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內陸省份改革開放新高地

2020-12-27 西安大交通發布

黨的十九大以來,陝西按照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思路,確立了構建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目標,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2018年,陝西國內生產總值2.44萬億元,同比增長8.3%。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更是高達29.3%。

「樞紐經濟」: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

「西成高鐵開行頻次堪比城際公交車。」經常往返西安和成都兩地的西安市民劉珂感嘆。如今,西成高鐵日均發車117趟,高峰時期每天超過140趟。西安鐵路局日均發送旅客4.79萬人次,成為中國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之一。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作為古絲路起點的陝西,再次迎來加快發展的機遇。近年來,陝西現代交通體系建設不斷提速,「宏圖」盡顯。

眼下的陝北,春意盎然。延川縣乾坤灣鎮碾畔村的郝世斌在為新一年的生意忙碌。去年8月,全長800多公裡的陝西沿黃觀光公路建成通車,公路剛好經過郝世斌的鎮上,不僅讓當地群眾出行更便捷,也帶來了人氣和收入。

這條沿黃河而建的公路經過榆林、延安、渭南、韓城4市12縣市、72個鄉鎮、1220個村,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動脈,直接受益人口達220多萬。

日趨完善的公路和鐵路網正成為陝西區域整合發展的助推器。西安至鄭州、太原、成都、蘭州的高鐵已開通,至銀川、重慶和武漢的高鐵即將建成或正在規劃施工。未來5年,穿秦嶺高鐵環線將給西安、成都、重慶三個西部城市融合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西安還開通了至美國芝加哥、荷蘭阿姆斯特丹、越南河內、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韓國首爾等多條國際貨運航線,鹹陽國際機場年發送旅客446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1萬噸。

陝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徐強說,陝西正探索儘快形成「航空帶動、陸空互動、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真正把陝西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驅動西部經濟發展的引擎。

「門戶經濟」:築起向西開放新高地

以對外開放、合作為內容的「門戶經濟」,以「陸空聯動」方式在三秦大地推進。

不久前,在對中歐班列開行城市反覆評估後,阿拉山口黑土地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帝雄決定與「長安號」長期合作,將自己在哈薩克斯坦租賃50萬公頃土地產出的小麥、菜籽所加工出的麵粉和菜籽油運到西安後發往全國。

「『長安號』讓我告別了過去國際聯運在申請車皮、辦理整體手續等產業鏈上的痛點,從數量和時間上都得到保證。陝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中心位置,從這裡以800公裡畫一個同心圓能覆蓋約5億人口。」吳帝雄說。

積極拓展國際線路爭取多類型口岸資質,用「艙單歸併」解決通關手續耗時長、耗費高的難點;用北鬥衛星系統對在途貨櫃位置、施封狀態、溫度、溼度等信息進行實時跟蹤……2018年,「長安號」積極創新,實載開行量、重載率以及貨運量在全國領先。

作為以發展航空城為定位的國家級臨空經濟區,陝西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以西安鹹陽機場為依託,加速發展臨空產業。

在陝西國際航空物流港,目前已有普洛斯、豐樹和「三通一達」等66家現代物流企業落戶。依託通達全球的航空網絡,航空物流港可將進出口貨物快速分撥配送全球。

通過加速構建「陸空聯動」立體絲路通道,陝西正重現「萬商雲集」景象:三星儲存晶片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投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20個國家在西安設立籤證中心;世界500強中的215家在西安投資或設立機構;去年西安舉辦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吸引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商參會。

「流動經濟」:促生產要素澎湃湧流

大力促進流動經濟發展,陝西將重點聚焦於「人」。今年2月13日,西安戶籍準入政策再次放寬,本科學歷以上,不受年齡限制就可以落戶西安。通過戶籍新政,陝西首度實現了百萬外來人口落戶「長安」。

「人才流動正給區域發展帶來蓬勃的生命力。」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鍾洪江說,「過去是人才跟著項目走,而現在項目、資金、信息、技術跟著人才走,人才本身就是生產力。」

同時,流動經濟通過撬開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外來資本的「閘門」,讓億萬資金匯聚三秦,陝西金融「大動脈」得以強力搏動。

流動創造的紅利給企業帶來活力。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西北區總經理孫桂宇表示,京東在落戶陝西時,就提出過打造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智慧物流產業基地,以達到產業集聚的效應。通過兩年來的物流合作,客戶達到數千家,形成了上億元的產業規模,物流合作商家配送時效普遍提升了2倍以上。

此外,高質量重點創新項目建設不僅加快推進了陝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還有力地支撐了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等「三個經濟」建設。而「三個經濟」又助力、引領陝西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一棵嫩草丨校對:米多

