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這家開了50年的熱乾麵,就是武漢人自家樓下「最好吃」的那碗

2020-12-19 武漢壹周

球場路上的五十年聾子熱乾麵,應該屬於武漢人常說的:「最好吃的熱乾麵是自家樓下的那碗」!

他家開了有沒有50年?不知道,但是吃了兩代人有的;店名叫「聾子」,因為74歲的老闆聽力有障礙。

還記得老闆在今年3月底跟我聊天時說過:我和我屋裡門口炸油條蒸燒麥的都打了電話,大家都健康,解封後會第一時間開門。

果然,4月8日那天,他家開門了,周圍的鄰居也興奮不已,都說「熟悉的味道也回來了」。當天,他家的兩百斤熱乾麵,一上午就賣空了。

像武漢大多數社區小店一樣,聾子熱乾麵的鋪子不大,完全沒有裝修,旁邊還緊挨著一家「相愛相殺」多年的競爭對手(這一家我下回再說)。這樣的競爭壓力,也令得聾子熱乾麵一直保持著高水準,好味道,幾十年如一日。

他們家的熱乾麵屬於略粗的那種,老武漢喜歡吃,秉承傳統的熱乾麵做法:鹼水麵條下鍋,撈起,抖散,抹上油,這叫做撣面。

芝麻醬用的是傳統的黃芝麻醬,特別濃稠,自製的辣椒油屬於重口味,給上一點就挺辣了,讓人又愛又恨,配上芝麻醬、蔥花、蘿蔔丁,醬油等,一碗香味濃鬱,入口柔滑的正宗武漢熱乾麵就完成了。

