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雖是一種舶來物,卻已然走上成都本土化的道路,其中社區咖啡就是本土咖啡的新模式。老吉和老林回國後在金融城開了一家社區咖啡——LOCH NESS浮怪。他們渴望抓住顧客味蕾的同時,也渴望做出新的嘗試。口味多樣的飲品,不一而同的風格,讓他們在短時間內,交到了很多朋友。他們不是網紅店,每日9點開門,18點店關門,不期待遊客前來打卡,只專心服務於周圍社區的每一位顧客。在化繁為簡中,找到咖啡創新之道。
01
不知道加什麼,就要做減法
所謂「包浩斯」風格,是以簡單立體主義和幾何造型為主要造型,採用幕牆結構,並選用新興材料降低建築成本。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的統一,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色彩。
「不知道加什麼,就做減法唄!」
一對成都夫婦站在咖啡機旁,女主人叫老吉,男主人叫老林。「LOCH NESS浮怪」是他們回成都開的第一家咖啡店。店面不大,在門口就能將整個小店盡收眼底。成片的白色中只有原木色的點綴,高低錯落的卡座,簡潔利落的線條,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包浩斯」式的設計風格。這是浮怪與眾不同的風格。
/左為老林,右為老吉/
做減法是老吉說的。最初裝修的時候他們想要的東西很多,結果反而不盡如人意。他們知道這個時候,要做減法了。整個店鋪都是自己設計的,為了整體搭配的和諧感,他們還不得已放棄理想的深咖色。雖然不是最初理想的模樣,但在建成後別有一番風味。這種乾淨的白色讓老吉想到了和她和手術室一般的文身店,如果可以的話老吉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兩家店結合在一起,做一家「文身咖啡館」。
那是兩人下一個目標。他們曾是高中同學,畢業之後一同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就讀於同一學校的同一專業。留學歸來後不久,他們便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短暫的嘗試普通上班族生活後,兩人憑藉著自己的繪畫功底,做起了文身師。而那時咖啡像是他們日常的愛好,是工作之餘放鬆和溫馨,尤其對老林來說。文身店的二樓有一臺進口咖啡機,這是可是他的心頭寶。「我就是喜歡衝咖啡」,老林說。他在咖啡上投入了很多錢,但都覺得物超所值。老林雖然不是職業咖啡師,但很享受製作咖啡的過程,濃厚的興趣加上日復一日的練習,開一家咖啡館的想法便在他們心裡埋下了種子。
因此,2020年,「LOCH NESS浮怪」咖啡開業了。難題也是接踵而至,從選什麼豆子,做什麼樣的菜單,到用什麼樣子桌椅都成為老吉和老林頭疼的事情。在眾多難以抉擇之下,老吉來了個當機立斷的果敢——一切化繁為簡。從裝修、選豆到做咖啡,包浩斯式的風格讓「LOCH NESS浮怪」走上了正軌。
02
一杯咖啡足矣,一杯咖啡而已
「國內將咖啡的高度抬得太高了」,老吉和老林說了很多次。
咖啡之於西方人,就像茶之於中國人。咖啡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要讓消費者知道咖啡也不過是大眾飲品。老吉和老林說:「咖啡和奶茶沒有什麼區別,如果非要說,可能奶茶更好喝,咖啡更能提神罷了。」雖然只開業三個多月,但「LOCH NESS浮怪」熟客不少。這些熟客大都來自周圍的小區,每日來店裡既是品嘗咖啡,也是想與店主聊天侃地。這是老吉和老林想要的經營模式。
如果只是將「LOCH NESS浮怪」當作打卡的地點,咖啡也只是在朋友圈炫耀的工具,對於一家咖啡店的經營雖然很有幫助,但老吉和老林不希望咖啡只能發展至此。飲品從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什麼時候咖啡能稀鬆平常地出現在中國人的早午餐中,則是老吉和老林對國內咖啡發展最大的期望了。
03
用最小眾的豆子,找最投緣的朋友
老吉和老林經歷了一次換豆。這要從國內咖啡口味誤區說起。
國內在咖啡領域常年存在一個誤區:「苦」是評判咖啡口味的唯一標準。實際上咖啡本質上仍是一種植物果實,所以在烘焙過後,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酸,所以帶有酸味的咖啡實際上更符合國際口味。老吉和老林偏愛這樣的豆子。
他們換掉的就是坦尚尼亞豆,它帶有濃鬱酸味。在開店初期,老吉和老林帶著滿心歡喜,打算將這絲「絕味」分享給每一位來到「LOCH NESS浮怪」的顧客。可很多顧客未飲幾口後便草草離桌後,二人除了心痛以外,更多的是一種感傷。
如今,店裡的咖啡單品所用的豆子已經換掉,可是老吉和老林依舊渴望找到「口味相投」的人。他們用酒精和水果做了酸調咖啡的特調,期待著一個驚喜的眼神和欣喜的肯定。這就像他們起的名字——「LOCH NESS浮怪」。
Loch Ness 指的是尼斯湖水怪,因為單詞太長,就只保留了Loch Ness(尼斯湖),而用「浮怪」二字代替了Monster(怪物)。「浮怪」看似難以理解,但只要用四川話讀一遍湖怪,想必便能會心一笑,明白其中的緣由(註:『湖怪』用四川話讀起來就是『浮怪』)。這種在漢字與英文的碰撞中,帶著咖啡本土化的趣味。
最後,老吉和老林說到,浮怪的咖啡不是老派的傳統咖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想做出更具新意的咖啡。這種創新單純地調色改味,而是以咖啡為基底,在特調上下功夫。相比大街小巷流行的風味咖啡,浮怪的咖啡會更為純粹。在「LOCH NESS浮怪」點一杯特調,聽著老吉和老林給你講述奧白和拿鐵之間細微的差別。滔滔不絕的二人,和他們的咖啡一般最為純粹。
蓉漂人物問卷
老吉&老林
LOCH NESS浮怪
Q:你來成都多少年了?
A:土生土長本地人
Q:你最喜歡的一道成都菜?
A:宮保雞丁
Q:你最喜歡去成都哪個地方?
A:玉林
Q:你最欽佩的人是誰?
A:爸爸媽媽
Q: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是什麼?
A:《焦點》
Q:現在的心境如何?
A:佛系
Q:如何用一句話形容自己?
A:又焦慮又快樂
一切有關成都的有趣的人與事
探索成都的首選
「蓉漂」 中國知名內容創作與運作品牌「考拉看看」旗下機構,是一個內容事務團隊,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記錄和推動成都的美好。「蓉漂」公眾號持續分享成長和有趣成都的人與事。「蓉漂」場景中心持續宣傳成都文化,並以此開展書籍、雜誌和圖冊的策劃、採編,以及趣味活動的組織、策展等。「蓉漂」的撰稿人、活動和策劃人,活躍於多個領域。
出品人 | 康成 Dawson
主編 | 馬玥 Yue Ma
運營 | 陳蘭 Celine Chen
監製 | 張奕 Yi Zhang
主筆 | 李柯薪 Rachel Li 夏浩譯 Haoyi Xia
編輯 | 侯佳欣 Jiaxin Hou 李曉玲 Jane Li
視覺 | 云何視覺
協作機構 | 書服家
【本文圖文版權歸」蓉漂「獨家所有】
未經許可機構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