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黑案件再審改判無罪的裁判要旨

2020-10-21 法納刑辯


涉黑案件作為敏感和指標案件,是令刑辯律師極為頭疼的一類案件,也是令當事人和家屬心生絕望的案件類型。但是,任何案件都有無罪的可能性,只是時候問題。


今天,法納君為大家扒拉了涉黑案件經過再審後成功摘掉「帽子」的案例,總結無罪的裁判要旨,以饗諸君。


一、涉黑案件再審的無罪率


以案由「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在Alpha資料庫上進行檢索,得到8089份裁判文書,其中,再審程序的裁判文書有344份,剔除15份未公開案例全文的文書,共有329份有效文書。經統計,在12份判決書中,僅有1份屬於改判無罪案例,其餘判決書均是改判其他罪名或刑期的文書。



(註:以上截圖數據截止於2020年10月9日,下同)


另以「黑社會」+「再審」+「刑事」+「判決書」的組合關鍵詞再次檢索,得到102個案例,剔除50份原審不涉黑的判決書、3份未公開案例全文的文書,共有49份有效文書。經統計,在49份判決書中,有8例屬於改判無罪案例。



綜合兩次檢索的結果,以378份(329+49)文書作為樣本,共有9例屬於再審改判無罪的情形。其中,有2例是同案(實體上基於同一事實,但程序上拆為不同案件審理),故僅計一次,則以7例作為計算標準,得出涉黑案件再審改判無罪率的比率為1.85%


但是,囿於公開案例有限,許多涉黑案件並不公開在網上,所以這個比率不代表實際的無罪率。


而經過統計,改判無罪的案例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



令人意外的是,原審法院再審的案件數要比指令再審的案件數多,甚至還出現了檢察院建議法院再審的情形。


涉黑再審無罪的時長相比較詐騙罪再審無罪的時長而言(詳見《詐騙罪再審改判無罪案例的裁判要旨》一文),不算最長的,最高19年3個月10天,最低2年1個月14天,情況看似比詐騙罪樂觀一些,但實際情況有可能是因為涉黑案件公開的案例數量不足,發生機率較低,無法與詐騙罪做同等比較。


二、涉黑案件再審無罪的裁判要旨


在上述7個無罪案例中,分為兩種無罪情形,一是全案涉黑無罪,無罪理由基本都是同時不符合涉黑的四個特徵,其中僅有4個案例載明了詳細的裁判理由;二是部分被告人涉黑無罪,主要系因為主犯的案件未認定涉黑,僅有 1例是載明了詳細的裁判理由。


1、關於組織特徵的裁判理由


裁判理由一:組織保安隊不當行使集體事務管理權,不能直接認定為符合組織性特徵,如(2014)城刑再初字第1號案例;


裁判理由二:組織形式鬆散,沒有明確的組織結構體系,多數是因為個人之間的衝突而發生,並沒有明顯「組織」特性,如(2014)寧刑再終字第2號案例;


裁判理由三:組織者、領導者之間具有兄弟關係、與其他成員具有姻親關係或僱傭關係的,組織沒有為違法犯罪形成比較明確的層級和職責分工,也不存在類似於犯罪組織的幫規等,不足以證明符合組織特徵,如(2016)最高法刑再2號案例;


裁判理由四:被糾集者屬於僱傭或臨時叫來幫忙的人員,可以隨時離開的,組織沒有管理其成員常見的獎懲措施的,不具備組織特徵,如(2014)泉刑再終字第1號案例。



2、關於經濟特徵的裁判理由


裁判理由一:現有證據不足以證實通過「有組織地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獲取經濟利益並用於組織活動,(2014)城刑再初字第1號案例;


裁判理由二:在認定「以商養黑」、「以黑護商」的案件中,未認定哪部分財產屬於涉黑行為獲取,未對涉黑財產進行罰沒處理;


沒有證據證明為組織成員提供的工資、獎金等資金,用於組織成員吃喝、吸毒及處理違法犯罪活動善後事宜的費用支出;無證據證明工資、獎金等資金的來源系因涉黑獲取的經濟利益,如(2014)寧刑再終字第2號案例;


