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便宜沒好貨,但是好貨一定不便宜」,而這句話在醬香酒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目前來說,市面上的醬香酒可以分為坤沙、碎沙、翻沙以及竄香酒這四種。而其中當屬坤沙酒的酒質最好,碎沙、翻沙次之,竄香酒實為醬香型酒精酒。
這四種類型醬香酒由於原料、工藝等不一樣,它們的成本自然也不一樣。故此,它們在白酒市場上的價格也不一樣。而早在17年時,國家首席品酒師,高級勾調師——彭恩女士在一次演講時就說到,選醬香酒時可看價格,「終端零售價在100元以下的不一定是優質醬香酒」!那麼,這個價格的依據在哪裡?
糧食等原料成本
首先,優質醬香酒一般指的是以本地紅纓子高粱為原料,採用傳統大曲醬香「12987」工藝釀造,再經過至少三年的儲存,最後確定好酒所要呈現的風格,然後將基酒以及調味酒按比例一起勾兌、調味而成的純糧坤沙酒。
其次,先來看看這樣的坤沙酒的糧食成本。對於優質的醬香酒,釀酒原料在釀造時需要經過八次發酵,九次蒸煮,故支鏈澱粉高,含有適量單寧、耐蒸煮的紅纓子高粱才能勝任。而醬香型白酒出酒率較低,一般來說五斤酒才能出一斤酒。而優質的紅纓子高粱其收購價已經被提至9.2元/公斤。
且除了高粱,制曲時還需用到小麥。其中,糧曲的比例大約為1:1,也就是說制曲所用的小麥不算上損耗,也至少需要五斤,市面上優質小麥的價錢大概在1.5元左右一斤。故光是所需要的高粱以及小麥,其成本就需要三十左右。除此之外,還需用到曲母、稻草、包材等原料。
生產成本
而優質醬香酒的生產遵循著季節的變化,周期為一年。端午時節進行人工踩曲,曲塊發酵2到5個月後,在重陽開始正式下沙,一個月後進行二次投料,也叫「糙沙」。最後在一共完成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輪次取酒時,一整個生產周期完成。
而這期間每一次蒸煮、發酵以及取酒,都需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工藝流程。故此,在這一年的生產周期裡,所耗費的人工以及水電成本絕不在少數。就拿茅臺酒廠來說,其中的制曲工人就能年薪十萬!
窖藏、勾調成本
最後是窖藏以及勾調成本,一般來說,釀好的基酒需要儲存至少三年方可出廠。但正所謂「離不開茅臺鎮就釀不出茅臺酒」,茅臺鎮早就變成了個寸金寸土的地方,故儲酒時所需要佔用至少三年的酒庫也是一個成本的大頭。且勾調時除去調味老酒外,那些經驗豐富的調酒大師才是無價的。
所以說,還沒算上公司的運營、宣傳、物流、稅收等成本,光是以上的這些原料、人工、水電、場地等成本,籠統來說一斤儲存三年,符合出廠標準的純糧坤沙酒其成本也至少得上到七八十。再給商家一個合理的利潤,一瓶純糧醬香酒的價格鮮少能低於一百。
低於百元難出好醬香
十幾二十塊也許能買得到純糧高粱酒,但是絕對買不到純糧醬香坤沙酒,更別說那些號稱多少年基酒所勾調成的優質醬香酒。所以說,一瓶用本地小紅糧所釀出來的坤沙酒,其售價一般不可能低於百元。而市面上之所以那麼多十幾二十元的醬香酒,無非是因為這種竄香酒成本極低。
一般這種酒都是採用坤沙酒第九次蒸煮後所要丟棄的酒糟再加上食用酒精進行二次蒸煮所得,一般酒糟價格在3到5毛一斤,而純度在98%的食用酒精6000塊左右即可買到一噸,其成本之低可想而知。但這種酒也絕不是什麼好酒,甚至還比不上那些較為暢銷的酒精酒。
所以說,百元之下難出好醬香酒。但是若是在茅臺鎮上,能找到主打性價比的靠譜酒廠。百元左右絕對可以喝上純糧坤沙酒,而兩三百已經可以喝上酒質較為不錯,頗具茅味的優質純糧坤沙酒了。
多學多品才能看懂更多,歡迎關注,帶你辨好酒,喝好酒,廣交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