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英給蘇聯的援助到底有多重要,就連朱可夫都說多虧了美國

2020-12-11 老周新視野

深度

摘要:二戰時,美英向同為同盟國陣營的蘇聯提供了不少援助,這些援助到底有多少?對蘇聯戰勝德國到底有多大作用?就連蘇聯二戰中戰功最為顯赫的「戰神」朱可夫元帥就曾表示,多虧了美國。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當晚,英國首相邱吉爾就發表聲明,表示任何和納粹德國作戰的個人和國家都是我們的盟友,都將得到我們的援助。美國也隨即發表支持蘇聯的聲明,明確表示1941年3月通過的《租借法案》同樣適用於蘇聯。

10月1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相當於外交部長)莫洛託夫、英國供應大臣比弗布魯克和美國特使埃弗爾·哈裡曼籤署了《美英援助蘇聯莫斯科議定書》,標誌著美英對蘇聯援助的全面展開。

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前,美國由於還沒有正式參戰,所以對蘇聯援助主要是通過英國來進行,美國參戰後,就完全不需要顧忌中立國的地位,光明正大向蘇聯開始提供援助。

那麼,從1941年6月到1945年8月,美英給蘇聯的援助到底有多少?對蘇聯戰勝德國到底有多大幫助?

首先是武器裝備:

美國援助各型作戰飛機15481架,英國援助3384架,合計18865架,大約相當於蘇聯戰時飛機生產總數的30%;

美國援助各型坦克和自行火炮7056輛,英國援助5218輛,合計12274輛,大約相當於蘇聯戰時坦克生產總數的24%;

艦艇方面,英國援助一艘君權級戰列艦,美國援助一艘奧馬哈級輕巡洋艦,不過這兩艘大型戰艦戰爭結束都要還給美英。此外不用歸還的艦艇,英國還援助了9艘平甲板驅逐艦,4艘潛艇,24艘魚雷艇,2艘坦克登陸艦;美國援助了28艘護航驅逐艦,197艘魚雷艇,105艘獵潛艇,60艘巡邏炮艇,52艘登陸艇,13艘坦克登陸艦以及161艘其他艦艇。美英援助的護衛艦和大型獵潛艇總數是蘇聯在戰時建造的同類艦的7倍,驅逐艦及護衛艦數量是蘇聯戰時建造的同類艦的1.8倍,輕巡洋艦是蘇聯戰時建造的50%,而蘇聯在戰時並沒有建造戰列艦。不算兩艘歸還的大型艦艇,僅僅是不需歸還的中小型艦艇的總段位就達到8萬噸,相當於當時蘇聯海軍艦艇總噸位的80%,可以說幾乎就是援助了另一支同等規模的蘇聯海軍。

除了飛機、坦克和艦艇這三大宗裝備以外,美國還援助高射炮7944門,反坦克炮5818門(高射炮和反坦克炮是蘇軍最缺乏的)、衝鋒鎗108293支、機槍131633挺、反坦克槍4932支、各種口徑炮彈2000萬發、各種口徑子彈4.5億發、炸藥345735噸。

客觀來說,在火炮和輕武器方面,美英援助的數量確實只有蘇聯戰時生產總量的10%以下,只是個零頭。但是

1.8萬架飛機和1.2萬輛坦克,就是難以被忽略了的,海軍艦艇更是蘇軍的短板,美英的援助大大提升了蘇聯海軍的實力。有人以美英援助的輕武器和火炮的數量並不大為由,就認為對蘇聯的幫助作用不大,顯然有失偏頗。

但是請別忘記,蘇聯在戰爭初期大片國土淪陷,軍事工業被迫向烏拉爾山脈以東搬遷,一面大量裝備在戰場上損失,一面由於軍事工業還沒完成搬遷,新武器生產根本跟不上。舉一個數據,截至1941年12月31日,也就是議定書開始真正實施三個月的時間裡,美英就援助了飛機約900架,坦克約760輛。這個數量是不多,但是在1941年11月12月是什麼時候,是蘇軍完全被德軍吊打的最困難時期,連首都莫斯科都險些守不住,在這樣的緊要關口,900架飛機760輛坦克,作用有多重要?不用多說了吧。在這樣青黃不接的窘迫情況下,即便數量不多的援助都是極其可貴的。對於餓昏的人來說,一隻饅頭就可能是救命的!

