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人性地對待自己的學生?

2020-12-10 南海看雲

【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實在惡劣 如此對待自己學校的考研人】

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將學生考研資料扔下樓,學校曾經發通知不允許佔座,但學生將考研資料放在窗臺,也被扔下樓,考研筆記直接被清掃。

看到這一幕,估計很多經歷過考研的過來人是非常的無奈,考研人為了與時間爭奪,無數的考研人夜以繼日的複習拼搏,想不到自己平時的學校卻以這樣粗暴的方式對待這些追求上進的學子,實在是讓人寒心。

考研人要做的是:

一是遠離這個是非之地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趕緊找地方複習考試。

二是默默的忍受眼淚翻轉,在垃圾桶裡尋找自己的考研筆記。

作為一名考研過來人,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看看是否妥當:

1.我認為這些考研人是遵守學校規定的,是文明守法的學生。通知要求不能把考研資料等書放在桌子上佔座,學生們放在窗臺上,沒有在桌子佔座,也不影響他人利用桌子學習,他們是遵守學校規定的好學生。

2.學校的做法方式非常粗暴、不符合大學的人文關懷這一點,因此這是一所對考研人來說,毫無人文關懷的學校,估計事情傳出來後,其他學校沒有幾個同學會考這鎖學校的研究生,本校學生的受此一驚,更不會考慮這所學校了。

3.不知道是學校做法不當,還是學校的圖書館裡的執行人片面理解通知 ,因而要將考研人儘快趕出圖書館,不允許他們佔據圖書館裡的學習場所進行複習備考,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理解。

4.對考研人的影響巨大,考研人可以到學校去投訴圖書館管理員的過錯行為,如果長沙理工大學學校領導層不搭理,考研人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進行投訴。但對考研人來說,時間是如此寶貴 ,估計沒有幾個考研人會耗費這樣時間與體力與學校打官司的。只能強忍眼淚,早日遠離這所學校。

5.對比一下年初東莞圖書館對待農民工來圖書館管看書的人文關懷,更加感覺到東莞這座城市的人性之美。而作為大學的長沙理工大學,是知識與人文共存到學校,竟然如此對待自己的學生,可想而知這所學校平時與學生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了。

