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具也能玩成非遺傳承人?最「古早」的國學學堂你一定沒看過!

2021-01-19 集美旅遊

今天是2018年12月15日

2018年倒數第二個周末

在以往的周末

小SHUI都是這樣的



但是今天的小SHUI是這樣的

整個集美最靚的仔



為什麼小SHUI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要說12月的周末好去處,當然首選就是「集美汽車小鎮文化旅遊季」,經過「農夫市集-灌口美食節」、「你好小時候-懷舊童玩節」兩場主題活動後,此次第三次活動「古早學堂」如約而至~地點還是在集美雙龍潭生態運動景區!



一大早,活動現場就人潮湧動,不少人是舉家出動~早早來到現場佔據觀看表演的最佳位置!


今天的「學堂」可謂乾貨滿滿,有被稱為「中國音樂史活化石」的南音表演、有來自廈門市書法大家現場揮墨、有廈門市非遺傳承人帶來閩南講古,還有閩南童玩區、灌口美食、有趣的小遊戲~呆一天都不累!



精彩的活動自然吸引了來自島內外的市民,舞臺區、觀眾席、展示區、遊戲區都擠滿了人,現場熱鬧非凡。



在晴朗的暖冬,在「古早學堂」,和孩子度過平等又快樂的一天~一起學習一起玩鬧!




今天的南音表演團隊清一色水靈的小姑娘,她們都是來自集美區三社小學南音社團的學員,別看孩子們年紀小,一上臺專業範就出來了。



小姑娘按右琵琶、三弦,左洞簫、二弦的順序排定,執拍板者居中而歌,婉轉動聽的南音總能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我們學校的南音社成立4年了」,提到自己一手創辦的三社小學南音社員,帶隊老師潘安烺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她說以前的三社村一直有唱南音的傳統,後來斷層了,她希望能培養更多的下一代傳承這門文化。



這次,三社小學南音社還帶來了古琴、南音曲譜、南音樂器等對南音文化進行宣傳,最特別的就是這尊南管樂者祀奉的「郎君爺」了。


這是後蜀皇帝孟昶,相傳其鍾情音樂,與妃子花蕊夫人一人寫詞一人作曲,形成了南音的雛形,最後機緣巧合南音從四川傳入閩南,孟昶也成了南音行業的守護神。



南音社還帶來了社裡珍藏已久的古琴,讓人一見就感受到咱們中國的傳統樂器的魅力,瞧~這個小女孩坐在古琴前,是不是有股特別的溫婉感覺?




「書法」同樣是今天活動的主角之一,今天活動請來了兩位書法大師,分別為連續兩次獲得福建八閩丹青獎書法金獎的張池山(下圖右)和廈門市職工書畫專委會副秘書長王小勇先生(下圖左)。



這不,臨近春節了,老師們還貼心地為大家準備了100副春聯,現場為市民送上新春的祝福,「還不到1個小時,100副春聯就被搶光了」,王小勇老師笑著說,他是第一次到雙龍潭,現場的山清水秀、多樣活動深深吸引了他, 下周活動他要帶家人來參加!




在灌口,有一位老人童心不老,把閩南童玩玩到極致,並竭盡全力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童玩,這位老人名叫林得時,還是廈門市級非遺傳承人。今天,林得時老人就來到了活動現場,用十分地道的閩南語給大家帶來了一場「話說灌口」講古。



而跟著老人一起來到現場的,還有他的陀螺、毽子、竹蜻蜓……這些都是林得時老人最喜愛的閩南童玩。十多年來,林得時一直在挖掘閩南的童玩文化,他不僅會製作童玩,還編寫成書,教家長和孩子們製作童玩。



這些代表童年的玩具不僅讓現場的小朋友笑逐顏開,也讓許多家長找回了兒時的記憶,不少家長和小朋友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每一樣童玩區前滿滿都是人~還有志願者現場給大家講解童玩的玩法哦!



最後,當然少不了咱們的灌口美食

作為肉食動物的小SHUI

一到現場就好像來到了天堂



魚丸、鹹水鴨、現烤肉鬆、進口冰淇淋

土筍凍、滷雞爪、手工水餃、烤香腸……

各種美食一應俱全



讓大朋友小朋友們在玩樂之後

還可以品嘗美味地道的小吃

咱們的灌口特色美食可是貫穿整季活動~



大家是不是都知道小SHUI改變這麼大的秘密了呢~

偷偷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下周六「集美汽車小鎮文化旅遊節」

第四場活動還將來到雙龍潭哦!

至於主題是什麼

小SHUI今天賣個關子

先跟大家做一個有獎互動小遊戲

↓↓↓

2019年即將來到

新的一年你有什麼願望?