而美英援助物資中,武器裝備還不是最重要,真正對蘇聯能夠堅持戰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這些物資:

第一項是機動車輛,包括吉普車51503輛、卡車375883輛、摩託車35170輛,援助的卡車是蘇聯戰時汽車產量的1.5倍,摩託車是蘇聯戰時摩託車產量的1.2倍,吉普車蘇聯根本就沒有生產,那可是和可口可樂並稱的最具美國特色的東西。為什麼把機動車輛放在第一項,因為機動力是一支軍隊戰鬥力的基本組成,沒有機動車輛,人員、裝備、後勤物資的運輸都無從談起,這仗還怎麼打?戰爭中蘇聯最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如果沒有美國卡車,用馬車拖嗎?

此外,美英還援助了輪胎378.6萬隻(相當於蘇聯戰時輪胎產量的44%),橡膠114539噸。眾所周知,天然橡膠出產自南方地區,對於地處北方的蘇聯來說,是基本上沒有出產的稀缺物資。沒有橡膠,就沒有輪胎,沒有這些輪胎和橡膠,蘇聯還能造多少卡車?連馬車驢車都造不出,除非用木軲轆。

第二項是石油製品,美英援助了2622357噸高辛烷航空汽油。蘇聯不缺石油,但卻沒有生產提煉高端石油製品的能力。262萬噸是什麼概念?是蘇聯戰時高辛烷航空汽油產量的24倍!也就是說在戰爭期間,蘇聯所使用的高辛烷航空汽油,自己生產的只佔4%,美英援助的佔到了96%!高辛烷航空汽油是什麼東東,那是給性能最好的戰鬥機使用的,沒有這些航空汽油,蘇聯能造得出飛機,但根本上不了天!

講到造飛機,就不得不說說第三項,有色金屬援助,計有優質銅美國援助387600噸,佔蘇聯戰時銅總產量的82%;優質鋁美國援助256400噸,英國援助35400噸,加拿大援助36300噸,三國加在一起合計328100噸,是蘇聯戰時鋁產量的1.25倍。蘇聯雖然也有鋁,但品質不高而且產量也低。鋁用來幹什麼?是製造飛機機身以及航空發動機、坦克發動機的原料。所以史達林特別向羅斯福提出要求援助鋁,經過羅斯福特批的。沒有這些鋁,蘇聯全靠自己出產的鋁,能造多少飛機、坦克?至少要打個對摺。

這三項哪一個能少?哪一個不是至關重要?接著繼續,第四項食品447.8萬噸,主要是罐頭食品,也就是美國在戰爭中最著名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1941年1942年,蘇聯主要農業區被德軍佔領,糧食產量一下子喪失了70%。這些午餐肉罐頭提供的熱量,對於保證蘇軍官兵的體力,有多重要,可以想像。

第五項,火車車廂11155節,火車頭1981臺,「自由輪」運輸船90艘,船舶發動機7784臺,這些大宗運輸工具,對於蘇聯的戰時運輸的價值可以用巨大來形容,而這些恰恰是蘇聯自己難以生產的。

第六項,工具機。美英援助的工具機總數達到了43225臺,不但數量上是蘇聯戰時工具機總產量的37.5%,而且蘇聯生產的都是初級的簡單工具機和立式鑽床,美英援助則是高級的複雜工具機,這又是蘇聯的短板了。具體來說,援助的拉床281臺,是蘇聯產量的2倍;鏜床1725臺,是蘇聯產量的6.6倍;自動及半自動工具機12273臺,是蘇聯產量的1.55倍;龍門刨床487臺,是蘇聯產量的3.2倍。

工具機是幹什麼用的?所有的機械生產和加工都離不開工具機,沒有美英援助的工具機,那些俄粉津津樂道的蘇聯牛逼的武器產量,哪怕是最小的子彈,都要大打折扣!

這三項雖然沒有機動車輛、航空汽油和有色金屬的重要性那麼顯而易見,但同樣不容小覷。

還有一些比較散碎的物資,化學品842000噸、棉花106893噸、皮革製品49869噸、軍靴15417001雙……

一句話,都市蘇聯最急需的,而且自己難以生產的短缺物資,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如果沒有美英的這些援助,會是什麼樣?

