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學會放手了嗎?小心別把對孩子的愛成了變質「營養品」

2020-12-05 大眼睛媽咪

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愛,更多停留在對孩子的包辦上,那麼就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溺愛。本身孩子對於自我本身就有服務的能力,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適時的放手,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抉擇,不去過度保護和溺愛孩子。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大的時候,父母還選擇放棄自己的工作去陪讀孩子,其實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陪讀,需要父母的照顧,這也無可厚非。但是有的孩子甚至都已經到了上初中的年齡,還有的父母為了照顧孩子,毅然決然的選擇離開自己所在的地方,去孩子學校的附近租房子,陪孩子一起陪讀,做一個陪讀家長,其實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是非常不好的。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自制能力比較差,這樣的孩子父母作為陪讀還有一定的說服力,或者是說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害怕孩子有不好的習慣,為了改正孩子的習慣,讓孩子變得獨立起來。但是有的孩子從小表現出自制能力比較強,或者是在生活和學習中就已經有自己的安排,這樣的情況,父母再去陪讀,對孩子來講根本起不到積極的作用,甚至有時候會給孩子增加負面情緒,增加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和負擔。


有很多時候父母已經忘了,其實陪讀的目的是為了不陪讀,但是父母在陪讀的過程中,更多的和在家裡一樣,去包辦孩子的一切,去給孩子洗衣服,甚至有的家長會幫孩子去做作業。這樣的做法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是屬於包辦孩子的一切,甚至於說代替孩子去做事情,這樣都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鍛鍊的機會,同時讓孩子失去一種自我成長的培養能力的好機會。


有很多父母在心裡是這樣想的,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其實事情不是這樣的,等孩子長大之後,當孩子習慣父母對自己的包辦一切,孩子依然會這樣,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去想,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總喜歡家長衝鋒在前,越俎代庖。這樣對於孩子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情,孩子遵規是要回歸社會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孩子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保護自己,只有孩子從小自己成長起來,在未來的社會中才能避免讓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才能讓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長。


在現在的生活中也不難發現有很多人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在社會上這種年齡早已是自己照顧自己,或者是已經開始照顧自己的父母,但是相反的是,在這個年紀的成人甚至還會讓父母去照顧自己,在更多的問題上遇到事情還是不會抉擇,不懂得如何去選擇。其實這是很明顯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對孩子包辦一切,當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如何選擇,不懂得如何去打理自己的生活。


不要對孩子過度的保護和過度的溺愛,因為過分的關愛只會讓孩子在困難和挫折的面前就會退縮,不能獨立自己解決問題,更多的事情上就不能讓孩子在衡社會上很好的去發展,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能適應這個社會。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是為了害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險或者是意外,更多的是為了保護孩子,或者是說庇佑孩子,有的時候甚至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犧牲到自己的工作,代替孩子去做事情,您能幫孩子做一世嗎?其實未來的生活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去適應的,更多的時候父母代替不了孩子。


因為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分的關愛,凡事都對孩子的包辦,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在生活中,但凡碰到一點小事或者一點小挫折都會接受不了,更多的時候就會顯出自立能力比較差,或者是很多事情都等待父母幫著自己去解決,自己不敢去面對。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為了避免讓自己把關愛變成了溺愛,讓自己對孩子的愛變了質,其實在生活中父母應該這樣做。


1、父母要學會鼓勵孩子自己做事情。

其實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孩子就有為自己自我服務的能力和意識,只是在很多事情上,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小,對孩子包辦了一切,而孩子失去了這個機會,或者是喪失了自己去獨立做事情,獨立動手的一種考驗。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父母的一個表情就很可能讓孩子產生一種心理依賴,這種表情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溺愛的表現。


當孩子在走著走著,突然摔倒的時候,父母主動過去去扶孩子,那麼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一種依賴,當自己再次摔倒的時候,依然不會爬起來,就等著父母去攙扶,因為在孩子的心裡,他養成了一種依賴和習慣。

父母要主動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哪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當孩子摔倒了,父母是要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而不是去主動攙扶孩子,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很強烈的心理依賴,這種依賴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逐漸的遞增。


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就有為自己服務的意識,父母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管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擺放自己的物品。

當孩子在五歲左右的時候,父母要學會讓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自己學會打掃衛生,自己學會疊床鋪,這樣其實對於孩子來講都是一種鍛鍊。

當孩子在八歲左右的時候,父母要學會讓孩子主動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自己上學,放學不去接送孩子,這樣對孩子來講都是一種鍛鍊。當然,如果一開始父母比較擔心,可以稍微緩慢一點放手,在一開始的時候在自己的監督下去放手,不做到『一刀切』。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更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指導,但並非是代替孩子做事情,因為代替孩子做事情,會讓孩子長期養成一種心理的依賴。