參與方式:留言參加互動話題,小SHUI將從留言中選取10位幸運粉絲,每人贈送1張老院子《閩南傳奇》秀門票~

參與時間:即日起至12月17日晚6:00


集美汽車小鎮文化旅遊季

所舉辦地「雙龍潭生態運動景區」

是集美汽車小鎮重點發展旅遊項目


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全力推進汽車小鎮發展



2016年,灌口汽車小鎮入選了福建省政府公布的28個「全省首批創建特色小鎮」,並是廈門「唯一」。


集美汽車小鎮始終堅持「精而美」的原則,按照節約集約發展、「多規融合」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區塊的環境優勢和存量資源,合理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等空間布局,以中大型客車整車製造和汽車文化旅遊比賽為主,突出汽車文化及旅遊,形成以汽車特色產業為主導,產城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特色小鎮。



本次的集美汽車小鎮文化旅遊季,正是一次對外的集中展示,歡迎更多的人到集美汽車小鎮來,來體驗集美特色鄉村。

相關焦點

  • 廣州將建非遺傳承人基地
    廣州將在海珠湖附近設立非遺傳承人基地。昨日,針對有全國人大代表到廣州調研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時提出,廣州的非遺傳承人工作條件不理想,市文廣新局說,廣州正在謀劃相關的保護措施。廣州的廣繡、玉雕、牙雕等工藝非常聞名,目前廣州也有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10名非遺傳承人首次亮相校園 手工絕活接地氣
    另一方面,「玩這個東西不掙錢,對人的吸引力不大。現在大家都壓力山大,活在當下。」  根據葫蘆大小和圖案雕刻的難易度,李永賢的作品價格區間在上百元到幾千元之間,一年能賣出去百十件作品。他一般都是下班後雕刻葫蘆。「你看這個蝴蝶花間飛的圖案,我都是晚上下班回家後連刻四天才刻好的。」李永賢說,刻完圖案還不算完活,還得上色。「我媳婦沒有工作,上色的工作都是她做。
  • 非遺人才聯盟牽手北京紅橋市場,「非遺·紅學堂」品牌亮相服貿會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9月8日,在服貿會現場,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與北京紅橋市場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籤約,今後將共同打造「非遺·紅學堂」教育品牌以及涵蓋研學旅行等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國際文化IP」。
  • 「玩泥土」玩了一輩子!吳川泥塑傳承人:講述了他的非遺情結和傳承...
    日前 廣東衛視新聞頻道 《飛越廣東·全面小康》欄目 播出專題片 《非遺傳承人簡向東:一份專注,一輩子堅守》 介紹了湛江籍藝術家——今年71歲的
  • 要成「非遺」傳承人譜系不能少於三代!
    申報條件細化《辦法》對非遺代表性項目與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條件進行了細化: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應當「在本地傳承一百年以上」,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譜系也「不得少於三代」。為避免家族壟斷導致代表性項目的單一化發展和生命力脆弱,《辦法》對家族傳承有更嚴格的要求:明確家族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已有代表性傳承人且具有傳承能力的,「原則上不再從該家族中評定新的代表性傳承人」。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津門網段超:景德鎮古窯非遺傳承人
    正因為有這樣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體,景德鎮陶瓷才能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景德鎮傳統圓器拉坯,是依據最終的器型作出大致相應的坯體,將泥料放在輪車上,借旋轉之力,用雙手將泥拉成坯體,是瓷器成型的第一道工序。
  • 非遺大課堂·閩南童玩:閩南人最心心念念的童年,都在這些「玩」裡!
    非遺傳承人 陳文東陳文東,集美區灌口中心小學教師&廈門市非遺項目閩南童玩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為了傳承和保護閩南童玩這一非遺項目,陳老師致力於挖掘和收集「閩南童玩」文化,早在六年前,灌口中心小學就曾和灌口鎮教育服務中心聯合編寫了一本《閩南童玩》,介紹製作方法和遊戲規則。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看《國學傳承人》助力新學期
    為了更好的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傳遞經典國學文化,中國教育電視臺與北京雲之國傳媒共同出品,聯合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華夏文化促進會、中國微電影大典組委會、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影視藝術委員會、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可持續發展中心等單位,同時集合了國內優秀的欄目製作陣容,邀請最契合節目氣質的明星嘉賓,製作出了中國首檔原創青少年國學素養教育傳承節目一《國學傳承人》。
  • 教師節非遺特輯 | 傳承人與師父書
    等待下課給黑板前正執筆揮毫的老師送上手工禮物;你,或是上班族,即便再忙碌也會同往年一樣,給過去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發去一條真摯的節日祝語;你,或已是他人的老師,下一秒即將收穫學生們滿滿的祝福。他們就是 非遺傳承人師徒 。每一組技藝精湛、構思巧妙的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傳承故事。師與徒,父與子,母與女,洋溢著親情與友愛,傳遞著匠心與智慧。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羅翠英在紡麻線現場,彝家公社創始人、非遺傳承人金永淑向遊客介紹著新的作品:「我們努力把傳統繡片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迎合當下審美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從而讓我們楚雄彝繡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山彝繡展位,刺繡口罩成了搶手貨,開展首日一上午便脫銷。非遺傳承人王陸芬正在抓緊刺繡趕工:「絲質口罩上面繡著我們文山的三七花,很多遊客都喜歡。
