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皮書手冊——寫作、編輯出版與評價指南》

2021-01-11 澎湃新聞

自20世紀90年代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皮書進行系列化、市場化、品牌化運作以來,皮書已出版900餘種,合計3700多部,研創智庫機構上千家,參與作者超過3萬人;受到中外媒體報導10萬次以上;皮書資料庫報告資源達45.6億字,累計機構用戶超過1500家,個人用戶達17.4萬人;已有232部皮書以英文、俄文、日文、韓文等12個語種在海外出版。皮書逐步發展成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應用型智庫成果,以及構建中國學術國際話語權、發揮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學術品牌。

作為皮書課題組互動交流的良好平臺,全國皮書年會自2011年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皮書主編單位承辦。皮書年會已成為皮書人共同的學術家園,不僅對皮書研創產生了巨大影響,也為皮書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智庫成果品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皮書年會將以「高質量發展場景下的皮書研創、出版與傳播」為主題,圍繞皮書在各領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皮書的高質量發展、皮書研創的規範、數據流量與皮書傳播等議題進行討論。同時,本次年會將公布2019年版皮書評價結果,並頒發第十一屆「優秀皮書獎」和「優秀皮書報告獎」。

本次年會於9月25~26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會議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雲南省、中宣部出版局、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地方社會科學院、高校等單位領導,皮書主編以及全國各皮書課題組的代表參加。

同時,《皮書手冊——寫作、編輯出版與評價指南》(第四版)電子書及預售紙書上線,本手冊是國內專門針對一個學術品牌和圖書品牌的編寫、編輯出版、評價而制定的指南與規範,是皮書乃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報告的研創者、編輯、出版者開展相關工作的重要參考。歡迎關注。

內容簡介

《皮書手冊——寫作、編輯出版與評價指南》(第四版)是「皮書規範」課題組編撰的第四本,本書在前三版基礎上,根據讀者、編輯的反饋及皮書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對部分章節進行了修訂,以便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智庫機構人員撰寫皮書和其他智庫報告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

作者

簡介

謝曙光(筆名,本名謝壽光),1956年10月出生,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曾先後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任編輯、編輯部主任、社長助理、社黨組成員,主持《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社會學卷編輯工作。1997年秋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華僑大學特聘教授。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全國優秀中青年編輯」稱號;2008年被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2009年榮獲「韜奮出版獎」;2013年起,受聘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2017年,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曾先後主持國家大型國情調研項目,出版「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100多卷,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科研項目,領銜國家學術出版規範研製。開創知名學術品牌「皮書系列」圖書,被譽為「中國皮書出版第一人」。主要學術成果包括《哲學百科辭典》(合著,1992)、《中國社會工作百科全書》(主編,1994)、《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社會學條目主要作者,1997)、《皮書手冊——寫作、編輯出版與評價指南》(主編,2016)、《學術出版研究中國學術圖書質量與學術出版能力評價》(合著,2018)、《中國學術出版:現狀、問題與機遇》(論文,2013)、《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社會學的責任擔當》(論文,2014)、《學術出版與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構建》(論文,2014)、《大數據時代的學術出版》(論文,2017)等。

前言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徹底打破了人類原有的生產、生活狀態和秩序,這一狀況與近年國際上反全球化、保守主義、民粹主義盛行等因素疊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變數。

2020年,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同時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將開啟新的徵程。未來,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的長足進步和廣泛使用,又為人們精準把握外部世界、消除不確定性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想像空間。所有這一切,都成為各行各業發展必須面對和應對的時代課題。

對於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簡稱社科文獻)而言,2020年正值建社35周年,這是一個從製作產品到創建品牌,從創建品牌再到引領規範,進而明確提出構建出版社自身文化基因的關鍵年份。8年前(2012年),我負責原新聞出版總署學術出版規範行業標準起草時,同時在出版社內部組建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學術出版手冊——寫作、編輯、出版指南》(簡稱《SSAP手冊》)課題組,旨在打造「中國版的《芝加哥手冊》」。

《SSAP手冊》的研製工作在2020年初進入提速期。在疫情防控期間,雖然業務交流不能線下進行,我們的員工在春節前後也分散在全球各個城市,但得益於出版社長期以來線上辦公系統的部署,我們迅速啟動了雲會議、雲直播等在線辦公模式。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進一步加速推動了《SSAP手冊》的研製。2020年8月,《SSAP手冊系列·1——作者手冊》正式出版,線上線下同步發布,這標誌著社科文獻所引領的學術出版規範建設進入了制度化推進的新階段。

