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之父」 納林德・辛格・卡帕尼(Narinder S. Kapany)於 12 月 3 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紅木城去世,享年 94 歲。他的兒子拉吉・卡帕尼(Raj Kapany)確認了他的死亡,但沒有公布死因。
光纖先驅
1940 年,卡帕尼還在印度城市德拉敦(Dehradun)上高中,科學老師告訴他光只能沿直線傳播。恰好他曾經玩了幾年箱型相機,知道光線可以通過鏡面改變方向。於是他並不滿足於老師的結論,想弄清楚如何真正控制光線的方向,來證明老師錯了。
1952 年他進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生院,發現了志同道合者,這裡幾十年來一直有人研究柔性玻璃纖維傳輸光的方法。但這種方法面臨諸多技術挑戰,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國家的摧殘,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了。
其中一位科學家哈羅德・霍普金斯(Harold Hopkins)被他說服,成為他的研究助理,兩人一拍即合。霍普金斯專注理論思維,提供新的想法;卡帕尼專注技術思維,權衡實用與否。1954 年,他們在《自然》雜誌上宣布了一項突破,展示如何將上千根極細的玻璃纖維束在一起並把它們首尾相接。
他們的論文和同一時期另一位作者的文章,共同標誌著光纖的誕生。如今,光纖已是一種無處不在的通信技術,每天在世界各地連接電話、電視節目和數十億隻路由器。
隨後的幾年裡,記者稱卡帕尼為 「光纖之父」,甚至有人聲稱另一位光纖研究者查爾斯・高(Charles Kao)在 2009 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本應屬於卡帕尼。
卡帕尼的科學貢獻是否與查爾斯並駕齊驅有待商榷,但他在光纖領域所作的貢獻不可否認。
科學記者傑夫・赫希特(Jeff Hecht)評價他為 「先驅」,對於光纖這一仿佛來自於科幻小說中的技術,他是一個 「熱情的推動者」。從一開始的一位學術研究人員,到後來成為矽谷首批獲得風投的公司之一的 CEO,卡帕尼持之以恆地把公司和政府資金運用於光纖研究,這使得他和霍普金斯在 1950 年代的突破於 1960 年代獲得實際的成效。
根據赫希特 1999 年撰寫的光纖歷史著作《光之城》記載,1955 年到 1965 年間,卡帕尼以第一作者或合作作者發布了 56 篇論文,佔到這十年間光纖領域論文總量的 30%。第一本光纖相關的書籍是由他所寫,他甚至在 1960 年《科學美國人》雜誌上創造了 「光纖」 一詞。
人物生平及成就
卡帕尼於 1926 年 10 月 31 日出生在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小鎮摩加(Moga),在東面約 200 英裡的德拉敦(Dehradun)長大。他的父親 Sundar Singh Kapany 在煤炭行業工作,母親 Kundan Kaur Kapany 是家庭主婦。從阿格拉大學(現為 Dr.Bhimrao Ambedkar 大學)畢業後,他在印度德拉敦(Dehradun)的一家政府彈藥廠工作,而後移居英國。
儘管卡帕尼熱愛研究,但他從沒想過成為一名學術科學家。他原本想到蘇格蘭一家光學公司實習,學習技術後回印度創辦自己的公司。但他遇到了光學領域的燈塔式人物霍普金斯,他太渴望能與霍普金斯合作了。
然而,他們之間的關係卓有成效,但不穩定,因為兩人都是外向型人格,充滿衝突。自從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開創性論文後,他們就分道揚鑣了。霍普金斯認為卡帕尼誇大自我貢獻;卡帕尼反駁說,只有他才能把教授的理論變成現實。
1954 年,在《自然》雜誌的論文發表後不久,卡帕尼與 Satinder Kaur 結婚。她也是印度裔,當時正在倫敦學習舞蹈。次年,卡帕尼博士在羅徹斯特大學(Rochester University)和眼科護理公司博士倫(Bausch&Lomb)獲得工作機會,兩人便動身飛往紐約。
兩年後,他們的兒子拉吉(Raj)出生後,卡帕尼夫婦移居伊利諾州。卡帕尼博士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任教,其女兒基蘭(Kiran)在此出生。
Satinder Kapany 於 2016 年去世,卡帕尼此時有兩個孩子和四個孫子。
卡帕尼始終不安於學術研究現狀,他曾於 1960 年舉家遷往加利福尼亞,成立了一家新的光學技術公司,將他的研究成果商業化。他的總部設在剛剛發展成技術中心的帕洛阿爾託(Palo Alto),而後獲得了美國西岸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 DGA 的資助。
作為公司的總裁兼研究主管,卡帕尼專注於產品開發。為經營業務,董事會聘請了年輕的商業主管託馬斯·珀金斯(Thomas J. Perkins),他後來成為風險投資公司 Kleiner Perkins 的聯合創始人,躋身矽谷的佼佼者。
卡帕尼與珀金斯由於理念分歧產生了對立,珀金斯想把產品快速推向市場,而卡帕尼更加著眼於政府資助的研發。最終董事會在他們之間的方案之間進行選擇,他們選擇了卡帕尼。
公司於 1967 年上市,但在銷售不佳和預算緊張的壓力下陷入困境。同年,卡帕尼離開公司,並於 1973 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Kaptron,該公司生產光纖設備,後來被出售。他於 1999 年與兒子一起創立了另一家公司 K2 Optronics。
雖然常年擔任企業家,卡帕尼卻從未離開學術界。1977 年至 1983 年,他在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任教,後來他在加州多所大學開展光學教學。
1979 年,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創建了創新和創業發展中心,後來他又在光電子學領域擔任主席。他是眾多科學學會的成員,曾是英國皇家工程學院、美國光學學會和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會員。
細數一生,卡帕尼獲得了無數獎項,包括 1998 年美國泛亞美國商會的傑出 2000 人、2008 年印度政府的 Pravasi Bharati 獎、Guru Nanak Dev 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2008 年加利福尼亞州大學菲亞特・勒克斯獎和 2019 年 「亞洲遊戲改變者」 等。
-End-
參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7/technology/narinder-s-kapany-dead.html
https://www.tribuneindia.com/news/punjab/narinder-singh-kapany-scientist-entrepreneur-philanthropist-180142
https://www.tribuneindia.com/news/science-technology/father-of-fibre-optics-and-patron-of-sikh-arts-narinder-singh-kapany-dies-at-94-179849
https://indicanews.com/2020/12/07/narinder-kapany-father-of-fiber-optics-who-bent-light-passes-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