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天饞到春天,阿拉寧波有多鮮?

2020-12-22 一隻愛吃的牛

在寧波話裡,菜餚往往被稱作「下飯」。

▲ 寧波小海鮮,讓人從冬天期待到春天。

老底子寧波人請客,上來多會招呼一聲「下飯嗯搞,飯切飽!,意思大抵是「菜沒多少,飯請吃飽」——這當然屬於自謙的客套話,但甬幫菜的確鮮鹹開胃,無論是來自東海深處的鮮靈美味,還是江南煙雨中的鹹齏(jī)新筍,都讓人見之食指大動,連下三大碗飯,「鮮到掉眉毛」!

▲ 「鮮到掉眉毛」的雪菜黃魚湯麵。

而一年四季裡,住在江南魚米之鄉,又正對著舟山漁場的寧波人,先天就佔據了地利之便,依據時令物候,把菜譜嵌到了二十四節氣表中,翻一頁有一頁的吃食;又極善於食材間的搭配,用鹹齏吊出黃魚的鮮美,以豬油勾起湯圓的甜蜜,可謂匠心獨具。

▲ 寧波湯圓,裡面晶瑩湧動的就是豬油。

春天到來,食材們也忍不住「蹦躂上桌」——新風晾曬的魚鯗臘腸、冬天裡醃製的雪裡蕻、春天的「急先鋒」薺菜、清晨撈上來的小海鮮……

阿拉寧波小海鮮,米道交關贊

早在7000多年,「老寧波們」——當然,當時還叫河姆渡人,就受到了海洋的誘惑,將手探向了豐饒的東海。

依山傍水,面朝大海,自古就以捕魚為業。

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不乏精良的漁獵工具和大量的魚骨、貝殼,足見「寧波人」吃海鮮的歷史之久;而到今天,「小海鮮」則成為了甬幫菜中的「頭牌」,無論是煙火氣十足的大排檔裡,還是闔家團圓的年夜飯中,數不盡的小海鮮,都堆疊著他們傳承的海洋記憶。

▲ 「大海鮮飽眼福,多吃膩口;小海鮮飽口福,久食不厭。」——紀錄片《小海鮮》

小海鮮裡最下飯的,首推肥美鮮嫩的泥螺。寧波黃泥螺的生長,分為三月、五月與八月三季,當季之時在灘涂上撿夠滿滿一筐,回家洗淨脫水,再先後由淡鹽水黃酒浸泡,醃製成「醉泥螺」,就能放上幾個月而不壞。因此,寧波人一年四季幾乎都能吃上這道「下飯菜」。

▲ 對於老饕來說,泥螺堪稱佐酒的無上妙品。

南方的夏天潮溼溽熱,胃口不開,嘬一口軟嫩的泥螺,肥美的螺肉就如同流體一般,滋溜一聲滑到嘴裡,帶著極致的鮮美充盈在口腔和鼻腔之中,這時候扒一筷子米飯入口,瞬間就來了食慾;到聚會的餐桌上,觥籌交錯,一道作為冷盤的泥螺率先端上桌,用以下酒也堪稱絕品,平日的忙碌疲憊,都在「老酒咪咪,海鮮嘬嘬」的愜意裡釋然。

▲ 淡菜不淡,反而鮮味濃鬱。

到七八月份,號稱「東海夫人」的淡菜,也陸續出現在寧波人的餐桌上。淡菜個大,頗有點雍容氣度,味道醇厚香濃,如果去殼曬製成幹,就成了唐代的皇室貢品「寧波貢幹」,鮮味被日光「濃縮」之後,無論是炒菜、放湯還是熬粥,都能夠迅速制霸全場。

到農曆十二月,雌蟹的紅膏達到了頂峰,在寧波人年夜飯裡,「門面」當屬一味紅膏嗆蟹。中國人素來偏愛河蟹,作為海洋出品的梭子蟹,在別處往往遭受冷遇,然而卻是老寧波們的心頭好,當天趕個清早,從市場裡提一袋剛出海的梭子蟹,拎回家放鹽水裡先泡上兩天,這招來自東海漁民的「嗆蟹」,隔著表殼,直將鹹味逼入蟹身之中。

