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的辭職理由才能獲得經濟補償?| 勞動法庫

2021-02-17 勞動法庫

文 | 李迎春,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

實務文章,供朋友圈轉發分享!歡迎投稿實務文章:szlaw@qq.com

首先說明一點,實務中大家通常所說的「辭職」只是對員工主動要求離職的一種習慣性稱呼,勞動法律中的標準用詞是員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員工辭職能否獲得經濟補償金?要看辭職理由是什麼。

一、因個人原因辭職的,基本上不會支持經濟補償金

在司法實踐中,只要是員工以個人原因提出辭職的,比如「家裡有事、個人發展、出去創業」等等,如果公司能夠舉證證明員工該辭職理由(通常在辭職信、離職交接表、或離職協議書中可找到辭職理由),裁判機關一般都不會支持經濟補償金。

並且,以個人理由辭職的,如果不是在試用期,員工還需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司才行,否則,未經公司同意不辭而別或達不到法定通知期即離職的,都屬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行為,不僅拿不到經濟補償金,可能還要賠償公司的經濟損失。

參考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以公司存在嚴重違約或違法行為「被迫辭職」的,可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

實務中,一些公司存在剋扣員工工資,停發、少發或拖欠工資行為,還有一些公司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還有的公司讓員工在有毒、無防護設備等惡劣的生產環境下勞動,針對這種嚴重違約或違法行為,為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員工享有特別解除權,可無條件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還可獲得經濟補償金。這就是實踐中通常所稱的「被迫辭職」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的規定,公司存在以下嚴重違約或違法行為,員工可以「被迫辭職」: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時存在欺詐、脅迫、趁人之危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特別提醒:如果用上述「被迫辭職」理由辭職的,建議辭職時明確依據的是某項具體理由。勞動合同法第46條明確規定員工依照第38條規定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公司應當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參考案例:廣東高院(2015)粵高法民申字第2361號民事裁定認為,

「因澳東公司確實存在拖欠童玉彬工資的情形,故童玉彬以此為由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澳東公司應向童玉彬支付經濟補償金。」

除了上述「被迫辭職」理由可能獲得經濟補償金外,其它的辭職理由要想獲得經濟補償金基本無望,除非是公司願意給:)

員工在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被迫辭職」時,需注意各地司法實踐中所把握的「度」,要不然一不小心「被迫辭職」可能變成違法解除。

比如:工資拖延了多少天才可「被迫辭職」、少發了多少工資才可以「被迫辭職」、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否支持「被迫辭職」,是否需審查用人單位的主觀惡意等等.各地把握的尺度會有差異,並無統一標準。必須充分了解當地的司法實踐才能正確操作。

參考:上海高院關於適用《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滬高法(2009)73號】73號

九、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及「未繳納」社保金為由解除合同的,「及時、足額」支付及「未繳納」情形的把握

用人單位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和交納社保金,是用人單位的基本義務。但是,勞動報酬和社保金的計算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比較複雜。而法律規定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勞動合同當事人雙方都誠信履行,無論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其行使權利、履行義務都不能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如果用人單位存在有悖誠信的情況,從而拖延支付或拒絕支付的,才屬於立法所要規制的對象。因此,用人單位因主觀惡意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及「未繳納」社保金的,可以作為勞動者解除合同的理由。但對確因客觀導致計算標準不清楚、有爭議,導致用人單位未能「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及「未繳納」社保金的,不能作為勞動者解除合同的依據。

《北京高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解答》(2017)

24、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如何處理?

 

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前一年內,存在因用人單位過錯未為勞動者建立社保帳戶或雖建立了社保帳戶但繳納險種不全情形的,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以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經濟補償的,一般應予支持

 

用人單位已為勞動者建立社保帳戶且險種齊全,但存在繳納年限不足、繳費基數低等問題的,勞動者的社保權益可通過用人單位補繳或社保管理部門強制徵繳的方式實現,在此情形下,勞動者以此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一般不予支持。

《江蘇省勞動人事爭議疑難問題研討會紀要》(2017)

(六)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要求支付經濟補償,仲裁機構應當如何處理?

