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精神虐待說「不」!自我價值感讓你贏得男人的愛和尊重

2020-12-17 豬豬貓張讀書

「你這個蠢X」、「你簡直就是個廢物,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掙的都是歪瓜裂棗,靠你只能喝西北風」、「離開了我,誰會要你這樣的,要身材沒有身材,要相貌沒相貌」、「看什麼書,再看也沒見你掙到錢」……

我無法得知有多少人經常受到自己的另一半這樣的打擊和貶低,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默默地忍受著這樣的精神虐待。但是我知道,即使你是一個在單位裡叱吒風雲的女強人,有著光鮮的外表和令人羨慕的履歷,長期在伴侶的貶低下,也會變得不自信,甚至懷疑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的廢物。

所謂「精神虐待」,即「心理虐待」、「心靈施暴」、「情感虐待」。精神虐待不同於身體虐待,正如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的一樣——身體虐待的武器是拳頭,精神虐待的武器是言語。長期的語言虐待會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如喪失自信,抑鬱,甚至自殺。

我們都迷惑,為什麼結婚後,當初戀愛時的那個紳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個事事想要控制你的男人。他不是嫌你做菜鹹了淡了,就是嫌你的出身長相不好;不是說你的朋友不好,就是說你的工作不好。總之,你無論你怎樣做都無法讓他滿意。他似乎一定要通過貶低你、打擊你、摧毀你的自信,才能找到自尊和優越感。久而久之,你不是變成他口中的潑婦,就是變得唯唯諾諾,雖然恨他怕他,但又因為經濟或者孩子而無法離開他。

作為一名精神虐待的受害者之一,我經常會閱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來自我療愈,並積極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和自我價值。這幾天看了蘇珊.福沃德博士和瓊.託雷斯寫的心理自助書籍《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感觸很深。蘇珊.福沃德博士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著有《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如何識破男人的謊言》《金錢魔鬼》《情感勒索》等。她曾經在國廣播公司主持談話節目長達6年,並在美國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診療中心。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講述了有問題的親密關係的形成原因、機制;第二部分講述改善與伴侶關係的行為技巧。這本心理自助手冊旨在幫助那些長期受到伴侶精神虐待的女性認清這種有問題的婚姻生活的狀況,並採取行之有效的行動去改變伴侶的態度、擺脫精神虐待、改善婚姻生活。

我認為,了解有問題的親密關係形成的原因和機制,可以更好地認識控制型男人所具有的破壞性思想和行為習慣。然而擺脫控制型男人的精神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打破固有的思想、療愈精神創傷、重塑自我價值。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書裡提到,任何一個控制型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類似的原生家庭,他們的父親也是一個控制型男人。他們缺乏愛和安全感,欺負女人不過是掩飾了自己的脆弱。想要擺脫控制型男人的精神虐待,必須採取積極的行動,消除負面情緒和影響,找回自信、重塑自我價值。

1.原生家庭造就了控制型男人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一書裡指出,控制型男人的形成原因與他們的童年經歷有關。

控制型男人在童年時期往往缺乏父愛或者母愛。

他們的父親是一個控制型男人,而他們的母親則是一個既無法保護自己,更無法保護孩子的受害者。孩子不僅得不到父愛,同時也得不到母愛。更糟糕的是,母親的無助和驚嚇更像是一個孩子,而真正的孩子卻無形地扮演了起了母親的角色,承擔起媽媽職責。這種角色和職責並不是一個孩子能夠承擔得了,因而,對女人怨恨的種子就此種下了。

作者說:「許多受過虐待的孩子往往怪罪他們的母親,而不怪虐待他們的父親。一個格外認同父親的孩子很難從父親身上挑出毛病,哪怕父親蠻不講理。挨父親打,母親卻不能袒護自己,男孩往往會遷怒於母親,因為母親是一切愛和安慰的源泉。」