這種依賴非常的可怕,即使當孩子長大後,這種依賴性只會增加,因為孩子需要的更多,父母需要付出的也會更多。


當然,對於孩子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事情,並不代表父母什麼都不管,只是交代一些孩子這個年齡段能做的事情,讓孩子去做,否則如果什麼都不管,或者是交代孩子的事情,不符合孩子這個年齡做的事情,那麼孩子遇到挫折,遇到事情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無助,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學會放手的同時也要把握好這個度。


2、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並非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更多的時候,父母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是父母根據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的。

其實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本身也有獨立的意識,在很多時候,孩子也需要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當父母誇讚自己的時候,孩子依然會得到很大的快樂。


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做事情,那麼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這樣對於孩子來講也是一種培養,不僅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同時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越俎代庖,不要當孩子做不了事情,父母馬上幫孩子去做,這樣既鍛鍊不了孩子的獨立性,同時讓孩子增加自己的依賴性。


父母要學會放手,放手的過程中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服務,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門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成長意識,這樣對於孩子以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的受點挫折,然後鼓勵孩子戰勝挫折。

其實在生活中,父母就是怕孩子受到傷害,受到挫折或都得去保護孩子,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對的,甚至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一點兒事情,兩個家長大打出手。這樣就是很典型的對孩子溺愛的一種方式,孩子和玩伴的事情其實要讓孩子自己解決,這樣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洗禮。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的受一點兒挫折,受一點難處,讓孩子懂得生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然後再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挫折的,這種過程也會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依然會激勵著孩子。


4、父母要學會徵求孩子的意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很期待父母對自己的看重,這個看重也表現在父母對自己的重視,或者在有遇到事情的時候諮詢自己的意見,對於孩子來講,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和心理的鼓舞。

讓孩子懂得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孩子也會有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於孩子來講,是成長過程中孩子的一種營養品,激勵著孩子不斷的上進。


【溫暖寄語】:

不去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管理自己的生活,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對孩子來講是一個很大的精神財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當孩子遇到一點事情的時候,你們會立馬拋下一切去幫助孩子嗎?你們覺得過度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好嗎?歡迎討論。