 

用人單位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但是社會保險費的申報、審核和徵繳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比較複雜。《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目的是要促使用人單位誠信履行其基本義務,對於用人單位存在有悖誠信,並由此導致勞動者被迫辭職的行為,才屬於立法所要規制的對象。因此,用人單位因主觀惡意未為勞動者建立社保帳戶,未履行繳納社會保險費義務的,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以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經濟補償的,應予支持。

 

其他非因用人單位單方原因導致社會保險繳費年限不足,或者未足額繳納,或者未參加單項險種等,勞動者可以向社保經辦機構或勞動行政部門投訴舉報維護社保權益。在此情形下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支付經濟補償的,一般不予支持。

三、「被迫辭職」是否也需提前30天通知公司?

如果「被迫辭職」的理由是成立的,無需提前30天通知公司。

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員工辭職是否需提前通知,可分4種情況來理解:

1、需提前30天通知的辭職:正常情況下以個人原因辭職的,需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司。

2、需提前3天通知的辭職:正常情況下在試用期內以個人原因辭職的,提前3日通知即可。

3、需通知但無需提前30天的「辭職」:公司存在以下違法情形:1)未提供勞動保護或勞動條件;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3)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4)規章制度違法,損害員工權益;5)因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致使合同無效。也就是說,這些情況下,員工可在通知單位後立即離職。

4、無需通知直接走人的「辭職」: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參考案例:珠海中院(2016)粵04民終461號民事判決中認為,

「根據現行立法,勞動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解除勞動合同無需提前通知用人單位。本案中,埃爾凱公司未及時足額支付何健生勞動報酬及未依法為其繳納社保費用,何健生以此為由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定,埃爾凱公司亦已收到何健生解除勞動合同的通知,埃爾凱公司以何健生未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為由主張其無需向何健生支付經濟補償金於法無據,本院不予採納」。

四、先因個人原因辭職,事後能否以「被迫辭職」為由要求經濟補償?

實務中一般不會支持。因為裁判機關在審理此類爭議時,會審查員工最初的辭職理由是什麼,一旦公司有證據證明員工辭職的理由是個人原因,比如辭職書或解除通知中已經表明了辭職理由,裁判機構就會認定該理由為辭職的真正理由。員工離職後為了獲取經濟補償金事後再改變理由一般是不會獲得支持的。

比如,廣東高院《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28條規定,勞動者以其他理由提出辭職,後又以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情形迫使其辭職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北京高院《關於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二)》中規定:對於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以勞動者當時實際解除勞動合同時提出理由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勞動者以《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之外的情形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在仲裁或訴訟階段又主張是用人單位存在前述法定情形迫使其解除勞動合同,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的,仲裁委、法院不予支持,但勞動者證明在解除勞動合同時,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等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情形的除外。

五、一開始辭職時並未明確辭職理由,離職後能否以「被迫辭職」為由主張經濟補償?

這種情況一般不太容易獲得支持。

比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2017)對此做的一個解答是這樣的:

8.勞動者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為由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是否應在離職時明確提出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為由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在離職時明確提出,勞動者在離職時未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為由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其之後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一般不予支持。