  • 聽非遺傳承人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
    她說,現在國家非常重視非遺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花很大力氣來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一大批非遺傳承人不斷創作出新的作品,努力培養接班人;同時,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非遺的認知持續深化,為非遺傳承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這些年來,姚建萍也在努力培養傳承人,擴大刺繡人才群體,推動蘇繡行業創新發展。
  • 四本古早的純愛小說推薦,每本都是白月光,沒看過的一定要看啊!
    今天為大家帶來了四本古早的純愛小說推薦,每本都是白月光,沒看過的一定要看啊!古早小說就是指很早期的風格的文或者年代很久遠的小說,這些小說大多都是經典,也是很多人的啟蒙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小說吧!《花容天下》作者:天籟紙鳶這本小說可以真的說是很古早的文了,應該有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本小說垂直入坑的吧,當初看這本小說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偷偷窩在被窩裡根本不敢哭出聲。
  • ...非遺傳承人|酥餅|刺繡|火草|雲南|非遺|建水紫陶|彝族服飾|團茶
    羅翠英在紡麻線現場,彝家公社創始人、非遺傳承人金永淑向遊客介紹著新的作品:「我們努力把傳統繡片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迎合當下審美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從而讓我們楚雄彝繡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山彝繡展位,刺繡口罩成了搶手貨,開展首日一上午便脫銷。非遺傳承人王陸芬正在抓緊刺繡趕工:「絲質口罩上面繡著我們文山的三七花,很多遊客都喜歡。
  • 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
    本次展會上特別邀請了幾十位八閩非遺美食傳承人親臨現場。第二代傳承人林桂芳先生生於1908年,綽號耳聾伯,15歲起就自立門戶創立耳聾伯品牌。改革開放後,林桂芳先生向工商局部門申請開辦耳聾伯元宵丸小吃店。1980年,25歲的林英德以耳聾伯技藝傳承人身份接手耳聾伯元宵店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第四代傳承人林威作為耳聾伯元宵丸創始人林桂芳的孫子,正式全面接管耳聾伯元宵店。
  • 非遺傳承人進校園粘土花葉紙扇能作畫
    青春是什麼顏色,藝術來告訴你答案。12月21日,重慶八中宏帆初級中學第十屆校園藝術節精彩紛呈,同學們各顯其才,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校園裡請來了非遺傳承人,同學們近距離體驗民俗文化。重慶長嘴壺大師黎波、墊江手工羽毛毽傳承人李興蘭、「楊氏剪紙」民間工藝家楊藝……很多中華傳統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來到校園,手把手教地同學們中學生,讓他們感受五千年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校園藝術塗鴉大賽、粘土浮雕畫大賽、藝術插花大賽、校園民謠原創歌曲大賽、街舞大賽、油紙傘作畫比賽,也在激烈進行著。
  • 小小傳承人 英國傳播非遺文化
    8月21日下午,「小小傳承人」2017年中英青少年國際非遺文化交流活動匯報演出在省文化館舉行。省文化廳給31位出訪英國傳播非遺文化的青少年授予了「小小傳承人」稱號。  為了進一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去年,省文化廳打造了「小小傳承人」 活動品牌,向全省招募志願從小學習湘劇、湖南花鼓戲、湖南皮影戲、木偶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青少年,擇優選拔後推薦給非遺項目的國家級傳承人收為徒弟,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林豔 攝 得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時,南平南詞第八代傳承人、南平南詞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剛忙完演出,腦海裡浮現出七個大字——功夫不負有心人。 南平南詞是小曲種,何以能在國家級大賽中摘下一朵「牡丹」? 情系戲曲淵源長 肖向麗的演員夢,一半來自母親。
  • 高境鎮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你布藝堆畫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高境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推出由高境布藝堆畫非遺傳承人周敏爾帶來的《韻之蘭》非遺教學視頻,讓我們「以布代色」一剪一裁一貼,構出「布」一樣的美麗。 高境布藝堆畫簡介 布藝堆畫是高境鎮的「一地一品」,是一門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文化。
  • 鐵板浮雕非遺傳承人的「洋學徒」
    去年,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們,陸續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成了「洋學徒」。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臺敏: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藝術,所以我一看到就很喜歡,我被吸引住了,我想學習(這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