裁判理由三:對於開辦合法企業的組織而言,須有證據證實合法企業的經濟實力、業務範圍、銷售狀況、年均利潤及其資金來源和去向、個人全部資產情況的,該部分情況是否與其他組織成員有經濟聯繫,須區分正常發放的工資還是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攫取的利益,如(2016)最高法刑再2號案例。


裁判理由四:被臨時糾集或僱傭的人員,未參與組織或單起違法犯罪活動的收入分配、管理、使用的,不具有經濟性特徵,如(2014)泉刑再終字第1號案例。


3、關於行為特徵的裁判理由


裁判理由一:公訴機關指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不能體現徐某甲等人通過有組織地多次實施犯罪行為,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的情況,如(2014)城刑再初字第1號案例。


裁判理由二: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均存在其犯罪的現實成因,缺乏與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間的關聯性,如(2014)寧刑再終字第2號


裁判理由三:僅是採用攔截或跟蹤、拍攝或不按指定地點棄置土方的車輛等行為方式,伴隨辱罵、威脅、圍攻他人的,發生糾紛時,由領導或他人出面協調,未使用明顯的暴力的,不符合行為性特徵,如(2014)泉刑再終字第1號


裁判理由四:違法犯罪的對象多系與其有經濟往來或經濟糾紛的人,並非不特定群眾,且大部分的違法犯罪行為未造成傷害後果或已被司法機關處罰過的,屬於重複處罰,未達到「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的程度,如(2016)最高法刑再2號。


4、關於非法控制(危害性)特徵的裁判理由


裁判理由一:被告人徐某甲等人的違法犯罪活動雖然在當地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並沒有達到在一定區域或行業內非法控制或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程度,不能認定被告人徐某甲等人的行為具備了非法控制的特徵,如(2014)城刑再初字第1號。


裁判理由二:原審判決認定原審被告人聞某甲以涉案涉黑組織形式,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稱霸一方,在多種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和重大影響;


公然對抗政府,到政府機關起鬨鬧事,唆使他人誣陷司法工作人員,插手基層組織的人事安排和民事糾紛,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等事實的表述缺乏相應的事實和證據,如(2014)寧刑再終字第2號。


裁判理由三:受他人僱傭為他人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涉及違法犯罪活動的,如(2014)泉刑再終字第1號。


裁判理由四:使用行賄的手段拉攏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形成「保護傘」的,如行賄的目的是為了影響司法人員公正辦案,並非為了保護組織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更不足以保護組織對某一行業形成非法控制或重大影響;


僅有少量違法犯罪行為涉及行業競爭,其他部分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與組織經營的市場無關,不足以造成行業壟斷或對經營市場形成非法控制。如(2016)最高法刑再2號


裁判理由五:受邀參加少量的違法犯罪活動,且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實施的,既沒有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也沒有造成重大影響,如(2014)南川法刑再初字第00001號、00002號。



