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外賣女騎手三年無休 接單量超小夥跑壞三輛電瓶車

2020-12-17 騰訊網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 李野 圖/視頻

51歲的鄒小容是一名母親,遇上家庭變故,文化程度不高的她,為了給患尿毒症的兒子賺取更多治療費用,當外賣騎手三年。這三年來,她全年無休,接單、送單,往往工作到深夜一兩點才回家,比年輕人還腿勤,三輛電瓶車因此而「報廢」。如今,她的兒子成功接受了腎移植手術。

兒子術後要加強營養 她每天跨越多個區送來營養餐

3月5日上午11點左右,九龍坡區袁家崗友誼路,鄒小容騎著電瓶車從主幹道駛出,熟練地拐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騎到3號樓側門,她停下車,從車尾拿出一個保溫桶。那是她給兒子的午餐,裡面除了米飯,還裝著番茄炒蛋、豆芽肉絲。從江北海爾路的家中做好飯帶出來,要騎行大約一小時,為了儘量讓兒子吃上溫熱的飯菜,她還特意在保溫桶外面罩上了塑膠袋。

鄒小容(穿白衣者)中午給兒子送飯

快步提著保溫桶上到3號樓7層,鄒小容換上綠色防護服,進入腎移植病房,那裡,27歲的兒子小周正等著她。半小時後,小周吃完飯,被鄒小容牽著走出病房散步。

「外面的飯菜味精太多又沒有營養,他才做了手術,沒什麼胃口,還是家裡的飯菜好些。」鄒小容一邊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一邊把剝好的橘子送到兒子嘴邊。常年的透析,讓小周的體力大不如前,稍微走兩步,就不停喘氣,連剝桔子這樣的小事,也只能由鄒小容代勞。

久臥的兒子走兩步後需要休息,鄒小容很快搬來椅子。

這是鄒小容當天第二次送飯,實際上早上7點她就來了一次,給兒子送來熬好的稀飯後離開,丈夫下午不上班可以代替她,否則晚上她還會再來一趟。

趁著休息的時候,兩人聊著康復後去哪旅遊的話題。

今年2月中旬,終於等到合適腎源的兒子做了腎移植手術,目前正留院觀察。他恢復得不錯,但沒法回家,吃的用的,只有等外面的人送進病房。從2月19日到現在,一天來3趟,已經成為鄒小容工作之外的另一個常態。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打開地圖發現,從她家到醫院,約20公裡左右,需要跨越江北、渝北、渝中等幾個區。

遭逢變故也不放棄希望 多個醫院「排號」等腎源

鄒小容的老公周明洪是一名水電工,上班的公司有嚴格的考勤制度,不能隨便請假,因此送飯的任務,大部分由鄒小容完成。周明洪向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介紹,因為要忙工作,每天早上6點,妻子就要起床給兒子煮飯。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鄒小容和周明洪都是忠縣人,兩人在外地打工,靠著踏實肯幹,積累下不少積蓄,上世紀90年代,他們就在縣城買了房。

平靜幸福的生活,在2012年被改變。

2011年,他們的兒子小周進入大學就讀音樂教育專業,但在次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2012年6月,因為引發併發症,小周高燒不退,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昏迷了7天。

「每天下達3次病危通知書,醫生說,他醒來的機率為零。」鄒小容說,以為兒子真的不行了,她和丈夫將兒子帶回了老家,想讓家人看兒子最後一眼。

就在她以為快要失去兒子的時候,昏迷的兒子卻在親戚們的連聲呼喚中,奇蹟般地睜開了眼睛。從絕望到出現奇蹟,給了鄒小容一絲希望,也讓她更加鑑定,絕不放棄對兒子的治療。

聽到醫生講到兒子恢復狀態好,鄒小容眼含熱淚。

後來,鄒小容和丈夫又帶著兒子回到主城繼續治療。她透露,那一年,為了給兒子治病,他們大約花去了二三十萬元積蓄,還把縣城的房子也給賣了,雖然醫保可以報銷一部分費用,但經濟壓力仍不小。

兒子患病後,聽說換腎可以治療尿毒症,鄒小容第一時間想到把自己的腎給兒子,後因不符合條件而作罷。為了找到腎源,她和丈夫在重慶的多個醫院「排號」,甚至還去過四川一家醫院。

與此同時,他們在重慶落了腳,一邊工作掙錢,一邊照顧兒子。

吃完晚飯後,鄒小容出發接單送外賣前喝幾口熱茶暖身。

她是片區年齡最大女騎手 接單量卻超年輕小夥

因為文化程度不高,鄒小容賣過報紙,送過酸奶,2015年6月,她找到一份相對來說還算高薪的工作——在某外賣平臺當起一名外賣女騎手。騎手,要具備眼明手快的本事,不僅要在車流中穿行,還要通過手機第一時間接單。

