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破腹取子」就是現代的剖腹產,但是現代的剖腹產大大提升了產婦和嬰兒的存活率。
古代由於醫療條件的落後,許多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安全降生,所以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看到一些人難產的現象。
小玉是個孕媽,由於孕期營養太好,孩子長的有點大,一家人考慮過後決定選擇剖腹產把孩子生出來。
但是到底是要在身上開刀,小玉有些害怕,怕疼怕恢復的慢,甚至有時候還會覺得這些刀口根本沒法恢復。
對於她而言,她感覺現在並不合適剖腹產,尤其是孕期還要餵寶寶,自己又胡思亂想會不會傷口崩開什麼的,弄得產前有點緊張。產前緊張會不斷的影響到她的情緒,所以一家人也十分的擔心。
1)讓家人協助活動身體
媽媽在生了孩子之後會出現身體無力或者是其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己是沒有辦法幫助自己進行大規模的歸屬的,其實就需要家人協助來活動自己的身體。
生孩子之後最怕的就是出現腸粘連,盆腔粘連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要讓家人協助翻身,儘早恢復體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家人幫忙按摩腿部,以及其他一些靜脈分布的位置都需要按摩。
2)產後護理,注意減輕宮縮疼痛
許多媽媽在生了孩子之後,宮縮會異常的疼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只有生孩子的時候會痛,而生完了就不會痛了。
其實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還有一個子宮收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媽媽的子宮會強烈的疼痛。此時就需要家人幫忙按摩子宮,雖然也會產生一定的疼痛,但是還是有利於恢復的。
3)家人對產婦的心理關懷
四川綿陽市中心醫院產科根據實例研究得出:「在剖腹產的產後護理過程中,多多對產婦進行人性化的關懷,對產婦的身心健康恢復有促進作用,並有效抑制一些併發症的發生。」
所以產婦的家人,尤其是老公,應該對產婦多些關懷與照顧,幫助主動帶娃和做家務也能幫助準媽媽的恢復。
1)不活動,一直平臥
剖腹產需要大量的麻醉,當麻醉消失之後,傷口就會愈發的疼痛。為了避免這種疼痛,許多女性都是不活動,一直平臥在床上的。
雖然一直平臥在床上,會減輕一定的疼痛,但是時間久了之後並不利於身體的排氣。所以醫生會建議在產後的24小時進行一定的走動。
主要是為了促進身體內部腸道的蠕動,讓身體進行排氣,避免血栓等一系列現象的發生。
2)立刻淋浴
許多孕婦在生完孩子之後,會覺得身體上年適時的出了一身汗,十分的難受。一些人覺著身上有這種難受的感覺,是沒有辦法休息的,所以很多媽媽都想立刻進行淋浴。
其實這是十分不合理的行為,剖腹產本來就留下了一道較大的傷口,這道傷口和其他傷口一樣,都需要避免碰水化膿的情況。
所以在傷口恢復之前,是不能夠大量接觸水的。當然解決洗澡問題,主要是以擦洗為主。
3)避免不排便的情況
許多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都會產生長期不排便的情況,或者是有一部分排洩物滯留在體內。無論是剛生完孩子的媽媽,還是一般人,長時間不排便都會導致身體出現一定的問題。
因此在產後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加快腸胃的蠕動。不排便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更不利於產後恢復。
4)吹涼風
無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的媽媽,是都不能夠吹涼風的,除了不能吹涼風之外,涼的東西也不能夠碰。開空調這種事情是要儘量避免的,涼水以及涼的食品也不能吃。
產後恢復除了不能碰涼的東西之外,要儘量的保證自己身體的營養。保證自己身體有足夠的營養補充,才能夠做到良好的恢復。
科學研究表明,有一部分的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不注意身體的調理之後會留下一系列的病症。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以在坐月子的時候有很多注意事項,還是要引起重視的。
一般來說,醫生都是建議大家能順就順,不能順再剖。但有幾種情況,是最好選擇剖腹產的。
1)胎位不正
臀位、橫位等胎位,寶寶沒有辦法順產,就只好選擇剖腹產。
2)胎兒健康狀況不佳
如果胎寶寶胎心不穩、羊水渾濁或者是有別的健康問題,就需要剖腹產。
3)產婦身體狀況
如果是高齡產婦,或者是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產婦的身體狀況和體力都沒辦法順產的情況下,最好選擇剖腹產。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順轉剖,在順產的時候遇到特殊情況,沒有辦法順產了,就會緊急轉剖腹產。
對於產婦而言,在恢復的時候要進行科學的計劃,哪些東西能夠碰,哪些東西不能碰也要提前提前了解。產後恢復不是小事,會影響一生的健康,一些落後的觀念一定要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