蘇珊.福沃德博士還指出,不僅控制型的父親會造就控制型的兒子,同樣,強勢的母親也一樣會造就控制型男人。

事事都要管的母親,會讓兒子認為女人是恐怖的女魔頭,讓他的男子漢權利無法實現。因而,兒子長大了會與女人爭奪控制權。

除此以外,懦弱的父親、脾氣暴躁的母親和不聞不問型的母親都無法讓孩子獲得正常的父愛和母愛,都有可能讓兒子長大後成為控制型男人。

女孩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長大,也會繼承其父母親的相處模式。

2.控制型男人靠欺負女人炫耀自己的男子氣概,同時掩飾自己的脆弱

《依戀:為什麼我們會愛得如此卑微》指出,控制型男人通常通過侮辱、批評、中傷、威逼利誘、貶低、大吼大叫、大發脾氣、罵人、橫挑鼻子豎挑眼等手段,對伴侶的進行精神虐待。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摧毀女人的自信,認為自己是個無能的、離不開他的人。

控制型男人的這些行為手段暴露了一個本質問題,那就是:他們缺乏愛和安全感,他們渴望女人的愛卻又恐懼女人,害怕女人拋棄他。

3.對精神虐待說「不」,重塑自我價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2019年10月9日,北大女生包麗因受到其男友牟林翰的精神虐待和控制而服藥自殺。她生前將牟某的微信備註為「主人」。

可見,這名可憐的女孩的自我價值已經完全被牟某摧毀了。

如果說一句批評或者辱罵可以忍受,那麼長期的批評和辱罵,就像蘇珊.福沃德博士說的,像滴水穿石:「最初幾滴沒什麼要緊,但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便會在石頭上留下深深的、抹不去的溝痕。與此同理,控制型男人沒完沒了地批評和找碴,也漸漸毀掉了伴侶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感。」

女人一旦接受了對方的貶低和侮辱,其實就是為進一步的傷害打開了大門。如果你一味地想讓自己忘記或者否認曾經的痛苦,以為不去記起,那些痛苦就會消失的話,其實你是自欺欺人。

那些被你壓抑的怨氣和痛苦,一旦遇到一些激發事件,便會悉數冒出來。特別是當你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的時候,你努力建立起來的自信轟然倒塌,心情極其沮喪,甚至認為自己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人。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那麼,如何重塑自我價值,擺脫精神虐待呢?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提到了宣洩不良情緒、設置底線、積極準備並坦然面對分手等方法。

1).宣洩情緒,擺脫負面評價

負面情緒不會自己消失,需要你為它找到宣洩的渠道,它才不至於積壓在心裡,對你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作者在書裡提到了做體育鍛鍊、列清單等方法來擺脫負面情緒和評價。

做體育鍛鍊:多做一些網球等競技類的體育鍛鍊,可以幫助你發洩積怨等負面情緒。列負面評價清單:將伴侶對你的負面評價列在一張紙上,再燒掉或者撕碎扔進馬桶衝走。另外,面對控制型男人的侮辱,採取與之對罵的方式,無法達到發洩負面情緒的目的,你可以試著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設置底線,讓他改變對你的態度

作者在書裡提到,「你給丈夫的行為設定底線,不是為了改變他,而是為了改變他對你的態度!單單定一條底線,你改不了一個男人的本性。不過,明確你的底線,什麼能接受,什麼不允許,能讓他對你好一點。」

你可以列一份對伴侶的願望清單和你不能容忍對方的事情清單,必須要詳細而明確,以此來為你們的親密關係設立一個期望值。這樣才有可能改善你們的關係。

願望清單的內容可以是「我希望他多幫我做家務」、「我希望他多照顧孩子」、「我希望能夠多陪陪朋友和家人」等等,儘量詳細些。

你不能容忍對方的事情清單內容可以是「我不允許他貶低我、我的家人和朋友」、「我不允許他沒完沒了地找茬」、「我不允許他不把我當回事」、「我不允許他對我大吼大叫」等。

寫這些清單的時候越詳細越好。

3).積極準備並坦然面對分手,分手雖痛,更是一個新的開始

判斷一份感情品質優劣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情感中的兩個人是否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美好的關係應該是相互滋養、相互成全的。——李菁

蘇珊.福沃德博士提到,如果你千方百計地嘗試過改善你們的親密關係依然毫無效果,再留下來就是你的錯了。

誠然,結束一段百害而無一利的婚姻需要勇氣。因為總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和恐懼讓你不敢結束它。

