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講《註解傷寒論》平脈法之「脈有災怪」

2021-02-07 明醫公開課

      什麼叫災怪呢?大家看成無已的注。成無己:「醫以脈證與藥相對而反變異」。藥對證了,吃完藥以後發生了變異了,「為其災可怪」。他的這個災就是病災了,可怪,很可怪,就叫災怪。他這事太可怪了。可怪,怪就是,這怎麼回事啊?太怪了啊?發汗的藥,他上吐下瀉、肚子疼了啊?這個病災很可怪,不是誤治,也不是什麼錯治。噹噹醫生自知完全對,但是發生新的問題了,那不是可怪的嗎?這是第三層意思。

 

      底下是第四層意思了。又問曰:何緣作此吐利呢?因為什麼就出現了吐利呢?答曰,問答題嘛。災怪之所由啊,原因啊,發生災怪必有所因,你要把原因找出來。你不找出來原因,這問題解決不了。何緣作此吐利呀?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名災怪耳。「或有舊時服藥」,這是舉個例,或者說他以先他吃了一副藥,他沒發作,最後又請個醫生,這個醫生去了,他也沒告訴,也沒把這個問題說清楚,藥方也沒給後來的醫生看,所以他雖然是吃了解表藥,發汗的藥了,那個發汗的藥還沒起作用的時候呢,他以前吃的舊時的那個藥發作了,所以他上吐下瀉、肚子疼,故名災怪耳。這事有沒有啊?所以人家古人研究東西研究問題啊,不是光研究醫學呀,同志們。

 

       人家把當時社會一些什麼情況都了解了。最近有那麼個事,是我一個妹妹,嗓子疼。現在人啊,都有一點醫藥知識。得什麼病?睡不好覺吃安定,噁心吃B6,什麼腹瀉吃四環素。不用找大夫,個人都有一套辦法嗓子疼了,就吃一些個大概是磺胺劑吧?藥名我也不知道,還是比較挺高級的吃的。待會呢,又來個人,說你嗓子疼啊?嗓子疼。那個你還不如吃一點板蘭根衝劑什麼的呢?說好!譁譁的,板藍根衝劑下去了。不到一個小時,臉就胖了,渾身痒痒。就趕快的送去外語學院搶救。外語學院也搶救不了,後來就入醫院了。這就是災怪也是。這個,你要亂吃藥這個事,藥(中西醫結合)在肚子裡結合不了,那板藍根又和那個西藥,也不知是什麼藥,兩個發生了化學的不知是什麼的反應了,一下子過敏,「曄」就腫起來了。這個事,我們在臨床上,大家想想,這個災怪的事還少嗎?因為當醫生的,你不能夠說是你都了解他的一切情況。