待到整蟹醃漬入味,渾身上下充盈著水分和鮮味,用刀把一隻蟹分作十份,每一塊上都帶著紅亮細膩的蟹膏。再澆上隔壁紹興的黃酒,在酒香的激發下,蟹肉白嫩細滑,嘬入嘴中如「面朝大海」,鮮味滿口滿鼻;紅膏則豐盈潤澤,入口即化,堪稱「活色生香」。紅膏嗆蟹最是「下飯」,猶在寧波人的年夜飯中必不可少,人多的時候甚至用盆裝,供一大家子分食,最是團圓味道。

冬筍、「三臭」和鹹齏,才是寧波人的陸地神「鮮」

對於寧波人來說,富有生機的時蔬和歲月釀造的醃菜,是他們迎接春天的方式。

寧波人過年過節愛吃炸春卷,春卷裡只放三樣——薺菜、筍絲香乾,儼然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氣象。桌上多大魚大肉,薺菜最清口,味有回甘;極鮮美,且暗合時令,從冬至到立春,從冬筍到春筍,從放湯到油燜,吃貨們大抵就是這麼計時的;香乾則平衡了兩者的風味,口感比之肉絲猶勝。

然而不管冬筍和薺菜再鮮,也抵不過醃菜由歲月打磨出來的風採。

在寧波,有種醃菜方法叫「臭」。老寧波人的家裡,過去在屋簷下、角落裡、過道旁,往往都藏著一個「祖傳」的臭滷罈子,當地人稱之「臭滷甏(bèng)」。要開始制滷時,先向左鄰右舍討一小碗「陳年臭滷」,作為引子,再把咬不動的筍根、冬瓜、莧菜梗、茭白乃至豆腐千張,一股腦地扔進去,任憑它隨時間發酵,臭氣燻天,臭驚四鄰。

▲ 寧紹名菜「蒸雙臭」,外面綠得發酸的就是臭莧菜梗,裡邊一般放些臭豆腐。 圖/

然而正像《易經》裡的「否極泰來」,臭到了極致,反而成就了鮮。聽說周作人在北京的時候,曾收到一罐寧、紹一帶寄來的臭莧菜梗,深情地稱其「有一種舊雨之感」,空心的杆子裡有著果凍似的膠體,滋溜一吸,滿嘴都是鹹、香、鮮味,汪曾祺更是稱之為佐粥的無上妙品。

▲ 上圖:雪菜竹筍小豌豆蛋湯。下圖:用豬肉、竹筍、豆腐乾、雪裡蕻製成的青團餡料。

而所有醃菜裡,用雪裡蕻醃製的鹹齏最是寧波人的鄉情,大概可以與黃魚並列,堪稱寧波版的「蓴鱸之思」。秋冬之交,寧波人就會準備幾口大石缸,把收割下來的雪裡蕻削去菜根,平鋪其中。雪菜以東鄉邱隘的和西鄉樟村「貝母地」的為佳,處理好原料,怎麼在缸裡疊放可是門大學問——

缸底鋪鹽,再把雪菜根向外、葉向裡地層層碼上,並逐層撒鹽,為的是讓其排列緊密,減少殘留空氣;更狠的是,裝完滿滿一缸後,就得光著腳站上去把雪菜踩癟踩爛,從四周到中央跳一支舞,最後壓上幾塊石頭封頂。如此,一月之後可成大名鼎鼎的寧波鹹齏,連醃完剩下的滷汁,都是寧波人家灶間的必備的「液體味精」

「三天勿吃鹹齏湯,腳骨有點酸汪汪」,對寧波人來說,鹹齏本身就是下飯神器,口感香脆,味道又酸得通透、敞亮,還帶些醃漬而來的鹹鮮風味;如果用來炒菜,一盤鹹齏筍絲,足以驚豔四座;用來吊湯,最經典的鹹齏大湯黃魚,海陸雙鮮,獨步天下,這道絕味被寧波人帶到上海後,備受追捧,金宇澄的《繁花》裡說夜上海「風裡一絲絲蘇州河潮氣,鹹菜大湯黃魚味道」。

這是上海腔調,同樣也是老寧波的味道。

甜甜黏黏鹹鹹,「小寧波」賦予「大上海」的糯米基因

寧波人和上海人的關係尤為密切而微妙,絕不是一碗鹹菜大湯黃魚那麼簡單。從1852年到1948年,寧波人用佔當時上海1/5的人口,創造了上海的1/3財富,寧波商人的崛起,也影響了上海人的飲食方式。

每年過元宵節,上海人腦子裡想到的首先就是寧波湯糰——外皮得是水磨粉做的,裹湯糰前一定用布袋瀝乾水分;制餡須是豬板油,即內臟外呈網狀的那層脂肪;和入新磨的黑芝麻粉,再加進大量白糖,混合攪勻,喚作「黑洋酥」