回復關鍵詞「升級版」下載《全國法院200個典型勞動爭議案件彙編(2015)》

回復關鍵詞「司法解釋」下載《最高院勞動爭議司法意見指導案例彙編(2015)》

回復關鍵詞「廣東意見」下載《廣東法院最新勞動爭議指導意見彙編(2015)》

回復關鍵詞「北京意見」下載《北京法院最新勞動爭議指導意見彙編(2015)》

長按二維碼2.89秒即可識別哦

相關焦點

  • 這樣辭職,才能獲得經濟補償!(附操作要點及解除通知書範本)
    01 問題勞動者提出辭職,可以獲得經濟補償嗎?這要看辭職的理由,如果是因為自身原因,沒有經濟補償;如果是因為用人單位存在違法行為,可以獲得經濟補償。在實務中,有很多本來可以獲得補償的案子,因為操作失誤,導致沒有獲得補償,實在可惜。
  • 怎樣辭職才能獲得經濟補償?
    》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對經濟補償做了詳細的規定,那麼作為勞動者在什麼條件下辭職才能獲得經濟補償呢?一、法律規定:1、由勞動者提出辭職時,唯一能夠獲得經濟補償的法定情形:即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 2018勞動法新規全文實施細則 2018勞動法員工辭職補償新規定
    在這裡特別要提醒讀者的是,當你合同中有服務期限或保護商業秘密約定,因而有違約金的約定的話,雖然你提前30天仍可以辭職,但是必須按合同違約金的規定給予賠償。 勞動法關於員工辭職的補償: 一、新勞動法辭職賠償、新勞動法辭職補償 1、辭職是勞動者的權利,不需用人單位的批准。 2、如單位沒有籤訂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隨時立即辭職。
  • 如何應對被迫辭職?| 勞動法庫
    來源:勞動法庫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其次,支付王某工資是外企公司的法定義務,外企公司以王某未及時向外企公司支付中新公司應支付其的工資、服務費為由欠發王某工資的理由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支持經濟補償金的結果。一、被迫辭退的法定理由有哪些?
  • 辭退,自離,辭職的經濟補償怎麼算?勞動法是這麼規定的?
    辭退,自離,辭職的經濟補償怎麼算?勞動法是這麼規定的?辭退是公司主動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係,如果在公司合法辭退的情況下,公司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勞動者,並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一般來說,公司不能隨意辭退員工的,只有在符合勞動法律規定的一些條件下,才可以辭退!
  • 《勞動法》規定:以下五種情形員工主動辭職也可以申請經濟補償
    在很多人認識中,以為只有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才會有經濟補償。自己主動辭職是不會有任何經濟補償的,其實這種認知並非完全正確。《勞動法》明確規定,有下列幾種情形的,勞動者主動辭職也可以申請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未按照規定履行義務,勞動者可以隨時辭職並要求賠償。二,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是各省市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平均工資水平、物價等因素綜合得出的,是任何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屬於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是違法行為。
  • 記住勞動法這2條規定,即便員工主動辭職,也能獲得經濟補償金!
    好友聽完我的解釋後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緩緩地感嘆一句:早知道就不主動提出辭職了,虧了一大筆錢!離職還能獲得賠償?跟朋友聊完天后我才知道,雖然《勞動合同法》已經實施十幾年了,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被公司辭退能獲得賠償,又或者是勞動合同到期後公司如果不願意繼續續籤的話,勞動者也能獲得經濟補償這些事。
  • 勞動法規定,這幾種情況,員工主動辭職也能拿經濟補償!
    年後回來,發現不少朋友在後臺詢問我,如果員工不想做了,主動向公司提出辭職的話,是否能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這個問題,雖然一直以來我都有強調,員工如果因「個人原因」主動提出辭職是沒有經濟補償這一說法,但還是沒有起到很好的解釋作用,所以今天再來補充說明一下。
  • 不懂勞動法也沒事,記住這2條規定,員工主動辭職也有經濟補償!
    很多朋友在辭職後,總覺得只有在公司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才能拿到經濟補償或賠償金,但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若是公司存在違反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時候,即便員工主動提出辭職,公司也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那麼《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到底是怎麼說的呢?
  • 員工 以個人原因,自願主動辭職的,公司要給經濟補償嗎?
    法律知識要點:主動辭職的用人單位要支付經濟補償嗎?這是廣大勞動者經常提出的問題,今天小編就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來說說這個問題。勞動者主動辭職,用人單位要不要支付經濟補償,這要區別對待,主要看勞動者辭職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分為兩類:一、勞動者主動辭職,完全是個人原因。