吃熱乾麵,蛋酒是標配,一是解油膩,然後也解辣。他家門口的幾個攤子,油條、面窩、燒麥,搭配過早的三巨頭一樣都不能少。

大武漢的煙火氣,都是過早帶來的——叫上一碗熱乾麵邊走邊吃,或者是搬上塑料板凳,坐在店子門口「高地凳」的大快朵頤,這才是武漢人最幸福的一刻。

相關焦點

  • 武漢熱乾麵英文名出爐!豆皮的翻譯也好有意思!
    noodles with sesame paste」,中文逐字解釋就是「武漢芝麻醬熱乾麵」。今天,最最就給大家推薦幾家,吃到就是賺到的熱乾麵店! 天天紅油趙師傅熱乾麵
  • 武漢味道:水果湖最好吃的熱乾麵,出自信陽大叔39年的精心製作
    餐後,簡單聊幾句,張師傅是信陽人,1980年,買了一張四元的火車票出來打工,都不知武漢在南還是北,就來到了這座陌生的城市。「我16歲初中肄業。具體說,是上完初二就出來。19歲,開始做粉面,完全是自己琢磨,每天要去美食街街上最紅火的那家吃,一條條街道走,進行比較,再咂摸其中的些許區別,憑著一副好舌頭來感知味道。
  • 武漢熱乾麵PK信陽熱乾麵:到底誰好吃?
    武漢熱乾麵好吃,信陽熱乾麵好吃。誰比誰好吃,不看地方看麵店,在哪都是老店好吃,混生意的大多數不好吃。熱乾麵的名氣也就在說好說不好的爭議中擴大,不論好不好吃,知道的人越來越多。要說武漢的好吃還是信陽的好吃,我有切身體會。我就是信陽光山縣人,又曾在信陽市區工作好幾年。
  • 武漢人的美食靈魂,一日三餐必備,熱乾麵香到吞舌頭
    四川人和湖南人一日無辣便覺得口中清淡,江浙人做菜不加點甜便吃不下飯,而武漢人,每日不吃上一碗熱乾麵便渾身不舒服。熱乾麵就是武漢人的靈魂,也是武漢的代表,更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在全國,甚至海外,打著熱乾麵名號的店鋪數不勝數,但麵條是否正宗,身為吃麵老手的武漢人一看,一聞,便能試出是李逵還是李鬼。
  • 出道28年,他家就是漢口炸炸的代名詞
    小吃,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人在美食上的創造力。武漢人民在「吃」上的創造力毋庸置疑:麵攤子沒有賣完的麵條,撣油烹煮拌上芝麻醬,過早頭牌熱乾麵就此誕生;水產攤賣不完的魚熬成糊糊再胡椒去腥,就有了這碗葷葷辣辣的魚糊湯粉;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著把油勺換成窩形中凸的樣式,於是武漢人過早又多了一道叫面窩的東西可吃。
  • 南陽這家小店的熱乾麵,居然用「黑醬」!又醜又好吃!
    前幾天,有吃貨跟團長說:府衙小吃街有一家熱乾麵,「很醜」但是很好吃!團長對府衙小吃街的美食,一點興趣都木有!後來明白了為啥說「很醜」!因為這家店用的是黑色芝麻醬,不攪拌還好,一旦攪拌開,黑乎乎的比較「醜」。
  • 漢口最棒的小吃攻略,1塊錢帶你吃遍漢口的精髓!漢口人知道嗎?
    1929年2月10日(正月初一),漢口第一次開出武漢歷史上1路公共汽車,當時的市政府向洋行訂購雪佛蘭牌汽車10輛投入1路運營,這也是華中地區首趟公交車,解放前曾幾度停開。新中國成立後,1路車車輛從道奇、斯柯達,再到國產鉸接式通道客車,現在換成揚子江燃氣車,開通「綠色環保」線路,成為武漢公交發展的「見證者」。滄桑80載,如今武漢公交已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 武漢最地道的45家宵夜、過早、餐館、小吃統統在這裡了
    會不會你有朋友來武漢玩,讓你推薦好吃的或者問你武漢有哪些好吃的位置?  你會一下子懵X...  沒有那些高大上的老字號、不寫為對付遊客而開的店鋪,只有那些散落在民間、充滿了煙火氣息的老味道才是吃貨們的追逐之處。
  • 像本地人一樣玩轉武漢,那你必須住在洞庭街!
    由於真的太多人問這個問題了,加上中秋小長假將至,肯定很多人會來武漢吃吃喝喝了吧,那這一回我就給你們一個標準答案——洞庭街。現在已經看不到裡面的內景了,不過這其實就是武漢最早的團結戶。電影《人在囧途》裡還可以看到一些關於巴公房子的片段。老沙遜洋行倉庫位於漢口洞庭街30號老沙遜洋行1832年由居住在巴格達的英籍猶太人大衛·沙遜於印度孟買創辦。
  • 武漢熱乾麵的由來
    熱乾麵是武漢的一種特色美食,可謂家喻戶曉。關於熱乾麵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上世紀30年代,漢口有一個小攤販叫李包,在長堤街關帝廟那裡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正值夏天,酷熱難耐,可還有不少面沒有賣出去。他害怕麵條會餿掉,就將剩下的面煮熟了放在案板上晾乾。
  • 北京城最好吃的50碗麵條兒!味兒最正的都在這了
    麵條是大家最愛的主食之一,凡是推薦的麵食類攻略都會受到許多好評,鮮城的編輯們吃過了那麼多好吃的麵條,今天為大家推薦50碗北京城最好吃的面,周末到啦,上街甩開腮幫子橫掃吧。招牌肥腸面是老闆師從於成都30年老麵店,這家麵店是當地特別火爆的老字號,這肥腸面中的腸子特別精緻,主打最乾淨的肥腸面,6道工序才能拌麵下肚,最後成品基本上就是腸衣,毫無油脂。