作為《SSAP手冊》重要組成部分的《皮書手冊——寫作、編輯出版與評價指南》(簡稱《皮書手冊》)早在2016年就率先出版發布了第一版,之後大致保持每年修訂一次的頻率。2020年,隨著《SSAP手冊》研製工作的提速,《皮書手冊》第四版也隨著《作者手冊》的正式出版而重新推出。

截至2019年,社科文獻每年連續出版的皮書近450種,皮書總字數達到12.5億字;皮書作者總數近30000人;參與皮書研創的智庫數量近千家。《皮書手冊》是服務於中國智庫成果(皮書)研創寫作、出版發布、評價推廣等全流程的工作指南,旨在「提供關於皮書研創、編輯、出版的完善、合理、有效並能經得住考驗的方案」,並幫助相關環節的專業人士正確識別並恰當地使用這些規則。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在第二十次全國皮書年會上對皮書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如火如荼的「智庫建設」「智庫評價」的「熱浪」中,智庫成果始終是體現智庫價值的最終抓手,能否持續產出高質量的智庫成果也成為決定智庫影響力的主要因素。本次《皮書手冊》的修訂也在內容上更加突出皮書「高質量」的發展要求,重新梳理框架,並更新皮書發展中的新經驗、皮書管理中的新措施。

《皮書手冊》第四版共分為8個部分。第一部分由原來的「通則」改為「皮書導論」,進一步釐清皮書報告的類別,在皮書報告分類中,增加了「研究報告」,並對研究報告類皮書進行嚴格的界定和科學的規範,使其區別於普通的「研究論文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別是皮書研創規範和皮書編輯出版規範,這兩個部分以「皮書創意的形成→選題的策劃→編輯、出版」的時間軸為序,梳理了每個環節的重要事項、具體的操作流程,以及寫作中應當遵循的規範;第四部分是皮書發布與推廣,此次補充了皮書直播等新的發布方式;第五部分是皮書法律規範、權利責任與版權管理,本次修訂強調了皮書品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皮書出版方對皮書享有專有出版權,出版社對皮書相關設計申請了商標專有權,這有助於推動皮書相關品牌的保護,有助於皮書相關項目的申報,皮書研創者和出版者、發布者也有責任和義務共同維護皮書的品牌價值;第六部分是皮書評價與評獎,本次更新了皮書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第七部分是皮書數位化發展,介紹了皮書數位化發展的歷程,以及皮書數位化的類型及規範;第八部分是皮書國際化發展,在保留上一版皮書英文譯文規範的基礎上,補充了皮書國際化出版的規範流程,並介紹了皮書國際化傳播的路徑。

為了進一步控制皮書數量、提升皮書質量、優化現有皮書品牌結構,2020年,皮書正式啟動書目管理制度。依託皮書學術共同體,以皮書綜合評價指標為依據,對所有皮書品牌實施評審,通過評審的皮書方可進入皮書出版目錄。皮書出版目錄實行動態管理,每年評審、定期公布。這一版本的《皮書手冊》也補充了皮書書目管理制度、皮書目錄反饋單制度等多項為提升皮書質量而探索的新舉措。

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界、智庫界共同打造的智庫品牌,《皮書手冊》是以皮書人命名的學術共同體的智慧的結晶。作為《皮書手冊》的主編、《皮書手冊》研製課題組的組長,我要感謝皮書的研創者對《皮書手冊》的長期關注,通過不斷提升皮書質量,把有關中國發展、中國經驗、中國道路的重要研究成果呈現給世界,並由此提升了中國智庫、中國學者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我要感謝本書學術專家、業界專家對本書的指導,使《皮書手冊》真正站在學術規範研究的專業前沿;我也要感謝SSAP項目組的成員特別是皮書研究院的同事們,童根興副總編輯對整體結構提出了極具價值的修改方案,《SSAP手冊》課題組其他成員參與了《皮書手冊》第四版的專題研討,從實踐工作角度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與幫助。

我堅信,皮書人攜手共同打造的學術共同體、智庫共同體,將通過皮書這一成果形式記錄、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並不斷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及質量發展。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皮書主編、皮書報告作者參與到《皮書手冊》的修訂工作中來,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皮書手冊》將為不斷探索皮書發展中的規範而繼續努力!

