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上)

2020-12-17 麗心舍

大家都在忙著追求自我價值,希望賺到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名望、或者一段心儀的情緣來實現自我的價值。而當這些實現的時候,很多人發現自己還是依然不快樂,他們面臨的焦慮、困惑、壓力跟其他人還是一樣,甚至更多。這是為什麼?怎樣才能擁有自我價值感?

美國塔拉.布萊克《全然接受這樣的我》

有好多年,我重複做著同樣的夢,夢中我奮力掙扎想要去某個地方,卻總是感到困頓不已;有時我奔跑上山,有時在巖石上攀巖,有時逆流而遊。夢中常常出現我所愛的人陷入困境,或是不詳的事情即將發生。我的心狂亂紛擾,身體卻總感到沉重無比且精疲力竭,仿佛在粘膩的糖稀間行進一樣。

我知道自己應該能夠解決問題,但是無論怎麼努力,就是無法到達想去的地方。我完全孤立,陷入困境之中,被害怕失敗的陰影所籠罩。全世界似乎只剩下這種恐懼,其他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這個夢境恰好體現了「缺乏自我價值的迷茫」的精髓。在夢中,我們往往好像劇本中的主人翁,註定要以既定模式來回應身處的情境,渾然不知也許還有其他抉擇。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陷入迷茫,受困於心頭的千頭萬緒,恐懼可能面臨的失敗時,基本上也陷入了於夢境相似的狀態。

我們好似活在一個完全決定了生命歷程的清醒夢境裡,奮力掙扎著試圖到達某處,試圖成為更好的人,試圖避免犯錯,試圖成就什麼…..界限外的世界就成了襯託的背景,它耗盡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

無論是吃午餐,還是開車回家的路上,無論是在跟伴侶交談,還是念故事給孩子聽,我們不斷地重複播放自己的憂慮和計劃。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相信無論怎麼努力,不知怎的,終究還是不可能達到標準。

與缺乏自我價值感形影不離的,是對他人與生命的疏離感。假使我們是有缺陷的,不健全的,又怎麼可能感到有所歸屬?這是一個噁心循環:我們自覺愈有缺陷,就愈感到疏離而且脆弱。而潛藏在自覺殘缺的恐懼之下,則是更原始的餓恐懼,擔憂生命除了差錯,壞事就要發生了。

我們對這種恐懼的回應,就是想要責怪,甚至仇恨我們認為問題根源的對象:譬如自己、他人,或者命運。然而,即使是將憎恨指向外界,我們的內心深處仍舊感到脆弱無比。

缺乏自我價值感與人際關係的疏離,導致形形色色的痛苦。對某些人來說,最顯著的就是呈現上癮的症狀。有可能是酒精,也可能是毒品或者食物;有些人則是對一段感情上癮,依賴某一個人或一群特定的人,好讓自己感到完整,覺得生命值得繼續;有些人則長時間勞累工作,好感覺自己很重要。這種上癮症狀在我們的文化中備受推崇。還有某些人則不斷製造外界的敵人,永遠在對抗世界。

這種自覺殘缺,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信念,使我們難以相信自己真為他人所愛。我們之中有許多人,生活裡潛藏著憂鬱的暗潮,或是對能否親近他人感到毫無指望。

我們害怕,當別人發現我們其實很無趣、愚蠢、自私,或者沒有安全感,就會排斥我們。而假使我們不夠迷人,可能永遠都不會有人用親密浪漫的方式來愛我們。

我們渴求一種毫無疑慮的歸屬感,憧憬與他人在一起時,可以輕鬆自在,全然接納他人。然而缺乏自我價值感之迷茫,卻使我們始終無法嘗到歸屬感的甜美。

當我們的生活倍感痛苦不堪或失控時,缺乏自我價值感之迷茫就會倏然倍增。我們可能會以為,生理疾病或沮喪情緒都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基因不良,或者是因為自制力不夠,抑或缺乏意志力的緣故。

我們也可能覺得失業或離婚是自身瑕疵的一種反射,若當初能再多盡一點力,若我們能有所不同,也許一切就會順利多了,即使我們可能也會將矛頭指向他人,然而心理還是默認自己錯在先,自己是始作俑者。

缺乏自我價值感之迷茫,所呈現的不一定是明顯的羞愧感與缺失感。當我告訴一位好友,我正在寫有關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主題,而這種傾向又是多麼普遍時,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對我而言,主要的難題不是羞愧,而是傲慢。」她堅稱自己是這樣的。