我們都知道,現代戰爭比拼的就是綜合國力,尤其是工業和科技實力。請注意,1941年的德國,佔領區包括了除英國之外的整個西歐,儘管這時蘇聯號稱已經實現了工業化,但和德國相比,綜合國力、工業、科技,都是要被甩出去幾條街的。

還是用數據來說話:

1942-1944年德國發電量是蘇聯的2.18倍。

1942-1944年德國鋼產量是蘇聯的3.09倍。

1942-1944年德國鐵產量是蘇聯2.52倍。

1942-1944年德國鋁產量是蘇聯的6.72倍。

1942-1944年德國煤產量是蘇聯的5.36倍。

1942-1944年德國柴油產量是蘇聯的2.89倍。

1942-1944年德國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是蘇聯3.35倍。

1942-1944年德國生產TNT是蘇聯的3.25倍。

1942-1944年德國生產火藥是蘇聯的2.1倍。

必須要說明兩點,第一,這裡的德國是以1937年德國疆域(也就是還沒吞併奧地利之前)的產量來計算的,還沒有包括佔領的捷克、法國、比利時、荷蘭等西歐國家。第二,1942年-1944年的德國軍事工業還在遭受英美盟軍的戰略轟炸,如果沒有盟軍的轟炸,德國的這些工業產量至少還要增加10%,甚至更高。

可以說,在所有的工業指標上,德國都是蘇聯的兩三倍!如果算上被佔領的法、比、荷、捷等國家的工業,至少是蘇聯的五六倍,那麼結果就呼之欲出了,蘇聯即便稱不上被吊打,最起碼也是被痛扁的。

還有人用1942年7月美英PQ-17護航船隊遭到慘重損失後,美英在1942年下半年暫停了北極航線,來說明在1942年下半年,也就是蘇德戰場轉折點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美英沒有援助。

先來說說PQ-17護航船隊,這是美英通過北極航線向蘇聯運送援助物資的系列船隊中規模最大,也是損失最慘重的一支船隊。36艘運輸船和2艘救護船組成的船隊,結果23艘運輸船和1艘救助船被德軍擊沉,損失了這些船上運載的430輛坦克、250架戰鬥機、3350輛卡車,以及糧食、汽油、輪胎, 醫藥、彈藥、電臺等大約10萬噸物資。為了攔截PQ-17護航船隊,德軍連當時最大的戰艦「提爾比茲」號戰列艦都出動了,可見德軍對切斷美英援助有多重視!

再來說說援助蘇聯的航線,這麼多的物資是怎麼運到蘇聯的?總共有五條航線:

第一條就是PQ-17船隊的北極線路。從英國北部港口出發,經冰島,到達蘇聯北部港口,從1942年開始運行,本來就只能在夏季運行,因為冬春季蘇聯港口都是冰凍狀態,船隻根本無法進港。所以運輸量只佔總援助量的2.5%,是五條航線中最小的。

第二條是黑海航線,從埃及出發,經過土耳其,進入黑海,到達蘇聯黑海港口港新羅西斯克等。黑海線路只在1945年蘇聯完全控制黑海後,才開始運行,所以運輸量只佔援助總量的3.9%。

第三條是北冰洋航線,從美國東部港口出發,經冰島,越過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北部,到達蘇聯北冰洋港口摩爾曼斯克。請注意,北冰洋航線和北極航線雖然都是在北冰洋,但北極航線是從西到東,北冰洋航線則是從東到西。這條線路運輸量佔援助總量的22.7%。

第四條是伊朗線路。從美國西部港口出發,經印度洋,進入波斯灣,在伊朗港口卸貨,然後從伊朗經陸路運送到蘇聯。這條線路運輸量佔援助總量的23.8%。

第五條是太平洋路線。從美國西部港口出發,經過日本海,到達蘇聯遠東港口,然後經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到蘇聯歐洲地區。這條線路才是最重要的援助路線,運輸量佔援助總量的47.1%。

由此可見,用1942年下半年停開北極航線來說明美英援助沒有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實在是無知加無恥,北極航線本來冬季就不開通。而幾乎佔援助總量一半的太平洋航線始終沒有停頓過,從1941年10月到1945年8月都在運行,源源不斷向蘇聯提供援助物資。