謝曙光

2020年9月於北京馬甸

圖書目錄

文前彩插

社科文獻新媒體矩陣

課題組

專家委員會

主編簡介

其他主要執筆人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部分 皮書導論

1.1 術語與定義

1.2 皮書的特徵

1.3 皮書的功能

1.4 皮書類別

1.5 要點概述

第二部分 皮書研創規範

2.1 皮書研創前的準備

2.2 研創基礎

2.3 研創主體

2.4 皮書名稱

2.5 皮書報告

2.6 附錄及其他

附2.1 皮書出版反饋單

附2.2 皮書準入申請表

第三部分 皮書編輯出版規範

3.1 皮書編輯

3.2 皮書書目管理

3.3 從原稿到出版

3.4 皮書著述方式及責任主體署名

3.5 皮書的裝幀形態

3.6 皮書技術規範

附3.1 皮書交稿自檢表

附3.2 皮書作者原創性聲明

第四部分 皮書發布與推廣

4.1 皮書的發布

4.2 皮書的推廣

第五部分 皮書法律規範、權利責任與版權管理

5.1 與皮書相關的法律規範

5.2 基本術語與定義

5.3 與皮書相關的權利

5.4 研創主體的權利與責任

5.5 皮書編輯的權利與責任

5.6 出版機構的權利與責任

5.7 與皮書傳播相關的權利與責任

5.8 版權管理

第六部分 皮書評價與評獎

6.1 皮書評價

6.2 評價指標體系

6.3 評價方法

6.4 評價主體

6.5 皮書評獎及其結果的使用

第七部分 皮書數位化發展

7.1 皮書數位化歷程

7.2 皮書資料庫

7.3 皮書電子書

7.4 皮書數位化發展方向

第八部分 皮書國際化發展

8.1 皮書國際化實踐

8.2 皮書國際化增值服務

8.3 皮書英文譯文規範

歡迎掃描下圖二維碼購買電子書

原標題:《推薦 |《皮書手冊——寫作、編輯出版與評價指南》(第四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即將召開| 第二十一次全國皮書年會(2020)最新議程一覽
    自20世紀90年代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皮書進行系列化、市場化、品牌化運作以來,皮書已出版900餘種,合計3700多部,研創智庫機構上千家,參與作者超過3萬人;受到中外媒體報導10萬次以上;皮書資料庫報告資源達45.6億字,累計機構用戶超過
  •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人皮書
    人皮書是指以人類皮膚作為封面的書籍。人皮書主要分布於歐美國家,尤其是歐洲各國。根據統計,全世界人皮書的數量有100冊左右,主要收藏在歐美較發達的國家之博物館和圖書館中,如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中的人皮書1、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中收藏了一本名為《西班牙律師手冊》的人皮書,這本書是1605年出版,但人皮裝訂卻是後來的事。
  • 《作者手冊》丨構建以作者為中心的學術出版生態
    7月29日上午,SSAP手冊系列·Ⅰ《作者手冊》發布暨社科文獻作者服務研討會在社科文獻出版社藍廳舉行。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王奇生、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成伯清、四川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王果、社科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童根興等行業專家代表、作者代表參會並發言。
  • 皮書研創:智庫平臺與中國話語體系建設
    鄔書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的皮書研究和皮書出版取得了重要進展,初步形成了較為全面地反映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版門類和出版品種,有了比較明確的功能定位,形成了自身的出版規範和學術規範,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學術出版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 法治發展與皮書高質量研創——第二十一次全國皮書年會法學平行論壇圓滿結束(2020)
    本次法學平行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中心、集刊分社聯合主辦,本次論壇有來自14個政法類皮書課題組的27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首次進行線上的全程會議直播。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主任、《法治藍皮書》主編田禾擔任本次論壇壇主。
  • 《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第二版)出版
    5月22日,從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劉振海研究員處獲悉,由他和劉永新、陳忠才、李桃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系列教材叢書《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教程》(第二版)於日前出版發行。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是高等學校研究生必備的一項基本功。該書是在作者歷經數十年的教學實踐講義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內容融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為一體,以國內外相關標準和規範為依據,並結合大量寫作和編輯實踐的實例講解。全書共分等19章,共40萬字。
  • 《學術規範手冊》即將問世 這場學界盛會讓「學術誠信」有據可循
    今年10月,黨中央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而為了提高學術研究者的規範素養,國外出版了諸多學術規範方面的參考工具書,如美國有《芝加哥手冊:寫作、編輯和出版指南》(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The Essential Guide for Writers, Editors and Publishers)、《韋伯美國標準寫作手冊》(Webster’s Standard American Style Manual),以及專門針對人文科學使用的