▲豬油與黑芝麻,攪拌出纏綿悱惻的流沙口感。

煮寧波湯糰同樣要精細,待湯糰煮至浮起水面,還須加少量冷水,讓內餡煮熟,水再沸後方可出鍋。這樣的湯糰,湯清、色白、渾圓光澤,口感上油而不膩,香甜滑糯俱全,煞是好吃。如果煮過頭了,湯糰皮薄,就有「露餡兒」的煩惱。據說當年美國人在上海時候,遇見精細的寧波湯糰,讚不絕口,一傳十、十傳百之間,竟傳成了「這東西真比原子彈還精巧!

▲ 比「原子彈」還精巧的寧波湯圓。

而上海人吃年糕,大多偏愛寧波的「水磨年糕」,糕粉用寧波特產的上白「晚稻米」加水磨製而成,綿軟又不黏牙。在過去,每年收完最後一茬晚稻,進入農閒時,「搡」年糕就成了寧波人手底下最熱鬧的一樁大事,得一家人忙碌幾天功夫,徒手搗搡,才出得來這細膩又富有韌勁的「水磨年糕」。

▲ 堆疊成積木狀的年糕。

而且寧波人吃年糕不顧什麼「南甜北鹹」的說法,五花八門,且多偏鹹口。最地道的薺菜筍絲炒年糕,號稱「灶君菩薩伸手撈」,還好是素食,放不得葷腥;百搭的鹹齏,也可以用來與年糕燉成「鹹齏冬筍年糕湯」,滋味不遜「醃篤鮮」;還有道梭子蟹炒年糕,一個極鮮香,一個極素寡,可謂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不似人間滋味了。