又有人會說,太平洋航線要經過日本海,難道日本海軍不會進行攔截?要知道日本海軍的實力可比德國海軍強多了。確實沒有,原因很簡單,日本和蘇聯在1941年4月籤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所以不會攔截前往蘇聯港口的運輸船,以免和蘇聯發生衝突。當時很多美國運輸船就乾脆懸掛蘇聯國旗,日本也就裝聾作啞,只當不知道。,所以,太平洋航線成了援助蘇聯五條航線中最安全,也是運輸量最大的一條。而且從來就沒有停過!

最後來說說償還問題,美國提供的援助是根據《租借法案》,所以名義上是租借,等戰爭結束後是要償還的。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戰爭期間向蘇聯提供的援助物資總共價值109億美元,但蘇聯只承認98億,還算好,九成是認帳的。要知道,在戰爭期間,很多東西你是有錢也買不到的!而且就以蘇聯自己承認的98億美元來說,也絕對不是小數目了。上世紀40年代的98億美元,如果以黃金來折算,大約相當於今天的4000億美元!如果橫向對比,二戰中美國給中國的援肋是8.45億美元,只有蘇聯的零頭,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果中國得到和蘇聯同樣多的援助,消滅在中國的100萬日軍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

戰爭結束後,美蘇就開始進行戰時援助結算的談判,美國要求蘇聯償還26億美元,老美還真大方,自己上來報價就打了個二六折,可蘇聯依舊不買帳,以英國獲得的援助幾乎是蘇聯的一倍,卻只償還4.72億美元為由,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冷戰開始後,蘇聯同美國的關係日益惡化,有關戰爭援助償還結算的談判自然是長期懸而未解,直至1972年10月才達成協議,蘇聯同意在美國向蘇提供貿易最惠國待遇和出口貸款及擔保的條件下償還7.22億美元。但是,就這樣大佔了便宜的結果,最終蘇聯也沒有完全兌現,基本上是全賴掉了。

回到今天的話題,二戰時美英給蘇聯的援助到底有多重要,用上述這些數據,我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了。

蘇軍在戰爭中戰功最顯赫的朱可夫元帥,這樣評價美英的援助:「有些人說盟軍並沒有真正幫助我們……但是,聽著,我們不能否認,美國人把物資運到蘇聯,而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無法裝備我們的軍隊,並將這場戰爭持續下去……如果從經濟的角度出發,談論我們對戰爭的準備情況,不能隱瞞從盟國一方獲得援助這一因素。如果沒有美國人的火藥,我們就會處於很艱難的境地,我們不可能生產出戰爭所需的那麼多的彈藥;沒有美國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車,我們就沒辦法去運輸我們的大炮。它們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證了我們的前線運輸,戰爭各個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種鋼也是由美國人提供的。」