這位女士是個成功的作家和老師,她告訴我,她很容易產生優越感,覺得很多人遲鈍、無趣。由於受到很多人的景仰,這使得她恃才傲物、睥睨一切,自覺鶴立雞群。「承認這一點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她說到,「或許這就是你所謂的羞愧感吧,不過我真的很喜歡大家尊敬我……只有這個時候我才能對自己感到滿意。」

我這位朋友呈現的即使迷茫的另外一面。她繼續坦誠,當自己腸枯思竭、毫無創作靈感、自覺一無是處,或得不到讚賞的眼光時,她的確會不知不覺地喪失自我價值。與其單純地認可自己的才華,充分享受自己的優點,她還需要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或優越感,才能讓自己感到滿意。

總認為自己不夠好,我們就永遠無法放鬆下來,我們戰戰兢兢地監控著,不時在自己身上挑毛病。不可避免地找到毛病之後,我們就更加沒有安全感,更缺乏自我價值感,如此依賴我們就得更加努力了。這當中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究竟要往何處去?

(更多正念療愈與成長關注微信公眾號:麗心舍)

相關焦點

  •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下)
    我們處理缺陷常採取的對策我們「無所不用其極」,只求能逃避缺乏自我價值的痛苦,只要自己的缺點已經曝光,無論是在自己面前還是他人面前,我們都立即採取回應,焦急地想要遮掩赤裸的自己,就像亞當和夏娃墮落後一樣。經年累月之後,我們每個人都各自發展出一套對策,用來隱藏自己的缺陷,並彌補自認為有瑕疵之處。
  • 自我價值感
    這些孩子的不同,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自我價值感」不同。自我價值是一個很難去定義的詞。一般而言,我們在講自我價值的時候,主要是指在個人生活中,社會活動當中,社會和他人對於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的關係。所以每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實際就是在回答三個問題:一、我是誰?二、我活著是否有價值?三、我是否值得被愛?自我價值裡面就包括了人的尊嚴,以及保證人的尊嚴的物質精神條件。
  • 你之所以自卑、害怕他人關注,是因缺乏自我價值感,教你2個方法
    形成內向自卑、缺乏自信、害怕社交的性格的第一個因素是——自我價值感的匱乏。許多觀點認為,我們今天的心理特點和性格,主要是由於早年經驗及父母對我們的方式、態度和行為所塑造成的。我上篇文章指出,這種觀點是「歷史決定論」和「他人決定論」,也可以稱作為「外在因素決定論」。
  • 為什麼要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感」越高,孩子越自信
    就是孩子的一句話,我才意識到,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實在太低了,不管面對什麼事情,他們都會產生一種「都是我的錯」的觀念。 很多家長在面對類似的情況,都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而是認為簡單的小情緒。不要忽視「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性,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
  • 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更有自尊,卻常常被父母的行為破壞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是受益者,他們會因此提升自我價值感。01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在付出中得到提高《跟不安的自己談談》中提到,自我價值感是指一個人對自我重要性如此,孩子有了非常好的情感體驗,自我價值感就在付出中提高了。
  • 培養孩子自我價值感,才能讓他們更加自律自覺
    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自願變得更好,朝著更積極的方向努力一個孩子最終能夠走多遠,往往取決於很多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價值感。因為只有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能夠對別人和社會做出貢獻的時候,才能激發起他的自尊和自信心,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對於人生擁有極高的熱情度。
  • 提升孩子的價值感,前提是:父母先提升自我價值感
    如果父母通過取悅他人而獲得認同,迴避真實的自我和掩蓋真實的想法與感受,那麼孩子也會模仿這種不真實的生活方式。 想要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先要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一:就是要補先天之氣 我們的自我評價,自我認知跟早期的父母的評價有關,我們會受到指責和忽略,或者經歷了匱乏,還有傷心,難過,而且付出了太多,這個是要和過去和解的。
  • 自殺遊戲藍鯨悄然蔓延,專家:折射一些青少年缺乏自我價值感
    經過家長和老師的進一步了解,初步判斷小蔓已進入「藍鯨」遊戲的第四關,即在紙上畫上藍鯨,拍照給某人。經過檢查她的手機,此前有手臂放在菜刀下的圖片,每天有組織向她傳送網絡歌曲,下載恐怖電影,並在深夜瞞著家人觀看。
  • 忙碌的生活需要閒下來,給自己一堂禪修課,找尋自我
    俗話說,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認為自己一向正確的人。我們愈是自感有缺陷,就愈難以坦承自己的過失,而怪罪他人卻能幫助我們暫時卸下失敗的重擔。令人難堪的真相卻是,上述種種對策只不過強化了不安全感,持續支撐著我們缺乏自我價值的迷惘;我們愈焦慮地編織故事,告訴自己未來可能會遭遇失敗,或者不斷地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毛病,就愈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有缺陷。
  • 自我價值感高的女人才能獲得幸福
