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先驅Narinder S.Kapany去世,曾發明「光纖」一詞

2021-01-15 騰訊網

「光纖之父」 納林德・辛格・卡帕尼(Narinder S. Kapany)於 12 月 3 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紅木城去世,享年 94 歲。他的兒子拉吉・卡帕尼(Raj Kapany)確認了他的死亡,但沒有公布死因。

光纖先驅

1940 年,卡帕尼還在印度城市德拉敦(Dehradun)上高中,科學老師告訴他光只能沿直線傳播。恰好他曾經玩了幾年箱型相機,知道光線可以通過鏡面改變方向。於是他並不滿足於老師的結論,想弄清楚如何真正控制光線的方向,來證明老師錯了。

1952 年他進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生院,發現了志同道合者,這裡幾十年來一直有人研究柔性玻璃纖維傳輸光的方法。但這種方法面臨諸多技術挑戰,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國家的摧殘,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了。

其中一位科學家哈羅德・霍普金斯(Harold Hopkins)被他說服,成為他的研究助理,兩人一拍即合。霍普金斯專注理論思維,提供新的想法;卡帕尼專注技術思維,權衡實用與否。1954 年,他們在《自然》雜誌上宣布了一項突破,展示如何將上千根極細的玻璃纖維束在一起並把它們首尾相接。

他們的論文和同一時期另一位作者的文章,共同標誌著光纖的誕生。如今,光纖已是一種無處不在的通信技術,每天在世界各地連接電話、電視節目和數十億隻路由器。

隨後的幾年裡,記者稱卡帕尼為 「光纖之父」,甚至有人聲稱另一位光纖研究者查爾斯・高(Charles Kao)在 2009 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本應屬於卡帕尼。

卡帕尼的科學貢獻是否與查爾斯並駕齊驅有待商榷,但他在光纖領域所作的貢獻不可否認。

科學記者傑夫・赫希特(Jeff Hecht)評價他為 「先驅」,對於光纖這一仿佛來自於科幻小說中的技術,他是一個 「熱情的推動者」。從一開始的一位學術研究人員,到後來成為矽谷首批獲得風投的公司之一的 CEO,卡帕尼持之以恆地把公司和政府資金運用於光纖研究,這使得他和霍普金斯在 1950 年代的突破於 1960 年代獲得實際的成效。

根據赫希特 1999 年撰寫的光纖歷史著作《光之城》記載,1955 年到 1965 年間,卡帕尼以第一作者或合作作者發布了 56 篇論文,佔到這十年間光纖領域論文總量的 30%。第一本光纖相關的書籍是由他所寫,他甚至在 1960 年《科學美國人》雜誌上創造了 「光纖」 一詞。

人物生平及成就

卡帕尼於 1926 年 10 月 31 日出生在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小鎮摩加(Moga),在東面約 200 英裡的德拉敦(Dehradun)長大。他的父親 Sundar Singh Kapany 在煤炭行業工作,母親 Kundan Kaur Kapany 是家庭主婦。從阿格拉大學(現為 Dr.Bhimrao Ambedkar 大學)畢業後,他在印度德拉敦(Dehradun)的一家政府彈藥廠工作,而後移居英國。

儘管卡帕尼熱愛研究,但他從沒想過成為一名學術科學家。他原本想到蘇格蘭一家光學公司實習,學習技術後回印度創辦自己的公司。但他遇到了光學領域的燈塔式人物霍普金斯,他太渴望能與霍普金斯合作了。

然而,他們之間的關係卓有成效,但不穩定,因為兩人都是外向型人格,充滿衝突。自從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開創性論文後,他們就分道揚鑣了。霍普金斯認為卡帕尼誇大自我貢獻;卡帕尼反駁說,只有他才能把教授的理論變成現實。

1954 年,在《自然》雜誌的論文發表後不久,卡帕尼與 Satinder Kaur 結婚。她也是印度裔,當時正在倫敦學習舞蹈。次年,卡帕尼博士在羅徹斯特大學(Rochester University)和眼科護理公司博士倫(Bausch&Lomb)獲得工作機會,兩人便動身飛往紐約。

兩年後,他們的兒子拉吉(Raj)出生後,卡帕尼夫婦移居伊利諾州。卡帕尼博士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任教,其女兒基蘭(Kiran)在此出生。

Satinder Kapany 於 2016 年去世,卡帕尼此時有兩個孩子和四個孫子。

卡帕尼始終不安於學術研究現狀,他曾於 1960 年舉家遷往加利福尼亞,成立了一家新的光學技術公司,將他的研究成果商業化。他的總部設在剛剛發展成技術中心的帕洛阿爾託(Palo Alto),而後獲得了美國西岸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 DGA 的資助。

作為公司的總裁兼研究主管,卡帕尼專注於產品開發。為經營業務,董事會聘請了年輕的商業主管託馬斯·珀金斯(Thomas J. Perkins),他後來成為風險投資公司 Kleiner Perkins 的聯合創始人,躋身矽谷的佼佼者。