  • 新書推薦|享譽全球的教育出版巨頭麥克米倫權威打造《個人發展手冊...
    享譽全球的教育出版巨頭麥克米倫出版集團權威打造專為非英語國家學生量身定製的大學生存指南翻譯成多國語言,全球暢銷百萬餘冊中文書名:個人發展手冊(第2版):2020年7月出版上架建議:教育/留學/社科推薦指數:★★★★★◆ 本書賣點————————————————————————————1.
  • 一套手冊幫你搞懂幼兒發展評價(附評價工具、培訓課件)
    教師應當評價什麼?做好幼兒發展評價,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觀察記錄的重點:哪個年齡?哪個領域?哪些指標?哪些行為?這套《幼兒發展評價手冊》的評價體系,分為小、中、大三個年齡層,分別詳細列出了對應的評價項目。目的是讓教師觀察更有目的、評價更有依據。
  • 推薦Top 5 英文寫作必讀書目|寫作
    很多小夥伴問要如何提高寫作。我覺得寫作能力的提升一定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和練習。在英文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裡面,寫作是最難掌握和精進的一項。總之,你需要開始系統性閱讀寫作書。下面推薦五本,我非常喜愛的經典寫作書。
  • 論文寫作與出版的倫理道德
    論文的重複發表似乎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實際上卻是對寶貴資源(期刊版面、編輯和審稿人的勞動)的一種浪費。論文的重複發表還會導致版權糾紛。作者在投稿的同時,等於默認把論文的專用使用權轉讓給編輯部或其他出版機構。但不能同時把專用使用權轉讓多家。已經發表過的論文不應再投稿。以簡報形式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也不能擴充全文後重新發表。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分社向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捐贈圖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分社向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捐贈圖書   12月9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教學事務部教務長助理曾麗婷、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學術帶頭人弓寶宏、圖書館教師趙躍亮一行3人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考察交流,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分社社長鄧泳紅女士
  • 學術翻譯作品編輯出版技術規範談
    學術翻譯作品的編輯出版,除了正文要求信達雅,體例注釋也格外重要。譯稿中不規範的翻譯體例常常讓編輯在審讀時苦不堪言。究其緣由,大多是譯者對於翻譯規範的模糊認識,或是編輯在譯前沒有向譯者說明明確的翻譯規範,導致譯者無所適從,完全憑個人喜好而作。下面是筆者這幾年從事學術譯著編輯工作總結出來的一些規範要求,僅供各位編輯參考,也供譯者參考。
  • 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來源:無錫奧數網整理 2011-12-01 17:14:37   該手冊是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後的一種全新的評價方法
  • 北大研究生院聯合施普林格與理文編輯共同舉辦科技寫作與學術出版...
  • 華東師大出版全國首本課程思政教學指南
    日前,全國首本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生物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為課程思政與具體學科的結合落地,做出了第一次嘗試。「課程思政是一艘寶船,一定要靠上學科專業一線教學的岸。」在《指南》主編、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杜震宇教授看來,這本《指南》為課程思政真正落實於各學科各專業,提供了可借鑑的參考。
  • 書薦丨《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新版)》:一本體驗...
    《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新版)》森林鹿 著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如果有一天,您一睜眼發現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驚慌,來,拿起這本《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先過了語言關,學幾句中古漢語、唐朝國罵;再混進官府食堂開開小灶
  • 繼《人體使用手冊》熱賣後 人體使用手冊跟風出版?
    信報訊(記者趙明宇)《人體使用手冊》推出後很快成為暢銷圖書。昨天,一本名為《YOU:身體使用手冊》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推出,而記者了解到,下周另一本叫做《圖解人體使用手冊》也將問世。《人體使用手冊》責編怒指這兩本是「跟風書」。
  • 寫作者的聖經:《寫作指南:非虛構寫作指南》
    ——William Zinsser書名:《寫作指南:非虛構寫作指南》英文名:On Writing Well:The Classic Guide to Writing Nonfiction作者簡介William Zinsser,作家、編輯兼教師,從紐約先驅論壇報開始自己的寫作生涯,美國領軍雜誌撰稿人,曾在耶魯大學任教,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生院院長。
  • 中國法學引注藍皮書《法學引注手冊》正式面世,35家單位聯合制定、法學期刊研究會推薦使用
    我國法學研究人員眾多,出版興旺。但是長期以來,引注體例既不完善也不統一。現有的幾個推薦性標準比較簡略,對許多問題沒有說法,相互之間也不一致;法學期刊和出版社基本上各搞一套,以致作者投稿,換一家單位就改一種引注體例。引注體例雖然不是學術研究中的大事,卻耗費了作者和編者太多的精力。有感於此,多家法學期刊、出版社和法律資料庫聯合制定了這份引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