你害怕離婚後沒有經濟來源、害怕無法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害怕你的家人覺得你離婚給他們丟臉、害怕他離婚後纏著你報復你。但是,無論對未來有什麼樣的顧慮,你必須打消你的極度恐懼,著手安排和做計劃來解決你面臨的問題。相信自己,風雨過後終會見彩虹。

經濟問題是暫時的,相信你吃苦耐勞的品質,一定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幫你撐過最難的那個階段。

雖然他也會爭取孩子的撫養權,但是,相信自己照顧孩子比他更盡職盡責,怎麼都要爭取孩子跟自己。蘇珊.福沃德說:「沒有證據證明只有父母健全孩子才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成年人。」相反,「如果一位母親教導女兒,別被男人掌控住,或者別讓男人虐待、辱罵,但她卻在自己與丈夫的婚姻中樹了一個截然相反的榜樣,女兒恐怕只會記住她的行為,而不是語言。」

如果家人對你說「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我們家還沒有人離過婚」「他看起來沒那麼遭,至少還沒有動手大你」等等,試圖打消你離婚的念頭,要你從一而終時,他們並沒有考慮你和孩子的利益。這時,你可以告訴他們「這是我做的決定」「就算咱們家沒有人離過婚,但我不能因此而不離婚」「我需要的是你們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建議」。

一旦決定離婚分手,就要有計劃地從實際著手,打消離婚的恐懼。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經濟問題。你可以列一份你的優點清單,看看你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找一份這樣的工作,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培養一項技能,通過副業掙更多的錢,為你和孩子爭取更多的經濟保障。

其次,是要解決離婚後的心理問題。比如對他又愛又恨、感覺他也沒那麼壞、盼他回心轉意等等。要提醒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你留下來只要一個結果——繼續忍受他的精神虐待。

我一個親戚因丈夫家暴而離婚,離婚後帶著孩子艱難度日,娘家人不僅覺得丟人,也對她實施精神虐待,她最後還是與前夫復了婚。結果可想而知,她的丈夫照樣對她家暴,她只有帶著孩子忍氣吞聲地過日子。

第三,如實告訴孩子你離婚的原因。告訴他,當父親發火的時候,你無法保護自己也無法保護他。讓孩子明白蠻橫無理是不對的,而且這並不是他的責任。同時,你離開了控制型男人,你的心情慢慢變好了,只會給孩子正面的影響。

作者說,你的坦誠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同時也有助於孩子重塑自信。

之所以推薦大家看《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這本書,是因為我認為,作為女性,即使在身體上相對於男性而言是弱者,但是我們也有獲得尊重的權利、有說話的權利、有讓自己不受侮辱的權利、有對精神虐待說「不」的權利。

正如蘇珊.福沃德博士在書裡說的:

「做女人不必非得要唯唯諾諾、低眉順眼、抹黑自己,做男人也不是非得有傳統的陽剛氣概才算有面子。做一個有愛心、甘心付出的女性與關愛自己、保護自己的最大利益並不矛盾。你能送給自己以及與你相處的男人最好的禮物是你的自我價值感,有了它,你才能得到男人的愛和尊重。」