大家好,我是大眼睛媽咪。

文章是原創文章,歡迎您的分享,喜歡記得點關注哦!願在育兒的路上伴您左右,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父母學會對孩子適當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主要是做父母的要捨得放手,孩子其實沒你想像中的那麼不經事。你的不放心不放手,孩子就得不到鍛鍊。其實,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依戀情結太重。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經說過:「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可見,真正理智地愛孩子,父母就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得到鍛鍊,並逐步獨立起來。
  • 深愛孩子,請先學會放手
    文/月簾電視劇《小別離》熱播的時候,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過的這句話曾一度引爆話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 學會對孩子放手
    高順喜你看那一望無際的林海,漫山遍野的樹木不擇地勢,枝繁葉茂,超然挺立,筆直向上,卓爾不群,哪一棵是被人工修剪過的?造物主只要給它們土壤、陽光和雨露,它們就能茁壯成長!即使經常遭遇風霜雨雪,它們也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反而更堅定了它們高聳入雲的信念。
  •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學會放手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把愛藏起來,很多時候都是默默旁觀,而不是大包大攬。 美國電影《靈魂歌王》中,主人公小查爾斯7歲患了眼疾,有一次他被椅子絆倒狠狠摔在了地上,眼前一片漆黑,他邊哭邊喊地尋找媽媽:「媽媽,快來救我!求求你!」
  • 真的愛你的孩子,就要學會放手
    每一對父母都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不計較十月懷胎的漫長和艱辛,不埋怨起早貪黑養家的奔波和勞碌,只心甘情願的把一顆心放在孩子身上,毫無保留的付出。誰都不會懷疑,父母的愛是偉大的,孩子傾其一生可能也無法償還。
  • 真正理智的愛孩子,學會放手,共同成長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既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剝離,而後者意味著子女的獨立。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經說過:「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可見,真正理智地愛孩子,父母就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得到鍛鍊,並逐步獨立起來。
  • 父母學會「放手」,與孩子共同成長,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達,孩子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已經成了一種特長與技能了。父母一想到自己的小孩也內向,瞬間就會焦慮得不行,到遛娃圈跟其它家一對比,心理立刻自覺矮人一截。父母們默認內向孩子「不會說話」觀念是錯誤的,其實不論外向或是內向的孩子,學會與人溝通的技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事情。
  • 有一種愛叫「放手」,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當今這個社會,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而孩子的學習成了父母心中一個焦慮的點。為了孩子,做父母的往往付出了很多,尤其是家有中考、高考的學生家長,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不比孩子的壓力小,而這種憂慮和負擔,就是對孩子深深的愛和牽掛。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今天的文章說不定能對你有所啟示。 01.「直升機」和「甩手掌柜」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著名詩人紀伯倫在一首關於孩子的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與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少家長常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獨立人格。
  • 《囧媽》教會家長:必要時學會放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愛
    這位媽媽總想讓兒子按照自己理想型去成長,終於有一天,兒子受不了媽媽的控制,在火上兒子對媽媽盧小花說:「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難道你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兒子嗎?」。這句話不知說出來多少孩子的心聲。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的一些不經意的行為也許正在控制你的孩子。
  • 生活隨筆《對於父母來說,學會對孩子放手是人生的必修課》
    孩子,你可以嘗試信任你的父母,他們並不像你想像中那麼古板或者不通情理,主動付出努力,嘗試與父母多互動,多交流,不僅是為了父母,也是為了你自己。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如此孤獨,父母是你緣分最深、最應該嘗試去接觸親近的人。你已經不是原來的你,是時候讓父母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認識你父母的時候了。
  •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越愛越捨得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被長輩和父母看作掌上明珠,對孩子是有求必應,生怕受到一點委屈。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過度的愛就變成了嬌慣,而嬌慣孩子危害很大。同事松梅屬於比較嬌慣孩子的媽媽。她除了關心孩子的吃飯、穿衣和睡覺之外,就連很多應該由孩子自己做的小事也為孩子包辦做了。孩子有亂扔東西的壞習慣,他的房間經常亂得一團糟,而且年滿5歲還不會自己繫鞋帶,每次出門都需要松梅系好。
  • 愛她,就讓她學會更多的生活技能,學會放手
    今天同事來我家吃飯,我算得上比較愛下廚的那種吧,孩子煮飯,幫我做些準備工作,做菜期間同事陪孩子在客廳玩,雖然我同事是第一次來我們家,但孩子性格開朗,再加上這個假期太長,孩子沒有經常和朋友們玩,阿姨來家裡願意陪她畫畫她肯定是喜歡得不得了,
  •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學會放手,別做「控制型」父母
    是要真正學會放手《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所以父母要克服自己的「空巢綜合症」,學會放手,鼓勵孩子獨立,更要鼓勵自己面對人都是孤獨的這一現實。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不要橫加幹涉孩子,凡事以平等的態度與孩子有商有量,這才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只有父母真正學會放手,才能夠給予孩子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讓他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成為整整獨立的個體。
  • 愛而不得就果斷放手,別把自己活成舔狗,不愛你的人不值得你卑微
    他被拋棄之後,決心跟女神劃清界限,結果那個女人舔別人失敗之後回頭找他,他又成了舔狗,可沒過多久又被拋棄。那個男人和那個女人整體的狀態是:不管他怎麼做舔狗,那個女人都無動於衷,雖然接受他的好,但是從來不會給他甜頭。而那個女人給別的男人做舔狗時,卻各種撒嬌獻媚,用一句歌詞來形容就是:我愛你,你卻愛著他。
  • 做智慧型家長:對孩子放手但不撒手!
    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著名詩人紀伯倫在一首關於孩子的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孩子是與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少家長常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獨立人格。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父母堅持「留白教育」,放手孩子才能學會飛翔
    這一類父母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對孩子的溺愛,如果孩子沒有辦法養成獨立自主的意識形態,對孩子的未來將會帶來不良的影響。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父母必須要學會放手,堅持「留白教育」,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 小心!你的母乳可能變質了
    導讀:小心!你的母乳可能變質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心!你的母乳可能變質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上次我們討論如何解除焦慮可能源於母乳餵養。
  • 不愛了,就放手,愛不了,別勉強
    不管當初愛的多麼轟轟烈烈,驚天動地。又或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誓言。愛情中的男女總是痴人說夢,又或半醉半醒。又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不再那麼相愛了,不再相互需要了,不再新鮮了,不再想念了,不再回憶了。
  • 女星馬雅舒女兒上幼兒園被勸退:家長適時放手才是對孩子的愛
    家長要懂得適時放手,適時放手才是對孩子的愛很多父母都覺得,對孩子的愛就是把孩子好好保護起來,不用做家務、不用獨立,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其實,這反而是害了孩子。到了一定年紀,父母適時放手才是對孩子的愛。②讓孩子學會社交上幼兒園後,孩子就要開始群體生活了。而在群體生活中,社交能力很重要。社交能力好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融入集體。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這一點,多帶孩子出門和小夥伴接觸,讓他們學會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