  • 這條漢口老街,藏著6家歷代級美食老店,土著吃貨必去
    與其說這家面,不如說店裡面的人讓我印象更深刻。老闆娘風格十足,表情嚴肅,打扮精緻,不愛講廢話,店裡的女幫工,更像是多年的朋友,忙起來的時候,對話自然又帶點小不耐煩。歡豔熱乾麵開了13年,最近門口在裝修,老闆娘說對生意影響還是蠻大的。
  • 武漢人愛吃熱乾麵的由來
    說到武漢,人們都會聯想到熱乾麵,為何一碗平常的面如此深入人心,這得從熱乾麵的由來說起,相傳有這麼一個故事,在20世紀20年代初,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長堤街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有年三伏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麵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乾,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麵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麵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麵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乾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但他沒有想到這面會倍受青睞,來往的客人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麻醬麵」。
  • 尋味鹿城|最好吃的糯米飯,一定是自己家樓下那碗!
    溫州的糯米飯口味絕多樣,食材多變,但最好吃的那一碗,一定是自家樓下的。「我兒子2歲的時候我開了這家店,現在我兒子都三十多歲了。」這裡的糯米飯沒有花裡胡哨的配料,非常傳統的香菇肉末、軟油條、蔥花,湯汁浸泡的糯米飯香軟好吃,一口回魂,是小學時候每天一塊錢一碗那個時代的味道。
  • 熱乾麵、豆皮、湯包、面窩、糊湯粉……餓了
    圖為1874年的漢口碼頭對於靠碼頭討生計的人來說,誰搶得快,誰就能找到活計、佔到便宜,早餐自然也要以快為先。這一「求快」的習慣在武漢沿襲至今:家中做早飯太慢了,人們直接去店裡「過早」;刷碗太費時間,早餐攤的老闆便都用紙盒,方便人們捧在手裡邊走邊吃,吃完即扔。
  • 武漢熱乾麵江湖:熱乾麵,到底是黑色的,還是黃色的?
    在張向陽和王永中接手經營蔡林記兩年後,蔡漢文質疑蔡林記的黑醬滷水面並非正宗的蔡林記熱乾麵,並在報紙上公開蔡氏祖傳熱乾麵配方,還面向全國徵集傳承人。其這一批徵集的弟子,就有李亞娟(創立麥香園)和曾凡名(創立曽麻子)等。他夢想著還給武漢人一碗老蔡林記的熱乾麵味道。
  • 武漢解封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過早!熱乾麵我來啦
    2020年的開年過於艱難,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將本應該快快樂樂的春節搞得人心惶惶,現在很多人應該都很小編一樣,選擇在家工作,或者已經有一部分特殊行業的人早就奮鬥在了工作第一線,為抗擊冠狀病毒做出自己的貢獻。
  • 從一碗不那麼精緻的熱乾麵開始,這也許就是武漢人的浪漫
    快節奏的武漢生活,從「過早」的一碗熱乾麵開始。 不成熟的武漢遊記 還記得浣熊老師第一次去武漢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大街小巷裡的武漢人捧著一碗熱乾麵一邊吃一邊趕路。
  • 武漢熱乾麵江湖:從蔡林記一家獨大,到群雄逐鹿
    2014年9月21日,第二屆熱乾麵大賽在湖北武漢漢口在後湖和諧大道後湖印象餐館舉行最後一輪決賽,採取盲測打分賽制,比賽結果:漢陽羅氏熱乾麵獲得冠軍;李明增麵館獲得亞軍;球場路熱乾麵獲得季軍;常青麥香園最具人氣獎;漢味老蔡熱乾麵、面媽媽等7家熱乾麵館躋身十強。
  • 武漢5道經典小吃,好吃到「嘴飄」,都吃過的絕對「老武漢人」
    最近小編我終於放下沉重的工作來到了湖北武漢,湖北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在這個城市當中你會發現你特別的輕鬆,沒有任何的壓力,除了武漢人的善良之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邊的小吃和美食,琳琅滿目,在這裡說永遠的說不完,不過小編可以和大家分享武漢5道經典小吃,好吃到「嘴飄」,都吃過的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