卡帕尼與珀金斯由於理念分歧產生了對立,珀金斯想把產品快速推向市場,而卡帕尼更加著眼於政府資助的研發。最終董事會在他們之間的方案之間進行選擇,他們選擇了卡帕尼。

公司於 1967 年上市,但在銷售不佳和預算緊張的壓力下陷入困境。同年,卡帕尼離開公司,並於 1973 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Kaptron,該公司生產光纖設備,後來被出售。他於 1999 年與兒子一起創立了另一家公司 K2 Optronics。

雖然常年擔任企業家,卡帕尼卻從未離開學術界。1977 年至 1983 年,他在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任教,後來他在加州多所大學開展光學教學。

1979 年,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創建了創新和創業發展中心,後來他又在光電子學領域擔任主席。他是眾多科學學會的成員,曾是英國皇家工程學院、美國光學學會和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會員。

細數一生,卡帕尼獲得了無數獎項,包括 1998 年美國泛亞美國商會的傑出 2000 人、2008 年印度政府的 Pravasi Bharati 獎、Guru Nanak Dev 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2008 年加利福尼亞州大學菲亞特・勒克斯獎和 2019 年 「亞洲遊戲改變者」 等。

-End-

參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7/technology/narinder-s-kapany-dead.html

https://www.tribuneindia.com/news/punjab/narinder-singh-kapany-scientist-entrepreneur-philanthropist-180142

https://www.tribuneindia.com/news/science-technology/father-of-fibre-optics-and-patron-of-sikh-arts-narinder-singh-kapany-dies-at-94-179849