鄒小容會騎電瓶車,配送沒問題,對她來說,最大的難題是用手機接單。「在那之前,我用的還是老式手機,不會用智能機,更不會打字。」鄒小容說,自己也不清楚,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就學會了操作智慧型手機的。「也許是趕鴨子上架吧,反正逼迫自己必須學會。」

鄒小容接到單子

採訪時,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注意到,鄒小容臉頰兩側有大面積烏紅。「冷風吹的!」在同事劉翔看來,烏紅是寒冷冬夜裡長期跑單的佐證,「她在我們龍頭寺片區是年齡最大的女騎手,但也最拼命。」這一點,也得到該外賣平臺渝北片區負責人周澍的證實。周澍說,每次喊鄒小容休息,她都會笑著以「我不累」來回應。

同事熊水金是個30歲的小夥子,負責接通宵的外賣單子。他說,以自己的體力和精力,一天跑40多單算是很好的了,但才入職時,他非常驚訝:鄒小容這個阿姨輩的女騎手,一天的接單數竟比他多,可以達到50多單,後來跑得久了,他才發現,雖然鄒小容是白天接單,但是,往往凌晨一兩點都還騎著車在工作。「我凌晨0點上班的時候,常常看到她還在接單、跑單,問她,她總笑著說自己不累。」 熊水金說,不是同事提起,他根本不知道,這個愛開他玩笑、很樂觀的阿姨,家裡竟然還有這樣的煩心事。

兒子小周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他在家時,偶爾夜晚醒來,發現牆上的時鐘已經快要指向2點,但桌上仍然不見頭盔。他據此判斷媽媽是否回家,百試百中。「媽媽回來,就會把頭盔放在桌上,如果沒有,她一定還在外面跑單。」

三年跑壞三輛電瓶車 生活有了奔頭要繼續「跑」

「她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凌晨一兩點回來,五六點又要起床準備飯菜。」周洪明比兒子更清楚,當騎手這些年,妻子天天在外面跑,三年多時間,已經跑壞了三輛電瓶車。他帶著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看了看停在家門口的電瓶車,車子正充著電。「為了多接單,她是兩臺電瓶車換著跑啊。」周洪明說,剛過去不久的春節,妻子也沒有休息,除夕、初一都在接單。他覺得,妻子比他堅強,很少流淚,更多的時候是在用行動和命運抗爭。

鄒小容送單入戶

在周澍的印象中,鄒小容好像從來沒在節假日休息過。他還解釋:「平臺的設定是,想接單就可以一直接。」他很清楚,鄒小容拼命的背後,除了敬業,更是為了最大限度賺到更多的錢。

當天的採訪,鄒小容原本是拒絕的。因為不僅耽擱時間,還會讓她失去一定的收入,周澍知道後,為她申請了補貼。但即便這樣,送完午飯回來,她仍然開始接單。「看著單子不接,還真不習慣,下意識就會去點接單。」正說著,下單的叮叮聲從手機傳來,鄒小容解鎖手機,熟練地點擊「接單」,帶著歉意地說完「麻煩等等」幾個字,她又騎著電瓶車,飛快消失在路的盡頭。

夜裡是接單的高峰期

「不瞞你們說,我是個想錢的人。錢,對我一家來說,實在太重要了。」跑單回來,鄒小容說,這次兒子手術,她是又喜又急,喜的是兒子換腎成功,生活有了奔頭;急的是又用去了35萬元,除了拿出家裡的10多萬存款,還找親戚朋友借了20多萬。「眼前的壓力很重,要快點把借款還上,還要再存點錢,供兒子後面治療,換腎後抗排異的治療要維持終身,每個月也要幾大千。」

鄒小容給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算了一筆帳,平均接一單,就有5元左右的收入,一天接50多單,收入就接近300元左右,一個月不休,算下來,可以賺到萬元左右。「老周的工資不高,大頭還得靠我,我要繼續跑下去。」

三八婦女節快到了,每年小周都會給鄒小容送點驚喜小禮物,今年小周在醫院出不來,明年的三八節,小周打算讓媽媽好好休息一下,一家人一起去北京走走逛逛。但對鄒小容來講,最好的禮物就是,兒子能順利出院、身體健健康康。她說:「兒子手術成功,生活有了奔頭,我跑單也越來越有勁兒。」