相關焦點

  • 詐騙罪再審改判無罪案例裁判要
    詐騙罪再審改判無罪案例裁判要旨我們都知道刑事案件的無罪率極低,如果在一審不能判決無罪,那麼到了二審、再審改判無罪的難度更大。法納君以「詐騙罪+裁判結果 無罪」的關鍵在「Alpha」資料庫上檢索,共得到551個案例,佔全國詐騙罪案件的0.125%。
  • 詐騙罪再審改判無罪——裁判要旨(2020年最全版本)
    作為辯護律師,如何通過案件的事實與證據,來排除行為人的非法佔有目的,避免公權力插手民事糾紛,以達到有效的無罪辯護,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從哪些方面可以證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筆者通過把手案例平臺,以「詐騙罪、再審、無罪」關鍵詞搜索具有參考價值的判例13篇,再提煉出無罪裁判要旨,以供辦案參考。
  • 天津殺人案再審將改判無罪,我經歷的一個案件不知何日改判
    天津19年前楊松發故意殺人案9月24日上午在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再審。出庭檢察員也當庭建議改判楊松發無罪。法院將擇期宣判。此案歷經申訴十餘年。2018年12月25日,最高法終於作出再審決定。最高法經審查認為,原判決、裁定認定楊松發犯故意殺人罪的事實不清,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
  • 天津「楊松發殺人案」今日再審,檢方建議改判無罪
    新京報訊(記者 汪暢)24日,天津楊松發案再審開庭。中午12時左右,新京報記者獲悉,目前開庭已經結束,檢方建議改判無罪,合議庭目前尚未宣判。楊松發方面的律師吳丹紅告訴新京報記者,今日上午開庭前,楊松發的家人都來到現場,自己也在法院門口見到楊松發的母親。中午12時左右,新京報記者致電楊松發家屬,對方表示開庭已經結束。
  • 聶樹斌再審無罪國家賠償案
    2020-12-30 00:45:28 |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入選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6年對聶樹斌案再審改判無罪後
  • 遼寧高院:再審韓顯輝故意殺人案 原審被告人改判無罪
    中新網瀋陽12月24日電 (王景巍)12月24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被告人韓顯輝故意殺人再審案進行了公開宣判。經審理認定韓顯輝犯故意殺人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撤銷原審裁判,改判韓顯輝無罪。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最高人民法院於2006年11月2日指令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本案,2008年9月1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維持原審裁判。2018年12月13日,遼寧省人民檢察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建議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本案,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
  •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案件無罪案例裁判要旨(最新整理)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案件無罪案例裁判要旨(最新整理)何觀舒: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辯護律師、稅務犯罪辯護律師近年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案件頻頻暴發,往往涉案數額都非常巨大,涉案企業眾多,跨省域,範圍廣。
  • ...法官裁定可用「重大證據遺漏」申請終止引渡程序;再審改判無罪...
    這項裁定意味著,法官認為美國提供的「案件記錄」中可能存在「故意遺漏證據」或者「重大證據遺漏」,因此可以被列為申請終止對孟晚舟引渡的理由之一。裁定書認為,孟女士的申訴無論是要求中止訴訟還是指認「案件記錄」刪除證據既是基於每個分支的分別考慮,也是基於對各個分支的綜合考慮。因此,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即第三分支無法獨自成立,但是在與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合併考慮的情況下,就可以成立。
  • 張玉環案26年後再審改判無罪
    背負故意殺人罪名近27載,現年53歲的張玉環終於等來了無罪判決。8月4日下午4點,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宣判張玉環故意殺人案,法院最終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張玉環無罪。該判決中,南昌中院認為該案「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充分」,罪行嚴重,但根據案件具體情節,判處張玉環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審判無律師為張玉環辯護。因不服判決,張玉環上訴。1995年3月30日,江西高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此後,案件陷入了長達數年的停滯。
  • 案件再審改判無罪 張志超:想學些技能撐起這個家
    昨日,山東省高院再審宣判,宣告張志超及其同案王廣超無罪。十多年的高牆生活,讓張志超已疏遠了家庭和社會。面對新的生活,張志超表示,自己將學習技能撐起這個已經破碎的家庭。   新京報訊 2006年,山東中學生張志超被法院認定是一起校園性侵殺人案的兇手,被判處無期徒刑。家屬持續申訴後,2017年11月,案件被最高法院決定再審。