https://indicanews.com/2020/12/07/narinder-kapany-father-of-fiber-optics-who-bent-light-passes-away/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辭世! 一文讀懂高錕生平及光纖通信發展史
    高錕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期間,有時會受到同學們的惡作劇捉弄,這點從其學生梁文道的《我的老校長高錕》一文中,也可略知一二。梁文道曾回憶稱他當年在念書的時候,學生們都認為高錕只是個糟老頭,並沒有多麼厲害。他曾這樣總結自己。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並沒有做了不起的事高錕發明了光纖通信,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但他卻一點也沒有大科學家的架子。有人回憶,高錕就像住在你家隔壁的鄰居叔伯,非常平實,不認識他的人,根本看不出來他是有名的大科學家。
  • 光纖之父高錕:發明光纖43年後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希望上網能免費
    導語:高錕發明光纖,加快傳訊速度,減省資源,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惠及了世界。如今,他最希望未來能夠免費上網。文/MOLBASE2018年9月23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琨病逝於香港,享年84歲。高琨教授生前是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更被世人譽為"光纖之父"。
  • EDFA的30年發展,再不了解就太不懂光纖通信了!
    EDFA主要由抽運光源、光隔離器和摻鉺光纖的部件組成,在鉺離子受激輻射過程中,一小部分粒子自發輻射躍遷到基態,並在傳輸過程中被放大形成自發輻射噪聲。 1985~ 1986年間,南安普頓大學的Payne等人有效解決了摻鉺光纖(EDF)的熱淬滅問題,首次用MCVD方法研製出纖芯摻雜的鉺光纖,並首次提出了由鎵鋁砷雷射器抽運摻釹單模光纖雷射器[10]。
  • 光纖之父高錕逝世享年84歲 對全球人類作出巨大貢獻
    原標題:「光纖之父」高錕辭世 香港特首及中文大學致以深切哀悼【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媒體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也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香港特首林正月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及哀痛,並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林鄭月娥讚揚高錕教授是開發及應用光纖技術的先驅,為現代通訊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對全球人類作出巨大貢獻,是香港人的驕傲。林鄭月娥還說,高錕不但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有承擔的教育家。
  • 光纖、光纜
    一、光纖1、概述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5616.htm光纖和同軸電纜相似,只是沒有網狀屏蔽層。中心是光傳播的玻璃芯。在多模光纖中,芯的直徑是15mm~50mm,大致與人的頭髮的粗細相當。
  • 考研英語美文賞讀(24):牽動世界的「光纖之父」走了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周日在香港去世,享年84歲。他在上世紀60年代的研究徹底改變了光纖領域,為資訊時代奠定了技術基礎。   His was confirmed by the Hong Kong-based Charles K.
  • 實操內容:光纖收發器
    本文包含以下內容:一、光纖收發器定義二、光纖收發器如何接入網三、光纖收發器的類型及應用四、收發器中的單模多模、單纖雙纖五、單模單纖收發器的指示燈常見故障現象和原因分析光纖收發器一般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將短距離的雙絞線電信號和長距離的光信號進行互換的乙太網傳輸媒體轉換單元,通常稱為光電轉換器;另一種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後
  •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高錕逝世、他並非中國人,但是為中國的光纖事業,他做了應做的……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高錕逝世、他並非中國人,但是中國的光纖事業,他做了應做的……【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01新聞9月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
  • 成果解讀:「光纖之父」為人類連通資訊時代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潘治)在網際網路中暢遊、欣賞高清晰電視轉播節目、與千裡之外的友人通話,又或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鏡檢查,這些事情改變著人類的生活,但人們可曾想到,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英籍華裔科學家高錕發明的「光導纖維」,即「光纖」。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用他的發明為人類連通了資訊時代。
  • 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的區分及應用場合分析
    我們經常看到在建築智能化項目中的遠距離數據傳輸需求,基本上都採用光纖傳輸。但有用戶就使用過程就發現,光纖有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的區別,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各適應什麼樣的場合,本文章就在此做一簡單解答。
  • 多模光纖的應用優勢、範圍及發展
    一、傳統多模光纖 多模光纖的研發始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早期的多模光纖包括很多尺寸種類,列入國際電工委(IEC)標準中的尺寸類型包括四種,芯包層直徑分為50/125μm、62.5/125μm、85/125μm
  • 光纖陀螺的工作原理
    光纖陀螺的工作原理光纖陀螺的基本工作原理來自Sagnac效應。式中 L為光纖長度;D為光纖環直徑;λ為光波長;c為真空中光速;Ω為轉動角速度。使用低損耗單模光纖形成環狀,其總長L可達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可大幅度地提高環形幹涉儀的靈敏度,即使是微小的轉動也能夠產生可探測的相位差。因為光纖環內的單模光纖處於雙光束幹涉狀態,其輸出光強可表示為
  • "光纖之父"高琨教授23日逝世 享年84歲
    高琨教授生前是華裔物理學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被世人譽為「光纖之父」。在標準電話實驗室與何克漢共同提出光纖可以用作通信媒介。高錕在電磁波導、陶瓷科學(包括光纖製造)方面獲28項專利。由於他取得的成果,有超過10億公裡的光纜以閃電般的速度通過寬帶網際網路,為全球各地的辦事處和家居提供數據。在他的努力推動下,1971年,世界上第一條1公裡長的光纖問世,第一個光纖通訊系統也在1981年啟用。高錕還開發了實現光纖通訊所需的輔助性子系統。
  • 遲到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光纖之父」高錕
    父親高君湘曾留學海外,歸國後擔任舊上海的大法官。他請私塾老師上門為兒子授課,還請一個菲律賓人教他們英語。8歲時,高錕進了一所由留法學生辦的學校。少年時的高錕就與眾不同。他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理解為「學以致用,是最令人快樂的一件事」;「溫故而知新,不亦樂乎」翻譯成「不斷研究發掘,是發現新知識的方法」。
  • 收藏《光纖導光原理和光纖材料》PPT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光纖實際是指由透明材料做成的纖芯和在它周圍採用比纖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做成的包層,並將射入纖芯的光纖的光信號,經包層界面反射,使光信號在纖芯中傳播前進的媒體。光纖主要有兩個特性:損耗和色散。
  • 「光纖之父」高錕:一抹執念,牽動世界的神經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人生如葉,一生一落,一落一生。9月23日,在中秋月圓前夕, 一個人的離開,讓世人心頭沉重、難以平撫。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溘然離世,享年84歲。可以說,沒有光纖,就沒有網際網路時代。這一划時代的偉大發明,掀起了一場人類通信技術的革命。「光纖之父」聲譽,高錕名副其實。一個令人驚心的創新少年
  • 保偏光纖分個類
    首先「偏振」和「極化」兩個詞在英文文獻中都是「Polarization」(英國英語Polarisation)。偏振指的是任何波動朝著某特定方向振蕩的性質,而極化指的是各個帶電粒子因正、負電荷在空間裡分離而產生的現象。只有在中文裡,才用了不同的詞來代表。偏振指的是橫波(比如:電磁波、引力波)能夠朝著不同方向振蕩的性質。
  • 「光纖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辭世,享壽84歲
    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痴人說夢」…… 9月23日上午11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光纖之父」譽稱的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在香港沙田白普理寧養中心過世,享壽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
  • FS-N基恩士FSN18N光纖開關、光纖傳感器、光纖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大家好,這裡是小王談天地,我是資深設備工程師小王,今天我們不談天也不談地,給大家介紹一款常用的光纖開關!各按鍵功能介紹魚的記憶有三秒鐘,人的記憶只有1秒鐘,大家操作光纖,因為按了太多鍵,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按錯,怎麼辦?
  • 未來光纖通信發展趨勢:三「升」一「降」
    5月9日,「紀念光纖發明5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光纖的出現帶來了一場技術的變革,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研究院執行院長、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紀越峰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等單位主辦的此次盛會收效很大,從大會的學術報告、到大會的展示展覽、再到學術和技術的討論與互動,回顧演進歷史,展望未來發展,對光纖通信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