  • 自動辭職,還能要求單位進行補償嗎?
    有的職工因辭職未準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離職或違約出走;有的職工未說明原因不辭而別;也有的受優厚待遇誘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屬自動離職範圍。但是,自動辭職,還能要求單位進行補償嗎?網友諮詢:單位調我去外地工作,我不同意,單位要我自動辭職,我要求單位給補償,單位也不同意,現在單位給我調動的調令下來了,我該怎麼拒絕?或是寫什麼理由是合理的。
  • 公司解僱員工可以給一定的補償,員工主動辭職還可能獲得補償嗎?
    員工主動提出離職,假如沒有其他的被迫離職原因,離職是員工認為未來最好的選擇和獨立自主的選擇,那麼企業就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賠償或者補償。這同樣在勞動法中也是這樣規定的,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如果企業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面臨員工的突然辭職,其實很多企業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一定的損失,員工的職位越高,崗位重要性越強,那麼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就越大。
  • 2019勞動法:3種情況下,勞動者主動辭職,補償金或比年終獎高
    不過辭職聽上去容易,但是想要跟原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比如說在解除合同時的勞動補償就不是輕易能拿到的,如果是勞動者主動辭職,基本上就跟補償金無緣了,但是也會有一些特例出現,2019勞動法:3中情況下,勞動者主動辭職,補償金或比年終獎高!
  • 這5種情況下,主動辭職也可以申請經濟補償,關乎每個人
    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我是碎 月,大家可以關注碎月導師,每天都有新內容分享,那這期內容我們就來看一下失業補償這個話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有一天自己失業了,是可以領取失業金的,但是想要領取失業金,是要滿足3個條件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求是被公司辭退的,也就是說自願辭職的是無法領取失業金的。
  • 《勞動法》規定:以下四種情形員工自願辭職,企業也要支付補償金
    因為疫情影響,經濟形勢受到嚴重衝擊,外貿行業訂單大幅減少。對於許多進廠朋友來說,訂單減少加班相應也會減少,僅僅依靠底薪勉強度日。不少企業為了縮減成本,希望員工主動離職,這樣就避免了支付補償金。根據勞動法規定,下面四種情況,即使員工自願辭職,企業也要面臨支付補償金。
  • 員工放棄參加社保,事後反悔要經濟補償,官司打到了高院!| 勞動法庫
    2014年11月28日王榮耀以公司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34550元。仲裁委裁決駁回其請求。王榮耀不服,認為公司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其解除勞動合同應當獲得經濟補償金,訴至法院。
  • 最新勞動法!主動離職,也能拿到經濟補償?
    很多人在離職後,總覺得只有在單位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才能領取賠償金,但是很多卻不知道經濟補償金的存在。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正常解除勞動關係應該承擔的法定義務,一般分為合同解除、合同終止兩種情況,具有補償形式。
  • 勞動法規定:離職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怎麼計算
    尤其遇到被辭退的情況時,大家都很重視自己能拿到幾個月的補償 ,但往往會忽略了計算補償總額時的另一個關鍵點:月工資。不管N是幾個月,都是要乘以月工資,才能得出補償總額的。因此月工資是直接影響到補償總額的核心關鍵。1個月的月工資差了1000元,在乘以N、2N之後,補償總額就差了1000N元、2000N元,可不是小數哦。
  • 「勞動法庫」提出辭職後還在30天通知期內,公司能要員工提前走人嗎?
    2016年6月24日,陳偉庭向公司提出辭職申請,離職申請單上註明離職日期為2016年7月31日。 2016年 7月8日,公司通知陳偉庭離職並辦理離職手續。 陳偉庭認為, 他辭職後至少還應當在公司工作一個月,現在公司提前要他離職,剝奪了他作為勞動者繼續勞動及獲取報酬的權利,屬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6000元。
  • 辭職常見法律糾紛:臨近年底,農民工看好四分,不吃虧
    第二種是滿足法定條件的無條件辭職。第三種是員工主動辭職,應當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提出,雙方協商補償方案,實現離職。勞動部《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及上海市、寧波市等部分城市規定,只要員工按法定程序提出辭職,用人單位沒有任何理由滯留員工,除非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尚未處理完畢或者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的,才可以拒絕辦理離職手續。有的崗位因涉及機密等,需要提前通知,但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