責編 曹園園 審校 王蓉 總值班 楊波

相關焦點

  • 我的媽媽是外賣騎手:被嘲笑過,自卑過,但她奔跑的樣子真的很酷
    李才秀的日程安排是這樣的:送兩個孩子進校門,開始接單。直到下午放學時間,她就結束工作,接孩子回家在家輔導功課,丈夫接力跑晚上8點到凌晨1點的時間段。為了送外賣,夫妻兩人買了兩輛大電瓶車,一次可以騎行五六十公裡的那種。為了停放這兩輛電瓶車,家裡本屬於別克昂科威的位置讓了出來,汽車被挪到丈夫公司的停車位。
  • 世相|女騎手手機裡的「秘密」
    女騎手們緊握手機,接單取單送單,迎著朝陽出發,趕著星星回家,在這個男性佔比突出的行業中,為自己的人生奔跑出更多可能,然而手機不僅僅是她們接單維繫生活的工具。三天的對談裡我們發現,女騎手的手機裡,藏著她們的夢想、傷痛、秘密,還有愛與牽掛。
  • 外賣撒一地女騎手路邊痛哭 陌生人的幫助讓結局很溫暖
    此時,五龍口路上一位外賣騎手電動車倒在一旁,外賣箱中的外賣撒了滿地,從遠處看這位外賣騎手是位女性,此時她蹲在路旁雙手不住地擦拭眼中的淚花,這一幕被正要運營結束回廠的鄭州公交一公司126路車長馬娟看在眼裡。當車輛行駛到這位女騎手身邊時,馬娟放慢了車速,在她面前緩緩停下了車。
  • 女騎手
    張 祺 20歲 渝北人在渝北金港國際美團外賣配送點,有一位女騎手,她叫張祺,1米6的個子,今年20歲。記者了解到,張祺是站點內20人中僅有的兩名女騎手之一,也是站點最年輕的騎手。一年多前,張祺應聘當了一名女騎手,「身邊的親友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我吃不下這個苦。」她說,現在不僅堅持了下來,還挺滿意的,最看重這份工作的自由。做女騎手也沒少遇到囧事,對此張祺感慨良多。她說:「給顧客送餐時,遇到問的最多的一句是『怎麼還有女送餐員,沒搞錯吧』,有好奇的顧客還會多問幾句。」
  • 外賣女騎手上崗半個月瘦5公斤 拿過兩次月度「單王」
    外賣行業的迅猛發展讓「吃飯」變得異常簡單。接單、取單、送餐,規定時間內「外賣騎手」們大多能送達早餐、午餐、晚餐,甚至是宵夜。他們飛奔在商家、客戶之間,是怎樣的爭分奪秒?他們的每一次「送達」背後,有沒有故事?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北京青年報記者關注到了這樣一位「外賣姐」,給您講講外賣女騎手的故事。
  • 零下40℃,我在漠河送外賣
    他每日接單量,幾乎一直是站裡的第一名。在當外賣騎手之前,趙帥曾在北京做銷售,每個月只有3000元左右的工資,他在豐臺每月花300元打地鋪。後來還去過秦皇島當保安,一個月僅2000多元。因為家裡人不希望他走太遠,所以趙帥又回到了老家。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趙帥在老家待業了兩三年。直到在網上看到朋友轉發的招聘外賣騎手的信息,他覺得可以掙錢,於是隻身來到漠河。
  • 24小時開放 杭州有個外賣小哥休息站
    央廣網杭州9月10日消息(記者曹文君 魏煒)近日,為了給外賣小哥們提供一個更溫馨的工作環境。在杭州,銀泰百貨聯合餓了麼為外賣小哥設立休息站,讓小哥們更有序、更舒適地用餐和休息。記者走訪時看到,在杭州中大銀泰城開闢出商業空間中的30平,24小時開放給外賣小哥。
  • 每天送餐11小時40天跑壞一雙鞋 外賣騎手想攢錢學廚藝將來開餐飲店
    18歲的周駿一個多月前從江西老家來到廈門,開始從事外賣騎手的工作。雖然初來乍到,但勤奮的他接單量已經穩居站點前十。「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更接近夢想。」周駿希望多跑外賣單子,多攢點錢,未來去學一門手藝,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
  • 疫情中穿梭的小花:90後大潤發女騎手的堅守
    麻利地騎上電瓶車,嫻熟的動作、平靜的表情,這一切都很難讓人聯想到,此刻站在面前的是一位90後小花。來自江蘇的柳小魚現在是大潤發閘北店配送站的一名女騎手,打小跟隨父母來上海的她原本從事文職工作,年前開始接觸到外賣行業,開始做起了餐飲外賣的兼職。
  • 外賣小哥最「頭疼」的4種外賣,根本不想接單,提前送達也給差評
    外賣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足不出門就可以吃上自己喜歡的美食。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小縣城,人們只要在手機上下單,挑選好自己喜愛的美食。外賣小哥們便會以最快的速度,將美食送到顧客的手上。再也不用耗費力氣,自己出門買美食了。外賣小哥們每天接單越多,賺的錢也越多。