相關焦點

  • 《悟道張仲景——平脈辨證解讀》徐汝奇
    與現代醫學診療體系必須藉助於相關檢查技術一樣,《傷寒論》、《金匱要略》的診療體系也立足於平脈辨證法的運用。脈法專著《脈經》與《傷寒論》、《金匱要略》之間一脈相傳,一以貫之的主導思想只有平脈辨證;張仲景在序言中自詡「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 劉渡舟講平脈法:殘賊六脈
    它其中比較顯著的、比も較常見的有六種病脈。所以這一條討論問題的一個要點就是論殘害正氣的這個六種病脈。這是它的內容了。        什麼叫做殘賊呢?殘賊就是指傷害正氣之邪而言的。傷害我們身體的正氣。那麼傷害正氣就是有邪氣呀。所以殘害就指傷害正氣的邪氣。        那個成無已的注啊,他的很細。大家看一看。
  • 仲景脈法的實戰運用…………
    《傷寒論》凡22篇,其中《平脈法》,《辨脈法》 兩面篇,著重論述了脈學的理論及實踐;辨六經病各篇,合398條,113方,其中脈證並舉的有135條之多,共敘述了60種脈象(單脈18種,相兼脈42種)。《金匱要略方論》共三卷25篇,包括40多種疾病,載方205首(其中四首隻載方名而未見藥味,不包括後三篇),脈證並舉者有120餘處(論述單脈18種,相兼脈51種)。
  • 中醫教你 浮脈 弦脈 軟脈 散脈 緩脈等絕了
    (《傷寒論》雲∶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浮與芤相類(與洪相類),弦與緊相類,滑與數相類,革與實相類(《千金翼》雲∶牢與實相類),沉與伏相類,微與澀相類,軟與弱相類,緩與遲相類。(軟與遲相類)  [卷一] 平脈早晏法第二      黃帝問曰∶夫診脈常以平旦,何也?
  • 徐汝奇平脈辨證學習班辦班啟事暨37期開課通知
    對《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太素脈法》等中醫經典應用研究獨樹一幟,從實踐中破解現代中醫教育的難題,創立了以平脈辨證與經方運用為特色的中醫臨床專家快速成才培訓方法。臺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溫崇凱理事長認為:「汝悟仲景蓋天下,奇道經方濟蒼生」:新加坡中醫學院校友會黃信勇主席介紹:「徐汝奇是中醫的毛澤東」。
  • 《輔行訣》對脈法的理解及十八個用脈
    他們的理論裡有體有用,體講的是它的形態物質、陰的層面,用講的是功能、能量、陽氣的層面。從形狀上看,第一種體脈叫堅脈,堅者硬也,其脈梗然而動。一摸好像頂手,按上去挺硬,所有的實病都會出現堅硬的、堅實有力的脈象。咱們按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來說,所以張大昌的脈法沒有從氣化的角度講。
  • 憶師從劉渡舟醫話兩則
    劉渡舟老師謂:《傷寒論》方稱「經方」(古方),經方以後之方稱「時方」(今方),經方藥少而精,出神入化,有起死回生之妙。繼《傷寒論》之後,又產生了數以萬計的「時方」,經方、時方並駕齊驅,薈萃醫林,各有千秋,蔭庇於民,應兼收並蓄,使古今之方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 劉渡舟:平胃散應用經驗
    ————————————導讀:劉渡舟教授臨證喜用經方,擅用經方,每以經方起沉痾、愈廢疾,其用方簡練,令人稱奇。然劉老並不排斥時方,認為應當提倡用時方補充經方之不足,提出「古今接軌」之法,倡導經方與時方有機結合應和,以應對現今複雜的臨床病情。 平胃散首見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蒼朮、厚樸、陳皮、炙甘草、生薑、大棗組成。
  • 中醫數術考|四時五行脈法
    特別是在運氣法時、藏氣法時的基礎上,因「四時五行節序」而產生了「五運六氣脈法」和「四時五行脈法」。「五運六氣脈法」講的是五運六氣系統中客運客氣脈法,而「四時五行脈法」講的是五運六氣系統中主運主氣脈法。 脈診在先秦之前是一個普遍的診療技術,例如《難經》中就提到:「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 劉渡舟: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
    《傷寒論》第11條說:「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它以「證」有真偽,而「情」則可信。故以「欲」與「不欲」而察其真相。臨床之時,若師其法,則庶幾近之。二、表裡陰陽六經為病,皆有一個發病部位的問題。故認清表裡病位,則汗、下之法,方能用之不殆。
  • 卷二十八 脈法