年糕不易入味,但口感軟糯最是迷人。因此在一盤寧波人的年糕前,不管是筍絲、鹹齏還是梭子蟹,只管去負責「鮮絕天下」,而水磨年糕只是從一而終地纏綿溫柔。

相關焦點

  • 冬天就饞肉,媽媽拿手好菜梅菜扣肉,鮮香入味,我家每周都吃
    冬天就饞肉,媽媽拿手好菜梅菜扣肉,鮮香入味,我家每周都吃冬天一到了就特別想吃肉,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這樣,可能是身體需要營養來禦寒吧,所以一到了天冷的時候,家中的老人都會說孩子多吃肉,冬天才會不會冷,雖然是好意,但是多吃肉還有一個壞處
  • 冬天就饞這道菜,雞塊和小土豆一起燉,鮮香入味又下飯
    冬天就饞這道菜,雞塊和小土豆一起燉,鮮香入味有下飯早上去了一趟菜場,幾乎每家菜攤前面都有土豆賣,有的土豆個頭比較大,有的土豆則是小個頭的,其實這樣的小土豆更加受歡迎,口感軟糯清脆,就看是什麼烹飪方法。這個要比單獨做紅燒雞好吃多了。這也是一道北方的經典菜,小雞不一定非燉蘑菇,還可以改成土豆。土豆充分的吸收了雞汁,吃起來更加入味,就算是湯汁拌飯也特別下飯,好吃到停不下來。冬天就饞這道菜,雞塊和小土豆一起燉,鮮香入味有下飯。
  • 十堰這些讓人饞哭的美食,冬天安排起
    十堰這些讓人饞哭的美食,冬天安排起 2020-12-1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天到了,「開春第一鮮」該吃了,6種做法「鮮到家」,有好菜了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韭菜從古至今一直被視為上等食材,當年西漢元帝為了在冬天也能吃上一口韭菜,還跨時代地建造了「溫室大棚」,在《漢書·召信臣傳》中曾有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
  • 它是冬天第一鮮,入冬後該多吃,包餃子鮮美多汁,上桌被掃光
    在膠東地區,你要問大家最愛的美食,10個人有9個會會異口同聲的說當然是餃子咯。餃子,在小編的老家也稱餶飵,北方人愛麵食,那是一天不吃饞得慌。老話說:好吃不如餃子。今天分享一個冬天我家常包的餃子,用整個的蠣蝦蝦仁來包,這樣的餃子餡吃到嘴裡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鮮,第二個感覺是太鮮了。
  • 不出門的冬天,我實在饞死羊肉煲了
    在凜冽(或和煦)的冬風中,吃一口鮮嫩彈滑的鮮羊肉,滋補益氣,美滋滋。羊肉有多好吃?汪曾祺先生寫內蒙古的《手把肉》,羊肉切成大塊,只用白水煮,用一柄蒙古刀割著吃,不預備佐料,頂多就是蘸碗鹽水就著吃。最會寫吃的他,只用了四個字來形容這道菜:無與倫比。這,大概就是上世紀所說的「好吃到失語」了吧。
  • 冬天,這道炒香芹,三兩天不吃就饞,每次炒一盤,飯菜都能吃精光
    接下來推薦一種,常被大家忽視的蔬菜,這個蔬菜帶有清香味,很適合冬天容易上火的人吃。 這個菜便是芹菜,芹菜它是一年兩季的食物,在春天和冬天是兩個最合適吃芹菜的季節,這個時候的芹菜比較的鮮嫩,而且筋膜也不是很多。
  • 狗狗冬天身上也有跳蚤,若不驅蟲,小心春天大爆發
    很多寵主覺得冬天天氣冷,跳蚤肯定不能存活,所以就不給狗狗驅蟲了。而實際上,狗狗冬天身上也會有跳蚤,如果不及時驅蟲,小心春天大爆發!狗狗冬天為什麼還會有跳蚤?很多人問,冬天天氣這麼低,跳蚤居然還能存活?是的,冬天的溫度,根本不可能把跳蚤殺死,要真能殺死,估計狗狗也掛了。在冬天,跳蚤只是孵化的時間比較慢,當它感受到 狗狗身上的溫度比較高時,就會立即附在它身上,那跳蚤就可以活過這個冬天了。等到春天來了,跳蚤就可能會出現一個大爆發時期。
  • 春天,孩子就饞這早餐,營養簡單味道好,養胃又暖身,就是吃不厭
    春天,孩子就饞這早餐,營養簡單味道好,養胃又暖身,就是吃不厭!今天小面姨給大家分享一道「香菇雞肉粥」的做法,這是一道美味好吃又解饞的早餐粥,一到春天,我會隔三差五做給孩子吃。春天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關鍵季節,春季的一日三餐是事關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大問題,所以我特別注意我家孩子的營養補充。大家都知道,春季新鮮食材多,看上去好吃的蔬菜應有盡有,但春季溫差大,氣候乾燥,也是比較難把握的季節,葷素食材的搭配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家裡,我對孩子的三餐飲食以素為主,以葷為輔,中間以粥、羹、湯等飲食品類搭配,算是比較適合我家孩子的一種飲食搭配方式。
  • 一到冬天就饞這,鮮美滋補還禦寒,做一盆都吃光,暖暖和和過冬天
    一到冬天就饞這,鮮美滋補還禦寒,做一盆都吃光,暖暖和和過冬天到了數九寒天的季節,北方倒處一片蕭條,樹上光禿禿的,草都枯黃,積雪點點,這樣的天氣我家就愛吃這菜。做上一大盆鍋,鮮美入味特別好吃,最適合寒冷的冬天。