相關焦點

  • 自我價值感
    這些孩子的不同,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自我價值感」不同。自我價值是一個很難去定義的詞。一般而言,我們在講自我價值的時候,主要是指在個人生活中,社會活動當中,社會和他人對於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的關係。所以每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實際就是在回答三個問題:一、我是誰?二、我活著是否有價值?三、我是否值得被愛?自我價值裡面就包括了人的尊嚴,以及保證人的尊嚴的物質精神條件。
  • 劉敏濤中年叛逆:自我價值感決定婚姻幸福度
    愛可以滿足我們很多的需求,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比如物質享受、被需要、被尊重、被接納、陪伴、性和孩子等。婚姻是對愛的深度考驗,磨合好了,就是身處天堂,彼此成就;磨合的不好,就是身處地獄,彼此煎熬。決定身處天堂還是地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自我價值感。
  • 提升孩子的價值感,前提是:父母先提升自我價值感
    如果父母通過取悅他人而獲得認同,迴避真實的自我和掩蓋真實的想法與感受,那麼孩子也會模仿這種不真實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這種對人不真實的背後,隱藏著某種厭惡感,因為沒有人能堅持一直做到捨己從人的狀態,除非他能保持中正。 當我們為了贏得認同和取悅他人的時候,可能也在無意識之間取悅孩子,為了取悅孩子的認同,我們不再尊重他的真實需求,過度滿足他們,過度地寵愛孩子,這就是在向他們發出錯誤的信息:就算脅迫父母也沒關係。
  • 自我價值感高的女人才能獲得幸福
    女人一談戀愛就失去了自我,被愛衝昏了頭腦。其實,兩性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應該是女人。男人是需要被女人引導的,是需要寄託給女人靈魂的,而不是本末倒置,女人把靈魂交給了男人。女人的自我價值感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工作去做事,被社會需要,服務於社會。才能升華靈魂,獲得價值感、幸福感。一個自信洋溢的女人,才能獲得異性青睞與尊重。
  • 心理學家:如果你愛上了一個控制型男人,你可能會一直愛得很卑微
    有些妻子覺得,作為一個女人,就要懂得寬容忍讓、主動道歉、溫柔體貼,這樣才能夠維持婚姻關係,才能夠得到丈夫的愛,才能夠獲得一種穩固的安全感,但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依戀:為什麼我們愛的如此卑微》這本書中指出,恰恰是妻子的這些美德助長了控制型男人虐待她們的氣焰。這裡所說的虐待,主要是指精神虐待。精神虐待的武器是語言。
  • 白巖松喊話央視:比肉體傷害更可怕的,是軟暴力下的精神虐待
    不得不說,小黎已經陷入了一場精神虐待,她老公的奚落和指責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性地打壓,使她越來越懷疑自己,自我認同感越來越低。 正如帕萃絲·埃文斯在《不要用愛控制我》裡所寫道的一樣: 「有些人習慣將自己的意識強加於人,卻一點都意識不到這些行為的破壞性。
  • 培養孩子自我價值感,才能讓他們更加自律自覺
    一個人有用高自我價值感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會很高,他能夠感覺到自我的重要性,自律性也會更強。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願意變得更好,朝著更積極的方向努力。因此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愛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也是他們自信心的支柱。
  • 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更有自尊,卻常常被父母的行為破壞
    02自我價值感讓孩子感到自尊《用心看見孩子》中說,孩子心理成長的兩扇翅膀,就是價值感和歸屬感。不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就難以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中提到,缺乏來自父母的溫暖和愛意,可能會使孩子自我價值感變低。很多家庭缺乏對孩子的陪伴,不懂得如何對孩子表達愛。
  • 13種跡象表明他在對你情感虐待
    核心提示:在情感關係中,虐待並不僅僅發生在身體上,精神虐待對女人的傷害往往更大。總有一種男人,想要控制你、監視你、幹涉你的行動自由,要遠離這種施虐者,你首先需要學會辨別情感遭受虐待的跡象。   13種跡象表明他在對你情感虐待   1、他要和你24小時都不分開  這聽起來很棒,但事實絕不是這樣!當一個男人不管他的興趣愛好和朋友,天天只想伴你左右,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標誌——你們的關係正在轉向錯的方向。
  • 公主從不缺白馬王子,自我價值感決定了你會不會被甩
    45歲,敢於離開豪門,和富豪老公瀟灑說拜拜,對於自己的中年失婚,陳德容並沒有一蹶不振,公主不缺白馬王子,做自己的女王,她坦然仍期待著新的戀愛和婚姻,同時在感情之外也將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她的自我價值感就是面對生活最大的資本。
  • 心理學分析:兩性關係中你是如何被對方「精神虐待」的?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可以說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電視劇裡的安嘉和在外人眼裡他是一個醫術精湛溫柔體貼的好男人,而回到家卻是一個兇神惡煞對老婆拳打腳踢的家暴男。有這種人格的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控制欲強,希望所有的事都按照他的想法來,對他人挑剔,進行精神虐待和身體折磨。
