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陝西按照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思路,確立了構建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目標,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2018年,陝西國內生產總值2.44萬億元,同比增長8.3%。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更是高達29.3%。
「樞紐經濟」: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
「西成高鐵開行頻次堪比城際公交車。」經常往返西安和成都兩地的西安市民劉珂感嘆。如今,西成高鐵日均發車117趟,高峰時期每天超過140趟。西安鐵路局日均發送旅客4.79萬人次,成為中國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之一。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作為古絲路起點的陝西,再次迎來加快發展的機遇。近年來,陝西現代交通體系建設不斷提速,「宏圖」盡顯。
眼下的陝北,春意盎然。延川縣乾坤灣鎮碾畔村的郝世斌在為新一年的生意忙碌。去年8月,全長800多公裡的陝西沿黃觀光公路建成通車,公路剛好經過郝世斌的鎮上,不僅讓當地群眾出行更便捷,也帶來了人氣和收入。
這條沿黃河而建的公路經過榆林、延安、渭南、韓城4市12縣市、72個鄉鎮、1220個村,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動脈,直接受益人口達220多萬。
日趨完善的公路和鐵路網正成為陝西區域整合發展的助推器。西安至鄭州、太原、成都、蘭州的高鐵已開通,至銀川、重慶和武漢的高鐵即將建成或正在規劃施工。未來5年,穿秦嶺高鐵環線將給西安、成都、重慶三個西部城市融合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西安還開通了至美國芝加哥、荷蘭阿姆斯特丹、越南河內、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韓國首爾等多條國際貨運航線,鹹陽國際機場年發送旅客446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1萬噸。
陝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徐強說,陝西正探索儘快形成「航空帶動、陸空互動、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真正把陝西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驅動西部經濟發展的引擎。
「門戶經濟」:築起向西開放新高地
以對外開放、合作為內容的「門戶經濟」,以「陸空聯動」方式在三秦大地推進。
不久前,在對中歐班列開行城市反覆評估後,阿拉山口黑土地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帝雄決定與「長安號」長期合作,將自己在哈薩克斯坦租賃50萬公頃土地產出的小麥、菜籽所加工出的麵粉和菜籽油運到西安後發往全國。
「『長安號』讓我告別了過去國際聯運在申請車皮、辦理整體手續等產業鏈上的痛點,從數量和時間上都得到保證。陝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中心位置,從這裡以800公裡畫一個同心圓能覆蓋約5億人口。」吳帝雄說。
積極拓展國際線路爭取多類型口岸資質,用「艙單歸併」解決通關手續耗時長、耗費高的難點;用北鬥衛星系統對在途貨櫃位置、施封狀態、溫度、溼度等信息進行實時跟蹤……2018年,「長安號」積極創新,實載開行量、重載率以及貨運量在全國領先。
作為以發展航空城為定位的國家級臨空經濟區,陝西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以西安鹹陽機場為依託,加速發展臨空產業。
在陝西國際航空物流港,目前已有普洛斯、豐樹和「三通一達」等66家現代物流企業落戶。依託通達全球的航空網絡,航空物流港可將進出口貨物快速分撥配送全球。
通過加速構建「陸空聯動」立體絲路通道,陝西正重現「萬商雲集」景象:三星儲存晶片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投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20個國家在西安設立籤證中心;世界500強中的215家在西安投資或設立機構;去年西安舉辦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吸引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商參會。
「流動經濟」:促生產要素澎湃湧流
大力促進流動經濟發展,陝西將重點聚焦於「人」。今年2月13日,西安戶籍準入政策再次放寬,本科學歷以上,不受年齡限制就可以落戶西安。通過戶籍新政,陝西首度實現了百萬外來人口落戶「長安」。
「人才流動正給區域發展帶來蓬勃的生命力。」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鍾洪江說,「過去是人才跟著項目走,而現在項目、資金、信息、技術跟著人才走,人才本身就是生產力。」
同時,流動經濟通過撬開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外來資本的「閘門」,讓億萬資金匯聚三秦,陝西金融「大動脈」得以強力搏動。
流動創造的紅利給企業帶來活力。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西北區總經理孫桂宇表示,京東在落戶陝西時,就提出過打造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智慧物流產業基地,以達到產業集聚的效應。通過兩年來的物流合作,客戶達到數千家,形成了上億元的產業規模,物流合作商家配送時效普遍提升了2倍以上。
此外,高質量重點創新項目建設不僅加快推進了陝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還有力地支撐了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等「三個經濟」建設。而「三個經濟」又助力、引領陝西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一棵嫩草丨校對:米多
審核:波瀾不驚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