    若人有羸有壯,其呼吸雖相壓遏,而晝夜息度隨其漏刻,是謂∶呼吸象晝夜,變通效四時。  夫診脈,當以意先自消息,壓取病患呼吸以自同,而後察其脈數,計於定息之限,五至者為平人,若有盈縮,尋狀論病源之所宣也。  問曰∶何為三部脈?答曰∶寸、關、尺也。凡人修短不同,其形各異,有尺寸分三關之法,從肘腕中橫紋至掌魚際後紋,卻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謂尺。
  • 純乾貨 民間脈法:獨創14脈!(脈位、脈力、脈率)
    (三)示意圖解:弦脈波峰頂巔呈平直形,而一般脈的波峰頂端呈圓弧形。脈體、脈力一般皆在正常範圍,有時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變化。其它如弦硬搏指,是其脈力較正常為猛、浮取有時在6-7脈線。弦細則脈體較正常為窄,一般多在1-2紅線左右,弦數則波峰應在7個線以上,或在8-9個波峰之間。(四)病:弦脈為痛為瘧疾、為拘急、為寒熱、為寒凝氣結。
  • 劉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湯經驗總結
    劉渡舟先生治水證用苓桂術甘湯時常仿春澤湯法加人參用真武湯更常加人參。一是加澤瀉眩暈甚者,多加澤瀉合白朮為澤瀉湯以治水眩。三是加乾薑。加乾薑有兩種思路,一是合理中湯法,治療真武湯證兼太陰脾寒的便溏腹瀉;二是合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法,治療溼濁腰痛、婦人白帶。最常用的合方:一是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
  • 被我們讀錯了的《傷寒論》——如今的認識是否是正確的?
    大體來說往往主講「方證對應」的人群被稱為經方派,如胡希恕、馮世綸;而主攻「臟腑經絡派」的則是傷寒派,如劉渡舟、李克紹。民間更有山東傷寒、北京傷寒等非官方的稱呼。然而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學派名稱應是經方派。受限於某些典籍在某個時期的流傳,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中,「經方家」和「醫經家」概念異常混亂、或者是說未得到中醫界足夠的重視。
  • 進來學,獨特又簡潔的脈法(自學脈法)
    至如滑雖似數,澀雖似遲;而其理自殊,緣遲數以呼吸察其至數,滑澀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且滑澀二脈,多主氣血故也,故此二脈,雖無所統,亦平列於後,以為六綱雲。澀澀以候血(其象虛細而遲,往來極難,或一止復來,三五不調。)澀為氣多血少之候,故主血少精傷之病,蓋氣盛則血少,脈因澀,惟肺宜之。女人有孕而脈澀,為胎病;無孕而脈澀,為敗血(凡脈滑為無汗,或為血痺痛。)
  •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脈法:結脈、代脈
    結者,如繩子有結。繩子當間綁個疙瘩,雖然有個疙瘩,可前後都聯繫著。所以有個疙瘩,過去還是一個繩子。就是「止而就來」,這就是結脈,結脈這是沒問題的(沒病),正常人也可以有的。不關乎快慢,數中一止也叫結。「又脈來動而中止」,脈來不是「緩」了,(而是)脈「動」、搖動,就是咱們說的「動」脈了,跳動搖擺,謂之「動脈」。
  • 如何閱讀脈法書
    有個詞叫語叫「種草」,讀了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就會種草關於脈學的書籍。任老就三個方面談如何學習脈法:熟讀《脈訣》,精研《脈經》,博覽群書。(編輯/張亞娟)⑨小兒脈:記生死候和外證諸脈。⑩諸雜病脈歌:有傷寒、陰陽毒等病多種。以上各門長短歌訣凡二百餘首,實為脈訣中之最豐富者。過去非議《脈訣》的,往往怪其詞俚而旨淺,竟望望然棄之。惟周學海對《脈訣》頗有恰當的評價,他說:「作者之苦心,乃故作此淺鄙之詞,不欲用《脈經》之深隱,使末學終無所問津焉耳。至其詞有異於《脈經》,則又非無義,而不足為大病。何也?
  • 太素脈法招生
    太素堂(成都)道醫太素脈法初級學習班招生簡章 一、辦班簡介本學習班以傳播道醫太素初級脈法為主,並傳授道醫思想、醫道理論、初級用藥、修煉入門等內容相結合。本脈法源自上古,在黃帝內經中有記載,是同時代古老的脈法。以後的脈經和瀕湖,並未能傳出內經中本來的脈法原旨。太素脈法,經張太素整理成書傳世。然則脈訣難懂,初學者難得一窺門徑。其實此脈法一直在道門中隱傳,且脈系頗多,且有部分於世醫中傳承。太素脈法可分為命理和病理部分。本次教學只設計病理初級部分,為川地一脈,由羅明山傳出。
  • 關格覆溢之脈
    問: 宗源老師,給我們講講關格覆溢之脈。三難的內容比較多。不要一帶而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