畢竟是軍人出身,朱可夫還是很耿直的,有一說一,所以他才會感慨地說,多虧了美國!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四年收113億援俄美械,學者說聊勝於無,朱可夫怒斥:一派胡言!
    如果非要說老美是二戰中蘇聯的「救命恩人」,那未免有點矯情了,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盤,他也不是啥普渡眾生的活菩薩,但要說美國人援助的重要性,實事求是的說,蘇聯人確實要感謝下老美,確實給力,絕對豪橫,也絕對沒有噎著藏著,壓箱底的好東西全都萬裡迢迢熱氣騰騰的拿給老毛子用了。
  • 二戰時美國給了中國多少援助,美國為何要援助我們
    英國、蘇聯、法國和中國等國家都得到了美國的物資援助,尤其是英國和蘇聯,拿了美國80%的援助,中國作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僅僅拿了3%的援助。不過這3%的援助對中國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中國肯定打的還要艱苦,全面抗戰中能不能撐住八年都不好說。那麼二戰時美國給了中國多少援助,美國為何要援助我們?美國對中國的援助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貸款援助。
  • 二戰時,美國租借給蘇聯的109億美元物資,蘇聯還了嗎?
    不得不說,二戰最大的贏家——美國,在二戰期間是極端幸運的,它不但擁有完美的地理條件、發達到的工業,還提前選上了一位極為優異的領導人——羅斯福,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國,在羅斯福的帶領下,以最小的代價收穫了二戰最大的果實。
  • 為了它朱可夫曾和艾森豪密謀,蘇聯也差點為它賠上一個艦隊!
    估計這翻譯絕對是跟可樂有仇啊,結果當然就……沒有結果了!當時的國人就想,蝌蚪這玩意兒不是蛤蟆的孩子嗎?之後還要啃蠟,那飲料裡面還加了蠟,這玩意還能喝嗎?結果就是可樂當時在中國根本沒有打開市場!一直到二戰之前,可口可樂在美國以外基本上是比較慘澹的,等到美國參加二戰,可樂的機會就來了。
  • 鹿野:美國篡改二戰歷史是賊喊捉賊
    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今年是二戰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堅持公認的二戰史觀,反對篡改歷史的行徑。正如習近平主席5月8日同普京總統通電話時指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浩劫。
  • 二戰時的美國工業有多強大?半停產狀態仍完勝德國和蘇聯
    文/寂寞的紅酒美國,位於美洲北部,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實力最強的國家。實際上,早在二戰前,美國就已經悄然崛起,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特別是美國的工業,可以說獨步全球。儘管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和工業產能遭到重創,但仍然完勝德國和蘇聯。
  • 二戰時,若沒有美國的原子彈,蘇聯會佔領日本嗎,看專家怎麼說!
    二戰後期日本人看美國已經快打到本土了,決定在日本列島做困獸之鬥。當時的日本有7000萬人口,號稱1億,日本高層認為可以動員出上千萬人的武裝,然後利用日本列島多山的地形特點,層層阻擊,最大限度的殺傷盟軍。假如沒有原子彈,日本的這種全民決戰會讓盟軍付出上百萬的傷亡。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竟然比原來翻了4倍之多,可見發展是多麼迅速,它的經濟總量為全球的1/7,穩居世界第二,僅在美國之後。因為一戰結束以後,美國曾大量援助德國,美國資本的注入,很大程度上讓當時的德國經濟得到了復甦和發展,但與此同時,美國也對德國的商品貿易實施了保護政策,致使德國的商品不能夠銷往美國,而其他市場也被英法等老牌強國所壟斷,面對這樣的困境,不得已的德國,選擇了簡單粗暴的戰爭來強行打開市場。
  • 為什麼二戰時期強大的美國和蘇軍連小小的日本本土都登錄不了
    應該說,二戰時期的美國、蘇聯綜合國力都不比日本差,許多方面還強於日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沒有登錄日本國土把他們消滅乾淨呢?二是二戰的前半期主要戰場在歐洲,發起戰爭的德國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這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德國法西斯作戰上,根本抽不出力量攻打日本。如果既在西線攻打德國,又在東亞向日本開戰,必然會造成兵分兩路,精力上受影響,軍事實力上也會分散,這是兵之大忌,美蘇都不會去冒這個險。
  • 看看二戰時美蘇英的軍火產量,就知道德意日為何打不贏
    二戰爆發後,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蘇聯、美國等世界強國紛紛捲入其中,戰火席捲全球。在戰爭中,美蘇英中為首的同盟國用了數年的時間終於擊敗了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儘管很多德意日的粉絲並不服氣,但實際上同盟國擊敗軸心國是毫無懸念地,因為同盟國具有壓倒性優勢。其實看看二戰時美蘇英的軍火產量,就知道德意日為何會輸。