  • 再審改判無罪 張玉環獲496萬國家賠償
    9月2日,賠償請求人張玉環以再審改判無罪為由,向賠償義務機關江西高院提出國家賠償申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江西高院充分聽取了張玉環及其委託代理律師的意見,並與賠償請求人張玉環及其委託代理律師進行了協商,於10月12日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達成一致並籤訂協議。
  • ...顯輝故意殺人案」再審改判無罪,曾被控1998年殺害同事獲無期徒刑
    據遼寧高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24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被告人韓顯輝故意殺人再審案進行了公開宣判。經審理認定韓顯輝犯故意殺人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撤銷原審裁判,改判韓顯輝無罪。
  • 遼寧韓顯輝案再審改判無罪 曾被控1998年殺害同事獲刑無期
    新京報快訊 據遼寧高院消息,2020年12月24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被告人韓顯輝故意殺人再審案進行了公開宣判。經審理認定韓顯輝犯故意殺人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撤銷原審裁判,改判韓顯輝無罪。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最高人民法院於2006年11月2日指令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本案,2008年9月1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維持原審裁判。
  • 12年前庫爾勒廁所沉屍案再審宣判:李建功改判無罪當庭獲釋
    被關押近12年後改判無罪,新疆庫爾勒"廁所沉屍案"當事人李建功向法院提出上訴,要求對無罪判決所依據的理由和法律適用進行修正,改判"完全無罪",而非"疑罪從無"。
  • 宣判無罪理由和依據是什麼?張玉環殺人再審案審判長答問
    張玉環故意殺人再審案宣判後,審判長田甘霖接受了記者採訪,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1、本案再審宣判張玉環無罪的主要理由和依據是什麼?本院再審認為,原審認定張玉環作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主要表現為:作為作案工具的麻袋和麻繩,經查與本案或張玉環缺乏關聯;原審認定被害人將張玉環手背抓傷所依據的人體損傷檢驗證明,僅能證明傷痕手抓可形成,不具有排他性;原審認定的第一作案現場,公安機關在現場勘查中沒有發現、提取到任何與案件相關的痕跡物證;張玉環的兩次有罪供述在殺人地點、作案工具、作案過程等方面存在明顯矛盾,真實性存疑
  • 最高法指令再審「百香果女孩」案,案件的走向如何及原因分析
    最高法院審查決定,指令廣西高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對該案進行再審。 根據法律規定,最高法只有在發現原生效裁判「確有錯誤」時,才指令下級法院再審。再審雖也有維持原判的,但一般會改判。本案未來的走向如何呢?我們先簡要梳理一下案情,再根據事實和法律作點預判。 該案可謂一波三折。
  • 宣判無罪主要理由和依據是什麼?張玉環殺人再審案審判長答問
    張玉環故意殺人再審案宣判後,審判長田甘霖接受了記者採訪,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1、本案再審宣判張玉環無罪的主要理由和依據是什麼?本院再審認為,原審認定張玉環作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主要表現為:作為作案工具的麻袋和麻繩,經查與本案或張玉環缺乏關聯;原審認定被害人將張玉環手背抓傷所依據的人體損傷檢驗證明,僅能證明傷痕手抓可形成,不具有排他性;原審認定的第一作案現場,公安機關在現場勘查中沒有發現、提取到任何與案件相關的痕跡物證;張玉環的兩次有罪供述在殺人地點、作案工具、作案過程等方面存在明顯矛盾,真實性存疑,依法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 律師:許霆案再審改判概率低於一成
    羊城晚報2007年11月7日報導  羊城晚報訊 記者董柳、林潔報導:時隔五年,因ATM機故障取款17萬餘元而被判5年有期徒刑的許霆(詳見羊城晚報2007年11月7日至2010年8月1日報導)昨天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他已向廣東省高院提交了刑事再審申請書,期待法院能就他犯盜竊罪一案進行再審。
  • 26年後改判無罪!張玉環要求追究「刑訊逼供」人員刑事責任
    8月4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原審被告人張玉環故意殺人再審一案進行公開宣判,撤銷原審裁判,宣告張玉環無罪。「張玉環殺人案」26年後再審改判無罪,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目前,張玉環已經返回家中。5日下午,他接受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莊勝春的採訪。
  • 從張玉環再審改判看"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的發展與適用
    讓人不安的是,張玉環案件並非稀有,更非孤例,近年來各大媒體更是動不動就出來一個再審無罪、承蒙昭雪的頭條冤案,比如:雲南杜培武案、湖南佘祥林案,趙作海案、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李懷亮案、於英生案、浙江叔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