  • 冬天就饞我媽做的這道菜,每次炒一盤剛上桌就被搶完,好吃又下飯
    冬天,就饞我媽做的這道菜,每次炒一盤,剛上桌就被搶完,好吃又下飯,十分的美味。冬天到了就會想起老媽做的醃蘿蔔,醃蘿蔔吃起來清脆爽口,又帶著淡淡的酸辣味,既可以從罈子裡拿出來就吃,又可以用它來炒菜,尤其是跟肉或是臘肉一起炒,那味道鮮香又美味。
  • 冬天就饞這道菜,鮮辣美味,用調羹挖著吃最過癮,我家一周吃幾頓
    冬天就饞這道菜,鮮辣美味,用調羹挖著吃最過癮,我家一周吃幾頓。冬天的菜餚就要口味稍微重一些,吃它個熱乎勁,入味鮮美,一頓飽餐後渾身上下熱乎乎。我家一周要吃幾頓,每次都要特地多燒點,怕一頓不夠吃。土豆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蘋果還土豆是可以當菜吃也可以當主食的一種食材,所含的維生素C相當於蘋果的10倍,一直有「地下蘋果」之稱。
  • 冬天,我家孩子就饞這菜,蒸一蒸15分鐘上桌,鮮香入味人人愛!
    為了讓家人吃得更好一些,讓全家人的身體得到從裡到外能抵禦嚴寒的侵襲,我今天專門給家人做了這道雞肉蒸土豆的美食,這道菜是一道蒸菜,不但食材有雞肉和土豆,而且蒸出來之後,讓口感變得更加綿軟,更有利於腸胃消化。到了冬季,很多家庭都會加大牛羊肉的進食量,很多人一日三餐中,至少會有一頓飯跟牛羊肉有關。
  • 冬天,吃雞肉鴨肉不如它,每天炒一盤,滋補又饞人,冬天不生病!
    說到冬天,冬天是吃蘿蔔的季節,民間有吃蘿蔔不生病的說法,蘿蔔之中青皮蘿蔔營養最高,不煮不蒸,搭配豬肉絲一起吃,美味下飯,比雞肉鴨肉更好吃,正適合冬天后食用。今天分享一道青皮蘿蔔的新吃法——青皮蘿蔔炒肉絲,青皮蘿蔔水分煮,口感甘甜清脆,肉絲非常細嫩,超級美味。很多人不知道這盤青皮蘿蔔炒肉絲的做法,小編帶著網友具體聊一聊吧。
  • 天越冷就越饞這菜,鮮香入味,油而不膩,就是太費米飯了
    天越冷就越饞這菜,鮮香入味,油而不膩,就是太費米飯了馬上就要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這一年就又要過去了,馬上就要跟2020年說再見了,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但是相信大家跟我一樣收穫做多的就是健康
  • 冷天最饞這鍋菜,燜一燜十分鐘好鮮到流口水,孩子愛吃長個體格壯
    冬天外面吹著北風, 而在屋裡家人圍坐在一起,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燉煮菜或者小火鍋,吃到口裡暖暖的,身體也頓時暖和起來了。很多人存在一種偏見,認為燜煮菜一般都不加油,沒有炒菜那麼香,那麼有滋味,且營養損失大,其實不然,燜煮菜做時沒有那麼高溫,就不會產生致癌物質;其實燜煮菜通常將多種食材放在一起烹飪,讓飲食更多樣化,營養更均衡;且大多數燉煮菜食用時連湯帶菜會一起吃掉,這樣營養反而易吸收,一點也不浪費。
  • 冬天,蘿蔔和它是絕配,簡單炒一炒,營養極高,滋補又饞人
    #當代美食圖鑑#說到冬天,冬天是吃蘿蔔的季節,民間有吃蘿蔔不生病的說法,蘿蔔之中青皮蘿蔔營養最高,不煮不蒸,搭配豬肉絲一起吃,美味下飯,比雞肉鴨肉更好吃,正適合冬天后食用。冬天,遇見這菜多買點,簡單炒一炒,營養極高,滋補又饞人。
  • 豬肉和它天生是一對,炒一炒,色澤豔麗鮮香撲鼻,吃完身體特暖和
    冬天,這道下飯菜,三兩天不吃就饞,每次炒一盤,飯菜都能吃精光冬天,天氣變得十分寒冷,而且也比較的乾燥,人很容易會出現心煩,身體不適的情況,所以平時在飲食上我們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吃一些能夠清熱的食物,比如蘿蔔,不過比起蘿蔔,接下來推薦的一種,常被大家忽視,這個蔬菜帶有清香味,很適合冬天容易上火的人吃。
  • 冬天,家人就饞這道菜,便宜又好吃,簡單一炒拌麵下飯都不錯!
    導語:冬天,家人就饞這道菜,便宜又好吃,簡單一炒拌麵下飯都不錯!炒酸菜,不要直接下鍋炒,多做1步,鹹香開胃無異味,百吃不厭由於冬季天冷的原因,根莖類食材多,鮮嫩的綠葉蔬菜少之又少,即使是能見著少數幾種,它的鮮嫩程度也不如其他的季節,此時市場上有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加工食材,它是用芥菜做出來的泡菜,通常都是一大缸或是一大桶的,堆在一起,只要挑上2-3顆就夠吃一餐了。
  • 年夜飯燉魚就加瓶「它」,魚肉香嫩魚湯那是真的鮮,保證全家都饞
    而冬天吃魚的最佳方式應該就是燉魚了。當然,燉魚的技巧也很多,如果大家想要在燉魚的時候保持魚肉鮮嫩的口感的話,就一定要記得加上一瓶它,這樣做出來的燉魚才是最為美味的,上桌之後估計就會被搶光了。年夜飯燉魚就加瓶「它」,魚肉香嫩魚湯那是真的鮮,保證全家都饞。冬天大家最好不要做煎魚吃,因為煎魚非常容易冷,冷了之後魚肉的腥味和油膩的味道就會散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