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愛吃雞那可是出了名的。當然,廣州人對雞的吃法研究,從未消停過。各種雞肉吃法可謂是層出不窮。
前一段時間,由於身邊的朋友推薦,跑到了新港東路的這家興榮館私房菜,沒想到,竟讓阿聰再次發掘了雞的新穎吃法。
招牌花膠雞
花膠雞如今在各大餐廳似乎已經流行了起來,在市區說實話越來越多了,但是很多店的花膠雞湯看似誘人實則並沒有那麼真材實料,多為南瓜湯增加金黃色而已。
這家的花膠雞一上桌,可以看到是與眾不同的,香味撲鼻,讓人垂涎欲滴!這道菜式選用的是90天左右的走地雞,嫩滑的雞肉再加入厚厚的花膠,讓花膠浸入醬汁中,稍微煮一下,雞肉吃起來味道濃鬱,花膠吃起來也是很滋補。
雞肉繼續在鍋裡面燜,待到雞油燜出,醬汁入味,雞味與醬香齊飛。這道花膠雞的雞肉是真的滑。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花膠一端上來就是雪白色的,一般的花膠雞火鍋店用的是黃色的,有些還會因為價格因素而選用鱈魚膠,而這家店的花膠還算不錯,口感軟糯,真的得很美味!
紅燜牛肋骨
燜出來牛肋骨有傳統紅燒的香氣和吸飽湯汁的紅蘿蔔,在口感上因油花分布而呈現不同的層次,油花較多的部位吃起來口感軟爛,較瘦的部位香軟但有嚼勁。
湯蒸黃花魚
大道至簡,越是新鮮的食材越經得起簡單烹飪方法的檢驗。這道湯蒸黃花魚講究的就是一個鮮字。
黃花魚我們一般用來炸的做法比較多,其實黃花魚做湯蒸更是營養美味,湯裡面的精華比較多,許多人喜歡喝魚湯,因此湯蒸的做法能夠起到很好的滋補的作用,不光是美味也對我們人體有很多的好處。
魚肉的新嫩度真的沒得說了,鮮美極致,肉如蒜瓣,魚肉完整,筷子輕輕一碰就骨肉分離,這魚細膩無刺是老人小孩的最愛,沒有小刺,吃起來不費事。
撈起醬豆角
濃濃一個「醬」字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佐味方式。其中人們最常食用的醬豆角,就是「醬」 的副產品。尤其是在生活尚不富裕的時代,醬豆角伴隨著中國人走過了漫長的生存之路。
中國人食用醬豆角的緣由很多,但主要原因只有兩點,一是由於中華民族大多以穀物為主食,需要用蔬菜來進行營養和消化搭配,而蔬菜需要調味烹飪,且又不可能日常保障,因而醬豆角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二是由於中華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大多數人始終處於貧困狀態,不得不食用最下飯、最經濟、最能保存的醬豆角。
就在這種最下飯、最經濟、最能保存的醬豆角之中,中華民族創造出舉世無雙的醬豆角文化。
這家店採用了涼拌的做法,還真的挺少能吃到的,味道還不錯,而且分量是真的很多。
燕麥釀茄盒
生活是苦澀中帶著無法言說的不甘,需要絲絲甜、淡淡香來調劑。柔軟的心需要甜點溫柔的安慰。
這道菜式是一道甜品主食,賣相和口感都是一級棒,可以上得了臺面,這道釀茄盒口感香甜。
一口咬下去,裡面的餡非常美味,外面的茄盒軟中帶酥,老幼皆宜,而且用來宴客也是很有面子的!
阿聰食記
新港東路這家粵菜館,靠層出不窮的花膠雞,連嘴刁的老廣都來吃,吃的每一口都能感覺到老闆的用心,花膠雞味道好,總是感覺不夠吃。
這裡的花膠雞的做法和口感都相當獨特,位置雖然有些偏僻,但阿聰覺得還是值得驅車去品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