  • 為什麼要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感」越高,孩子越自信
    大女兒7歲,小女兒3歲,昨天大女兒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筷子弄到地上了,孩子爸就說了一句:「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快點撿起來。」誰知道孩子突然嚎啕大哭:「你們根本不喜歡我,我就是多餘的。」可把我們嚇壞了,問孩子為什麼說這些,孩子邊哭邊回答:「我在家裡總是感覺自己時多餘的,你們總是喜歡妹妹,我一直感覺不管做什麼,都是我的錯。」
  •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低,如何做才能提高自我價值感?這幾點是關鍵
    前幾天,一位媽媽和我用語音聊了很久。她說,這段時間孩子在家出現了很多問題。我耐心的傾聽著她說的話,發現她對孩子的評價全是負面的評價。她說有一次,女兒說想在網上買一些東西。媽媽一看,她想買的東西太多了,有吃的有玩的,要花很多錢。於是對孩子說:「我們只能挑幾樣東西買,不能全買。」孩子馬上不高興的說:「我就知道你不會給我買的,你不喜歡我。」說完,氣嘟嘟的跑開了。
  • 「台州市民健康課堂」愛孩子,就要給他歸屬感和價值感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樣說:我們不但要有一個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蹲下來,你才能看到和孩子眼裡一樣的世界。兒童-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是壓力最大的群體,也是主動尋求幫助最少的群體。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方面的恐懼和焦慮往往沒有足夠的認識,甚至出現嚴重後果才引起注意,其實預防比事後補救更重要。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渴望獨立。所以我們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先要贏得孩子的心,而非贏了孩子。
  • 「媽媽,你愛我嗎?」自我價值感太低對孩子傷害很大,家長要注意
    家長習慣了用負面語言激勵孩子,卻忘記了你眼前這個不夠完美的孩子也需要被肯定的愛著。一、「自我價值感」越高的孩子越自信!許多寶媽都會疑惑,為什麼孩子會問「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樣的問題。比如說孩子寫作業和考試,他可能自己覺得付出了努力,有這個進步已經不錯了,可是家長覺得不夠,就容易鞭策孩子不斷進步,不斷否定孩子,推著孩子往前走。在這個過程裡,通常孩子都會感到失落,覺得自己沒用,達不到父母想要的程度,自信心逐漸下降,自我價值感不斷流失。
  • 學會做一個有格局的女人,才有底氣贏得男人的「尊重」
    像個井底之蛙一樣的女人,感情的結局往往都沒有那麼好,在男人的眼中,一個整天只知道圍著他轉的女人,會讓男人對他失去興趣,而一個有韻味,有格局的女人才能夠讓男人更加尊重,更加珍惜。女人的目光是否長遠,決定了她在愛情和事業中的地位,一個有眼界有格局的女人,在事業以及愛情上,都能夠得到別人的重視與尊重。
  •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上)
    大家都在忙著追求自我價值,希望賺到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名望、或者一段心儀的情緣來實現自我的價值。而當這些實現的時候,很多人發現自己還是依然不快樂,他們面臨的焦慮、困惑、壓力跟其他人還是一樣,甚至更多。這是為什麼?怎樣才能擁有自我價值感?
  • 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要「贏得孩子」?
    3、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獲取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孩子的不當行為,建立對怎樣達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想法之上,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6、平等阿德勒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這也是正面管教堅決摒棄羞辱孩子的原因之一。
  • 幫助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孩子的錯誤行為識別孩子行為的密碼信息連結導正面管教所有人的首要願望都是感覺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每個人都在尋求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方式。01孩子尋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的錯誤行為當孩子感覺自己沒有人愛或者不重要的時候,他們往往有以下「四個錯誤行為目的」。
  • 平頂山事件:13歲女孩無知的背後,暴露孩子「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上面的兩個事件中,女孩辨認不出這樣的行為是危險的,有害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她們內心的自卑感和不配得感,因為在父母心中找不到用「愛」餵養的感覺。父母因為工作忙等原因漠視孩子的需求或者用溺愛的方式控制孩子,以至於孩子無法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很重要、我是有價值的」,造成自己成為低自我價值感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