  • 下雪天哪些外賣最火?你肯定想不到
    昨天是大雪天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記者觀察了一下,武林廣場市中心馬路上,平均10多秒就有一位騎著電瓶車的外賣小哥經過。一位外賣騎手小王告訴記者,2018年的第一場雪比去年來得更早了一些,整體來看,今年的雨天也比去年多了。自己已經早早準備好了厚外套,配送站裡發的手套、護膝全副武裝起來。有多少人杭州人這個周末靠外賣來「續命」?
  • 為自己更好地送外賣,竟然推走別人電瓶車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玩笑話:  「你的東西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沒想到,還真有人那麼做了  近日,上海寶山警方抓獲一名女子,該女子平日裡是送外賣的,因覺得自己電瓶車太舊了,見到樓上2個鄰居放在樓下的2輛電瓶車,就將別人的車推去了電動車行,想以「兩舊」換「一新」,讓自己可以更好地送外賣
  • 重慶外賣女騎手感動全場,獲餓了麼藍騎士節「微光獎」
    「有些區域不讓停車,有些物業不讓外賣員上樓,這讓人怎麼送」……12月17日,在藍騎士節上,餓了麼CEO王磊、餓了麼副總裁劉歆楊受到外賣騎手們的現場提問。針對諸如電梯擁堵、商戶出餐慢等騎手呼聲最高的7個異常配送場景,餓了麼將通過更靈活的配送時間和更具有人情味的規則,同時加強智能設備投入,通過新辦法尋求優化「解法」。
  • 工作需要買一輛電瓶車,好能跑80多公裡,哪個牌子好?
    工作需要買一輛電瓶車,最好能跑80多公裡,哪個牌子好,什麼價格?首先,讓我們談談我們自己的看法。我從事電動汽車行業從事電動汽車批發和汽車。如果只要求質量迅馳雅非常好的話,大眾的價格不貴也不耐用,現在基本上都是外賣的!七八十公裡就夠了!恐怕我花兩三千元買不到鋰電池。又高又好的小牛!超過10000鋰電池!現在,許多電瓶車的車頭質量很好,可以跑70-80公裡而沒有任何問題。
  • 鼓浪嶼電瓶車將從62輛減為25輛
    鼓浪嶼的電瓶車過多,與行人爭道曾是鼓浪嶼的一塊「心病」。鼓浪嶼電瓶車整治後,鼓浪嶼上的電瓶車明顯少了,遊客、市民走在路上更加放心了。  昨日下午4時30分,市政府在文化宮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鼓浪嶼風景名勝區交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以及交通整治工作的相關情況。
  • 杭州51歲外賣騎手車禍身亡!最後時刻,他挽救了四...
    杭州一名51歲外賣騎手,因為車禍腦死亡。他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只和3個外甥在杭州送外賣。最後時刻,親戚們做了一個艱難決定,捐出他所有「能救人的器官」——心、肝、雙腎。他的生命,開始在四位素昧平生者身上延續。又一個平凡的、馬不停蹄的工作日晚高峰。
  • 為什麼送外賣這份工作,工資8000,外賣女騎手卻不多,原因很現實
    提到送外賣這份工作,很多人腦海中自動浮現出身穿藍色服裝的外賣小哥,對於送外賣的美女大部分人相信都比較少見。其實對經常點外賣的懶漢來說,偶爾也會看到有女同胞也在送外賣,這些女強人能吃苦肯受累,在外賣這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中也是幹得有聲有色,絲毫不輸體格發達的外賣小哥大叔。
  • 致: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
    文章中提到的去年那次颱風,杭州也有波及,不過好像沒這麼嚴重,當時外賣平臺對每單外賣的配送費補貼了10塊錢,而且規定了超時不扣罰。我記得那天是跑了500塊錢,對我來說算多的了,因為颱風大雨不好跑,也不想跑,但是對那些想掙錢,拼命跑單不休息的人來說,這卻是個絕佳的賺錢機會。
  • 消防再叮囑一遍:管好你的電瓶車
    牆壁被燻黑,三輛電瓶車燒成空架 距離火災發生已過去6天,但起火居民樓一樓還是能聞到一股焦味。 一樓通往架空層的過道部分區域還拉著警戒線。「這兩天,天天都有消防員進出,調查情況。」小區居民陳阿姨指著起火的架空層過道區域說,裡面的牆已經被煙燻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