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現在的房地產開發商們感到著急了,因為在銷售不佳的情況下,回款就會變難,手中的現金流就容易出現問題,隨之而來的是銀行債務利息。銷售可以緩一緩,但是銀行貸款和各項負債是不會等人的,即便是延遲還款,但是等的時間越長就等於融資成本越高。
一方面,根據克爾瑞數據顯示,在2020年,有95家典型開發商企業總計超過5570億元的債券到期,總金額比2019年全年增幅高達43%,全年有3個償債高峰期,分別為1月份、7月份和11月份,償債金額分別超過600億元、610億元及660億元。
另一方面,受到「黑天鵝」影響,2020年以來樓市冷冷清清。
一、樓市受「事件」影響,銷售不佳。
在2020年開年之前,就有南京、杭州等超過10個城市零銷售出現,在事件之前的一周裡有超過25個城市出現一周零成交,在事件之後的一周裡有超過27個城市零成交,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宣布廣大業主們只能穩坐家中,相信零銷售的城市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從1-2月份房地產銷售額來看,全國百強房企整體銷售規模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降低,同比下滑達到23.8%。其中,有超過80%的房地產企業在2月和前2個月的累計房地產銷售都出現下滑情況。這就直接導致了百強房企各銷售梯隊的入榜門檻不約而同出現降低。到2020年2月末,全國百強房企的OP50和TOP100銷售操盤金額上榜門檻分別為36.5億元(同比降低35.6%)和12.3億元(同比降低37.1%)。TOP20和TOP30房企銷售門檻也下滑了30%左右,下滑幅度比1月份出現進一步擴大。
二、此情此景,「救樓市」再度襲來!
眾所周知,影響房地產市場短期發展走向的是兩大政策,第一項是短期金融政策,金融措施越積極,就越能調動市場購房者積極性,因為這降低了他們的買房成本。第二項是短期限購、限售措施的開放。只要這兩項具備其一,那麼市場的潛在購房需求就很容易被釋放出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房價漲跌可想而知。所以不少人表示如果大家都採取「積極的」拯救樓市計劃,那麼未來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很大,這一點不缺乏證據支撐。
目前為止,上海、無錫、西安等超過20多個城市有類似的舉措出臺,有的城市緊緊圍繞對開發商解困,而有的城市則相對前衛一些,例如給買房人補貼200元/平米,再例如降低首付款比例等。
在2014年至2016年間,我們似曾相識,在國家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大背景下,開啟了一系列積極的房地產金融政策,例如買房給補貼、買房20%首付款比例、貸款利率還可以七折、八折等。隨後我們見到的是市場購房需求的短暫迸發,房價一路高歌猛進。
三、那麼,按照前文說的經驗,現在房價要漲?炒房者該出手了?「1個舉動」給人明示。
根據河南信息,前幾日發布了新的房地產政策,例如首套房按揭貸款比例從30%降低到了20%,買房還給補貼,同時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這些措施的出臺,結果顯而易見,就類似於5年前的那一幕。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
在2月28日的時候,進行了政策回歸,要求其堅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落實好地方城市的主體責任制,保持房地產政策延續性、穩定,不能夠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一方面是不少城市新的涉房政策出臺,另一方面是個別城市對房地產政策「過於積極」的警鐘敲響,這一舉動,給地方城市和買房人明示,表達出了非常明顯的幾點意思:當下的房地產市場確實需要予以適當的政策支持,這毋庸置疑;但是不能把支持力度過分了,更不能把穩樓市做成了「給樓市添把火」,這樣也會適得其反。所以房價不會上漲,總體平穩,炒房也不可能的。
當下樓市,對買房人而言,在國家一貫的定調下,房價平穩仍然是大局所在。所以炒房者依然是沒有空間的,但是剛需該不該買房呢?歡迎留言評價。
學習房價、買房知識,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