審核:波瀾不驚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多版面關注陝西 聚焦西安
    其中在門戶經濟中,報導中提到,中歐班列「長安號」跑出開放加速度,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以西安為中心,一張國際物流網正在「一帶一路」徐徐鋪開。在流動經濟中,報導中說,西安高新區激活科創新能量,堅持改革創新,激活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暢通融合、充分湧流,是陝西大力發展流動經濟的縮影。
  • 改革開放新高地 川渝聯手將內陸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當天,作為川渝兩地中歐班列的始發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和成都國際鐵路港就川渝兩地中歐班列發展進行了實質性的溝通交流,明確將在通道口岸互聯、產業招商互補、開放創新互享、機制協同互促四大領域,推動20項具體合作。  除了中歐班列,川渝兩地還攜手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 學沿海經濟特區 建內陸開放高地(一)
    學沿海經濟特區 建內陸開放高地(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在貴陽貴安引發熱烈反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大家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指引,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以高水平開放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來源:貴陽新聞聯播
  • 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籤約西安環宇盛瑞維景酒店
    > 北京2017年6月23日電 /美通社/ -- 伴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順利閉幕,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與陝西環宇盛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積極籤署了西安環宇盛瑞維景酒店
  • 西安打開對外開放的「黃金通道」
    隨著中歐班列(長安號)朋友圈的不斷擴大西安逐步成為全國中歐班列的集結地先後開行襄西歐、蚌西歐、徐西歐、冀西歐、廈西歐國際貨運班列,截至3月30日,今年共計開行中歐班列(西安)649列,是去年同期的2.4倍,日均開行達7列左右。
  • 比較| 你以為西成高鐵只是 「中午西安吃泡饃,晚上成都燙火鍋...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到:「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西部門戶城市開發開放引領區、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先導區、國際開放通道樞紐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範區。」四川自貿區實施範圍119.99平方公裡,其中,成都佔100平方公裡,發揮主要作用。
  • 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蘇州工業園區,再獲國家戰略使命,以「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國際化創新高地、高端化產業高地和現代化治理高地」的定位,勇擔「探路、引領、突圍」的重任。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 西安經開功能區召開建設領導小組專題會議
    會上,首先傳達學習了省自貿例會精神,及《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2020年重點工作》、《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區域2020年建設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深化落實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試點任務的通知》等文件,隨後,參會人員就經開自貿功能區2020年工作要點進行了認真學習和交流發言,並根據省市自貿區的安排部署及要求,結合經開自貿區實際,對工作要點提出進一步完善和修改意見
  • 綿陽:一個內陸城市的「開放姿態」
    透過科博會,我們看到中國科技城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綿陽加快由「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走向世界、融入全球。  搶抓機遇、敢於創新的綿陽,在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進程中,著力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搭建開放合作大平臺、營造創新創業大環境、開展精準專業大招商,讓開放合作的動能更加強勁、氛圍更加濃厚,建設西部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 「長安號」拿下全國冠軍,已成陝西新名片!
    2017年11月10日(當地時間)中歐班列(科沃拉—西安)首列在芬蘭科沃拉順利開行。該趟班列由西安國際港務區陸港集團、芬蘭科沃拉改革集團、哈鐵等共同組織開行,是北歐地區首列往返中國的國際聯運鐵路線路。如今,這趟班列實現了每周1列往返對開的常態化運營。
  • 陝西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向市場放權 給企業鬆綁 讓群眾受益——陝西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10月22日,在西安曲江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準備開設餐飲分店的浙江人王慶,用了15分鐘就辦完了食品經營許可證相關事項。「以前辦一些政務事項都要開車到三環以外的政務大廳,費時又費力。
  • 西安:「三個經濟」打通絲路新通道
    從現代交通體系建設不斷提速到「陸空聯動」立體絲路通道和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加快建設,三秦大地正不斷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構築向西開放新高地,積蓄加快發展新動力。樞紐經濟: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今年「十一」,在西安留學的貝克第一次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登上了直飛烏茲別克斯坦的飛機,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小長假。
  • 跟隨央視鏡頭 感受西安的巨大變化
    中歐班列構建了一條連接中亞、輻射歐洲腹地的物流大通道,陝西的對外貿易從此不再單純依靠東南沿海地區。西安港是我國第一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港口,現在平均每天有超過5200噸貨物搭乘「長安號」中歐班列從這裡始發,一路向西運抵亞歐大陸。而今年上半年,從西安發出的中歐班列達到了846列,重載率和實載開行量居全國第一。
  •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黃瑜暉在第七屆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
    按照大會的安排我就中國內陸第一大港西安國際港務區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情況做  簡要的匯報,我匯報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西安國際港務區基本情況介紹西安國際港務區是陝西省西安市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而設立的經濟先導去,是省市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支撐
  • 縣區長專訪 | 如何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看看內江經開區黨...
    縣區長專訪 | 如何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展望「十四五」,內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趙永韋表示,內江經開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育新機、開新局,努力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
  • 一片「試驗田」築起改革開放新高地
    這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戰略布局的重要支點之一,這是一片充滿無限可能和希望的機遇之地。  2017年4月10日,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大連、營口三大片區正式揭牌運行。時至今日,三大片區運行已滿一周年。
  • 以陸為港更開放 「一帶一路」更可期
    其中,「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併新模式」等20項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或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表揚,53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從長安出發,穿越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風沙,陝西已成向西開放新高地,全球資源配置重要支點。這些創新實踐,釋放了自貿試驗區的改革紅利和開放紅利,使自貿試驗區成為推動陝西高質量發展乃至區域協同發展的動力之源。
  •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西安「領頭雁」素描
    在改革開放40年的風雲激蕩中,十三朝古都西安綻放了新時代的發展魅力,在社會治理、行業開拓、創業創新領域湧現出了一批「領頭雁」。在由全國三教辦近日組織的「改革開放陝西行新聞戰線強四力」主題教育採訪活動中,《法制日報》記者與他們面對面,通過素描,從他們身上感悟時代進步的力量源泉。
  • 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恢復開放,每日限額1000人!
    近日,陝西西安,西安市碑林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從即日起至2020年5月31日,遊客可免費參觀碑林博物館,每日限額1000人。陝西西安,西安市碑林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從即日起至2020年5月31日,遊客可免費參觀碑林博物館,每日限額1000人。
  • 陝西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陝西開放大學
    西部網訊 12月22日上午,陝西開放大學轉型發展推進會在西安舉行,陝西開放大學正式揭牌,標誌著陝西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更名為陝西開放大學,邁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宏賢,省政協副主席劉寬忍,國家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向虹,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姜濤,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高陽,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陝西開放大學黨委書記王家春出席會議,陝西開放大學校長許春霞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