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火鍋的定義很廣
不僅限於巴蜀之地的麻辣火鍋
比如東北的酸菜鍋
雲南的野生菌鍋
廣東的粥水鍋
海南的椰子雞等
都能被寫進火鍋的族譜
而最近發現的這個花膠雞火鍋
更是刷新了小編對火鍋的認知
開始今天的美食之旅前,先給大家科普一下花膠雞火鍋的知識點。花膠可不是花椒,而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滋補品。它是用魚鰾曬乾後製成的,因為膠質感十足,因此被稱作花膠。
店裡從桌椅牆面到明檔操作,都有著濃濃的港式風,恍如有種走在香港街頭的錯覺。可別以為不是重口味,吃貨們就不買帳。來這裡吃飯的以小仙女居多,用她們的話說,吃完這一頓,堪比敷了十張面膜。
花膠雞火鍋湯頭色澤金黃,輕輕攪動間就有一股濃鬱的雞油香氣鑽進鼻孔裡。那味道,光是聞一聞就受不了。開吃前小哥會先把鍋中的雞肉、花膠剪開,這樣吃的時候更方便。
先喝湯再吃肉是吃花膠雞火鍋基本操作,不過喝湯時要把花膠一同盛出才更有味道。聽有經驗的食客講,花膠如果燉的時間太長就會化掉。一口咬下去,雞肉軟嫩,花膠膠質感十足,細細嚼還有種像燉爛了的蹄筋的軟糯口感。
製作花膠雞火鍋,食材的選擇馬虎不得。來自廣東的黃油雞吃小米、玉米長大,肉質鮮嫩有口感。花膠選用的是深海黃花魚肚,曬乾後彈性十足,使用前充分泡發就可以。但只靠這兩樣,可是做不出一鍋鮮味十足的花膠雞。
香港人在煲湯上似乎天生就有經驗,曬乾的金華火腿和經過油炸的瑤柱是給湯底提鮮的關鍵。每天凌晨四點就開始起床煲湯,上好的食材經過長時間熬製,各種食材的精華就會毫無保留的融進湯裡。難怪湯頭的鮮,一口就難忘。
和吃川蜀火鍋涮麻辣牛肉、鮮鴨血一類的不同,吃花膠雞火鍋更講究涮菜的原汁原味。手打蝦丸超大一顆,吸飽了湯汁後鮮味兒十足。而讓小編刮目相看的則是這個貌不驚人的魷魚片,除了鮮竟還能吃出荔枝味,清甜可口。
雪花牛肉切得方方正正的,看起來不起眼,但在湯底裡煮熟後就有點不一般了。一口咬下去,軟軟嫩嫩的帶著一點奶香,汁水很足,還有種吃現切牛排的錯覺。
大多吃貨來這裡除了吃花膠雞火鍋,還少不了點上一兩份燒臘過過癮。燒鵝紅潤誘人,被切成塊兒後,還能看到油汁從肉內絲絲滲出。吃上一口皮薄酥脆、肉質甘香油潤,再蘸上一些梅子醬,酸酸甜甜的,特別開胃。PS:燒臘是限量的,來晚了不一定能吃到哦。
也許麻辣火鍋的熱鬧與歡騰能夠填補當代吃貨們的孤獨感,但其實因為熬夜加班而日漸羸弱的腸胃,早已經無福消受麻辣火鍋的盛情。不如轉身投入到養生大潮中,才是正確的生存指南。
本文香香美食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