人才,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文學院。本專業培養目標:掌握比較文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中外文學的歷史和現狀,熟悉有關的作家和作品,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閱讀和翻譯作品及文獻資料。知識面寬,適應性強,能夠勝任高校、文化科研等單位的工作需要,並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 亞里斯多德文論思想
    亞里斯多德先生是古希臘時期著名哲學家,文藝理論家,他是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者。他的著作主要有《詩學》和《修辭學》。老先生的文藝理論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人之所以能夠區別於其他的動物,就是因為人能夠模仿,所以亞里斯多德認為模仿是人的天性,同時也是人的天賦的美感能力。這就類似於審美,我們不僅能夠在審美中獲得愉悅吸收知識,而且在審美的同時,我們還會在此基礎上對其做出一定的評價。從中獲得一定的快感。因此在亞里斯多德看來,文藝作為模仿,總體上是一種理性的創造行為,其中也包含著感性的愉悅。
  • 認知詩學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趨勢
    注重文本與讀者的互動  綜觀整個認知詩學的學術史,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認知詩學與認知文體學和認知修辭學等時有互用現象;二是認知詩學研究關注文學文本的閱讀和理解這一條主線始終明晰。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其研究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 2021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分析、參考書等備考複習指南
    站在新的歷史時期,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將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教育學科建設,為實現北京師範大學「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希臘史8:史上最頂級的天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亞里斯多德
    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斯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亞里斯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里斯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里斯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
  • 如何閱讀世界文學?這場國際論壇請來300餘位專家共聚「雲端」
    由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與美國哈佛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韓國東國大學、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全球研究網 (NRF-GRN) 和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文學國際雲論壇於北京時間11月6日-7日成功舉行。本屆論壇以「在疫情時代閱讀世界文學」為主題,各主辦方通過線上會場方式聯動舉行。
  • 瑪麗·比爾德:亞里斯多德不能代表「笑的古典理論」
    《詩學》第二卷歸功於現代亞氏擁躉的創造既然如此,是否古人對笑的所有分析都可以稱為「對亞里斯多德的腳註」呢?在更進一步了解古羅馬的作者們就這個話題發表了哪些觀點之前,我們需要先辯證、詳盡地分析亞里斯多德對笑(及與其相關)的理論所做的貢獻,同時還應思考他的學說有多清晰、多有體系。
  • 哲學史:亞里斯多德拒絕了柏拉圖的一些觀點,並對柏拉圖進行批評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史,希望我們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從而超越虛無與喧囂,安頓我們的心靈。由於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希臘思想達到了其頂峰。他的著作,帶給邏輯學、心理學、自然史、物理學、形上學和倫理學的研究以新的深度與深刻性。亞里斯多德是馬其頓國王的御醫尼科馬庫斯的兒子。
  • 成果推介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新世紀文學的日常生活詩學研究」獲結項優秀
    」、「新世紀作家主體精神中的日常生活詩學觀」、「日常生活詩學在新世紀文學中的主要特徵」、「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的表達策略與文本形態」、「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中的重要意義與內在局限」等,試圖系統地梳理中國新世紀文學中的日常生活詩學特徵及其內在的局限。
  • 亞里斯多德是個不知疲倦的論據收集者!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看到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一個無公職的研究者的亞里斯多德;但這些至多只算了解一半。畢竟,亞里斯多德是以一個哲學家而聞名,就我直至目前所描述的那些饒舌的理論來看,沒有什麼哲學味道。實際上,亞里斯多德的一個古代夙敵就曾指責他只不過是個饒舌的人:為何他不喜歡規勸年輕人,而要去引起伊索克拉底和其他詭辯家的門徒的憤怒和仇恨呢?
  • 《詩學》集刊稿約
    年創刊,由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和重慶市重點文科研究基地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專門研究中國新詩的純理論刊物。《詩學》的辦刊宗旨是:學術性,在場性,地域性。學術性是學術刊物的生命,學術從自由思想來,學術從原創精神來,學術從爭鳴風氣來。我們希望儘自己所能創造一個開闊的學術空間,讓臘梅、牡丹、玫瑰一起爭豔,讓喜鵲、百靈、夜鶯同時歌唱。我們倡導的在場性,就是要遠離文學和詩歌現場的概念遊戲,因為那樣除了顯示遊戲者的聰明外,對於詩歌的繁榮毫無干係,當然也毫無價值。
  • 高分要背: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美學觀點有哪些?
    位於畫作中央的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柏拉圖(前427——前347年)和亞里斯多德(前384——322年),他們在討論著什麼;柏拉圖左手持著他的《蒂曼烏斯篇》,右手指向天;亞里斯多德左手持著他的《倫理學》,右掌向下。這樣的手勢反映著他們世界觀和認識論的差別。柏拉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而亞里斯多德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
  • 巴赫金作品集合,小編力薦《詩學與訪談》
    巴赫金出生於1895年,前蘇聯著名文藝學家、文藝理論家、批評家、世界知名的符號學家蘇聯結構主義符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論對文藝學、民俗學、人類學、心理學都有巨大影響。《詩學與訪談》豆瓣評分:9.4作品簡介:《詩學與訪談》收錄了巴赫金關於陀斯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的論著和巴赫金的訪談錄。在前一部分,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復調小說的概念,迄今仍在文學批評界具有深遠的影響。而在後一部分,巴赫金暢談了他的身世和治學生涯,對於文學團體等研究領域提出高屋建瓴的見解。
  • 亞里斯多德《政治學》讀書筆記
    一、亞里斯多德關於城邦的理念   城邦、公民與政體是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論述的三個核心概念,這部分主要介紹其對於城邦的理解。亞里斯多德認為城邦來源於村社,而村社來源於家庭。城邦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人的本性,因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 【學科前沿】詞語詩學體系的處子航
    ■王一川  劉恪的《詞語詩學》分為上下兩冊(《複眼》、《空聲》),這是國內第一部以論述和詩化相融會的方式叩探關鍵詞語的系統的詩學著作。  這種關鍵詞語探索的研究與著述方式,與20世紀初在西方首先發動而後波及世界的「語言論轉向」氛圍相關。
  • 談談文學作品的閱讀
    優秀的文學作品,就像天邊的啟明星,就像海上的夜航燈,就像指南針……它不光給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而且能提高我們的修養,陶冶我們的性情,充實我們的思想,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它能使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人類,熱愛這個世界;它能啟迪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