  • 二戰中為什麼美國那麼偏心,把援助物資大部分給了英國?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的援助物資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不管是英國、蘇聯還是中國,三個重要抗擊法西斯主力都在吃美國的物資,如果沒有美國的物資三國可能早就倒下了。從1941年3月美國通過租借方案開始,美國累計向國外提供了高達506億美元的巨額援助,其中60%給了英國,22%給了蘇聯,而中國僅僅得到了3%,中國和蘇聯加起來都沒有英國的一半多。那麼為何美國那麼偏心,把援助大部分給了英國?
  • 朱可夫大縱深戰役理論,有多可怕?蘇德戰爭期間,日本始終不敢動
    1936年,伴隨著由美國華爾街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大蕭條,德、意、日三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尤其是歐洲的德國,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在柏林舉辦了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在蘇聯,一場波及全國的權力鬥爭正在展開。「幸運的」朱可夫,不僅躲過了這場災難,還連升兩級,成為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
  • 二戰時期,蘇聯、美國、德國的實力有多強?比現在很多國家都強
    例如二戰時期,以納粹德國、日本為代表的法西斯軸心國。當面臨不可避免的侵略,最好的應對方式,即不斷的提升自身實力,例如蘇聯和美國。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所以這些二戰時期的主要參戰國實力到底有多強,接下來就簡單為大家盤點三個二戰時期的強國。
  • 二戰後期,德國人為何看到蘇聯人就膽戰心驚?學者:不害怕都不行
    二戰時,德軍先在歐洲戰場橫行過後,又轉戰到亞洲戰場企圖攻陷莫斯科一舉吞併蘇聯。可是蘇聯領導人誓死不從,發動焦土戰爭,把全國勞力資源全部投入進來把德軍的強勢消磨殆盡,最終德軍逐漸從勝勢轉入敗勢。為此二戰打到晚期,西方諸國和蘇聯組成聯盟軍開始反擊德軍,打得德國不斷退守,而蘇軍的士氣越發高漲,並且秉持著戰鬥民族的彪悍精神,打起德國鬼子來毫不手軟,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殘暴。二戰後期,德國人為何看到蘇聯人就膽戰心驚?學者:不害怕都不行!
  • 蘇聯到底是如何兩度反對我國入常的?
    二戰爆發後,蘇聯為防止日軍北上,大力支持我國抗戰,甚至派出援華航空志願隊。不過在蘇日媾和後,蘇聯的援助逐漸停止。而後美國參戰,美援助成為我國堅持抗戰的重要外援。
  • 巴頓真的罵過朱可夫是「狗娘養的」嗎?這個話是怎麼傳出來的
    巴頓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著名的軍事將領,最高軍銜為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爭議性人物。有人說,巴頓對蘇聯元帥朱可夫完全不屑一顧,甚至還罵他「狗娘養的」,真的有這件事嗎?事實上,巴頓也確實非常狂妄,他幾乎看不起除了麥克阿瑟以外的所有二戰將領,包括他的頂頭上司艾森豪。艾森豪曾經稱讚朱可夫元帥:「歐洲戰爭已經勝利,對我們這些聯合起來的國家來說,任何人做出的貢獻,都不及朱可夫元帥。」巴頓在聽說這件事後,認為艾森豪已經「拋棄」了美國人,完全變成了蘇聯人的「好朋友」。
  • 二戰後蘇聯崛起迅速,強大到了什麼地步?足與美國抗衡
    說到二戰, 我們肯定就會想到蘇聯, 畢竟它與德國之間爆發的蘇德戰爭的規模、戰況以及傷亡可以說是整個二戰戰場上最震撼人心的, 在這場戰爭中, 無數男性公民魂歸大地, 就連女性在這場戰爭中死於非命的都不在少數, 以致於二戰結束以後蘇聯一度不知道該如何重建國家, 甚至在日本戰敗的時候,
  •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什麼關係?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沒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關係重大。甚至可以說美國是蘇聯解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對比一下二戰前後蘇聯的國際環境就知道了。 二戰以前,蘇聯(俄國)的主要外部敵人是誰?
  • 二戰蘇聯為何不籤《日內瓦條約》?史達林這句話才是真相
    眾所周知,二戰中的德國和蘇聯不但在戰場上是死對頭,在戰場下,兩國的關係也鬧得非常僵硬。作為飯法西斯同盟中最重要的一員,蘇聯為抵抗法西斯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犧牲。整個戰爭中,有超過2300萬蘇聯軍民犧牲,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蘇聯社會的男女性別比例。
  • 二戰時期美、英為何不在蘇聯與德國兩敗俱傷之後再發起諾曼第行動
    同年6月24日羅斯福宣布《租借法案》的援助範圍將擴大到蘇聯。在德軍圍困莫斯科期間哈裡·霍布金作為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代表緊急造訪莫斯科,在這裡他同史達林進行了兩次會談。在第一次會談時霍布金就開門見山地向史達林詢問蘇聯需要美國援助什麼物資。