    女人一談戀愛就失去了自我,被愛衝昏了頭腦。其實,兩性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應該是女人。男人是需要被女人引導的,是需要寄託給女人靈魂的,而不是本末倒置,女人把靈魂交給了男人。女人的自我價值感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工作去做事,被社會需要,服務於社會。才能升華靈魂,獲得價值感、幸福感。一個自信洋溢的女人,才能獲得異性青睞與尊重。
  •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低,如何做才能提高自我價值感?這幾點是關鍵
    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較低。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都是自己的錯,父母不愛自己,沒有自信心。所以,才會導致孩子出現這種行為。一、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通過家庭這個外在因素建立起來的。什麼是自我價值感?
  • 劉敏濤中年叛逆:自我價值感決定婚姻幸福度
    決定身處天堂還是地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我們自我價值越高,越能夠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賞的話,就會越少的依賴伴侶給予我們持續而具體的愛的證明。女人通常對伴侶的期待是:弱水有三千,而你只取一瓢飲。
  • 「我覺得沒人會喜歡我」:自我價值感缺失的女生如何自我救贖?
    但是閨蜜內心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缺失總是阻撓著這段關係的發展卻又是事實。 這缺乏安全感的源頭,其實就是典型的自我價值感缺失,不相信別人會無條件地愛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 問自己24個問題,看看你是否因為自我價值缺失而迷茫
    因缺乏自我價值而迷惘想要解脫自在,第一步就是去辨認那助長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信念與恐懼。停頓幾分鐘,仔細思考有什麼是自己會習慣性排斥推拒的,這會相當有幫助。1 我是否如實接受自己身體的原貌?覺察自己究竟希望他人如何看待我們,以及不想讓他人看到哪些部分,往往最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迷惘所在。回想最近跟你相處的某個人--某個你欣賞、尊敬但交情還不深的人。你最不想要這個人從你身上看到什麼?(比如說,你很自私、沒安全感、有嫉妒心?)
  • 在班級管理中提升學生自我價值感,關注心理健康,實現有效管理
    自我價值感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聯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即高中生對自我越滿意,心理症狀就越少,心理健康狀況就越好。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表明,在自我價值感與學業成績的關係方面,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學業成就具有中等程度的相關。我國學者蘆朝霞也做過關於父母教養方式、自我價值感與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中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學業成績緊密相關。
  • 自我價值感的高低,決定了你的生命狀態 丨怎樣提高自我價值感?
    」  之前我們經常提到自我價值感,也知道自我價值感低會對一個人有很多負面的影響,但是,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自我價值感低呢?我們可以先看兩個相反的例子: Ta說話時聲音很小,總是怯生生的,說話時也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
  • 提高孩子自我價值,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這3點值得學習
    文|萱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的價值感對孩子的價值感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對此有所重視。之前看了一個短視頻,上課時老師在黑班上寫下「20元錢能做什麼?」
  • 公主從不缺白馬王子,自我價值感決定了你會不會被甩
    她的自我價值感就是面對生活最大的資本。你的自我價值感在哪裡,你就會在哪裡自我價值感就像是一個人的吸引子 (attractor),它會把人放置在與其力量(吸引力)相應的區域。自我價值感弱,人就不會相信好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總覺得自己不配過好的生活。
  • 等待覆工讓人感到焦慮的真正原因是:自我價值感缺失
    表面上看,在等待覆工的過程中,之所以讓人感到心慌、焦慮,是因為大家擔心自己的個人利益受到損害。實際上,抽絲剝繭,本質的原因是:自我價值感缺失。這是一種讓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的感覺。自我價值感的體現需要一個必備條件:與外界交互。換句話說就是:我做了一件什麼事,對別人(事情、環境)產生了什麼影響、起到了哪些作用。
  • 平頂山事件:13歲女孩無知的背後,暴露孩子「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以上事件發生,其實都是父母在從小在家庭教育中,方式出現錯誤,導致女孩的「自我價值感」低或者沒有,從而對別人的一兩句好話就認為別人關心自己、愛自己,最終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什麼是「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感,是指個體看重自己,覺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會重視,在團體中享有一定地位和聲譽,並有良好的社會評價時所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有此情感體驗者通常表現為自信、自尊和自強;反之,則易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