大學不是權力的大學,想起當年考研經歷,學校提供通宵的教室供考研人複習使用,更感覺到學校的靈光。

對待考研人的態度,長沙理工大學實在是有失大學的風度與人文關懷。

相關焦點

  • 教師是否應該嚴格對待自己的學生
    這8年以來,從懵懵懂懂,不敢管理學生到通過各種方式去管理和教育學生,讓學生能夠跟著自己的管理教育方式健康快樂成長,這幾年來,自己以為對待不同的學生都可以教育有方了。然而最近的一些班級教育問題,讓我很是懷疑,我對待孩子是都過於嚴格了。
  • 人性地看待迅翁
    「一怕寫作文,二怕學古文,三怕見到周樹人」,這可能是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感受,這也足可以看出魯迅作品的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那麼教師在魯迅作品的教學中如何處理這一難題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恰當地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魯迅先生的作品。
  • 人性是什麼?人性本善嗎?
    早在2014年的12月,我的老師佛者仁達曾經告訴我,人性是趨利避害的。那時我還是個大三的學生,在這個世界之中活著,沒有切入社會的利益瓜分。對老師說的這一論點,尚沒有任何的體會!工作的這些年來,我逐漸的認同這一看法。
  • 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之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我是一位班主任,在平常的工作中,無論是和家長交流還是教育學生,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是我始終堅持原則。接下來僅以自身為例來來大家交流這個話題。一、公平公正的教育思想及時地呈現給家長。每一次的家長會上我都很真誠地與家長交流如何做才是對孩子好,並以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來告訴家長優劣。
  • 人性最大化,才是最好的自己
    這位男士突然發現海邊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窪裡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 被侵犯男學生感嘆:教師只是一個職業,而人性卻參差錯落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鬧得人盡皆知的江蘇常州小學生墜樓事件,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個別老師惡劣的品行——收受家長款物,辱罵學生等等。如上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老師在教學能力上個個是標兵,可以說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學高為師」;但是,在育人方面則存在諸多不足,甚至對學生充滿了極大的惡意。
  • 被侵犯男學生感嘆:教師只是一個職業,而人性卻參差錯落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鬧得人盡皆知的江蘇常州小學生墜樓事件,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個別老師惡劣的品行——收受家長款物,辱罵學生等等。如上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老師在教學能力上個個是標兵,可以說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學高為師」;但是,在育人方面則存在諸多不足,甚至對學生充滿了極大的惡意。
  • 自我關懷丨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自己
    如果是後者的話,有一個隱而不現的問題就浮出了水面——為什麼我們習慣於對自己不寬容?或者說,我們為什麼不能像包容和喜歡其他人一樣,包容和喜歡自己?事實上,心理學家們正致力於推倒這「存在、而未必合理」的自我對待方式。人們本可以溫和接納自己的一切失誤和不足,用善意看待自己身上的一切。
  • 最近多地發生學生跳樓的事件,震驚之餘,要教會學生正確對待壓力
    最近看新聞,學生們已陸續返校,復學,但是卻發生了幾件讓人痛心的事情,安徽、陝西、河北等地都發生了學生跳樓的事件,震驚之餘,不得不思考正值年華的孩子,本可以有光明的未來,他們卻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生活,為什麼接二連三發生這樣的事情?
  • 在班級被「區別對待」的學生,老師私下達成共識,最後一類真苦命
    這些學生也會被老師區別對待,不是恨鐵不成鋼,而是著急上火,這類學生通常有個「倔」的性子,老師提供的方式方法一般都不會被採納,因此老師才會對努力上進的學生區別對待。老師們私下達成共識,對待這名學生要一致,不要在言語中或行為上,讓學生感受憐憫。最後這一種被區別對待的學生真是令人心酸難過,不過無論父母還是老師,其實對待學生都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老師的區別對待也不是帶有色眼鏡,而是希望讓你們能夠成材。
  • 大學封閉式管理,學生被區別對待?
    同時,高校教職工要與學生同等管理,一視同仁。此外,對於十一假期學生能否外出離校,需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反對一刀切。」然而許多網友包括大學生並不買帳,最集中的質疑點是什麼才是「非必要不外出」。既然沒有對「非必要不外出」做出詳細的界定,那麼學生的很多需求都可以被定義為「非必要」,這還是極易導致學校的消極應對。
  • 看他們如何對待傷員,簡直可以用泯滅人性形容
    可能提到二戰時期的日本,很多人都狠得牙痒痒,這群沒有人性的東西,簡直與畜牲無異。我們可能是看的日軍對待被侵略國家的軍民時的一些事跡,從而覺得當時的日軍簡直是喪盡天良。如果你了解一些日軍對待自己人的事跡,你就會發現日軍真的已經是泯滅人性了。
  • 嚴謹認真,不管對待自己的作品還是學生,他都非常認真負責
    嚴謹認真,不管對待自己的作品還是學生,他都非常認真負責想必朱自清先生的各種文章我們都曾經讀過,對這個人的名字也很熟悉,他這一生過得非常認真,就像他的文章一樣,總是要在寫下以後修改多次,才會正式拿去發表。
  • 永遠別低估人性的惡,別高估人性的善,更別高估自己的人際關係
    人性很複雜,永遠別低估人性的惡,別高估人性的善,更別高估自己的人際關係。心理學家曾說人有兩種基本本能,一種是自我保護,一種是傳宗接代。這樣的人性,其實和動物沒有區別,可是人和動物又是不同的。不同在於,人具有理性,具有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 教學實踐中如何對待「不合群的學生」
    教學實踐中如何對待「不合群的學生」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不合群的學生」,他們受個人性格、成長環境、受教育方式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獨處、不善於、不願主動與人溝通和交往、封閉自我的個性特徵,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疏導與幫助,將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 順人性與逆人性是個偽命題
    對人性的探究不是要在組織中玩厚黑學,而是要儘可能地去激發人性中光明和善意的一面,抑制人性中陰暗和惡意的一面,讓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最終讓讓工作富有成效,讓員工有成就感,讓企業有前途。優秀的企業家都是人性大師。華為的任正非、聯想的柳傳志、阿里巴巴的馬雲、海底撈的張勇等莫不如此。什麼是人性大師?
  • 鬼谷子:10個方法教會你看清人性,要懂得人心不可測這個道理
    在鬼谷子這本書中,他通過自己一生的經歷,通過他的理解總結,讓我們了解如何才能看清一個人。鬼谷子:10個方法,教會我們如何看清一個人:在《鬼谷子》中幫助我們看透人心,慧眼識人。3.看一個人能否被重用,就要看他的處事態度和方式,還有對待人的態度,觀察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插手,只需要靜靜等待觀察就好了。4.看清一個人的最快方式就是看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因為人性最難經得住金錢的試探。
  • 我們的需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一線教師這樣做
    :要愛護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再者,這種事情請成茹自己跟我說,可以嗎?都三年級了,是不是?我堅持值日工作,要換,讓學生們彼此交換,老師和家長不參與,否則不公平。但是這位家長不認同這一點,她表示她女兒膽怯,要我給她女兒換一個不用碰水的值日工作,我沒有同意。而家長有在背後說我這老師不好溝通。聽到風聲,我假裝沒聽見,依舊堅持自己。
  • 教育思考:教師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
    教師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教育思考:教師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在這起事件中,孩子的父母不僅敦促孩子送回鵝卵石,還教育孩子要為此事道歉,其母親更是親自將孩子送到博物館,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值得點讚,對教師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也提供了借鑑。教師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對此,陶行知先生有一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兒童不但有錯誤,而且常常有著許多錯誤。
  • 【教育聚焦】大學封閉式管理,學生被區別對待?
    同時,高校教職工要與學生同等管理,一視同仁。此外,對於十一假期學生能否外出離校,需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反對一刀切。」 然而許多網友包括大學生並不買帳,最集中的質疑點是什麼才是「非必要不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